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培养以及尊重学生的品质与情感,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技能,从而推动学生对生活以及自己身边的所有事物产生情感的一种体验,并且逐步形成完善、独立的人格与人性的一种教育。目前,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事物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其情感倾向也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这是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情感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见,培养具有能力与情感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于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正是挖掘教材内情感元素、加强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渠道。在情感教育下,可培养学生的情感及促进情动辞发,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所创作品中的情与意,逐渐锻炼自己的情感与作品间的共鸣,真正由“学习课文”转向于“感受作品情感”的学习模式。以下是本文从情感教育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并加以阐述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学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和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三、小学语文中情感教育的时代意义
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有其时代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交流与沟通手段不断提高,这也对作为人文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提出进一步要求。作为祖国的未来的小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深受社会的影响。而作为基础教育的重头戏,基础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日常需要思考和琢磨的问题。随着新课标的日益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目标成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其塑造健康的人格,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如何有效渗透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1.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强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教学
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无穷的精神动力,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的:“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而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人的情感丰富复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如何将丰富多彩的世界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从教学目标设计中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的设计与规划,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和课文内容的情感色彩,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变化规律、课堂节奏等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备课。课前备课不仅是教学设计的创作过程也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不仅要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应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用情感教育提升课堂教学凝聚力
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向学生传递信息。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思想情感,如何在有限的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讲道:“儿童认知世界、感知世界,主要是通过形象去实现的。你一张嘴讲话,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使学生进入一种学习的流,这样学生就会跟着你走,共同走向伟大的美好的事物。也可能会有个别的孩子溜号,但能把大多学生吸引住。大多数儿童都是因为喜爱教师才喜欢他所教学科的。我想这就是教师特殊作用。好的教师就像吸铁石一样,他一吸小铁屑就构成了美丽的图案。如果你没有这个吸的能力,铁屑就永远是散落着的那个样子。”而情感教育正是提升课堂教学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与法宝。从课堂教学导入、教学任务展开、教学内容练习到课堂小结等环节都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进行引导与点拨。在课堂导入这一重要环节,通过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方式,生动的表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热情,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积极主动独立思考、询问、探索,不仅节省时间,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从教姿教态到教学方法的设置都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要求。例如,小学语文老师经常用到的情景教学法。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创设相应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师在教授《不合群的小蝌蚪》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这样的动画情景:一群蝌蚪在欢快地游玩时,另一只形体和颜色有些不一样的蝌蚪却游到一旁,独自悠闲地玩着。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应注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感,先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答案给予点评和补充说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提高其准确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更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困惑。
3.加强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健康情感,树立正确三观
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不仅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更应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课外活动中加强。语文教师不仅是教授语文的专科教师,更应是学生的心理导师,在平时的生活和课外活动中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独立自强、勇于上进的健康情感。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多组织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化,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表演文本中的角色,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加强对文中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感悟,从而真正理解真善美、假恶丑,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体会父母的不易等。语文这一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发散性和可塑性较强,通过语言的教授,可以影响学生的个人态度、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通过课外活动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更应培养其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无比的情怀和从容淡定的心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于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正是挖掘教材内情感元素、加强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渠道。在情感教育下,可培养学生的情感及促进情动辞发,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所创作品中的情与意,逐渐锻炼自己的情感与作品间的共鸣,真正由“学习课文”转向于“感受作品情感”的学习模式。以下是本文从情感教育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并加以阐述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学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和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三、小学语文中情感教育的时代意义
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有其时代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交流与沟通手段不断提高,这也对作为人文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提出进一步要求。作为祖国的未来的小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深受社会的影响。而作为基础教育的重头戏,基础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日常需要思考和琢磨的问题。随着新课标的日益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目标成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其塑造健康的人格,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如何有效渗透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1.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强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教学
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无穷的精神动力,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的:“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而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人的情感丰富复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如何将丰富多彩的世界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从教学目标设计中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的设计与规划,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和课文内容的情感色彩,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变化规律、课堂节奏等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备课。课前备课不仅是教学设计的创作过程也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不仅要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应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用情感教育提升课堂教学凝聚力
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向学生传递信息。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思想情感,如何在有限的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讲道:“儿童认知世界、感知世界,主要是通过形象去实现的。你一张嘴讲话,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使学生进入一种学习的流,这样学生就会跟着你走,共同走向伟大的美好的事物。也可能会有个别的孩子溜号,但能把大多学生吸引住。大多数儿童都是因为喜爱教师才喜欢他所教学科的。我想这就是教师特殊作用。好的教师就像吸铁石一样,他一吸小铁屑就构成了美丽的图案。如果你没有这个吸的能力,铁屑就永远是散落着的那个样子。”而情感教育正是提升课堂教学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与法宝。从课堂教学导入、教学任务展开、教学内容练习到课堂小结等环节都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进行引导与点拨。在课堂导入这一重要环节,通过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方式,生动的表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热情,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积极主动独立思考、询问、探索,不仅节省时间,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从教姿教态到教学方法的设置都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要求。例如,小学语文老师经常用到的情景教学法。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创设相应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师在教授《不合群的小蝌蚪》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这样的动画情景:一群蝌蚪在欢快地游玩时,另一只形体和颜色有些不一样的蝌蚪却游到一旁,独自悠闲地玩着。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应注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感,先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答案给予点评和补充说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发言的积极性,提高其准确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更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困惑。
3.加强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健康情感,树立正确三观
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不仅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更应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课外活动中加强。语文教师不仅是教授语文的专科教师,更应是学生的心理导师,在平时的生活和课外活动中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独立自强、勇于上进的健康情感。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多组织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化,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表演文本中的角色,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加强对文中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感悟,从而真正理解真善美、假恶丑,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体会父母的不易等。语文这一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发散性和可塑性较强,通过语言的教授,可以影响学生的个人态度、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通过课外活动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更应培养其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无比的情怀和从容淡定的心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