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离不开法治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2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湖南衡阳的贿选事件是一个“样本”,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民主选举在中国的种种症候,分析这种病灶的体制性原因和深层文化根源,可以借此找到通往民主选举的法治化通道。
  贿选背后的民选生态
  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3日,湖南省衡阳市召开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共有527名市人大代表出席会议。在差额选举湖南省人大代表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以贿赂手段破坏选举的违纪违法案件。初步查明,共有56名当选的省人大代表存在送钱拉票行为,涉案金额人民币1.1亿余元,有518名衡阳市人大代表和68名大会工作人员收受钱物。
  在省一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发生如此大面积贿选案件,且涉案人员之多、涉案金额之大、社会影响之恶劣,史所罕见。对此,湖南省纪委已对涉案的431名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党纪政纪立案,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也已依法对衡阳破坏选举案立案调查。法纪责任的严格追究,旨在肃清人大选举制度中的弊病,重塑中国选举法的权威。而从深层次剖析,出现这样的贿选大案,折射出当地民选生态堪忧,背后还有着更为普遍性的根源。
  现代国家,经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议员)进入政治生活,本质上乃是基于选民的利益,而不能为了追求个人私利。中国并未实行人大代表专职制度,当初就是为了保持人大代表的广泛代表性。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制度安排让选民对代表形成实质性约束,使得现实中不少人将人大代表视作一种身份资格,而不是代表人民参政议政的公共义务。一个显著的例证是,近年来很多民营企业家都对人大代表表现出强烈兴趣,这样的身份被看作是一种快速得到“回报”的“投资”。因为人大代表在融资、纳税上有诸多好处,在工商、公安面前也有“保护”作用,且“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争取项目”。
  完全扭曲的功利性目的,让人大代表的选举成为一场利益争夺战。早在2007年,衡阳就发生过大面积的贿选事件,从县选市代表开始就如此。对祁东县民营企业家的贿选过程,《瞭望东方周刊》曾经做过专门的报道,其中一位竞选者向309位县代表中的280位送出了红包,每个500元。然而,最后仍然没能当选。2006年,中纪委、中组部公开通报了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153名人大代表中,竟有2/3、百名人大代表卷入贿选案;2009年巢湖市委书记周光全因收受贿赂被判处无期徒刑,一大批官员受牵连,众多企业主涉嫌因全国人大代表资格行贿。
  从这些案件信息来看,贿选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家。一些省市在人大代表构成上,民营企业家往往占据20%~30%的名额,仅次于官员群体,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官员群体。这种结构现象,本身透露出令人不安的隐忧。当人大代表变成一种特殊身份的象征、一种特权的享有资格,或是一种接近资源的便利条件,而不是一种公共议政的责任体,不是一种真正向选民负责的代表人,那么对资源与利益的竞夺必然会产生腐败,选民也会对选举失去兴趣,任由代表们设计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在利益勾兑中把玩着自己的头衔与名号。
  贿选对民主政治的源头性败坏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源头。在代议制国家,人民代表的品德、素质与责任,直接影响着民主政治的实质状况。很难想象,经过贿赂当选的人大代表,能够真正“代表”人民。所以说,贿选乃是对民主政治的源头性败坏,因为其污染的是民主政治的“水源”。
  在制度设计上,人大代表的层级选举,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民意的层层代表。这决定了最为基层的直选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基层直选的代表真正负有公共责任,才有资格代表选民去选举更高层级的人大代表。在每一个链条当中,选举都不能出现不正当利益的干扰,否则就难以确保最高层级的人大代表能够胜任职责。
  但是,就是在基层选举领域,直选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些地方的百姓对这种选举的事宜并不是很感兴趣。在学术的视野中,无论是讨论公民不履行选举权的问题,还是讨论由公民选举懈怠产生的悲哀,都已经没什么新意可言。美国宪法起草人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注意到,“在行使如此宝贵的公民权利时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冷漠”。美国学者茱迪·史珂拉在其著作《美国公民权:寻求接纳》更直言不讳:“许多人觉得政治制度与自己的利害关系无关紧要,或者认为参加对自己的生活毫无影响的仪式没有意义,对这些人而言,投票仅仅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姿态而已。”
  这种与自身利益联系不紧而导致的“冷漠”,使得基层直选很容易出现“卖选票”的事情,从而构成对国家民主政治的基础性损毁。反过来,大面积贿选现象的发生,又直接伤害了选民对于选举的积极性,甚至促使人们将选举当做一种“有钱人的游戏”,将真正有志于参政议政的优秀公民阻挡在外,加剧选举中的“冷漠症”。这种对选民心理造成的恶劣影响,直接败坏民主政治的根基。
  在更宏观的层面上,间接选举中的链条上一旦出现贿选,挑战的是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基本政治权利,动摇的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制度,冲击的是宪法和选举法的权威与尊严。在中国的民主政治运行体系中,宪法规定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构成国家权力的政治基础,由此组成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进行重大公共决策的制度枢纽。而贿选的发生,不仅使金钱利益左右了选举人的意志,侵犯了公民平等自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破坏了国家选举制度的公平与公正性;更严重的是,它腐蚀了权力机关的纯洁性,影响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常运作,打乱了民主政治的常态秩序。
  民主选举亦需法治护航
  如何防范民选中的失范现象?如何避免民主选举中的“冷漠症”?这是我们在分析湖南衡阳“贿选门”背后的生态、危害与根源之后,必须回答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国家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无论是在政治理论的预设当中,还是基于对政治实践的运作观察,民主选举都不可能脱离法治的保障。分析所有民主选举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包括最为败坏的贿选,最终要么是在选举制度中缺乏足够的法律规制,要么是在选举制度之外缺乏配套的法治机制。就中国当下而言,良性的民主选举不是争论在多大范围内推行直选,而是如何将现有的选举机制纳入法治化轨道。   首先,应当健全民主选举的程序规范。程序法治是防范行为失范的最重要机制,也是确保民主选举有序开展的前提,对中国这种层级式的选举更是如此。美国学者洛伊在《自由主义的终结:美国的第二共和国》一书中,针对利益集团无视正式的程序要件而作出的种种破坏民主的弊病,提出了“依法的民主主义”概念。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当通过各种法律手段明确选举各个环节的规范和责任,以防范特权性利益团体妨碍多元社会中的民意输出,实现人民代表选举的真正广泛性、代表性。只有在程序完善并得到严格遵照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权力的角逐者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使民主选举过程得以和平、健康、稳定地进行下去。
  其次,应当从法律上确立代表受选民监督的有效机制。民主政治需要的不是人们单纯的默认,而是积极的参加,其中包含了对代表的有效监督。茱迪·史珂拉指出:“选票一直是社会正式成员的一纸证书,其主要价值在于它能将最低限度的社会尊严赋予人们。”但如果一纸选票并不能承载起赋予最低尊严的功能,其在实际生活中就可能变成一张废纸,与其浪费不如出售换几个零花钱。我们无法坐待支持民主习惯和宪法秩序的好公民出现,却可以为提高选票的含金量做些事情。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确保“我能把你选上去,也能把你拉下来”。因此,在完善各级人大代表自下而上选举的正当程序同时,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人大代表自上而下的负责机制,明确各级代表向谁负责、如何负责,保障选民能够自下而上的实施监督。
  另外,还应着力形成民主选举制度的内在凝聚力。民主政治的关键在于民心,健全民主选举制度最重要的,是考虑在利益多元的背景下如何凝聚人心,让公众在忙于奔波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众人之事”。勒尼德·汉德大法官曾经说过:“我当然知道,自己的选票将会决定一些事情这一信念是多么虚幻;但是,不管怎么说,每当我走向投票站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我们大家都在参与公共事业的满足感。”从某种程度上说,良性的选举制度就是要保障选民从中得到这种“满足感”。为此,不仅要让选民能够监督代表,更要在民主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构建起充分而畅通的表达机制,从制度上打通选民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公共决策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得选民意见能够顺畅进入决策程序,公共决策能够充分借助人大代表尊重并吸收到选民意见。
  总之,民主与法治是这个时代的世界潮流,二者虽然可能发生冲突,但根本上是相辅相成的。法治须以民主为基础,民主也须以法治为前提。法治对保障民主选举过程的合法性、正当性、程序完整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观域外良性民主的经验,无不基于法治的框架,在其中可以允许竞选营销,但却绝对不能贿选拉票。可以说,正是法治的权威与严密,保障了民主的健康与有序。
  (作者单位: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其他文献
当前,为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各国都加大了政府研发投入,2008年,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为1427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4%;韩国为10.84万亿韩元,增长11.1%;英国约为35.54亿英镑,增长5.09%;日本为35708亿日元,增长1.7%。  随着政府研发投入的不断增长,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越来越成为各国关心的问题。固然,政府研发投入的增加为提高国家科技实力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但如何用好这部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优质的教育,因此教育改革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物理教学改革也取得显著成效,改变过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向重视自主探究、实践体验以及交流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在重视学生整体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学生间的差异。在初中物理课程中运用分层教学,可以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文章主要探析了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运用,以
摘 要: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教育同时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教育不再仅仅是局限于面对面的形式,线上网络课堂也逐渐地走进了现代教学的范围之内。因此,文章针对此种现象进行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线上线下;教学融合  一、 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由于长时间的教学方法不发生改变,加之初中历史学科自身的学科性质,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上面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化、僵化的模式。老师单纯运用
“我们要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08年3月1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之后,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闭幕会上发表讲话,其中说到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的第一点,就是“坚持民主法治”。  2008年全国“两会”完满结束了,在我看来,今年的“两会”,是解放思想的“两会”,是改革开放的“两会”,是弘扬民主的
张爱萍老将军是我心中一直敬重的人。还在少年时期,就知道张爱萍将军在西北大漠为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立下的汗马功劳,“文革”中老将军的铮铮铁骨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83年,曾读过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写的一首《定风波》: “世间偏爱逐炎凉,生而何如鸟虫忙。争权夺利人亦鬼,羞愧,如此人生寄荒唐。贵在青年有理想,高尚,矢志为民正气张。莫让年华空虚度,重负,献身祖国展翅翔。”从中感受到一种正气,一种鞭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也逐步显现。除了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培养适合中国经济社会未来持续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外,如何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不断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成果,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经济界、科技界以及企业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无疑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经历了30年发展的风尘,我们再提起
改进作风,最终要落实到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关键在于各级干部以优良作风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改进作风,最终要落实到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各级党委要把作风要求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全过程。  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使那些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
已经到来的农历兔年,是周瑞金先生的第六个本命年,年过七旬的周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更难得的是周先生尽管官至副部级(《人民日报》原副总编),然而在他身上丝毫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官气。在我看来,他更是一位思想丰富的学者、饱含忧患意识的老报人。  早年,周先生曾以撰写“皇甫平系列评论”而闻名于世,他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四次争论中,两度撰文支持改革。最为著名的是1991年在他担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期间,与
青年导演陆川的影片《可可西里》情节单调但却扣人心弦:从一位不知名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枪杀开始,到日泰队长突然死亡结束,我们随着记者尕玉的视角见证了可可西里志愿巡山队最后一次巡山的经历。太多的震撼背后隐藏着的是人类永久的生存困境。在一个法律专业的观众眼中,它又包含了太多法治的“达·芬奇密码”。法治真是普适的吗?正义真的是绝对无条件的吗?我们在获得法治与正义的同时是否要付出“对价”,有时甚至是沉重的代价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九三学社和民进、农工党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参加看望和讨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韩启德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