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固化的教学思维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有重要作用。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合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变得尤为重要,也会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性及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46-02
引 言
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数学作为这一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的教学模式得不到改善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无法顺利完成教学模式的转换,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乐趣,在课堂学习中缺乏主体意识。教学模式即一种教学范式。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主动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中[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无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出现了教师讲得快、学生消化慢的现象。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进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2.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前沿阵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全面的关注。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化教学、代入式教学,以及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2]。教师还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是否出现厌学情绪。心理问题的出现,除了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因素外,也不乏学生自身的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状况、家庭状况,并及时给予开导、指引和支持,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仅存在于形式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或直接省略了在课堂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部分教师认为,创设问题情境的可操作性低,日常的教学任务较重,过多的课堂设计浪费课堂时间,因此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了这种教学方式。事实上,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利大于弊的。教师应该正确运用问题情境,不断挖掘其内在价值,并借助问题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将问题情境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4.多情境教学的出现,学生接受度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式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然而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为了扩充课堂内容,没有考虑课堂的高效性,出现了多情境教学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无法理解课堂教学的本质,无法掌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也导致教师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计划。另外,教师在引入情境时,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出入,或者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导致学生不能接受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将现实生活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既不能只注重教学而忽略了联系实际,也不能只注重生活常识的讲解而忽略了真正的教学目的,把握好这个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探索能力,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针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准确地将课堂知识的实践与应用展现在课堂之上。显然,有效问题情境可以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形象,更加直观地将教学重难点呈现出来。相反,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定理进行合理的拆分,并形象地展现出来,以便加深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并运用课堂知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
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来说,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地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轉换。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初探
1.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数学问题情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工具,向学生直观展现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反复试验,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并能合理运用。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展示动物园给猴子分香蕉的案例:午饭时间,工作人员给3只猴子准备了9根香蕉,怎样分才能使每只猴子的香蕉一样多?教师可以用动画演示平均分香蕉的过程:每次给一只猴子一根香蕉,经过三轮,可以把9根香蕉平均分配完,每只猴子可以得到3根香蕉。借助Flash动画来演示平均分配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晰、快速地了解除法的意义,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助工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结合社会现实,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重结合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能够更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同时学生能更高效地掌握和应用知识,提升学习效率,还可以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并学习知识,进而提高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的相关内容时,将现实情况与题目的要求结合起来是解这类题的关键,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课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道路和绿化的照片或视频,并向学生演示现实生活中的道路植树问题。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就能清晰地理解题目的含义。在植树问题中,学生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道路的形状,如是直线型的道路还是封闭型的道路;第二个要注意的问题便是道路的两端是否有植树,教师可以依据图示板书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两端植树、两端均不植树、仅一端植树等不同情况。学生理解了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后,植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将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突破对学习重难点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趣味教学、游戏化教学与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把握,将情境教学的形式与趣味教学、游戏化教学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热爱数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意识,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之余,还能开阔视野,增强自身的探索能力与参与意识。
4.小组合作与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后,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索和解決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刘光明.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情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12-113.
谢少莉.依托植树问题 创新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44-46.
聂焕玲.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西部素质教育,2020(08):246-247.
作者简介:张怡天(1993.11—),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46-02
引 言
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数学作为这一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的教学模式得不到改善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无法顺利完成教学模式的转换,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乐趣,在课堂学习中缺乏主体意识。教学模式即一种教学范式。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主动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中[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无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出现了教师讲得快、学生消化慢的现象。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进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2.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前沿阵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全面的关注。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化教学、代入式教学,以及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2]。教师还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是否出现厌学情绪。心理问题的出现,除了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因素外,也不乏学生自身的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状况、家庭状况,并及时给予开导、指引和支持,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仅存在于形式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或直接省略了在课堂上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部分教师认为,创设问题情境的可操作性低,日常的教学任务较重,过多的课堂设计浪费课堂时间,因此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了这种教学方式。事实上,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利大于弊的。教师应该正确运用问题情境,不断挖掘其内在价值,并借助问题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将问题情境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4.多情境教学的出现,学生接受度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式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然而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为了扩充课堂内容,没有考虑课堂的高效性,出现了多情境教学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无法理解课堂教学的本质,无法掌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也导致教师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计划。另外,教师在引入情境时,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出入,或者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导致学生不能接受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将现实生活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既不能只注重教学而忽略了联系实际,也不能只注重生活常识的讲解而忽略了真正的教学目的,把握好这个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探索能力,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针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准确地将课堂知识的实践与应用展现在课堂之上。显然,有效问题情境可以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形象,更加直观地将教学重难点呈现出来。相反,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定理进行合理的拆分,并形象地展现出来,以便加深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并运用课堂知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
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来说,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地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轉换。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初探
1.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数学问题情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工具,向学生直观展现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反复试验,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并能合理运用。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展示动物园给猴子分香蕉的案例:午饭时间,工作人员给3只猴子准备了9根香蕉,怎样分才能使每只猴子的香蕉一样多?教师可以用动画演示平均分香蕉的过程:每次给一只猴子一根香蕉,经过三轮,可以把9根香蕉平均分配完,每只猴子可以得到3根香蕉。借助Flash动画来演示平均分配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晰、快速地了解除法的意义,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助工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结合社会现实,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重结合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能够更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同时学生能更高效地掌握和应用知识,提升学习效率,还可以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并学习知识,进而提高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的相关内容时,将现实情况与题目的要求结合起来是解这类题的关键,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课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道路和绿化的照片或视频,并向学生演示现实生活中的道路植树问题。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就能清晰地理解题目的含义。在植树问题中,学生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道路的形状,如是直线型的道路还是封闭型的道路;第二个要注意的问题便是道路的两端是否有植树,教师可以依据图示板书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两端植树、两端均不植树、仅一端植树等不同情况。学生理解了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后,植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将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突破对学习重难点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趣味教学、游戏化教学与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把握,将情境教学的形式与趣味教学、游戏化教学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热爱数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意识,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之余,还能开阔视野,增强自身的探索能力与参与意识。
4.小组合作与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后,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索和解決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刘光明.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情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12-113.
谢少莉.依托植树问题 创新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44-46.
聂焕玲.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西部素质教育,2020(08):246-247.
作者简介:张怡天(1993.11—),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