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建设是创设高效课堂的主渠道,它打破了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线的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它构建的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它激励着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以点带面,共同提高,是创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学习小组的建立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营造学习氛围,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改的具体体现。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非是用一种方式替代另一种方式,而是强调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体验中学、活动中学、探索中学、合作中学……从而获得学习的欢乐、成功的喜悦、情感的品味。在英语课堂上,笔者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变成六人为一个小组,每组都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学生组成,代号A1、A2,B1、 B2, C1、 C2。A1、A2为优生,B1、B2为中等生,C1、C2为学困生。合作小组达到组内不均衡,组间基本均衡。如此搭配有利于优等生拔高、中等生转优、学困生达标。整个小组营造着互帮互促,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同时组间均衡搭配有利于各组开展公平的竞争。如此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力争做到精讲多练,给学生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如在指导学生做“完成对话”练习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写句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仅次于写英语作文。如此题型,优等生通常感到棘手,中等生、学困生简直一筹莫展。于是,笔者便由易到难,设计着句子的填写。首先设计抢答题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采用激励措施,各小组加分机制。然后指导写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写答句一环紧扣一环,循序渐进,每一环节由学习小组讨论并推荐本小组成员到黑板上板演。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学生加分也是不同的,学困生每写对一个句子加三分;中等生加二分;优生加一分。通常小组中为了得高分,把标准答案告诉学困生,由学困生上台板演。各小组积极响应,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整个课堂学习氛围高涨,高效课堂便由此而生。
小组活动的设计
指导思想 设计英语小组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好的小组活动设计能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协作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快速提高。
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根据教学需要,笔者通常设计如下一些活动。①課堂中表演。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课前让学生准备,有时指导学生排练,把课堂当做舞台,将书本知识生活化,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交际技能。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go for it》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课前让各组学生准备一些衣物,如夹克衫、毛衣、袜子、鞋子等等,和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手机、手提包、书、钢笔等并把教室布置成展销会。在学完本课的知识后,组与组之间,一组扮演售货员,一组扮演顾客,运用所学知识,互相表演。然后,组内学生两人一组相互练习,最后各组推荐最优的一对登台表演,评出等级。按等级予以加分。这样便使书本知识生活化,如此生活化的课堂,学生全员参与,大胆表现自我。本节课所学的句型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How much is/are……?It’s/They’re……dollars. I’ll take it/them.便水到渠成,牢固掌握。②课堂中演讲。在学生学习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后,每一单元以书本知识为蓝版,指导学生写演讲稿,每个小组长的发言稿,由老师进行修改,然后小组长修改组员的演讲稿。每组用抽签的形式抽一名学生代表小组演讲。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按等级给予加分。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go for it》Unit13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时,让学生在学习了目标语言: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Cut down air pollution. Stop riding in cars. Recycle books and paper. Don’t use paper napkins….最后,布置每组学生写一篇演讲稿,题目为“How to be a greener person”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以活动激活小组教学,是实现“师与生、组与组、生与生”多种方式的有机统一。教师只要适时、充分的组织小组活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形成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的课堂调控
新课改下的小组活动,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准确的把握教材,驾驭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成为充当有主导作用的角色。小组活动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在实施中教师都必须运筹帷幄,宏观调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收放自如。我的做法是在参与中调控,在引导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讲”成为“我要讲”。小组活动,如果缺少教师指导、评价、激励和规范,只能是目标涣散,纪律松懈,适得其反,误人子弟。
小组建设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坚持激励的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化县清塘铺镇中学)
学习小组的建立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营造学习氛围,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改的具体体现。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非是用一种方式替代另一种方式,而是强调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体验中学、活动中学、探索中学、合作中学……从而获得学习的欢乐、成功的喜悦、情感的品味。在英语课堂上,笔者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变成六人为一个小组,每组都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学生组成,代号A1、A2,B1、 B2, C1、 C2。A1、A2为优生,B1、B2为中等生,C1、C2为学困生。合作小组达到组内不均衡,组间基本均衡。如此搭配有利于优等生拔高、中等生转优、学困生达标。整个小组营造着互帮互促,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同时组间均衡搭配有利于各组开展公平的竞争。如此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力争做到精讲多练,给学生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如在指导学生做“完成对话”练习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写句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仅次于写英语作文。如此题型,优等生通常感到棘手,中等生、学困生简直一筹莫展。于是,笔者便由易到难,设计着句子的填写。首先设计抢答题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采用激励措施,各小组加分机制。然后指导写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写答句一环紧扣一环,循序渐进,每一环节由学习小组讨论并推荐本小组成员到黑板上板演。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学生加分也是不同的,学困生每写对一个句子加三分;中等生加二分;优生加一分。通常小组中为了得高分,把标准答案告诉学困生,由学困生上台板演。各小组积极响应,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整个课堂学习氛围高涨,高效课堂便由此而生。
小组活动的设计
指导思想 设计英语小组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好的小组活动设计能创设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协作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快速提高。
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根据教学需要,笔者通常设计如下一些活动。①課堂中表演。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课前让学生准备,有时指导学生排练,把课堂当做舞台,将书本知识生活化,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交际技能。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go for it》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课前让各组学生准备一些衣物,如夹克衫、毛衣、袜子、鞋子等等,和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手机、手提包、书、钢笔等并把教室布置成展销会。在学完本课的知识后,组与组之间,一组扮演售货员,一组扮演顾客,运用所学知识,互相表演。然后,组内学生两人一组相互练习,最后各组推荐最优的一对登台表演,评出等级。按等级予以加分。这样便使书本知识生活化,如此生活化的课堂,学生全员参与,大胆表现自我。本节课所学的句型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How much is/are……?It’s/They’re……dollars. I’ll take it/them.便水到渠成,牢固掌握。②课堂中演讲。在学生学习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后,每一单元以书本知识为蓝版,指导学生写演讲稿,每个小组长的发言稿,由老师进行修改,然后小组长修改组员的演讲稿。每组用抽签的形式抽一名学生代表小组演讲。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按等级给予加分。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go for it》Unit13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时,让学生在学习了目标语言: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Cut down air pollution. Stop riding in cars. Recycle books and paper. Don’t use paper napkins….最后,布置每组学生写一篇演讲稿,题目为“How to be a greener person”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以活动激活小组教学,是实现“师与生、组与组、生与生”多种方式的有机统一。教师只要适时、充分的组织小组活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形成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的课堂调控
新课改下的小组活动,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准确的把握教材,驾驭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成为充当有主导作用的角色。小组活动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在实施中教师都必须运筹帷幄,宏观调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收放自如。我的做法是在参与中调控,在引导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讲”成为“我要讲”。小组活动,如果缺少教师指导、评价、激励和规范,只能是目标涣散,纪律松懈,适得其反,误人子弟。
小组建设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坚持激励的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化县清塘铺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