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失去主动性,严重影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的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创新、合作交流和方法迁移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语文 ;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社会生活中才有平等、民主可言。否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专制与不平等的温床与土壤。(2)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只要可能,就让学生做中学,做而学,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创作和欣赏的因素。
一、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通过 “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而进行设计,放手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学习过程分四步进行:(1)初读课文,理线索。教师引导质疑,激发学文情趣;学生自读,整体感知。(2)自主学习,谈感悟。其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真意切,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进行自主学习,以发扬民主,弘扬个性。周老师采用了抓段落,谈感悟;抓句子,谈感受;抓品读,促感悟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喜欢”,讲“原因”,挥洒自主学习之精妙。让其反复阅读,细品深味,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那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回荡在学生之间,升华在学生心中,彰现了合作学习之奇妙。让其自选自读自悟,小组过关,班里竞赛,显现了自主与合作学习之功力。(3)主动探究,悟“环保”。(4)综合实践,练“能力”。让小学生搜集材料练“查阅”;学写解说词练“习作”;学做导游练“交际”,无不是在讲读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会搜集、运用、交际,小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与本领。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为相对于个体学习的一种小方式。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合作学习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分组学习、组际交流、小组讨论、模拟记者招待会等。其中,讨论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将相和》一文后要要求学生思考:“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纷纷发表看法,多数人都欣赏廉颇和蔺相如,并归纳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质。可能有一个学生会说:“我更欣赏秦王。”全班学生可能会一阵哗笑,老师也会一愣,但要马上肯定这位学生:“xx同学能提出不同的看法,说明他是动了脑筋的,相信也一定能够说出欣赏秦王的理由。”这位学生迟疑了一下,说:“秦王虽然贪婪、霸道、残暴,但课文一开头提到'秦国最强大',这说明秦王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一定的能力。”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引导全班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知道了秦王后来终于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这堂课老师对学生的发言不作倾向性评价,给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环境,保护了学生发表新见解的欲望和讨论的热情,使合作学习成为可能。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重阅读,促进感悟。“阅读是人类社会认知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打开通向理性世界大门的钥匙。”提倡探究性阅读教学,就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研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感情、培养语感,从而实现创造性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课前自读,课中精读,还是课后品读,都必须明确阅读目标,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出示一些有助于理解文义,理清脉络,体会感情的提纲,由浅入深,分层次,有思考余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沿着深入研读的要求自主阅读,从而在语言的熏陶中体会作者特有的感情和特定的态度,准确把握课文蕴含的丰富内涵,激发情感共鸣,让语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情感过程、生命过程。
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找出文段的重点词句,提出一些问题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或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就文中类似的句子自提一些问题,在反复朗读中解答问题,品味句子,领悟感情。课后布置学生选择课外同类文章自主阅读。这样,学生既通过课内探究性的读,掌握了方法,又通过课外拓展性的读,巩固了同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拓宽了阅读面,培养了自主阅读和自主感悟能力。
2.重探究,鼓励尝试。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的探究活动过于顺畅,暴露错误太少,反复尝试不够,大多是一蹴而就,看不见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过程,仿佛学生是生而知之而非学而知之所以如果学生有错误,经过教师点拨引导,反复尝试几次,才得于明白。如此正常的教学,反倒令听课者皱眉,使任教者窘迫。这种正常与不正常的反差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3.重合作,多向互补。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必备意识,合作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课堂上的“合作”,主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精神沟通、情感交融和智力互补。具有合作意识的学生在课堂上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敏锐地发现自身和别人问题。在具有合作意识的班级中,某个学生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很快会成为全班学生共同探究的问题。
4.重方法,学会迁移。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遵循“实践-认识-迁移-再实践”的原则,指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与不断运用中熟练掌握方法性知识和完成阅读过程所需的策略、技巧,形成习惯,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好的学习方法是能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展示学生才智、获得多样结论的方法,是能开拓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充分开掘语文学习资源的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能转化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能力的中介。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切实加强阅读、探究、合作和学法的迁移,才能从学习的支配者,转变到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讨论的组织者,变掌握结论式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变单向交流为双向、多向交流,变统一答案为多种答案,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由表达、迁移运用,使学生在自主开放的阅读、感悟、质疑、讨论、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宽松的质疑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大胆质疑,勇于暴露自己的错误,善于独立思考,发表独特的见解,能促使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尝试、自主探究,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学习者。
【关键词】自主探索;语文 ;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社会生活中才有平等、民主可言。否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专制与不平等的温床与土壤。(2)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只要可能,就让学生做中学,做而学,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创作和欣赏的因素。
一、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通过 “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而进行设计,放手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学习过程分四步进行:(1)初读课文,理线索。教师引导质疑,激发学文情趣;学生自读,整体感知。(2)自主学习,谈感悟。其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真意切,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进行自主学习,以发扬民主,弘扬个性。周老师采用了抓段落,谈感悟;抓句子,谈感受;抓品读,促感悟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喜欢”,讲“原因”,挥洒自主学习之精妙。让其反复阅读,细品深味,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那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回荡在学生之间,升华在学生心中,彰现了合作学习之奇妙。让其自选自读自悟,小组过关,班里竞赛,显现了自主与合作学习之功力。(3)主动探究,悟“环保”。(4)综合实践,练“能力”。让小学生搜集材料练“查阅”;学写解说词练“习作”;学做导游练“交际”,无不是在讲读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会搜集、运用、交际,小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与本领。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它是指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以便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认识、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为相对于个体学习的一种小方式。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学习任务共同承担,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合作学习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分组学习、组际交流、小组讨论、模拟记者招待会等。其中,讨论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将相和》一文后要要求学生思考:“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纷纷发表看法,多数人都欣赏廉颇和蔺相如,并归纳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质。可能有一个学生会说:“我更欣赏秦王。”全班学生可能会一阵哗笑,老师也会一愣,但要马上肯定这位学生:“xx同学能提出不同的看法,说明他是动了脑筋的,相信也一定能够说出欣赏秦王的理由。”这位学生迟疑了一下,说:“秦王虽然贪婪、霸道、残暴,但课文一开头提到'秦国最强大',这说明秦王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一定的能力。”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引导全班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知道了秦王后来终于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这堂课老师对学生的发言不作倾向性评价,给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环境,保护了学生发表新见解的欲望和讨论的热情,使合作学习成为可能。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重阅读,促进感悟。“阅读是人类社会认知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打开通向理性世界大门的钥匙。”提倡探究性阅读教学,就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研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感情、培养语感,从而实现创造性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课前自读,课中精读,还是课后品读,都必须明确阅读目标,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出示一些有助于理解文义,理清脉络,体会感情的提纲,由浅入深,分层次,有思考余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沿着深入研读的要求自主阅读,从而在语言的熏陶中体会作者特有的感情和特定的态度,准确把握课文蕴含的丰富内涵,激发情感共鸣,让语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情感过程、生命过程。
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找出文段的重点词句,提出一些问题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或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就文中类似的句子自提一些问题,在反复朗读中解答问题,品味句子,领悟感情。课后布置学生选择课外同类文章自主阅读。这样,学生既通过课内探究性的读,掌握了方法,又通过课外拓展性的读,巩固了同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拓宽了阅读面,培养了自主阅读和自主感悟能力。
2.重探究,鼓励尝试。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的探究活动过于顺畅,暴露错误太少,反复尝试不够,大多是一蹴而就,看不见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过程,仿佛学生是生而知之而非学而知之所以如果学生有错误,经过教师点拨引导,反复尝试几次,才得于明白。如此正常的教学,反倒令听课者皱眉,使任教者窘迫。这种正常与不正常的反差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3.重合作,多向互补。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必备意识,合作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课堂上的“合作”,主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精神沟通、情感交融和智力互补。具有合作意识的学生在课堂上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敏锐地发现自身和别人问题。在具有合作意识的班级中,某个学生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很快会成为全班学生共同探究的问题。
4.重方法,学会迁移。语文教学应注意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遵循“实践-认识-迁移-再实践”的原则,指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与不断运用中熟练掌握方法性知识和完成阅读过程所需的策略、技巧,形成习惯,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好的学习方法是能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展示学生才智、获得多样结论的方法,是能开拓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充分开掘语文学习资源的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能转化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能力的中介。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切实加强阅读、探究、合作和学法的迁移,才能从学习的支配者,转变到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讨论的组织者,变掌握结论式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变单向交流为双向、多向交流,变统一答案为多种答案,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由表达、迁移运用,使学生在自主开放的阅读、感悟、质疑、讨论、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宽松的质疑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大胆质疑,勇于暴露自己的错误,善于独立思考,发表独特的见解,能促使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尝试、自主探究,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