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也把品格作为关键考察的因素,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在思想政治立场、修养、价值观等方面也需要有较高的觉悟。美术专业的学生个性独特,思维敏锐,不拘一格,教师在育人时需要重视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审美品格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看待美、发现美,有助于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因此在高职院校中美术专业的教学思路越来越重视学生审美品格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审美品格
高职院校以社会企业人才需求为教学目的,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品质人才。美术这一艺术的历史悠久,专业比较特殊,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掌握专业的美术知识,其中,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对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同时,高职院校开展美术教育的时间较晚,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还不甚完善,需要不断改进。审美品格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人格和艺术的融合,提高对美学的认识、开拓思路、激发灵感,还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对审美品格的基本理解、培养现状、价值等进行切入,分析了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品格的相关措施。
一、对审美品格内涵的基本理解
在美术领域,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对美术有较深造诣的学者是每个学生的期望,也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但是很多人即使掌握了美术的技巧、学习了众多的知识、有丰富的阅历,对艺术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无法成为艺术家。因为创作本身需要思想的融合,品格是艺术的前提,是艺术灵魂的展现,一个优秀品格的人灵魂是纯净的、善良的、感性的,对审美有丰富的感知。美术的创作首先要了解美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即法则,其次需要将这些法则深刻领悟,可以熟练运用并能够创新。法则可以学习,而创新需要审美品格的引导。品格首先是受先天素质影响的,与人的脑组织结构、神经活动有很大关系,后天的学习是对品格的促进和提升,它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能够调节人的心理,决定人们对知识的运用程度[1]。审美品格是人在对美学鉴赏过程中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它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感、想象以及感知等多个方面。
(一)审美感知力
感知力在审美品格中是一种基础能力,也是首要能力,常常通过事物的外观对其进行感受和初步的把握,即对事物独特的感觉。艺术家需要对生活有真实、细致和敏锐的感知,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独特之处以及感人之处,才能呈现艺术传达给欣赏的人。首先,审美感知力与创作者的经历以及对技巧的掌握程度是分不开的,早期经验能够引导创作者的审美感知方向,创作者感兴趣的方面是受之前生活经验影响的。其次,审美感知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作者的情感。感知是感觉和认知,两者与创作者的情感倾向密不可分,艺术作品是情感的承载和发泄,当创作者的审美感知融合情感,就会深刻地印在创作者的脑海中形成创作的材料,而在日后创作时,情感会引导创作者在众多素材中首先找到融合感情的材料。再次,审美感知力必须有独特的性质,这种独特是创作者不同于普通人的深刻感悟,是事物所有特色中最为突出最为细腻的表现,也可以从中体现创作者独特的眼光和思想、与众不同的个性与出众的才华。
(二)审美情感
情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心理活动,在审美鉴赏与创作中有重要作用。审美情感产生的基础和源泉是审美感知,但是并不完全局限于感知的内容,而是会由于情感变化不断趋于理性。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具有和常人不一样的审美情感,而且情感的程度往往是非常强烈的,甚至是偏激的,这点是艺术家们普遍存在的特点。同时,这种情感又是非常真诚的,没有世俗的杂质,也没有取悦他人的功利,是一种纯粹的、真挚的感情,这也是艺术中非常难得的地方。审美情感还有两方面比较突出的特性:一方面是距离,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就是这层意思,审美情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但是又和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即是脱离现实的,审美情感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一方面是趣味,审美情感是一种使人愉悦,让人难以割舍、乐于回味的感受,既不是单一的愉快,也不是单纯的喜悦,而是将众多感受经过审美的锻造使之成为丰富、复杂的一种情感,更加深入和感人,更加充盈和愉悦。
(三)审美想象力
想象力可以说是艺术作品灵魂的升华,也是作品创作的動力源泉,艺术的创作本身就是要用丰富的想象力作为思维基础。想象是对脑海中的记忆进行创新的过程,是将以往的经验进行新的构建的过程,它对审美的进行和效果有重要影响。审美想象力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的,艺术作品不是天马行空的胡乱遐想,是对生活本质的体现,通过更加深远的境界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挖掘,可以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想象,但是这种想象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不是胡思乱想,是以想象力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艺术性的美。审美想象力需要遵循几项原则:一是真实性,审美想象不是对生活现象的如实再现,而是在现实基础上发挥的符合人们生活规律以及自然法则的想象,虽然是有些脱离现实的,但是仍然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让人们感到比实际生活还要真实,因为它体现了生活表象下更深层次的思想。美术作品更需要审美想象来体现创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想象的真实感以及空间感越强,美术作品也就越有意义,越能引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二是独创性,独创性是创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是艺术作品提升价值的重要因素。但是,独创性并不是一味地讲究差异和独特,更要注重的是对生活特有的感受,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很多美术作品之所以让人钦佩,主要是因为它的独创性非常优秀[2]。三是丰富性,审美想象是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更是多变化的,是对多个方面的想象,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精神上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审美想象可以将世界上的万物和情感都融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和丰富的内涵,对想象力多维度的把握使艺术境界有了更大范围的拓展。
二、培养美术专业学生审美品格的有效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同一件艺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涵义,因为人们感受的内容不同,引发的情感程度不同。艺术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真正准确的答案,其解释有很多种,不像数学题的运算法则那样严格和板正,艺术的理解包罗万象。大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个性差异明显,因此在审美活动中对作品的感知程度有很大差别。虽然美术教学中一直提倡重视学生的审美差异,但是实际落实却面临不小的难度。教师需要加强尊重差异工作的落实,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喜好,选择艺术作品时注意风格的代表性。比如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引导作用,因而在对艺术家或者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要使用对比色彩太直接的语言,如李某的作品不如张某等此类语言。教师需要对作品进行客观的讲解,指出作品的独特之处以及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在对学生的审美结果进行评价时也需要肯定其优点,委婉地说明欠缺之处。 (二)丰富活动形式
审美品格的培养不能采取单一的理论基础教学,也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的层面,而是要挖掘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通过灵活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来影响学生,创建理想的文化环境感染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都积极采取了多种活动形式。比如组织艺术专题影展,对代表性的名家作品进行欣赏,并以座谈会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对此项活动有强烈的参与热情,并且影展的效果非常理想。有的高职院校本着热爱生活的理念,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探寻城市文化,通过摄影的方式捕捉城市生活和景色,三人或者四人一组,选择城市的某一角拍摄,拍摄的内容没有限制。每个小组在拍摄的照片中选出三张作为展示的作品,对于优秀作品给予奖励。丰富的活动形式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和感受生活,同时加强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对于审美品格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三)扎实技能,改革教学
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技能的基本功扎实,在审美时便能熟练运用,思维更加活跃和广泛,并且结合能力更强,而审美能力越强,对技能的把握就越熟练,创造力越强。技能训练的阶段不同,审美品格的体现也会不同。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的培养,并在教学时对审美品格加以融合。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作品,鼓励学生独自鉴赏和分析,并加以正确引导,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审美品格的形成。此外,教学模式也是重要的方面,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学,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影响便会出现很大差异。如果教学模式和审美品格完全脱离,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便会难以提升。美术专业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个性鲜明,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单纯的课堂讲授,还可以采取观摩、多媒体的授课形式。
三、结语
审美品格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个性及情感的健康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对美术专业学生审美品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课程的设置中还缺乏对审美品格培养的相关内容,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改革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审美品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獻:
[1]庄福鹏.对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7(27):84-85.
[2]夏金凤.浅析高职院校美术专业人才审美品格培养[J].新校园(阅读),2017(6):19.
[3]张琼辉.高职学前美术审美提升的教学研究[J].教育:周刊,2017(30):27.
作者单位: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审美品格
高职院校以社会企业人才需求为教学目的,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品质人才。美术这一艺术的历史悠久,专业比较特殊,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掌握专业的美术知识,其中,学生的思想和认知对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同时,高职院校开展美术教育的时间较晚,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还不甚完善,需要不断改进。审美品格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人格和艺术的融合,提高对美学的认识、开拓思路、激发灵感,还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对审美品格的基本理解、培养现状、价值等进行切入,分析了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品格的相关措施。
一、对审美品格内涵的基本理解
在美术领域,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对美术有较深造诣的学者是每个学生的期望,也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但是很多人即使掌握了美术的技巧、学习了众多的知识、有丰富的阅历,对艺术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无法成为艺术家。因为创作本身需要思想的融合,品格是艺术的前提,是艺术灵魂的展现,一个优秀品格的人灵魂是纯净的、善良的、感性的,对审美有丰富的感知。美术的创作首先要了解美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即法则,其次需要将这些法则深刻领悟,可以熟练运用并能够创新。法则可以学习,而创新需要审美品格的引导。品格首先是受先天素质影响的,与人的脑组织结构、神经活动有很大关系,后天的学习是对品格的促进和提升,它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能够调节人的心理,决定人们对知识的运用程度[1]。审美品格是人在对美学鉴赏过程中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它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感、想象以及感知等多个方面。
(一)审美感知力
感知力在审美品格中是一种基础能力,也是首要能力,常常通过事物的外观对其进行感受和初步的把握,即对事物独特的感觉。艺术家需要对生活有真实、细致和敏锐的感知,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独特之处以及感人之处,才能呈现艺术传达给欣赏的人。首先,审美感知力与创作者的经历以及对技巧的掌握程度是分不开的,早期经验能够引导创作者的审美感知方向,创作者感兴趣的方面是受之前生活经验影响的。其次,审美感知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作者的情感。感知是感觉和认知,两者与创作者的情感倾向密不可分,艺术作品是情感的承载和发泄,当创作者的审美感知融合情感,就会深刻地印在创作者的脑海中形成创作的材料,而在日后创作时,情感会引导创作者在众多素材中首先找到融合感情的材料。再次,审美感知力必须有独特的性质,这种独特是创作者不同于普通人的深刻感悟,是事物所有特色中最为突出最为细腻的表现,也可以从中体现创作者独特的眼光和思想、与众不同的个性与出众的才华。
(二)审美情感
情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心理活动,在审美鉴赏与创作中有重要作用。审美情感产生的基础和源泉是审美感知,但是并不完全局限于感知的内容,而是会由于情感变化不断趋于理性。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具有和常人不一样的审美情感,而且情感的程度往往是非常强烈的,甚至是偏激的,这点是艺术家们普遍存在的特点。同时,这种情感又是非常真诚的,没有世俗的杂质,也没有取悦他人的功利,是一种纯粹的、真挚的感情,这也是艺术中非常难得的地方。审美情感还有两方面比较突出的特性:一方面是距离,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就是这层意思,审美情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但是又和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即是脱离现实的,审美情感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一方面是趣味,审美情感是一种使人愉悦,让人难以割舍、乐于回味的感受,既不是单一的愉快,也不是单纯的喜悦,而是将众多感受经过审美的锻造使之成为丰富、复杂的一种情感,更加深入和感人,更加充盈和愉悦。
(三)审美想象力
想象力可以说是艺术作品灵魂的升华,也是作品创作的動力源泉,艺术的创作本身就是要用丰富的想象力作为思维基础。想象是对脑海中的记忆进行创新的过程,是将以往的经验进行新的构建的过程,它对审美的进行和效果有重要影响。审美想象力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的,艺术作品不是天马行空的胡乱遐想,是对生活本质的体现,通过更加深远的境界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挖掘,可以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想象,但是这种想象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不是胡思乱想,是以想象力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艺术性的美。审美想象力需要遵循几项原则:一是真实性,审美想象不是对生活现象的如实再现,而是在现实基础上发挥的符合人们生活规律以及自然法则的想象,虽然是有些脱离现实的,但是仍然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让人们感到比实际生活还要真实,因为它体现了生活表象下更深层次的思想。美术作品更需要审美想象来体现创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想象的真实感以及空间感越强,美术作品也就越有意义,越能引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二是独创性,独创性是创作者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是艺术作品提升价值的重要因素。但是,独创性并不是一味地讲究差异和独特,更要注重的是对生活特有的感受,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很多美术作品之所以让人钦佩,主要是因为它的独创性非常优秀[2]。三是丰富性,审美想象是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更是多变化的,是对多个方面的想象,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精神上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审美想象可以将世界上的万物和情感都融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和丰富的内涵,对想象力多维度的把握使艺术境界有了更大范围的拓展。
二、培养美术专业学生审美品格的有效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同一件艺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涵义,因为人们感受的内容不同,引发的情感程度不同。艺术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真正准确的答案,其解释有很多种,不像数学题的运算法则那样严格和板正,艺术的理解包罗万象。大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个性差异明显,因此在审美活动中对作品的感知程度有很大差别。虽然美术教学中一直提倡重视学生的审美差异,但是实际落实却面临不小的难度。教师需要加强尊重差异工作的落实,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喜好,选择艺术作品时注意风格的代表性。比如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引导作用,因而在对艺术家或者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要使用对比色彩太直接的语言,如李某的作品不如张某等此类语言。教师需要对作品进行客观的讲解,指出作品的独特之处以及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在对学生的审美结果进行评价时也需要肯定其优点,委婉地说明欠缺之处。 (二)丰富活动形式
审美品格的培养不能采取单一的理论基础教学,也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的层面,而是要挖掘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通过灵活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来影响学生,创建理想的文化环境感染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都积极采取了多种活动形式。比如组织艺术专题影展,对代表性的名家作品进行欣赏,并以座谈会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对此项活动有强烈的参与热情,并且影展的效果非常理想。有的高职院校本着热爱生活的理念,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探寻城市文化,通过摄影的方式捕捉城市生活和景色,三人或者四人一组,选择城市的某一角拍摄,拍摄的内容没有限制。每个小组在拍摄的照片中选出三张作为展示的作品,对于优秀作品给予奖励。丰富的活动形式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和感受生活,同时加强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对于审美品格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三)扎实技能,改革教学
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技能的基本功扎实,在审美时便能熟练运用,思维更加活跃和广泛,并且结合能力更强,而审美能力越强,对技能的把握就越熟练,创造力越强。技能训练的阶段不同,审美品格的体现也会不同。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的培养,并在教学时对审美品格加以融合。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作品,鼓励学生独自鉴赏和分析,并加以正确引导,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审美品格的形成。此外,教学模式也是重要的方面,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学,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影响便会出现很大差异。如果教学模式和审美品格完全脱离,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便会难以提升。美术专业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个性鲜明,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单纯的课堂讲授,还可以采取观摩、多媒体的授课形式。
三、结语
审美品格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个性及情感的健康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对美术专业学生审美品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课程的设置中还缺乏对审美品格培养的相关内容,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改革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审美品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獻:
[1]庄福鹏.对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7(27):84-85.
[2]夏金凤.浅析高职院校美术专业人才审美品格培养[J].新校园(阅读),2017(6):19.
[3]张琼辉.高职学前美术审美提升的教学研究[J].教育:周刊,2017(30):27.
作者单位: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