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图式记录 促进思维发展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ge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鄂教版《科学》一年级教材突出科学实践的核心地位,每一课都设计了主题明确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儿童在亲历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理解工程技术的本质,提升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探究能力。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对学习充满好奇,喜欢提问题,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情绪往往变化无常,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且容易疲倦。他们刚刚入学,拼音都没学完,识字量很少,在课堂上做科学记录非常困难。
  科学实践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参与。一年级学生对直观、具体的东西更感兴趣,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一年级教材中的科学实践活动一般以直接观察和简单实验操作为主。语言描述、图示表达是思维的外显,学生在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时,在所做的科学记录中,就会体现他们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科学课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做科学记录的意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哪怕他们只能画一画,留一些科学记录的痕迹,也要让他们知道,有观察就要有描述和记录。如果不能准确记录,可以通过讲一讲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意图。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运用图式进行记录适于表现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轨迹,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下面以《常见的家养动物》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巧借图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图式记录体现思维活动
  本节课没有采用每人一张记录单的记录形式,而是采用了两人一组共用一张大卡纸的记录形式。这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指导,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启发,拓展思维的广度。本节课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符号,用自己能理解的符号将想法记录下来。每一个符号代表了学生思考的一个方面,这些符号和记录正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体现。
  本节课上,教师发给每组学生几张不同类动物的图片,如金鱼、狗、鸽子、蟋蟀等,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图片,结合自己生活中对这些动物的了解,比较这些动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然后再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彼此的意见达成一致后,用图式的形式记录在本组的记录卡上。
  为了完成找不同和相同的科学记录,学生需要经历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辩一辩、写一写的过程,需要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吸取别人的经验,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提升,然后再进行记录,这一过程是学生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小组两人希望记录的内容有可能不同,这就需要他们讨论、判断并进行选择哪些可以写,应该怎样表达,哪些写过了不需要再写,最后呈现的完整的记录单就是两人思维活动的体现。学生在汇报的时候,需要根据本组的记录,从头脑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迅速进行整理加工,梳理成语言再进行表达,这一过程更体现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
  关联图式建立思维联系
  随着本节课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进行了两次图式记录。将两次图式记录进行关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上的关联,更能让他们的前后思维活动建立联系,即在第一次找不同活动的发散思维和第二次找相同活动的归纳思维之间建立起联系。
  图式一:发散思维
  图式一的记录是在学生进行第一个科学实践环节“找一找这些动物的不同”时完成的。记录形式是将需要比较的4种动物的图片放在卡纸中间的方框中,将这些动物的不同点记录在方框周围。卡纸中间的方框,一方面是对学生摆放图片的约束,学生需要围绕这4种动物记录它们的不同点;另一方面是给学生一种暗示:它们都是动物,可以把它们看成一大类进行研究。学生在经历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辩一辩、写一写的过程之后,在记录卡纸上呈现出来的是发散状的气泡图,向外发散的气泡就如同学生发散的思维(如图1)。学生观察气泡图可以感受到每种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图式二是第二个科学实践环节“找一找这些动物的相同点”时完成的,是在找不同的基础上灵活改变的图式。记录方式是将4种动物移动到四角,露出中间的方框,将相同点记录在方框中。学生需要再次经历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辩一辩、写一写的过程,比较这4种动物的相同点,然后经过比较、归纳和概括之后记录在方框中(如图2)。
  将动物图片拿开,会得到一张完整的记录单(如图3),周围是动物的不同点,中间是动物的相同点。这个整体关联图式能够建立前后两次记录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清晰地回忆记录过程。图式既有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又体现了学生的前后思维,即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之间的关联。
  灵活拓展思维空间
  无论是知识的积累、方法的学习还是技能的训练,最终都是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记录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为了记录而记录,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记录,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课在对4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之后,教师给学生更多的动物图片,让学生将每种动物的外部特征与之前的4种动物比较,然后将这些动物图片摆放在4种动物的周围(如图4)。
  这是本课的第三个科学实践环节“找更多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个环节也是对中年段学习动物分类知识的铺垫。更多的动物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他们要在短时间内看一看、比一比、摆一摆,体现了比较、分类的思维方法。这也是一个运用类比方法的过程,之前的4种动物具有这些相同点,这12种动物是否也具有这些相同点呢?学生自然会将这4种动物的特征与更多动物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类比推理,发现这些动物也具有这些相同点。教学中,动物图片可以随时进行更换,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之后,不必局限于教师给的12种动物,可以沿用扩充图式的方法继续进行类比,判断新出现的动物是不是也具有以前发现的相同点。
  图式整理促进思维发展
  《家养小动物》单元的第一课《金鱼》要求学生用前一单元学过的观察方法观察金鱼,第二课《猫和兔》是对两种动物进行观察和比较。《常见的家养动物》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使学生有机会对动物凌乱的、碎片化的认识进行比较和整理,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综合。
  為了帮助学生在本节课和前几节课之间建立联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综合本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板书除了有与学生的记录图式相一致的图式板书外,还采用了环形图式板书:周围是前几节课认识过的动物、学生认识的动物、本节课研究的动物,圈内是所有动物的共同特征。学生在板书的引导下,思维逐步得到了发展。
  在一年级科学课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有趣的活动中学习。简单、有趣、鲜艳的图式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同时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图式记录的过程中,思维活动也随着科学实践活动贯穿于课堂始终。
  北京市西城区青年湖小学(100055)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100050)
其他文献
空气占据空间是空气的一个基本性质,本课是从《认识空气》一课中延伸出的内容。  学生在本课以前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占据空间”。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教师要通过有递进关系的几个实验,借助其他可见媒介,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不断感知,才能让他们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初步理解物质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具体感知,空气被密封
哪个孩子不喜欢仰望夜空?哪个孩子不被夜空的美妙景象所吸引?他们都畅想着有一天能登上宇宙飞船,去银河系遨游。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吸管火箭》单元。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制作吸管火箭并挑战发射,比较谁设计的火箭飞得更远。本课适合四到五年级的学生。  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学生要學会控制和操作变量,他们要测试吸管火箭,评估每个变量,决定理想的飞行模型。这一过程将会深深吸引学生,他们会研究所收集的
2016年10月,在桂花飘香的杭州,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第四届中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及名师论坛”,学习了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名师展示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成长感悟,很受感动,感慨颇多。  我国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所受到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与21世纪科技发展对科学教育的要求是不匹配的。看到诸多非理科专业出身的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名师,长期坚守在小学科学教师这一岗位上,通过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教学分析  《地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我们居住的星球》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情况,知道了地球仪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后,进一步引导他们了解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借助地图进一步认识地球,亲自绘制地图,经历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由对地图要素的模糊認识转化为理解地图的三要素,从而对地球以及如何在图上表现地球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六年级学生虽然有很多机会接
《水结冰了》一课希望学生通过观察水结冰的实验过程,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要想让学生建构这样的科学概念,必须引导他们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采集、统计、分析实验数据才能达成。  在教学中,我按照教材上的方法与步骤,指导学生展开实验,采集到如下数据:  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数据不能说明“纯净水在一个标准大气
在科学教学中常常有一种倾向,课堂上学生体验和实践常常比较充分,但是对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梳理不够,对概念的层次性认识不够,科学概念建构过程方法简单、形式单一,制约了高效优质课堂的形成和发展。在《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教学中,笔者对建构科学概念的实践研究与效果反馈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科学概念建构途径寻求不同的探索和思考。  一、基于图片建构科学概念  教学回放:  教学开始,为引出“摩擦力”概念,教
【摘要】要想使高校管理人事档案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以从多个路径入手,例如档案的查借阅、档案的管理、档案的管理人员以及档案的收集等,由此更加高效且科学地管理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本文先对高校人事档案服务工作内容及其重要性进行简单概述,再对提升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服务水平的具体路径进行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人事档案;高校干部;路径;服务水平  对于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及其今后的发展来说,人事档案发
【摘要】本文以厦门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为例,对目前医学技术系班集体学风班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从多方面为促进医学技术系班集体学风班风建设献策,共同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关键词】高校;班集体;学风班風建设  新的时代背景为高校的教育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日渐严峻,2018年9月大学校园迎来了“00后”大学生。“00
这一计谈的是孩子们的青春期教育,名称借用的是古代《三十六计》败战计序列中的“美人计”。在中国的正史或野史中,不管是哪一版本中记载的美女,除“刎别霸王”的虞姬外,几乎都是“美人计”的主角,如西施、貂婵、妲己、褒姒、王昭君等。我不知道这是美人因计而出名,还是计因美人而出名,我只知道,有了这些美女的加盟,金戈铁马的历史才有了柔情似水的插曲。在古代《三十六计》中,“美人计”原文是: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
本次课堂观察以《各种各样的岩石》为例,通过交流研讨活动,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如表1)。  学生交流研讨习惯  1.观察结果  全班学生人数共40名,面向全体交流25人,不再动实验器材35人,先进行独立思考35人,认真倾听同学发言32人,敢于修正别人意见0人,意见分歧时文明辩论0人。  2.结果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倾听,细致描述,并提出补充意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合理分析、持续思考。  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