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制约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明确实验室定位、凝练实验室研究方向、加快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等措施来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农业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农业高校 重点实验室 管理现状 发展对策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要创办一流的大学,就要建设一流的实验室,这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重要通道,是展示农业高校综合科技能力的标志和实施对外科技合作的窗口。与当前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缓慢,难以跟上形势发展需要。我们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实际,从影响和制约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着手,以期能更好地为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华南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
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拥有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2009年以前,校内省部级科研平台共14个。为了更好地推进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我校于2009年3月专门成立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办公室。在全校的努力下,在2009—2011年新增了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截至目前,我校已建成和正在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其中包括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7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在广泛开展校内调研的基础上,可看到我校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学校工农园艺各相关学科的创新载体,它们在凝聚队伍、承担重大项目,以及学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和地方三农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我校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华南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管理委员会”是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最高管理机构,所依托的学院是协助管理与具体实施单位,重点实验室建设办公室则是具体的管理部门。
二、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可看到自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至今近30年来,我校重点实验室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缓慢,近两年情况稍有好转。探究个中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校内部重视程度不够。
依托单位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程度。重点实验室在组建期建设期运行期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能脱离依托单位而独力支撑,但学校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深层次思考,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实验室在建设时间短,起步晚的同时,缺乏有效管理和资金投入,导致出现运行经费不足、科研用房紧张、建设难以为继等困难局面,极大地束缚了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二)科技资源整合度低。
研究方向过多,研究力量分散,这是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学校省部级以上实验室虽有一定数量,总体仍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初级阶段,未能形成资源整合、方向凝练、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有机整体,依托学科之间缺乏学术交流,交叉与融合不够,难以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三)人才梯队不完善。
缺乏长远规划和梯队建设是实验室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农业科技和高校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的建设迫切需要如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学科领军人物,需要不断成长、日渐挑起重任的中青年队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才,等等。但目前我校重点实验室普遍缺乏本研究领域,尤其是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未能形成一支稳健成长的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三、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定位,提高科研平台在高校中的行政地位。
师资、教学、科研、平台是学校的四大核心业务工作,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依托单位应努力为重点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重点实验室在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重点实验室的人事自主权和财务自主权,保证重点实验室成为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性质,努力做好人才队伍、管理人员、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在科研项目申报、研究条件改善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全力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其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二)加强内部资源整合,集中优势建设。
独木不成林。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协力合作共同努力。重点实验室要从根本上扭转分散、封闭和效率低下的状态,就应打破学科壁垒,切实改变“小而全”的管理局面,加强院系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做好实验室内部各课题组和科研人员掌握资源的开放交流,有意识有规划地整合科技资源,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开放共用、竞争合作,才能做到研究目标明确、方向集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才能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水平,更好地推进实验室向上向强发展。
(三)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梯队建设,强化和谐的团队精神。
以人为本。随着实验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对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队伍的力量及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年轻化的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研究和管理队伍是建好重点实验室的关键。实验室应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实验室建设的头等位置,既注重学科带头人的扶持与培养,又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年轻骨干在科学研究中的能力和作用,完善人才梯队,并加强一支能熟练掌握现代化实验技术和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要建立一套能力、水平、贡献与奖惩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行人事聘用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建设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培养具有献身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四)做好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工作,促进实验室良好运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实验室良好运行的保证和健康发展的基础,能够使实验室更加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研究特色。各重点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关、设备运转与使用,资产规范管理等管理制度,并设置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监督与考核,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到实处和正常执行,使实验室的管理实现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郑小六,李英杰.对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07).
[2]赵宇,朱伶俐.加强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9,(25).
[3]赵辉.地方性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01).
项目来源:华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农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农业高校 重点实验室 管理现状 发展对策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要创办一流的大学,就要建设一流的实验室,这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重要通道,是展示农业高校综合科技能力的标志和实施对外科技合作的窗口。与当前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缓慢,难以跟上形势发展需要。我们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实际,从影响和制约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着手,以期能更好地为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华南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
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拥有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2009年以前,校内省部级科研平台共14个。为了更好地推进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我校于2009年3月专门成立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办公室。在全校的努力下,在2009—2011年新增了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截至目前,我校已建成和正在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其中包括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7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在广泛开展校内调研的基础上,可看到我校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学校工农园艺各相关学科的创新载体,它们在凝聚队伍、承担重大项目,以及学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和地方三农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我校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华南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管理委员会”是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最高管理机构,所依托的学院是协助管理与具体实施单位,重点实验室建设办公室则是具体的管理部门。
二、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可看到自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至今近30年来,我校重点实验室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缓慢,近两年情况稍有好转。探究个中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校内部重视程度不够。
依托单位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程度。重点实验室在组建期建设期运行期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能脱离依托单位而独力支撑,但学校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深层次思考,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实验室在建设时间短,起步晚的同时,缺乏有效管理和资金投入,导致出现运行经费不足、科研用房紧张、建设难以为继等困难局面,极大地束缚了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二)科技资源整合度低。
研究方向过多,研究力量分散,这是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学校省部级以上实验室虽有一定数量,总体仍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初级阶段,未能形成资源整合、方向凝练、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有机整体,依托学科之间缺乏学术交流,交叉与融合不够,难以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三)人才梯队不完善。
缺乏长远规划和梯队建设是实验室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农业科技和高校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的建设迫切需要如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学科领军人物,需要不断成长、日渐挑起重任的中青年队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才,等等。但目前我校重点实验室普遍缺乏本研究领域,尤其是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未能形成一支稳健成长的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三、农业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定位,提高科研平台在高校中的行政地位。
师资、教学、科研、平台是学校的四大核心业务工作,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依托单位应努力为重点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重点实验室在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重点实验室的人事自主权和财务自主权,保证重点实验室成为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性质,努力做好人才队伍、管理人员、仪器设备和科研用房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在科研项目申报、研究条件改善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全力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其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二)加强内部资源整合,集中优势建设。
独木不成林。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协力合作共同努力。重点实验室要从根本上扭转分散、封闭和效率低下的状态,就应打破学科壁垒,切实改变“小而全”的管理局面,加强院系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做好实验室内部各课题组和科研人员掌握资源的开放交流,有意识有规划地整合科技资源,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开放共用、竞争合作,才能做到研究目标明确、方向集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才能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水平,更好地推进实验室向上向强发展。
(三)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梯队建设,强化和谐的团队精神。
以人为本。随着实验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对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队伍的力量及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年轻化的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研究和管理队伍是建好重点实验室的关键。实验室应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实验室建设的头等位置,既注重学科带头人的扶持与培养,又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年轻骨干在科学研究中的能力和作用,完善人才梯队,并加强一支能熟练掌握现代化实验技术和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要建立一套能力、水平、贡献与奖惩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行人事聘用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建设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培养具有献身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四)做好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工作,促进实验室良好运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实验室良好运行的保证和健康发展的基础,能够使实验室更加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研究特色。各重点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关、设备运转与使用,资产规范管理等管理制度,并设置专职行政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监督与考核,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到实处和正常执行,使实验室的管理实现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郑小六,李英杰.对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07).
[2]赵宇,朱伶俐.加强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9,(25).
[3]赵辉.地方性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01).
项目来源:华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农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