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支撑。教给孩子学习方法,这样孩子就可以一辈子自学不已。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新世纪的教师,怎样才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当前,我们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作学习、发展的主体。我们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确立为学生的认识与发展服务的、充分理解与体验知识的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从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教,为学生理解和体验知识而教,为学生学会学习而教,为学生探索和发现中学习知识而教的教学态势。变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具备充分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质疑、富于想象、具有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1.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自主,只有在自主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才能得到发展。首先要寻找知识的重难点。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我是让学生知道“ V= Sh ”,然后问“为什么圆锥的计算公式是 V= Sh ”学生带着目标自学课本内容,或拿着学具进行操作实验。接着自由汇报,教师加以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自主评价。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加以拓展延伸:“学习这个计算公式后,有哪些运用?它还可以和哪些知识综合应用?”
自主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由学生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筛选梳理排序,确定学习的重难点,把这些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小组无法解决的,还可以拓展合作的范围,请他组帮助。小组讨论后,集中交流。各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重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有争议、有发现、有创新。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复习有关圆柱、圆锥的应用中,关于近似值的取舍方法,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 1 )取近似值有几种方法?( 2 )“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分别用于什么情况?
3.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学科知识的相互割裂局面,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拓展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习能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实践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中要注重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鼓励学生既勇于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见,并善于在交流合作中接纳别人的意见。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由课本探究拓展到实际应用时,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哪种情况应该求圆柱的表面积?哪种情况应该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总面积呢?求体积呢?”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带着课堂问题到社会实践中了解、搜集资料,待下一节课再作汇报,等。
三、完善评价制度
在教学评价上,当前大多沿用应试教育中的评价制度,过分追求及格率、升学率,用分数的高低来论英雄。这往往会撇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素质教育只能是“一纸空文”,或是“无的之矢”,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有些无法落实。
新《课程标准》中响亮提出,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它突出了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的方法,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我觉得应做到:⑴改革考试内容,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⑵评价方法要多样化、科学化;⑶评价要体现学生的发展情况。
只有健全和完善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教师反思与提高的教育评价制度,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才能得实现。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当前,我们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作学习、发展的主体。我们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确立为学生的认识与发展服务的、充分理解与体验知识的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从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教,为学生理解和体验知识而教,为学生学会学习而教,为学生探索和发现中学习知识而教的教学态势。变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具备充分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质疑、富于想象、具有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1.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自主,只有在自主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才能得到发展。首先要寻找知识的重难点。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我是让学生知道“ V= Sh ”,然后问“为什么圆锥的计算公式是 V= Sh ”学生带着目标自学课本内容,或拿着学具进行操作实验。接着自由汇报,教师加以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自主评价。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加以拓展延伸:“学习这个计算公式后,有哪些运用?它还可以和哪些知识综合应用?”
自主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由学生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筛选梳理排序,确定学习的重难点,把这些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小组无法解决的,还可以拓展合作的范围,请他组帮助。小组讨论后,集中交流。各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重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有争议、有发现、有创新。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复习有关圆柱、圆锥的应用中,关于近似值的取舍方法,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 1 )取近似值有几种方法?( 2 )“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分别用于什么情况?
3.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学科知识的相互割裂局面,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拓展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习能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实践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中要注重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鼓励学生既勇于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见,并善于在交流合作中接纳别人的意见。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由课本探究拓展到实际应用时,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哪种情况应该求圆柱的表面积?哪种情况应该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总面积呢?求体积呢?”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带着课堂问题到社会实践中了解、搜集资料,待下一节课再作汇报,等。
三、完善评价制度
在教学评价上,当前大多沿用应试教育中的评价制度,过分追求及格率、升学率,用分数的高低来论英雄。这往往会撇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素质教育只能是“一纸空文”,或是“无的之矢”,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有些无法落实。
新《课程标准》中响亮提出,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它突出了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的方法,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我觉得应做到:⑴改革考试内容,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⑵评价方法要多样化、科学化;⑶评价要体现学生的发展情况。
只有健全和完善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教师反思与提高的教育评价制度,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才能得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