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吉林省旅游国际影响力的逐年提升,将吉林省旅游外宣资料客观准确地翻译给国外旅游者,实现旅游外语翻译资料的外宣功能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提升吉林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质量的策略,阐述了研究意义。
关键词: 吉林省旅游 文化外宣 翻译
一、研究状况述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各行各业日益兴盛,旅游业不断壮大。旅游外宣翻译要客观准确地反映我国旅游文化产业,这一问题值得我国旅游业关注和研究,也是借以提升区域文化传播度、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实践研究。
吉林省内很少有学者对旅游外宣翻译进行研究,他们多从吉林省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角度研究,如李茜燕的《吉林省本土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王奇的《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整合开发研究》、李振军的《吉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等。有个别学者从生态学视角对旅游外宣资料进行研究,如陈杰在《吉林省蒙满旅游文化的特点及汉英翻译研究》中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研究长吉图地区蒙满旅游文化的特色,探索在汉译英过程中应该如何提高译文质量等。
吉林省地处亚欧大陆东北部,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吉林省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大省,不仅拥有连绵的山脉、碧蓝的查干湖等优美的自然资源和地理资源,而且拥有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人文氛围,更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古遗迹、遗址资源。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48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劳作中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吉林省围绕特有的冰雪、雾凇、森林、草原、湿地、火山地貌、少数民族风情等资源禀赋做文章,推出长白风光、伪满史迹、雪山温泉、雾凇奇观、冬季狩猎、天然滑雪、边疆风情等消夏避暑、冰雪体验等旅游精品项目和精品线路,受到游客们的青睐和认可。
随着吉林省客源市场的不断拓宽,吉林旅游的国际影响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增强,“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重要性日益突显,把吉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精准贴切的文本翻译展示给国外游客,是个极其关键的问题。旅游外宣文本翻译质量会直接影响吉林省旅游文化对外交流效果,关系到吉林省的声誉。
二、吉林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现状
外宣翻译一直是中国译学领域的薄弱环节。在我国举办的两次全球盛会(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旅游外宣翻译日益重视,逐步进行改进和规范化,然而其他地区外宣翻译还有一些不足和问题。
据调查,我省存在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紧缺等问题,对外宣文本翻译的重视程度不够,外宣资料译文欠佳,宣传力度不足,旅游资源优势发挥有待提高,“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缺乏完整的外宣翻译资料。外宣翻译质量不够好,应该说低劣,近年来,吉林省旅游外宣部门提供的各种宣传品、工作手册、景点介绍、线路游览图、网络宣传内容等英译问题的错误、失误仍然多,不仅影响外国游客对我省人文自然景观的了解,还影响对我省历史文化的认识。常见的问题如下:
1.语言错误。
与文学翻译不同,外宣翻译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信息传达准确等特点,在旅游文化外宣翻译中出现了极其低级的错误,例如单词拼写错误、遗漏或多写等,这不是外宣翻译应该犯的错;还存在语法表达错误、中式英语、语言不通等一系列简单的错误,给外国游客留下的文化印象大打折扣,从而使对我省的整体印象下降了档次。
2.标志性名词或景观译名不统一。
不同的旅游外宣翻译期刊对某一景观和标志性建筑的译名不一致,外宣翻译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进行翻译,对模棱两可的词语没有查阅可信度高的资料,造成同一译名有分歧。“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时翻译为province tourism attraction,有时翻译为province scenery spot。虽然表面意思看似相同,还是会让读者感到模糊不清。
3.文化缺省。
旅游不仅是从某地到目的地的过程,而是在过程中对景象的游览,对地方文化的浏览,对人文历史的游览。在外宣翻译实践中,由于译者自身对某一方面知识不了解或者了解不透彻,译文的文化缺省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缺省现象既包括对本土独有物质的文化缺省,又包括宗教文化缺省,还存在历史和民俗方面的社会文化缺省,以及典故和行文表达的中英差异缺省。在日常生活中,翻译不是简单文字符号的转换,而是将陌生语言转换熟悉语言的过程,不只是语言的转换,还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内涵的过程,涉及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文字积淀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在旅游外宣翻译中这些价值都会具体表现出来。这一流失将给地方旅游外宣翻译事业带来制约,甚至误导外国游客,从而影响城市的对外形象。
三、吉林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提升策略
1.明确找准定位。
首先找准吉林省城市形象,研究旅游宣传资料文本,以“冰雪文化”、“满蒙、朝族文化”,“抗战红色文化”等为旅游名片,进行旅游外宣翻译研究。为了更好地宣传吉林省文化,树立吉林省高大的形象,译者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使译文通俗易懂,使读者读完译文可以在脑中构造出吉林省的优美景象。
2.选择翻译策略,完善吉林省外宣资料翻译。
旅游宣传资料翻译应考虑本省省情,还需考虑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这就要求我们翻译工作者在进行外宣翻译时,选取适当的翻译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总体上围绕宣传省内旅游翻译目的,还要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以“目的论”为主要理论标准,做到旅游资料宣传方面的达旨、循规、共喻,使外宣资料真正达到宣传城市的目的,为推动吉林省旅游发展服务。
吉林省旅游文化对外宣传工作一定要做到既能顺应当前实际国情,又能顺应国外受众的认知语境。对翻译人员水平要求较高,外宣翻译应突破单一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利用跨文化交际等理论,全面探讨基于受众接受与认同的旅游文本外宣翻译理论,在进行外宣翻译时,考虑让更多的外国受众很好地接受。除此之外,还要有一点适当的“中国味”。
3.解决目前我省外宣资料中存在的翻译问题。
(1)修正语言错误。基于以往翻译资料存在的问题,研究过程中将进行修正。在保证语法、语言、语义准确的前提下,参考国外旅游地外宣资料,借鉴原有研究成果,使译文更准确、通顺、精炼、优美,力求符合“信、达、雅”标准。
(2)统一景点、专有名词译文。鉴于原有景点、专有名词等译文没有统一标准。选取标志性景点外宣资料并统一、完善译文。
(3)补偿文化缺省。在进行外宣资料翻译时,要进行文化补偿。特别是针对具有历史特色的古迹,要重点加以解释说明,使外宣资料真正起到吸引游者的作用。例如,位于吉林市的“吉林乌拉满足特色文化乡”,是满族的一大民族文化特色,是旧时老船场的遗迹。“吉林市”名称的由来是满语“吉林乌拉”,即“沿江”的意思,因此吉林市的市标为“摇橹人”。翻译时需要对满族文化进行补偿,从而加深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展示历史典故,译出古老传统,将我省古老的历史文化清晰明了地展示给外国受众,吸引更多外国游客的眼球,使外国受众更容易接受。
四、结语
目前对吉林省本土旅游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寥寥无几。相关理论指导并不系统和全面。通过总结旅游外宣文本翻译问题和策略,探讨旅游文化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为我省乃至全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的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学术借鉴和参考。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起翻译界对旅游外宣翻译的重视,提高外宣文本的翻译质量,发挥旅游外宣资料的纽带作用,提升吉林省的形象,促进吉林省文化进一步对外交流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的探讨[J].上海翻译,2007(1).
[2]刘惠梅,杨寿康.从文化角度看旅游资料的英译[J].中国翻译,2000(1).
[3]林晓琴.功能理论在旅游宣传资料汉英翻译中的运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楊敏,纪爱梅.英汉旅游篇章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B21)。
关键词: 吉林省旅游 文化外宣 翻译
一、研究状况述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各行各业日益兴盛,旅游业不断壮大。旅游外宣翻译要客观准确地反映我国旅游文化产业,这一问题值得我国旅游业关注和研究,也是借以提升区域文化传播度、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实践研究。
吉林省内很少有学者对旅游外宣翻译进行研究,他们多从吉林省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角度研究,如李茜燕的《吉林省本土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王奇的《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整合开发研究》、李振军的《吉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等。有个别学者从生态学视角对旅游外宣资料进行研究,如陈杰在《吉林省蒙满旅游文化的特点及汉英翻译研究》中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研究长吉图地区蒙满旅游文化的特色,探索在汉译英过程中应该如何提高译文质量等。
吉林省地处亚欧大陆东北部,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吉林省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大省,不仅拥有连绵的山脉、碧蓝的查干湖等优美的自然资源和地理资源,而且拥有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人文氛围,更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古遗迹、遗址资源。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48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劳作中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吉林省围绕特有的冰雪、雾凇、森林、草原、湿地、火山地貌、少数民族风情等资源禀赋做文章,推出长白风光、伪满史迹、雪山温泉、雾凇奇观、冬季狩猎、天然滑雪、边疆风情等消夏避暑、冰雪体验等旅游精品项目和精品线路,受到游客们的青睐和认可。
随着吉林省客源市场的不断拓宽,吉林旅游的国际影响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增强,“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重要性日益突显,把吉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精准贴切的文本翻译展示给国外游客,是个极其关键的问题。旅游外宣文本翻译质量会直接影响吉林省旅游文化对外交流效果,关系到吉林省的声誉。
二、吉林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现状
外宣翻译一直是中国译学领域的薄弱环节。在我国举办的两次全球盛会(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旅游外宣翻译日益重视,逐步进行改进和规范化,然而其他地区外宣翻译还有一些不足和问题。
据调查,我省存在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紧缺等问题,对外宣文本翻译的重视程度不够,外宣资料译文欠佳,宣传力度不足,旅游资源优势发挥有待提高,“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缺乏完整的外宣翻译资料。外宣翻译质量不够好,应该说低劣,近年来,吉林省旅游外宣部门提供的各种宣传品、工作手册、景点介绍、线路游览图、网络宣传内容等英译问题的错误、失误仍然多,不仅影响外国游客对我省人文自然景观的了解,还影响对我省历史文化的认识。常见的问题如下:
1.语言错误。
与文学翻译不同,外宣翻译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信息传达准确等特点,在旅游文化外宣翻译中出现了极其低级的错误,例如单词拼写错误、遗漏或多写等,这不是外宣翻译应该犯的错;还存在语法表达错误、中式英语、语言不通等一系列简单的错误,给外国游客留下的文化印象大打折扣,从而使对我省的整体印象下降了档次。
2.标志性名词或景观译名不统一。
不同的旅游外宣翻译期刊对某一景观和标志性建筑的译名不一致,外宣翻译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进行翻译,对模棱两可的词语没有查阅可信度高的资料,造成同一译名有分歧。“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时翻译为province tourism attraction,有时翻译为province scenery spot。虽然表面意思看似相同,还是会让读者感到模糊不清。
3.文化缺省。
旅游不仅是从某地到目的地的过程,而是在过程中对景象的游览,对地方文化的浏览,对人文历史的游览。在外宣翻译实践中,由于译者自身对某一方面知识不了解或者了解不透彻,译文的文化缺省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缺省现象既包括对本土独有物质的文化缺省,又包括宗教文化缺省,还存在历史和民俗方面的社会文化缺省,以及典故和行文表达的中英差异缺省。在日常生活中,翻译不是简单文字符号的转换,而是将陌生语言转换熟悉语言的过程,不只是语言的转换,还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内涵的过程,涉及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文字积淀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在旅游外宣翻译中这些价值都会具体表现出来。这一流失将给地方旅游外宣翻译事业带来制约,甚至误导外国游客,从而影响城市的对外形象。
三、吉林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提升策略
1.明确找准定位。
首先找准吉林省城市形象,研究旅游宣传资料文本,以“冰雪文化”、“满蒙、朝族文化”,“抗战红色文化”等为旅游名片,进行旅游外宣翻译研究。为了更好地宣传吉林省文化,树立吉林省高大的形象,译者翻译时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使译文通俗易懂,使读者读完译文可以在脑中构造出吉林省的优美景象。
2.选择翻译策略,完善吉林省外宣资料翻译。
旅游宣传资料翻译应考虑本省省情,还需考虑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这就要求我们翻译工作者在进行外宣翻译时,选取适当的翻译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总体上围绕宣传省内旅游翻译目的,还要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以“目的论”为主要理论标准,做到旅游资料宣传方面的达旨、循规、共喻,使外宣资料真正达到宣传城市的目的,为推动吉林省旅游发展服务。
吉林省旅游文化对外宣传工作一定要做到既能顺应当前实际国情,又能顺应国外受众的认知语境。对翻译人员水平要求较高,外宣翻译应突破单一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利用跨文化交际等理论,全面探讨基于受众接受与认同的旅游文本外宣翻译理论,在进行外宣翻译时,考虑让更多的外国受众很好地接受。除此之外,还要有一点适当的“中国味”。
3.解决目前我省外宣资料中存在的翻译问题。
(1)修正语言错误。基于以往翻译资料存在的问题,研究过程中将进行修正。在保证语法、语言、语义准确的前提下,参考国外旅游地外宣资料,借鉴原有研究成果,使译文更准确、通顺、精炼、优美,力求符合“信、达、雅”标准。
(2)统一景点、专有名词译文。鉴于原有景点、专有名词等译文没有统一标准。选取标志性景点外宣资料并统一、完善译文。
(3)补偿文化缺省。在进行外宣资料翻译时,要进行文化补偿。特别是针对具有历史特色的古迹,要重点加以解释说明,使外宣资料真正起到吸引游者的作用。例如,位于吉林市的“吉林乌拉满足特色文化乡”,是满族的一大民族文化特色,是旧时老船场的遗迹。“吉林市”名称的由来是满语“吉林乌拉”,即“沿江”的意思,因此吉林市的市标为“摇橹人”。翻译时需要对满族文化进行补偿,从而加深目的语读者的理解,展示历史典故,译出古老传统,将我省古老的历史文化清晰明了地展示给外国受众,吸引更多外国游客的眼球,使外国受众更容易接受。
四、结语
目前对吉林省本土旅游文化的外宣翻译研究寥寥无几。相关理论指导并不系统和全面。通过总结旅游外宣文本翻译问题和策略,探讨旅游文化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为我省乃至全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的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学术借鉴和参考。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起翻译界对旅游外宣翻译的重视,提高外宣文本的翻译质量,发挥旅游外宣资料的纽带作用,提升吉林省的形象,促进吉林省文化进一步对外交流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的探讨[J].上海翻译,2007(1).
[2]刘惠梅,杨寿康.从文化角度看旅游资料的英译[J].中国翻译,2000(1).
[3]林晓琴.功能理论在旅游宣传资料汉英翻译中的运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楊敏,纪爱梅.英汉旅游篇章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B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