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让一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教改方向。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较大转变,教学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大为增强。然而,在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也存在着不少争议及争论,甚至于困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本文仅从农村初级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对策;主体;适合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存在很大困难,“听不懂,做不来”是部分学生的口头禅,极少部分学生甚至于放弃了对该学科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学科的全面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积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深刻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問题及现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刻不容缓,上至管理者,下至一线教师,形成了统一共识: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不断打造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客观地讲,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虽然大家已经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数学课堂教学在改革中仍有部分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应试教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为选拔优秀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最公平的方式,凡进必考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尤其在农村偏远学校中,大多数初中教师备课还是参照考试大纲来确定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基本上就按照考试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了,再加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考点,设置了诸多巩固学知的预设,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被迫牵着鼻子走、被动紧随教师思维的现象,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了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过程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本质上就是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凸显。哪些该讲,哪些精讲,哪些详讲,教师都要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宜程度而定,一味地重复机械讲解,会引发学生反感,学生自然不会去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既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形式盲目跟风现象凸显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在教学形式的探索与改变。课改需与时俱进,但并非盲目随波逐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一些学校对教学形式展开了深层次的探讨,也取得了好的效果,于是,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学习推广,各个地方不断前往学习、借鉴,然而,新异的东西不去消化好,不去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有可能半途而废,胎死于腹中。所以,对新教学形式的学习及应用要审时度势,不可盲目跟风,而应基于充分考虑本地本校学生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适时推行。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对策应对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立足课标,把握大纲,制定备课纲要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了实施建议,尤其明确地提出了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而数学课程大纲对数学学习进程作了有效安排。落实课标,贯彻大纲,落脚点最终在课堂上。课改关键在课堂,课堂关键是在于备课,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不管教改方向如何发展,不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但备课环节不可缺失,而且备课要求也只增不减,只紧不松,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是“为教而教”,是“为学而学”,更是“为考而考”,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永远是学生的,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见证者。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真正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才能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的转变,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教师教学能力高低、教学方法优劣、先进教学设备固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外因都替代不了学生的学习。同一课本,同一讲法,同一授课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不同而已,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其次,教师本人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方面也影响着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勤修身,善养德,不断提高从业素养,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与时倶进,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教学新形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行业根据需要对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人才精英化、高端化日趋明显,知识专业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也要根据形式发展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客观上讲,新课改以来,各地各学校根据课改要求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实效。无论是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夏镇一中“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等,他们以其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最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领跑者。只有始终牢记从变革课堂教学入手,在课堂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探索出适于自身学校发展的独特模式。
课改需要刮骨疗伤的勇气,更需要将军斩马的决心。只有切实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时刻反省,才能促使我们不断调整、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孩子和教育新形式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的教育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问题;对策;主体;适合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存在很大困难,“听不懂,做不来”是部分学生的口头禅,极少部分学生甚至于放弃了对该学科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学科的全面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积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深刻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問题及现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刻不容缓,上至管理者,下至一线教师,形成了统一共识: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不断打造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客观地讲,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虽然大家已经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数学课堂教学在改革中仍有部分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应试教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为选拔优秀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最公平的方式,凡进必考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尤其在农村偏远学校中,大多数初中教师备课还是参照考试大纲来确定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基本上就按照考试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了,再加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考点,设置了诸多巩固学知的预设,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被迫牵着鼻子走、被动紧随教师思维的现象,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了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过程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本质上就是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凸显。哪些该讲,哪些精讲,哪些详讲,教师都要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宜程度而定,一味地重复机械讲解,会引发学生反感,学生自然不会去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既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形式盲目跟风现象凸显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在教学形式的探索与改变。课改需与时俱进,但并非盲目随波逐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一些学校对教学形式展开了深层次的探讨,也取得了好的效果,于是,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学习推广,各个地方不断前往学习、借鉴,然而,新异的东西不去消化好,不去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有可能半途而废,胎死于腹中。所以,对新教学形式的学习及应用要审时度势,不可盲目跟风,而应基于充分考虑本地本校学生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适时推行。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对策应对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立足课标,把握大纲,制定备课纲要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了实施建议,尤其明确地提出了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而数学课程大纲对数学学习进程作了有效安排。落实课标,贯彻大纲,落脚点最终在课堂上。课改关键在课堂,课堂关键是在于备课,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不管教改方向如何发展,不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但备课环节不可缺失,而且备课要求也只增不减,只紧不松,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是“为教而教”,是“为学而学”,更是“为考而考”,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永远是学生的,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见证者。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真正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才能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的转变,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教师教学能力高低、教学方法优劣、先进教学设备固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外因都替代不了学生的学习。同一课本,同一讲法,同一授课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不同而已,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其次,教师本人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方面也影响着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勤修身,善养德,不断提高从业素养,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与时倶进,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教学新形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行业根据需要对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人才精英化、高端化日趋明显,知识专业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也要根据形式发展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客观上讲,新课改以来,各地各学校根据课改要求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实效。无论是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夏镇一中“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等,他们以其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最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领跑者。只有始终牢记从变革课堂教学入手,在课堂中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探索出适于自身学校发展的独特模式。
课改需要刮骨疗伤的勇气,更需要将军斩马的决心。只有切实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时刻反省,才能促使我们不断调整、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才能适应孩子和教育新形式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的教育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