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的信息海量和碎片化阅读的风行,给传统报业带来严峻挑战。笔者认为,传统报业应抓住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新媒体短板主动出击,在内容提炼、加工、制作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根据读者需求精选信息,根据读者兴趣加工、整合信息,创新内容形式、强化品牌战略,为报业发展争取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 整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 传统报业 内容策略
互联网第三代浪潮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2010年迅速普及,“人人一台电脑、人手一部iphone”渐成现实,这给人们的阅读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资源,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①
挑战
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和碎片化阅读的风行,给传统报业带来严峻挑战。“网络传播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②由此可见,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相比,传统报媒至少面临以下六个方面的挑战:
1、海量信息VS限量内容
互联网上的信息无穷海量;而报纸版面有限,只能限量发布信息。
2、无限受众VS有限读者
互联网信息的受众不受时空限制,数量巨大;报纸则受出版周期、发行地域等客观条件限制,读者数量有限。
3、全民记者VS定量记者
在互聯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和新闻;而报社记者则是有一定数量的。
4、即时传播VS延时发布
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报纸出版的新闻永远都是完成式,因为报纸出版周期最短的是日报和每日出版的早、晚报。
5、制造热点VS追逐热点
互联网早已成为热点新闻事件的发源地和炮制者;报纸则越来越习惯于到互联网上寻找热点和信息来源。
6、视听融合VS平面视觉
互联网上的信息图文并茂、音频视频高度融合,受众享受度和接受度明显高于传统报纸的平面视觉。
机遇
面对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挑战,传统报媒该如何应对?其实,任何挑战的背后都存在机遇,只要认真研究、潜心思考、善加挖掘,报业完全可以扬长避短,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就拿上述六个方面的挑战来说,每一个挑战背后都存在机遇:
1、海量信息VS限量内容
海量信息容易导致阅读盲目;限量内容若能做到精挑细选便是机遇所在。
2、无限受众VS有限读者
无限受众意味着受众不确定,相应的内容服务难免流于浮泛;有限读者若能做到精准定位、服务专精便是机遇所在。
3、全民记者VS定量记者
全民记者素质难以保证;定量记者若能保持精英水准便是机遇所在。
4、即时传播VS延时发布
即时传播容易滋生浮躁、产生谬误;延时发布若能做到冷静分析、准确判断便是机遇所在。
5、制造热点VS追逐热点
制造热点往往导致舆情复杂、真假难辨;追逐热点若能善加引导、辨别真伪便是机遇所在。
6、视听融合VS平面视觉
视听融合带来的往往是瞬间感受;平面视觉若能给人永恒的美感便是机遇所在。
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的内容策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已从过去的“产品”变成了现在的“过程”:随时随地用手机发布消息,经过大量追随者的转发、信息交互者的参与,一条新闻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给广大受众;经过众多追随者的转发、更新、补充,事件的真相、意义、影响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得到阐发。
当新闻能够在线生产时,新闻产品也就具备了速度与深度方面的潜质。首先,新技术可以使得报道传播速度更快;其次,互联网的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可以让网络新闻编辑去深入探究某一新闻事件。
1、信息整合
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中信息的流量过大,超出了受众的基本需要和承受能力,反而会引起诸多不良后果,如对海量信息视而不见、漠然置之;分散人们对正常信息的注意力;杂乱无章的信息使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难度加大等。这时就需要有具备专业水准的信息整合商为人们提供目标受众明确、产品样式独特的内容加工服务。在“泛大众媒体受到挑战,分众精准媒体成为宠儿”③的今天,一份内容延时、限量的平面报纸要想赢得读者,“分层次地满足不同受传者的不同需要”“增加有价值的信息量,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至关重要的一环。”④
新技术影响下,传统报媒的生产变革已迫在眉睫,“最现实也最容易突破的模式是内容供应商——向各种媒介形态的受众提供优质的、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内容。”⑤
“自2005年以来,欧美报业开始启动以融合报道为目标的编辑部变革,其思路可以归纳为整合和改造两种路径。”⑥整合,是按照媒介融合的要求对原有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实现资源共享;改造,是对原有纸媒的工作方式进行革新,使之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2、钻石模式
在线生产使新闻产品具备了速度与深度方面的潜质,那么,在信息整合与加工的过程中,如何平衡速度与深度两方面的关系,兼具两方面的优势呢?为此,美国学者保罗·布拉德肖(Paul Bradshaw)设计出一个新的报道模式——钻石模式(The News Diamond)。这一模式的主要步骤包括:
第一步:快讯。只要记者或编辑意识到一件事情正在发生,就可以通过手机、无线网络等方式发出快讯;而对一些不那么重大的新闻来说,记者可以在报道中增加一些个性化的内容,以吸引更多读者来看网站或报纸。
第二步:草稿。对报纸来说,新闻的草稿显得过于粗糙,但却是完美的博客文章。发出快讯之后,记者可以贴出一篇包括新闻当事人、发生地和细节的草稿,一旦有新鲜的事实还可随时补充进文章。草稿可以让受到快讯吸引的读者继续留在网站上,而且随着文章在博客中的传播可以吸引更多读者。
第三步:报道。这个阶段,草稿已被加工成新闻产品,可以在网上发布,也可以刊载到报纸上。
第四步:背景。互联网可以容纳更多、更即时和更广泛的背景材料,依靠互联网的超文本结构,提供必要资源的入口,可以把这些背景资料集中起来供人浏览。
第五步:分析/反思。在快速报道之后,记者应该进行分析,以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记者可以从网上的知情者、受到影响的相关者那里收集到一些即时反应,获取途径包括自己的博客和论坛。
从“钻石模型”展现的报道流程可以看出,每个环节几乎都以互联网为核心平台,记者与受众依托互联网进行着新闻生产的互动。在此过程中,记者在快速反应的基础上,逐渐逼近事件真相,既发挥了移动互联网的即时优势,又兼顾了受众对新闻事件深度了解的需求。
3、内容为王
在上述五个步骤中,第三步报道和第五步分析/反思中的内容可以精挑细选刊登在比网络更具权威性的报纸上,因为在目前国内特定的舆论环境下,中国报媒依然是“权贵阶层”之一,报社尤其是党报在我国政治地位牢固、社会资源丰富、业界精英荟萃,合理利用这些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⑦,在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报纸白纸黑字、易于保存、读者相对固定专一等特点,通过整合加工有价值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特色、回归公共道德责任、回归品牌⑧等方式,一定能重新赢得读者对报纸的青睐,培养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
目前中国报业结构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同质化,二是地域性。对付同质化的最好办法就是形成自己的特色、培养读者的忠诚度,其中的要诀是:拥有自己的独家栏目、独家报道、独特风格、独到见解或新颖视角;给予读者需要的、可信的和乐于接受的新闻信息⑨;而对付地域性的有效办法则是:整合互联网资源、强化报媒的信息功能、精准定位、分众服务、互动传播、拥抱新介质,这也将成为未来报业的新走向。
此外,由于新媒体的新鲜体验对受众会产生冲击力,传统报媒也应更加注重版面的精美,以良好的体验留住读者。
移动互联网未来会有爆炸式发展,移动终端会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将步入内容为王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报社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与资源优势,在办好传统报媒的同时,以内容供应商的身份向各种媒介形态的受众提供优质的、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内容,从而形成传统报媒与新媒体的良性互动。
面对来自移动互联网的严峻挑战,报业“不必针锋相对,但要寸土必争”⑩,认真研究各自优劣,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抓住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新媒体短板主动出击,在内容提炼、加工、制作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根据读者需求精选信息,根据读者兴趣加工、整合信息,创新内容形式、强化品牌战略,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报业发展争取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①张中江,《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碎片化成趋势》,中国新闻网,2011年1月7日
②丁柏铨,《论第四媒体的崛起对新闻传播实践与理论的影响》,《江海学刊》,2002(6)
③周志懿,《数字化背景下中国报业的出路》,《新闻战线》,2010(5)
④⑨⑩丁柏铨,《论新世纪新闻媒体的竞争》,《新闻记者》,1998(6)
⑤白红义、张志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生产策略》,《新闻实践》,2010(6)
⑥王春枝,《整合与改造:欧美报纸编辑部的融合路径》,《中国记者》,2009(8)
⑦丁柏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竞争力》,《新闻记者》,2002(12)
⑧尹明华,《回归本原——数字时代的报业选择》,《新闻战线》,2010(5)
(作者: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进修班学员)
责编:周蕾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 整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 传统报业 内容策略
互联网第三代浪潮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2010年迅速普及,“人人一台电脑、人手一部iphone”渐成现实,这给人们的阅读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资源,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①
挑战
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和碎片化阅读的风行,给传统报业带来严峻挑战。“网络传播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②由此可见,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相比,传统报媒至少面临以下六个方面的挑战:
1、海量信息VS限量内容
互联网上的信息无穷海量;而报纸版面有限,只能限量发布信息。
2、无限受众VS有限读者
互联网信息的受众不受时空限制,数量巨大;报纸则受出版周期、发行地域等客观条件限制,读者数量有限。
3、全民记者VS定量记者
在互聯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和新闻;而报社记者则是有一定数量的。
4、即时传播VS延时发布
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报纸出版的新闻永远都是完成式,因为报纸出版周期最短的是日报和每日出版的早、晚报。
5、制造热点VS追逐热点
互联网早已成为热点新闻事件的发源地和炮制者;报纸则越来越习惯于到互联网上寻找热点和信息来源。
6、视听融合VS平面视觉
互联网上的信息图文并茂、音频视频高度融合,受众享受度和接受度明显高于传统报纸的平面视觉。
机遇
面对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挑战,传统报媒该如何应对?其实,任何挑战的背后都存在机遇,只要认真研究、潜心思考、善加挖掘,报业完全可以扬长避短,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就拿上述六个方面的挑战来说,每一个挑战背后都存在机遇:
1、海量信息VS限量内容
海量信息容易导致阅读盲目;限量内容若能做到精挑细选便是机遇所在。
2、无限受众VS有限读者
无限受众意味着受众不确定,相应的内容服务难免流于浮泛;有限读者若能做到精准定位、服务专精便是机遇所在。
3、全民记者VS定量记者
全民记者素质难以保证;定量记者若能保持精英水准便是机遇所在。
4、即时传播VS延时发布
即时传播容易滋生浮躁、产生谬误;延时发布若能做到冷静分析、准确判断便是机遇所在。
5、制造热点VS追逐热点
制造热点往往导致舆情复杂、真假难辨;追逐热点若能善加引导、辨别真伪便是机遇所在。
6、视听融合VS平面视觉
视听融合带来的往往是瞬间感受;平面视觉若能给人永恒的美感便是机遇所在。
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的内容策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已从过去的“产品”变成了现在的“过程”:随时随地用手机发布消息,经过大量追随者的转发、信息交互者的参与,一条新闻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给广大受众;经过众多追随者的转发、更新、补充,事件的真相、意义、影响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得到阐发。
当新闻能够在线生产时,新闻产品也就具备了速度与深度方面的潜质。首先,新技术可以使得报道传播速度更快;其次,互联网的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可以让网络新闻编辑去深入探究某一新闻事件。
1、信息整合
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中信息的流量过大,超出了受众的基本需要和承受能力,反而会引起诸多不良后果,如对海量信息视而不见、漠然置之;分散人们对正常信息的注意力;杂乱无章的信息使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难度加大等。这时就需要有具备专业水准的信息整合商为人们提供目标受众明确、产品样式独特的内容加工服务。在“泛大众媒体受到挑战,分众精准媒体成为宠儿”③的今天,一份内容延时、限量的平面报纸要想赢得读者,“分层次地满足不同受传者的不同需要”“增加有价值的信息量,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至关重要的一环。”④
新技术影响下,传统报媒的生产变革已迫在眉睫,“最现实也最容易突破的模式是内容供应商——向各种媒介形态的受众提供优质的、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内容。”⑤
“自2005年以来,欧美报业开始启动以融合报道为目标的编辑部变革,其思路可以归纳为整合和改造两种路径。”⑥整合,是按照媒介融合的要求对原有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实现资源共享;改造,是对原有纸媒的工作方式进行革新,使之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2、钻石模式
在线生产使新闻产品具备了速度与深度方面的潜质,那么,在信息整合与加工的过程中,如何平衡速度与深度两方面的关系,兼具两方面的优势呢?为此,美国学者保罗·布拉德肖(Paul Bradshaw)设计出一个新的报道模式——钻石模式(The News Diamond)。这一模式的主要步骤包括:
第一步:快讯。只要记者或编辑意识到一件事情正在发生,就可以通过手机、无线网络等方式发出快讯;而对一些不那么重大的新闻来说,记者可以在报道中增加一些个性化的内容,以吸引更多读者来看网站或报纸。
第二步:草稿。对报纸来说,新闻的草稿显得过于粗糙,但却是完美的博客文章。发出快讯之后,记者可以贴出一篇包括新闻当事人、发生地和细节的草稿,一旦有新鲜的事实还可随时补充进文章。草稿可以让受到快讯吸引的读者继续留在网站上,而且随着文章在博客中的传播可以吸引更多读者。
第三步:报道。这个阶段,草稿已被加工成新闻产品,可以在网上发布,也可以刊载到报纸上。
第四步:背景。互联网可以容纳更多、更即时和更广泛的背景材料,依靠互联网的超文本结构,提供必要资源的入口,可以把这些背景资料集中起来供人浏览。
第五步:分析/反思。在快速报道之后,记者应该进行分析,以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记者可以从网上的知情者、受到影响的相关者那里收集到一些即时反应,获取途径包括自己的博客和论坛。
从“钻石模型”展现的报道流程可以看出,每个环节几乎都以互联网为核心平台,记者与受众依托互联网进行着新闻生产的互动。在此过程中,记者在快速反应的基础上,逐渐逼近事件真相,既发挥了移动互联网的即时优势,又兼顾了受众对新闻事件深度了解的需求。
3、内容为王
在上述五个步骤中,第三步报道和第五步分析/反思中的内容可以精挑细选刊登在比网络更具权威性的报纸上,因为在目前国内特定的舆论环境下,中国报媒依然是“权贵阶层”之一,报社尤其是党报在我国政治地位牢固、社会资源丰富、业界精英荟萃,合理利用这些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⑦,在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报纸白纸黑字、易于保存、读者相对固定专一等特点,通过整合加工有价值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特色、回归公共道德责任、回归品牌⑧等方式,一定能重新赢得读者对报纸的青睐,培养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
目前中国报业结构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同质化,二是地域性。对付同质化的最好办法就是形成自己的特色、培养读者的忠诚度,其中的要诀是:拥有自己的独家栏目、独家报道、独特风格、独到见解或新颖视角;给予读者需要的、可信的和乐于接受的新闻信息⑨;而对付地域性的有效办法则是:整合互联网资源、强化报媒的信息功能、精准定位、分众服务、互动传播、拥抱新介质,这也将成为未来报业的新走向。
此外,由于新媒体的新鲜体验对受众会产生冲击力,传统报媒也应更加注重版面的精美,以良好的体验留住读者。
移动互联网未来会有爆炸式发展,移动终端会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将步入内容为王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报社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与资源优势,在办好传统报媒的同时,以内容供应商的身份向各种媒介形态的受众提供优质的、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内容,从而形成传统报媒与新媒体的良性互动。
面对来自移动互联网的严峻挑战,报业“不必针锋相对,但要寸土必争”⑩,认真研究各自优劣,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抓住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新媒体短板主动出击,在内容提炼、加工、制作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根据读者需求精选信息,根据读者兴趣加工、整合信息,创新内容形式、强化品牌战略,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报业发展争取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①张中江,《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碎片化成趋势》,中国新闻网,2011年1月7日
②丁柏铨,《论第四媒体的崛起对新闻传播实践与理论的影响》,《江海学刊》,2002(6)
③周志懿,《数字化背景下中国报业的出路》,《新闻战线》,2010(5)
④⑨⑩丁柏铨,《论新世纪新闻媒体的竞争》,《新闻记者》,1998(6)
⑤白红义、张志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生产策略》,《新闻实践》,2010(6)
⑥王春枝,《整合与改造:欧美报纸编辑部的融合路径》,《中国记者》,2009(8)
⑦丁柏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的竞争力》,《新闻记者》,2002(12)
⑧尹明华,《回归本原——数字时代的报业选择》,《新闻战线》,2010(5)
(作者: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进修班学员)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