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清一朝,盐商大多是豪富。以扬州盐商为例,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扬州盐销售量为153万引(每引约250千克),每引盐在海滨的售价是0.64两,运到扬州后,加上运费、盐税,售价为1.82两左右,从扬州运到东南六省(苏、皖、赣、鄂、湘、浙),零售价为10两左右,价钱翻了10倍多。扬州盐商每年至少赚1500万两,上交盐税600万两,占全国盐税的60%左右。1772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32%,扬州盐商提供的盐税则占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8%!
出于与官府交际及商务应酬的需要,加之炫富和及时行乐的心态,盐商府上的酒桌常常是高朋满座。盐商也成为清代最讲究饮食的一类人。当时最精于烹饪美味佳肴的要数盐商家厨。差不多每个盐商家里都有一位手艺高超的家厨。而不少盐商由于耳濡目染,也成为美食行家。火边牛肉、猪血泡、清炖秋鱼三种美食,据说都是盐商的创造。而从这三种美味的创制过程中,我们也能得悉,盐商固然有其富足光鲜、奢华无度的一面,但他们当初白手起家的创业生涯中,也充满了艰辛和不易。
火边牛肉薄如纸,色如金,抹着红辣椒酱,糯香四溢,入口即化,此菜据说是徽州大盐商李二发明的。李家经销的盐是四川的井盐,徽州距四川千里迢迢,李家购进井盐,一路上要用牛车来运载,所选拉车的大牯牛必须是身强体壮的。因为路途遥远,途中经常会有牯牛累死的事件发生。牯牛死后,牛肉自然便落入运盐伙计们的腹中。累死的牯牛常年奔波,肉质上佳,牛肉自然好吃。李二有一次领着伙计运盐而回,途经四川黑石山之时,突遇暴风雪。盐队的几十人被困山里,饥饿难耐,只好杀牛充饥。黑石山中找不到柴草,李二只好用干牛粪烧烤牛肉,却发现用干牛粪烘烤的牛肉无比美味,火边牛肉由此诞生。
猪血泡菜其实是一盘指甲大小的猪血块,这些猪血块被略微翻炒了一下,便装盘上桌。这猪血泡和普通的猪血大不相同,不仅细腻滋润,而且还脆口弹牙,猪血原有的腥气,也被一种淡淡的糯米香味所代替了。此菜据说是徽州虎跳坳土盐场牛场主发明的。虎跳坳土质呈黑褐色,可熬制土盐,土盐虽然品质不高,可是价格低廉,也是徽州盐商经营生意的一部分。虎跳坳盐场地处深山,距离最近的村镇也有100多里山路,牛场主倾尽家财,建立了盐场。不久恰逢新年,为了让盐工们过年吃上猪肉,他便拿出仅有的5两银子,派人到山下赶三头猪来。那三头肥猪走了一整天,又累又饿,正巧此日盐场的厨师在给盐工们熬煮糯米粥驱寒。肥猪被赶到盐场后,冲到厨房前。厨房前石台上放着几桶糯米粥,三头肥猪可不管这些粥是给谁喝的,它们虽然被碗里的热粥烫得“嗷嗷”叫,可是饥饿难耐,最后还是大口大口地猛喝。当晚宰杀这批肥猪时候,盐工们就在肥猪的口腔和内脏上,发现了那些被烫起来的猪血泡。除夕之夜,三头猪被几百名盐工吃得干干净净,给牛场主剩下的只是厨师尚未来得及丢弃的猪血泡。于是牛场主亲自动手,悄悄地烹饪这些猪血泡当菜下酒,就这样,猪血泡菜就诞生了。
秋鱼是一种手指长的小鱼,重腮无鳞,其肉鲜嫩,其味鲜美。可是此鱼有一大缺点,那就是出溪即死,秋鱼死后,味道大变,肉质柴硬,便不值得一吃了。清炖秋鱼的方法非常特别,那就是把厨具设在溪水边,厨师捕捉到秋鱼之后,立刻动手收拾,洗剥干净的秋鱼被放入一个特制的炭锅内,这种炭锅底下着火,上面汤锅密封,送鱼的伙计怀抱炭炉,骑马将鱼送到餐桌上,从溪流边到餐桌路上的这段时间,炭锅中的秋鱼恰好被蒸熟,鱼熟味香,正好品尝。
清炖秋鱼据说是大盐商何老大的夫人发明的。何老大在十多年前开始贩盐的时候,是个十足的穷光蛋,他辛辛苦苦地从外地驮盐回来,却因为进价过高,没有卖掉。适逢端午,家里粒米不存。可是端午总得过啊,何老大夫妇抬着一个轻便的小锅灶,悄悄来到河边。秋鱼刚刚下锅,邻居便来找他们,说家里来了一个买盐的客商,何老大顾不上吃鱼,急忙跑回家,他刚把自己背回来的盐卖给那个客商,他老婆就端着那个底下着火的小锅灶回来了,那锅里的秋鱼香气扑鼻,炖得也是恰到好处。由此,又一道名菜诞生了。
出于与官府交际及商务应酬的需要,加之炫富和及时行乐的心态,盐商府上的酒桌常常是高朋满座。盐商也成为清代最讲究饮食的一类人。当时最精于烹饪美味佳肴的要数盐商家厨。差不多每个盐商家里都有一位手艺高超的家厨。而不少盐商由于耳濡目染,也成为美食行家。火边牛肉、猪血泡、清炖秋鱼三种美食,据说都是盐商的创造。而从这三种美味的创制过程中,我们也能得悉,盐商固然有其富足光鲜、奢华无度的一面,但他们当初白手起家的创业生涯中,也充满了艰辛和不易。
火边牛肉薄如纸,色如金,抹着红辣椒酱,糯香四溢,入口即化,此菜据说是徽州大盐商李二发明的。李家经销的盐是四川的井盐,徽州距四川千里迢迢,李家购进井盐,一路上要用牛车来运载,所选拉车的大牯牛必须是身强体壮的。因为路途遥远,途中经常会有牯牛累死的事件发生。牯牛死后,牛肉自然便落入运盐伙计们的腹中。累死的牯牛常年奔波,肉质上佳,牛肉自然好吃。李二有一次领着伙计运盐而回,途经四川黑石山之时,突遇暴风雪。盐队的几十人被困山里,饥饿难耐,只好杀牛充饥。黑石山中找不到柴草,李二只好用干牛粪烧烤牛肉,却发现用干牛粪烘烤的牛肉无比美味,火边牛肉由此诞生。
猪血泡菜其实是一盘指甲大小的猪血块,这些猪血块被略微翻炒了一下,便装盘上桌。这猪血泡和普通的猪血大不相同,不仅细腻滋润,而且还脆口弹牙,猪血原有的腥气,也被一种淡淡的糯米香味所代替了。此菜据说是徽州虎跳坳土盐场牛场主发明的。虎跳坳土质呈黑褐色,可熬制土盐,土盐虽然品质不高,可是价格低廉,也是徽州盐商经营生意的一部分。虎跳坳盐场地处深山,距离最近的村镇也有100多里山路,牛场主倾尽家财,建立了盐场。不久恰逢新年,为了让盐工们过年吃上猪肉,他便拿出仅有的5两银子,派人到山下赶三头猪来。那三头肥猪走了一整天,又累又饿,正巧此日盐场的厨师在给盐工们熬煮糯米粥驱寒。肥猪被赶到盐场后,冲到厨房前。厨房前石台上放着几桶糯米粥,三头肥猪可不管这些粥是给谁喝的,它们虽然被碗里的热粥烫得“嗷嗷”叫,可是饥饿难耐,最后还是大口大口地猛喝。当晚宰杀这批肥猪时候,盐工们就在肥猪的口腔和内脏上,发现了那些被烫起来的猪血泡。除夕之夜,三头猪被几百名盐工吃得干干净净,给牛场主剩下的只是厨师尚未来得及丢弃的猪血泡。于是牛场主亲自动手,悄悄地烹饪这些猪血泡当菜下酒,就这样,猪血泡菜就诞生了。
秋鱼是一种手指长的小鱼,重腮无鳞,其肉鲜嫩,其味鲜美。可是此鱼有一大缺点,那就是出溪即死,秋鱼死后,味道大变,肉质柴硬,便不值得一吃了。清炖秋鱼的方法非常特别,那就是把厨具设在溪水边,厨师捕捉到秋鱼之后,立刻动手收拾,洗剥干净的秋鱼被放入一个特制的炭锅内,这种炭锅底下着火,上面汤锅密封,送鱼的伙计怀抱炭炉,骑马将鱼送到餐桌上,从溪流边到餐桌路上的这段时间,炭锅中的秋鱼恰好被蒸熟,鱼熟味香,正好品尝。
清炖秋鱼据说是大盐商何老大的夫人发明的。何老大在十多年前开始贩盐的时候,是个十足的穷光蛋,他辛辛苦苦地从外地驮盐回来,却因为进价过高,没有卖掉。适逢端午,家里粒米不存。可是端午总得过啊,何老大夫妇抬着一个轻便的小锅灶,悄悄来到河边。秋鱼刚刚下锅,邻居便来找他们,说家里来了一个买盐的客商,何老大顾不上吃鱼,急忙跑回家,他刚把自己背回来的盐卖给那个客商,他老婆就端着那个底下着火的小锅灶回来了,那锅里的秋鱼香气扑鼻,炖得也是恰到好处。由此,又一道名菜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