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延续了传统还是学会了反思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小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无论什么时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都明白:从幼年时期就接受到良好教育,不仅对孩子自身的成长有利,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但是,到底该怎样进行教育,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少家长重视给孩子物质的满足,却忽略了精神的培养; 也有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素养教育,却又在孩子又哭又闹索要某件物品时不知所措……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们有时确实需要有人为其指点迷津,才能在育儿路上拨开云雾见月明。这,当然就是我们开办这个栏目的初衷。希望家长朋友们在阅读家长心得、专家观点或园所建议的同时,能够掌握更科学、更实际的育儿方法。
  二月的开始,我们都还在愉快的春节假期中,这个假期不仅给了我们欢聚的理由,更是提供了较好的反思亲子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当你已为人父母,再次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与自己的父母短暂地朝夕相处时,你是否意识到: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多数的观念和做法是从这里出发的。
  原生家庭,顾名思义,就是你出生、成长的家庭,而你现在的家庭又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从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孩子将从什么样的原生家庭走出去,不是吗?
  话题
  儿时的我们总是渴望快速长大,希望尽快远离严厉的爸爸、唠叨的妈妈,以及那个算不上温馨有爱的家。然而,那些童年时期的斥责、打骂,甚至父母之间的“战争”场景,似乎从未离开,一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如影随形。
  所有这些你曾经在原生家庭的际遇,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你的亲子教育观念,并且很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是重复模式,你不自觉地成为常常打骂孩子的人;另一种是补偿模式,你试图在孩子身上实现对自己的补偿,从而就过度宠爱或者完全不管教孩子。不管是哪一种,相信对你自己的孩子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们一定要正视我们的原生家庭情况,并且学会反思。台湾著名心理咨询师赖佩霞女士做过一个题为《幸福为什么那么难》的演讲,她说:“我的母亲,是一位单亲妈妈,我非常非常地爱她,我也延续了她爱我的方式去爱人。但是当我自己在我的亲密关系里面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才深深体会到,原来辱骂指责不是爱,而是婚姻的杀手。”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必须去面对、去改变。(请扫描右侧二维码,听完整版演讲音频)
  对此,我们鹿哥有话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父母对于家庭教育几乎没有概念,他们长年累月地为生活所累,受生计所迫,根本无暇去关注家庭教育,当然也没有很好的渠道供他们学习。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像赖佩霞口中的“妈妈”一样,对我们大声呵斥,他们的思维模式也惊人地相似:“我骂你,是因为我爱你!”“我打你,也是为你好!”却不知当时幼小的我们,面对他们因愤怒而扭曲的面孔时,是怎样的无助,怎样的恐惧……
  而如今,你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也成了别人的父母。当你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养育孩子上时,如果孩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秀,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对他咆哮吗?当你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一些心头好,离开正处于上升期的工作,心怀巨大的付出感和牺牲感回归家庭时,却发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而他怎么总是不能尽如我意。”此刻的你又能忍住不满,不对着孩子或丈夫满口抱怨吗?
  渐渐地,你也许就成了你父母那样的人,而你的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了当年的你。童年是已经发生了的过往,是既成的事实,它像大山一样横在我们面前,既不能视而不见,也无法绕道而行,更不可能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深深的记忆中,找到柴草堆、小河边、胡同口,那个背对着光线,胆怯而孤独的瘦瘦小小的身影,走近他,拥抱他,真诚地与他握手言和。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回忆,也要做这样的救赎,那么你就应该给他一个不一样的原生家庭。
  重塑一种文化,重建一种人生,任重而道远,鹿爸博士认为,在养育孩子这条路上,我们都应该做到:不骄,不躁,不唠叨。
  原生家庭的种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在我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它影响了你的性格,左右了你的情绪,甚至控制了你的生活。当你开始反抗,学会反思,我想“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原生家庭”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这样看来,重点真的不在于你具体进行怎样的亲子教育,而在于你是否能够勇敢地做自己。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告诉我们:“接听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了,必然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相关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都应该发生改变。”他认为:“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寻求怎么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的话,孩子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所以,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是最好的办法。”所以,面对孩子的各种“成长的烦恼”,你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了吗?
  观点
  我们从武志红的著作《为何家会伤人》中,选取了几段话(如下),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如果能够让你真正开始正视自己的原生家庭,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那就再好不过了。
  ●对于一个幼儿来讲,父母的无条件和积极关注是至关重要的成长因素。他们无条件地爱他,不向他提任何要求,也不谴责他,他们只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而爱他、呵护他,无论他有什么缺点。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幼儿就会在心中形成一个“安全岛”,爸爸妈妈的爱就是安全岛的基石。他非常自信地去探索世界,去建立关系,并不特别惧怕受到伤害。因为他深信,如果他受了伤,如果别人拒绝他、不要他,他可以回到这个安全岛上来,爸爸妈妈会爱他、支持他。隨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安全感会逐渐沉淀为一种潜意识。有了这种潜意识的成人会信任值得信任的人,一如儿童时期信任爸爸妈妈那样。他们很少猜疑别人的心思,但如果有明确的理由告诉他,一个人不值得信任,不值得爱,他们会坚决地离开这个人,而少做蠢事。他们也会受伤,但他们的伤口总是会比较快地痊愈。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时,那么不管这些选择是对是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我选择而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只有做过选择,一个人才算活过。假若这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别人在替他做选择,那么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不管别人给了他多少东西,不管那么选择从理性上看那么“正确”,他都会因此而虚弱无力。父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就是在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
  ●我们的社会特别讲孝道,即便父母虐待了自己,我们也要认为父母是对的。但是,这种理性上的接受不能抑制住情感上的仇恨,而父母是不能恨的,所以他们把这仇恨转嫁到配偶、儿女或其他人身上了。这种转嫁机制,是很多恶行的基础。
  ●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生存,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他们很容易围绕着父母的情绪转,而父母也会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
  心得
  当我们在家长群里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妈妈们的反应同样热烈,作为一群“痛并快乐着”成长起来的父母,我们中的大多数始终都挣扎在远离原生家庭的路上,各种滋味都深有体会。
  然而,即便我们的意识很清楚,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要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原生家庭,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我不能像我的爸爸妈妈对待我那样对待我的孩子”,但落实到生活中,具体到操作上,其实真的没那么容易,当你还未意识到的时候,你也许就重复了父母的行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中一些人的心路历程吧,她们的经验或许对你有不小的帮助哦!
其他文献
沙法丽·萨巴瑞:出生于印度,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早年受到东方正念思想的影响,后又将其同西方心理学理论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有关正念生活与觉醒教育的理念。她曾在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并在各大公司、学校与家长团体中发表演讲。东西合璧的特点让她赢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受众。萨巴瑞博士现同丈夫、女儿一起在纽约生活。  请让我做一个安静的小孩子  在大人的世界里,当人们无法做到脚踏实地、从自身出
期刊
找呀找呀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呀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笔者有个女儿,今年刚刚进入小班,为了让她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暑假期间我给她报了一阶段的亲子班,虽然和同学们一周只见一次面,但我还是感觉到了孩子强烈的交往欲望。可我后来也发现,当她结识了一个朋友之后就不愿意再和其他人亲近了。其间,有一次因为她的朋友在上课时牵了别的小朋友的手并且坐到了别的小朋友旁边,她伤心地大哭,甚至抵触
期刊
对话宝宝  秋天到了,公园里的三角枫慢慢变红,一阵风吹过,有两片叶子摇摇晃晃地落了下来。宝宝,下面这幅图中有几个数字,请你按照1~6的顺序依次连接起來,看看会出现什么呢?  问题  到了秋冬季节,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呢?
期刊
对话宝宝  宝宝,你喜欢吃蔬菜嗎?如果把蔬菜切开,你还能认出它们是谁吗?请你试着连一连。把图中切开过的蔬菜连到相对应的完整蔬菜上吧!  问题  宝宝,你最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
期刊
对话家长  孩子有宝贵的想象力,正如艺术作品,注重多样性和创造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多鼓励孩子,用各种艺术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如果能够通过基本的创作示例开启孩子的想象力,引导孩子创新,那就更棒啦。  任务卡  准备  水彩顏料(多色),颜料盘,白纸,铺放纸张的盒子(可依据纸的大小选择),弹珠,带盖圆筒。  A.想一想,说一说  家长和宝宝一起准备材料,请宝宝说一说,你觉得弹珠可以画画么
期刊
时段建议 晚餐后  场地建议 客厅  主角 宝宝、妈妈 或其他家庭成员  对话妈妈  家里的旧台历、旧杂志上总有许多漂亮的图片,把它们剪下来进行简单的分割、再组合,就可以和宝宝玩“拼拼乐”游戏啦!在拼图重组中,幼儿能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能体验到动手创造的快乐。  行动依据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3~4岁幼儿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  准备  硬纸板,画片,双面
期刊
米朵是一只漂亮的猫咪,小动物们见到它总是不停夸赞:“米朵你好漂亮啊!”“米朵你怎么这么美!”米朵听久了赞美的话,渐渐觉得自己就是一只没有缺点的猫咪,它总是抬头挺胸地走在森林里,等待着别人的夸奖。  一天,米朵吃完饭,就出门散步了。小狗汪汪迎面走来,满脸惊讶地说:“米朵,你今天怎么了,没洗脸吗?脸上好脏。”米朵一听十分生气:“哼!怎么可能?你不夸我漂亮,我再也不和你做朋友了!”汪汪从来没见过这么凶的
期刊
●核心素养:勇于探究  ●时段建议:晚餐后  ●场地建議:书房  ●主 角:宝宝  任务卡  小狐狸的玩具散落了一地,它要把玩具收起来,这些玩具分别放进柜子的哪一格里最合适呢?宝宝,请你帮帮小狐狸吧!
期刊
●●●  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陈鹤琴  ●核心素养:健康生活  ●时段建议:午餐后  ●场地建议:客厅  ●主 角:全家  任务卡  准 备  地垫。  A.捆绑  爸爸用双臂和双腿当绳子,然后将宝宝搂在怀里,用不同的方式“捆绑”宝宝,注意不要“捆绑”宝宝的双手哦,爸爸可以用腰部环抱、腿部環抱、肩腿部斜抱等方式,妈妈在旁边为宝宝加油!  B.逃脱  宝宝根据“捆绑”方式的
期刊
●●●  教育植根于爱。  ——鲁迅  ●核心素养  健康生活  ●时段建议  早餐后  ●场地建议  户外  ●主 角  全家  任务卡  准 备  粉笔  A. 布置场地  宝宝先在地上画两个“田”字格,妈媽在格子里分别画出不同数量的圆点,宝宝和爸爸站在起点处准备。  B. 接收指令  妈妈发出指令“双脚跳 1234”或“单脚跳 1342”,宝宝和爸爸要按照要求跳田字格,看谁完成得最快,跳错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