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物理教学中,但它不可能替代实验教学。本文就对如何更好地将多媒体与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合理有机整合,极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物理实验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91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作为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多媒体教学不可能替代实验教学。那么,如何更好地将多媒体与物理实验教学合理有机地整合,极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实践,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不要一味地把实验都搬到屏幕上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简单地把演示实验搬到屏幕上,就违背了认知规律。对于那些用实验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此时再用多媒体就是画蛇添足。比如用火棉和空气压缩仪演示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这一节,向下压缩活塞,火棉燃烧现象非常明显,如果再用多媒体把它搬到屏幕上,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注重演示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在实验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小,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又难以使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只能由教师演示操作,可见度小,但有些演示实验仪器,因体积小、可见范围小,造成“前排学生看门道,中排学生看热闹,后排学生看不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不利于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演示操作同步投影在大屏幕上,进行放大并展现在每位学生面前。这样,不仅演示真实,而且学生兴趣高,观察认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光的折射、反射、秒表、电表、千分尺、万用电表、游标卡尺、磁感线教学,将演示过程进行放大,将关键部位利用特写镜头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如:查理定律的实验,费时、复杂、可见度小。我们可以把实验过程,从0℃开始每隔10℃做一次,共10次的实验过程拍下来再配音,在上课时播放。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对实验装置、实验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查理定律。
三、整合分组实验数据,实现实验成果共享,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与几个因素有关,我们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方法逐个研究。由于每个因素研究的思想方法是相同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一般采用分工协作研究,每组承担其中一项因素,而对于每组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可以让没有亲自研究该因素的学生,从其他组的实验记录里通过分析、归纳得到正确的结论,达到了做一知三的效果,完善对该物理知识的理解。在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有关”等教学内容时,正是采用了上述教学手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实现模拟作用,增强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有时会遇到教学任务重、学生实验难度较大、课堂时间短的问题,如果还是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有些学生就完不成试验,影响了试验的目的和效果,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进行模拟教学。比如,研究透镜成像规律通常的方法是先演示一个或两个,在让学生做实验。为了让学生观察物距、像距以及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学生先在光具组上做这几个点的成像,然后连续移动物体和光屏,使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光屏移动的速度和物体移动的速度不是同步的,所以,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又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学生就完不成试验。但是,如果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效果极佳。
五、将抽象的、静态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碰到知识比较抽象、受实验条件限制等影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将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抽象变为具体,静态化为动态,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研究“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时,学生对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阻线长度变化与流过该电路的电流之间的变化比较难接受,教师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常常既做实验,又板演,由于不能做到同步进行,学生的认识就比较模糊、印象不深刻、效果不甚理想。如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对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电流会变化有了感性认识后,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将这个实验再配以电流流向的情景展现在大屏幕上,可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只有电流流过的电阻线才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配以滑片移动时,电流移动方向的模拟动画实验,可通过层层直观的透析,不但使学生很快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初步理解了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
六、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对多媒体技术和物理实验进行有机的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中 725000)
关键词:多媒体;物理实验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91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作为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多媒体教学不可能替代实验教学。那么,如何更好地将多媒体与物理实验教学合理有机地整合,极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实践,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不要一味地把实验都搬到屏幕上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简单地把演示实验搬到屏幕上,就违背了认知规律。对于那些用实验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此时再用多媒体就是画蛇添足。比如用火棉和空气压缩仪演示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这一节,向下压缩活塞,火棉燃烧现象非常明显,如果再用多媒体把它搬到屏幕上,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注重演示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在实验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小,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又难以使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只能由教师演示操作,可见度小,但有些演示实验仪器,因体积小、可见范围小,造成“前排学生看门道,中排学生看热闹,后排学生看不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不利于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演示操作同步投影在大屏幕上,进行放大并展现在每位学生面前。这样,不仅演示真实,而且学生兴趣高,观察认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光的折射、反射、秒表、电表、千分尺、万用电表、游标卡尺、磁感线教学,将演示过程进行放大,将关键部位利用特写镜头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如:查理定律的实验,费时、复杂、可见度小。我们可以把实验过程,从0℃开始每隔10℃做一次,共10次的实验过程拍下来再配音,在上课时播放。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对实验装置、实验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查理定律。
三、整合分组实验数据,实现实验成果共享,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与几个因素有关,我们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方法逐个研究。由于每个因素研究的思想方法是相同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一般采用分工协作研究,每组承担其中一项因素,而对于每组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可以让没有亲自研究该因素的学生,从其他组的实验记录里通过分析、归纳得到正确的结论,达到了做一知三的效果,完善对该物理知识的理解。在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有关”等教学内容时,正是采用了上述教学手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实现模拟作用,增强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有时会遇到教学任务重、学生实验难度较大、课堂时间短的问题,如果还是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有些学生就完不成试验,影响了试验的目的和效果,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进行模拟教学。比如,研究透镜成像规律通常的方法是先演示一个或两个,在让学生做实验。为了让学生观察物距、像距以及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学生先在光具组上做这几个点的成像,然后连续移动物体和光屏,使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光屏移动的速度和物体移动的速度不是同步的,所以,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又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学生就完不成试验。但是,如果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效果极佳。
五、将抽象的、静态的知识形象化、动态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碰到知识比较抽象、受实验条件限制等影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将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抽象变为具体,静态化为动态,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研究“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时,学生对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阻线长度变化与流过该电路的电流之间的变化比较难接受,教师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常常既做实验,又板演,由于不能做到同步进行,学生的认识就比较模糊、印象不深刻、效果不甚理想。如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对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电流会变化有了感性认识后,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将这个实验再配以电流流向的情景展现在大屏幕上,可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只有电流流过的电阻线才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配以滑片移动时,电流移动方向的模拟动画实验,可通过层层直观的透析,不但使学生很快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初步理解了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
六、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对多媒体技术和物理实验进行有机的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中 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