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虽然埃兹拉·庞德的传记算来也出了六七部,但是像艾略特传记那样具有学术份量的庞德传记却一向被认为是个缺门。按说去年也不是庞德的什么整日子,但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由约克大学资深退休教授A.大卫·穆迪(A.DavidMoody)撰写的《诗人庞德传》(Ezra Pound:Poet.A Portrait of the Man and his Work)的上卷,立刻就引起了英美文坛不大不小的震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埃兹拉·庞德的传记算来也出了六七部,但是像艾略特传记那样具有学术份量的庞德传记却一向被认为是个缺门。按说去年也不是庞德的什么整日子,但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由约克大学资深退休教授A.大卫·穆迪(A.DavidMoody)撰写的《诗人庞德传》(Ezra Pound:Poet.A Portrait of the Man and his Work)的上卷,立刻就引起了英美文坛不大不小的震动。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推进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梳理已有研究成果,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77.,~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WebOPAC)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从检索到的文献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孕育、创建和发展3个阶段,归纳了已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和重点内容,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015年4月11—12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向乐黛云、饶苋子、陈悖、孙景尧、严绍鋈、谢天振、刘象愚、孟华、钱林森等九位学者颁发了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与会代表共同回顾了九位学者在比较文学领域的卓越建树,并探讨了本学科前沿领域的新进展及新趋势。
学界在解读庞德《诗章》时往往称之为一部"现代的《神曲》",但是庞德1960年的访谈和达森布罗克最近的研究都否定了这一论断。纵观《中美诗章》及其他部分,庞德堆砌了大量史料讴歌君主制,并频频颂扬墨索里尼,构筑了一条从中美历史到法西斯意大利的通衢。这一格局与14世纪的《神曲》判然有别,却酷似16世纪的《君主论》。马基雅维利当年将此书献给佛罗伦萨统治者洛伦佐.梅第奇,旨在为巩固意大利专制统治出谋划策。庞德追随马基雅维利,在《诗章》里曲用历史为法西斯"继续革命"理论正名,给墨索里尼呈上一部20世纪的《君主论》。
从波特创作的文化语境来看,大众传媒和"流言"是当时群体价值运转的主要方式,发挥着社会表征和权力实践的功能。本文借助流言理论对波特作品与当时社会话语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波特的作品不仅揭示出大众流言属于"群体性话语建构",还意图通过刻画一个"纯粹真实"的对抗话语空间来超越流言,表现出艺术家对流行社会思潮的反思和批判。
奥登认为,诗人在定位自己的社会位置的时候,一方面要警惕华兹华斯式的"自我表达",另一方面也要看清雪莱式的"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的局限,妥善处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线。诗人既是生活的人,也是写作的人,他要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类的普遍处境敞开心扉,通过艺术的手段传达他的独特体悟。因此,"公共领域的私人面孔"是个安全的位置,能够确保诗人在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与时代之种种变迁共命运。
此次大会以“文化转向”作为讨论的主题,是很有意义的。最近这些年,文学理论研究界一直在进行所谓“越界”与“增容”的讨论,从而逐渐走向文化的研究。我认为同处一个时代与学术环境的外国文学研究也同样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所以才会提出“文化转向”的同类命题。
今年是《外国文学评论》创刊25周年;本期是总第100期。值此之际,编辑部特刊登自1987年创刊以来“大事记”若干则以示纪念,并借此向曾经为这份刊物付出心血的冯至先生、前任编委们、主编们、编辑们、编务们致意。“大事记”详列25年来本刊人员、专题、学术会议议题、栏目、论文体例、出版方、印刷方、定价、页码、开本的变更,以备作为将来刊物史研究之材料。
德里达去世已经三年多了,在“作者真的死了”的情况下,重新审视他的论著会不会产生新的意义?事实上,德里达的晚期著述,特别是最后15到20年的论著并不广为人知,也没有被很好地消化。这一方面是因为德里达写得太多,接受了太多采访,让即便是专治其思想的人也很难深入他浩繁的著述;另一方面,仍有很多人还在跟他六七十年代的论著较劲,这些作品都值得一再阅读和思考,这样就放慢了跟上他的步伐。因此,德里达晚年在死亡阴影笼罩下的大量撰述,其价值可以说一直还没有得到恰当的评估。
2007年12月15—16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成立会议暨第一届全国英语文学论坛”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在会议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副所长陆建德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守仁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英语系系主任James Engell教授、台湾大学文学院前任院长、外文系/戏剧系特聘教授彭镜禧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英语系系主任David Parker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探讨了与英语文学教学和研究相关的一些宏观问题。来自全国40余所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教师参加
中国自步人多舛的近代,率先从封建旧梦中醒来的思想者便视“维新”为强国蓝图;至当代,“实现现代化”更被确立为国家建设纲领,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加速器。可是,当我们距离现代化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意识到,“现代化”一词原来有着更宽泛的含义。如当代社会学家艾伯托·马蒂内利的定义,“现代化”其实是“现代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