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材(苏科版)》每一章节的导入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为学生提供看的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数学世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本文从下列几个方面阐述我平时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
我在执教《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学过程是这样开始的:
师:大家知道我们当地讲的“天狗吃月亮”吗?,它实质是自然现象——月全食。请大家利用手中的两张透明圆纸片(一张上画有大圆代表地球,一张上画有小圆代表月亮)演示月全食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用数学眼光看,抽象出两圆的位置关系是怎么变化的?试运用所学的知识,猜想说明。
生甲(边摆边说):两圆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再相切、相离。
生乙:根据交点个数可以确定两圆位置关系有:没有交点的叫相离,只有一个交点的叫相切,有两个交点的叫相交。
师:相离分为两种情况:一个外离,一个内含,不叫内离,想一想,为什么?相切又包含两种情况:一个外切,一个内切。
师:这五种情况可以抽象出平面图形,请看屏幕上的几种情况。(用多媒体抽象出刚才学生总结的五种情况,即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内含、内切,相交,外切,外离五种。)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由于学生有了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习经验、感性理性认识,这可以迁移到两圆关系认识上,比较适合学生自学,能培养学生的正迁移学习能力。而经过整合教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仅形象地揭示了两圆位置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充分挖掘学生数学潜能,而且使学生体验理解创新获取新知构建合理知能结构的价值,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动力,为下一步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过程“生活化”
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将数学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抽象的纯数学问题,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其实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变“课堂数学”为“生活数学”。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应用时,通过课件演示增补了“打折问题”这一节课,先创设一个小商店,我当营业员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单价,让学生扮顾客进行购物活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热烈。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利润是如何产生?”及“每件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这时学习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当学生理解了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后,同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销售,以及打折销售的商品中顾客是否真正得利益?于是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三、课后评价“生活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因此,在课后练习设计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能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结合生活学习数学达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联系生活,激活经验,体验生活,只有立足现行教材,沟通学生现实,着力学生发展需要进行创造性处理教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苏科版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五章第一节《丰富的图形世界》的练习设计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练习。一是让学生模仿制作。我先给出几何构建的房屋模型,让学生用手中的小刀把萝卜仿制。二是创新制作。要求:首先用所给定的材料制作你喜欢的模型;其次展示你的作品,并说出你的作品中运用到的几何体名称;最后给你的模型命名,并解释你的创意。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当然,把“生活”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不同于把数学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知识型课堂为言语性课堂,变讲授性课堂为自主探究课堂,变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为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总之,在数学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世界中,真正“返璞归真”,数学也会如此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
我在执教《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学过程是这样开始的:
师:大家知道我们当地讲的“天狗吃月亮”吗?,它实质是自然现象——月全食。请大家利用手中的两张透明圆纸片(一张上画有大圆代表地球,一张上画有小圆代表月亮)演示月全食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用数学眼光看,抽象出两圆的位置关系是怎么变化的?试运用所学的知识,猜想说明。
生甲(边摆边说):两圆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再相切、相离。
生乙:根据交点个数可以确定两圆位置关系有:没有交点的叫相离,只有一个交点的叫相切,有两个交点的叫相交。
师:相离分为两种情况:一个外离,一个内含,不叫内离,想一想,为什么?相切又包含两种情况:一个外切,一个内切。
师:这五种情况可以抽象出平面图形,请看屏幕上的几种情况。(用多媒体抽象出刚才学生总结的五种情况,即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内含、内切,相交,外切,外离五种。)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由于学生有了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习经验、感性理性认识,这可以迁移到两圆关系认识上,比较适合学生自学,能培养学生的正迁移学习能力。而经过整合教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仅形象地揭示了两圆位置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充分挖掘学生数学潜能,而且使学生体验理解创新获取新知构建合理知能结构的价值,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动力,为下一步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过程“生活化”
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将数学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抽象的纯数学问题,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其实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变“课堂数学”为“生活数学”。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应用时,通过课件演示增补了“打折问题”这一节课,先创设一个小商店,我当营业员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单价,让学生扮顾客进行购物活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热烈。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利润是如何产生?”及“每件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这时学习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当学生理解了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后,同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销售,以及打折销售的商品中顾客是否真正得利益?于是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三、课后评价“生活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因此,在课后练习设计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能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结合生活学习数学达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联系生活,激活经验,体验生活,只有立足现行教材,沟通学生现实,着力学生发展需要进行创造性处理教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苏科版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五章第一节《丰富的图形世界》的练习设计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练习。一是让学生模仿制作。我先给出几何构建的房屋模型,让学生用手中的小刀把萝卜仿制。二是创新制作。要求:首先用所给定的材料制作你喜欢的模型;其次展示你的作品,并说出你的作品中运用到的几何体名称;最后给你的模型命名,并解释你的创意。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当然,把“生活”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不同于把数学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知识型课堂为言语性课堂,变讲授性课堂为自主探究课堂,变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为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总之,在数学教学法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世界中,真正“返璞归真”,数学也会如此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