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中,新闻随时会发生,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如何培养和运用新闻观察力?如何使自己的视野更广阔,洞察事物的能力更敏锐?在信息高度发达、受众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观察力;新闻采访;新闻价值
作为新闻工作者,往往会碰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日常工作中,见到许多似曾相识的文章。例如报道会议耳熟能详的是“气氛热烈”、“某某领导要求怎么样”、“某某领导充分肯定……”;报道庆典活动,无非就是“热闹非凡”、“锣鼓喧天”、“披上节日的盛装”。二是在日常受众反馈意见中,会有“你们台的新闻怎么播来播去的那些东西都好像差不多?”。的确,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大量新闻信息,口味是越来越高,越来越难满足了。要满足现今听众的口味,新闻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真实性上,还必须要在此基础上“出彩”。何谓“出彩”,就是新闻要有亮点。如何才能挖掘出新闻的亮点,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并要区分好“观察”与“看”。
首先要分好“观察”与“看”。 “看”就是通过眼睛来认识客观世界,而“观察”就是在看的同时伴随着思考。善于观察的人往往能见人所未曾见、察人所不能察,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观察到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观察采访。
观察采访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记者用眼睛进行采访,对客观事物进行目击和思考,了解、搜集和核实新闻事实材料的一种活动。由于观察采访要求记者在现场,所以它可以增强新闻的实证性和报道的感染力,并获得判断事实的依据,从而触发记者的情感,增强责任心。
那么,记者如何进行现场观察,如何在现场抓取有价值的事实呢?本人结合自己工作经验略陈看法:
一、抓取最有特色最能表现主题的典型事例
在日常的采访中,有些现场场面很大,内容丰富,令人眼花缭乱。记者在观察中要能够抓取最有特色的情景,判断什么是有特色的事实材料,用以说明烘托报道主题。
例如像车展、博览会等大型活动要报道的重点并不是流水账式的有多少个展位、多少参展商等等,而是要发掘出与以往不同的地方,特别要结合每年经济大环境对活动的影响,这才能找到新闻的亮点。在这里特别要提的一点是,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者,受众了解社会主要是通过记者的观察,通过媒体的传播。同是一件新闻事实,由于记者观察的角度不同,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报道效果。在记者的观察采访活动中,记者应该时时在心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公众需要什么样的新闻,自己的观察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新闻不是每事必录、“拣到筐里都是菜”,记者要对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进行甄别、筛选、提炼,把符合客观实际、具有时代特征、最能表现新闻主题的新闻告诉受众。
二、抓取具有新闻价值的生动细节
在记者的观察采访中,能否抓取有新闻价值的细节,是对记者观察能力是否敏锐的检验。现场场景往往复杂多变、稍纵即逝,缺少经验的记者往往容易被表面的现象吸引住,忽略了细节的观察。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播出一期《棉区采访记》,其中几个细节的使用成为这条新闻的亮点。由于非法收购棉花的加工点得知记者要去采访的消息,把棉花藏了起来,加工棉花的机器也都清理干净。当记者赶到时,连人都躲藏了起来,没有了人证、物证。但当记者走进办公室,发现桌子上的茶杯是热的,还有一件来不及穿走的衣服,于是把这一场景画面拍了下来。一杯热茶、一件衣服,主人仓惶离去的情节顿现眼前。当时碰巧还有一个女工没来得及走,记者问她加工棉花的事,她回答什么都不知道。这时,记者发现了她头发上还有一团棉花,于是就在她回答“不知道”的同时,镜头推到了她头上的棉花,受众从画面中清楚地知道她在说谎。两三个细节向受众传递了许多掩藏的信息。这几个细节虽然细微,却表现了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
三、注重观察人物活动和特征
在2006年,笔者在一所小学采访,期间我发现一个男同学在上网。乍看,这位小学生只是在普通地上网,但他所浏览的网页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该学校自己建立的博客,这位小学生在博客上分享学习心得。带着好奇,我跟这个小学生聊了起来,原来这个校园博客在开通的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就已经有400多个学生和老师注册开通属于自己的博客。不少学生把博客当作另一本日记本,在上面书写个人的所感所遇;也有人把博客当作一个交流舞台,与老师同学交流心事。而学生对博客的热情也促使教师把博客请进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随后,我写下了一篇题为《校园博客——架起沟通新桥梁》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注重观察人物活动和特征,往往能发现故事。
观察仅仅是报道的起步,既“观”又“察”,才能发掘出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个性,报道才有新意。笔者认为,这里的“观”是发现,“察”是思考。记者的生命力其实就是发现力,优秀新闻作品大多始于记者的发现。发现是新闻报道的第一步。发现的基础之上就是思考,没有思考,新闻就难出新意;没有思考,就只能人云亦云。所以,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在采访的时候必定是“观察”而不是“看”。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观察力;新闻采访;新闻价值
作为新闻工作者,往往会碰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日常工作中,见到许多似曾相识的文章。例如报道会议耳熟能详的是“气氛热烈”、“某某领导要求怎么样”、“某某领导充分肯定……”;报道庆典活动,无非就是“热闹非凡”、“锣鼓喧天”、“披上节日的盛装”。二是在日常受众反馈意见中,会有“你们台的新闻怎么播来播去的那些东西都好像差不多?”。的确,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大量新闻信息,口味是越来越高,越来越难满足了。要满足现今听众的口味,新闻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真实性上,还必须要在此基础上“出彩”。何谓“出彩”,就是新闻要有亮点。如何才能挖掘出新闻的亮点,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并要区分好“观察”与“看”。
首先要分好“观察”与“看”。 “看”就是通过眼睛来认识客观世界,而“观察”就是在看的同时伴随着思考。善于观察的人往往能见人所未曾见、察人所不能察,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观察到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观察采访。
观察采访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记者用眼睛进行采访,对客观事物进行目击和思考,了解、搜集和核实新闻事实材料的一种活动。由于观察采访要求记者在现场,所以它可以增强新闻的实证性和报道的感染力,并获得判断事实的依据,从而触发记者的情感,增强责任心。
那么,记者如何进行现场观察,如何在现场抓取有价值的事实呢?本人结合自己工作经验略陈看法:
一、抓取最有特色最能表现主题的典型事例
在日常的采访中,有些现场场面很大,内容丰富,令人眼花缭乱。记者在观察中要能够抓取最有特色的情景,判断什么是有特色的事实材料,用以说明烘托报道主题。
例如像车展、博览会等大型活动要报道的重点并不是流水账式的有多少个展位、多少参展商等等,而是要发掘出与以往不同的地方,特别要结合每年经济大环境对活动的影响,这才能找到新闻的亮点。在这里特别要提的一点是,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是社会生活的记录者,受众了解社会主要是通过记者的观察,通过媒体的传播。同是一件新闻事实,由于记者观察的角度不同,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报道效果。在记者的观察采访活动中,记者应该时时在心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公众需要什么样的新闻,自己的观察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新闻不是每事必录、“拣到筐里都是菜”,记者要对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进行甄别、筛选、提炼,把符合客观实际、具有时代特征、最能表现新闻主题的新闻告诉受众。
二、抓取具有新闻价值的生动细节
在记者的观察采访中,能否抓取有新闻价值的细节,是对记者观察能力是否敏锐的检验。现场场景往往复杂多变、稍纵即逝,缺少经验的记者往往容易被表面的现象吸引住,忽略了细节的观察。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播出一期《棉区采访记》,其中几个细节的使用成为这条新闻的亮点。由于非法收购棉花的加工点得知记者要去采访的消息,把棉花藏了起来,加工棉花的机器也都清理干净。当记者赶到时,连人都躲藏了起来,没有了人证、物证。但当记者走进办公室,发现桌子上的茶杯是热的,还有一件来不及穿走的衣服,于是把这一场景画面拍了下来。一杯热茶、一件衣服,主人仓惶离去的情节顿现眼前。当时碰巧还有一个女工没来得及走,记者问她加工棉花的事,她回答什么都不知道。这时,记者发现了她头发上还有一团棉花,于是就在她回答“不知道”的同时,镜头推到了她头上的棉花,受众从画面中清楚地知道她在说谎。两三个细节向受众传递了许多掩藏的信息。这几个细节虽然细微,却表现了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
三、注重观察人物活动和特征
在2006年,笔者在一所小学采访,期间我发现一个男同学在上网。乍看,这位小学生只是在普通地上网,但他所浏览的网页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该学校自己建立的博客,这位小学生在博客上分享学习心得。带着好奇,我跟这个小学生聊了起来,原来这个校园博客在开通的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就已经有400多个学生和老师注册开通属于自己的博客。不少学生把博客当作另一本日记本,在上面书写个人的所感所遇;也有人把博客当作一个交流舞台,与老师同学交流心事。而学生对博客的热情也促使教师把博客请进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随后,我写下了一篇题为《校园博客——架起沟通新桥梁》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注重观察人物活动和特征,往往能发现故事。
观察仅仅是报道的起步,既“观”又“察”,才能发掘出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个性,报道才有新意。笔者认为,这里的“观”是发现,“察”是思考。记者的生命力其实就是发现力,优秀新闻作品大多始于记者的发现。发现是新闻报道的第一步。发现的基础之上就是思考,没有思考,新闻就难出新意;没有思考,就只能人云亦云。所以,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在采访的时候必定是“观察”而不是“看”。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