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版本教材内容过旧,很多教师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脱离教材。现在新版本教材内容大量集中在数据、算法与程序设计上,很多教师又认为离高中生生活太远。只要深度对教材进行挖掘,紧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就能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文章结合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教材;挖掘;发展;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之外,更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创新思维。钱学森说过:“要培养一个人成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信息技术学科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作为教学重点。
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必须牢牢把握教材;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必须深度挖掘教材,把教材与时代发展潮流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体现不出来的技术与思想的进步和创新。
一、克服认识偏差,落实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
一提到创新思维品质的锻炼,很多人往往想到的是数学、物理、各类竞赛,或者一些头脑风暴之类的活动。其实,每一门课,每一节课,学生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体现了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课作为与信息技术这个朝阳产业结合最紧密的学科,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创新思维的主战场。如今信息技术教材中加入了大量数据与算法的内容,让培养创新思维有了更多的可能。
一个人认识或者解决问题是否有创新性,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针对教材内容,创新的知识、软件、技术等层出不穷。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羅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去探究知识,必须克服以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部分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听众的现状。尽管很多教师知道这种模式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材内容、课时限制和学测压力等原因不得不依然如故。
办法总比困难多,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想方设法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想象力。此外,学生之间集思广益,有利于多向交流,取长补短[2]。
三、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有疑问才有发现。学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在积极地思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教材中用到的很多软件、提到的很多知识偏老偏旧,必然会引起学生质疑,教师千万不可用教材来不及更新或者考试阅卷系统来不及更新等这些理由来统一回复,应该在肯定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把教材老旧内容和最新发展情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让他们以创新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软件、技术、知识日新月异的原因。
例如老版本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中“信息的获取”一章中关于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多使用搜狐、新浪等搜索引擎来举例,如果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搜索引擎和教材上完全不一样而提出疑问时,教师应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表扬。对于教材上的数据与算法,学生可能会和数学概念产生混淆,如变量与未知数。教师要抓住机会变疑问为认知契机,这样以学生的质疑为引子切入知识的探究,相信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激发思维[3]。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和与众不同的分析,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的机会,找出闪光点。
(二)发现知识的创新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充满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闪烁着众多科学家甚至普通人的光芒,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上有太多可以触动学生思维的传奇故事,这些都可以借着教材中相关知识点来让学生进行探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到“信息的交流”时,引入Facebook创办的例子:“Facebook起源于什么地方?最初想法是谁提出来的?为何最终成功的不是提出想法的人而是马克·扎克伯格?为何用于大学校园的一个小创意会席卷全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说明在信息技术中创新思维、行动和技术的重要性,并且是缺一不可的。
总之,教材中很多知识蕴藏着丰富的创新因素,可挖掘的知识太多太多,这些知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智力源泉,也是开展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三)鼓励学生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借鉴他人发展中的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如此之快,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硬软件及技术成果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体现了人类创新思维的发展,一种技术或者一类软件从无到有,从一家独大到百花齐放,必然有其创新之处值得学习。
针对教材中用到的软件和技术存在的一些不够人性化的地方,鼓励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审视,让学生比较这些软件新旧版本的区别,新版本的改进在哪里,有没有达到同学们的期望,或者有没有其他建议,如果有其他建议可以探究一下其他同类软件有没有这个功能。技术的每一次发展无不体现着工程师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寻找和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到的若干技术无疑是最好的素材,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挖掘和充分利用。 (四)課堂教学要创造思维的新视角
1.善于类比,重新整合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申、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运用发散思维不但能在特殊事物中找寻创新点,而且能在普通事物中发现其闪光点。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发散思维尤为重要。如培养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技术知识点,教材上就列举了一些相关的事例,如把网络中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和邮政系统中分拣员、邮递员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思维从纯技术发散到生活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讲到IP地址和域名的时候,很多发散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一下子就能与人的身份证、门牌号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继而又把IP地址中网络号和主机号与身份证号中的具体代码联系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已经完全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理解信息技术的道路上走得比别的同学更远了。
收敛思维,又叫求同思维,就是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寻觅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层次的思维方式。它是深刻理解概念、正确解决问题、完整掌握知识系统的重要思维方式。
信息技术中涉及的硬件和软件很多,有些学生不管用什么都能很快上手,有些学生对每一样东西都要熟悉很长时间。比如软件,有些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不同软件中很多重要的命令和快捷键都是差不多的,不管是微软的Office系列软件还是Adobe的多媒体处理软件,都有“文件”“编辑”“窗口”“视图”等菜单,功能也都相似,“打开”“新建”“撤销”等操作的快捷键也一样,很多软件的重要菜单如“设置”的图标都是差不多的。这其实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收敛思维的应用。
不管是发散思维还是收敛思维,教师都要有意识加以引导,切不可动不动就直截了当地把结果告诉学生,尤其是要挖掘学生的亮点并加以推广。同时,教师还要尽量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生发现了不同软件的相似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问题又发散出去:“为什么这些软件的操作会如此相似呢?同种类型的软件如何体现各自特点或者优越性呢?同样的结果有没有更好的操作方法呢?”反过来,有些发散出去的问题可以再收回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的深层次意义,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运用不同方式解题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这方面,信息技术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要把握住教学契机,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培养,使信息技术教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崔金华.信息技术课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1):50.
袁海英.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知识窗(教师版),2018(12):25.
代晓妍.探究高中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J].高考,2018(36):131.
【关键词】教材;挖掘;发展;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之外,更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创新思维。钱学森说过:“要培养一个人成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信息技术学科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作为教学重点。
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必须牢牢把握教材;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必须深度挖掘教材,把教材与时代发展潮流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体现不出来的技术与思想的进步和创新。
一、克服认识偏差,落实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
一提到创新思维品质的锻炼,很多人往往想到的是数学、物理、各类竞赛,或者一些头脑风暴之类的活动。其实,每一门课,每一节课,学生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体现了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课作为与信息技术这个朝阳产业结合最紧密的学科,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创新思维的主战场。如今信息技术教材中加入了大量数据与算法的内容,让培养创新思维有了更多的可能。
一个人认识或者解决问题是否有创新性,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针对教材内容,创新的知识、软件、技术等层出不穷。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羅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发挥创造性去探究知识,必须克服以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部分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听众的现状。尽管很多教师知道这种模式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材内容、课时限制和学测压力等原因不得不依然如故。
办法总比困难多,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想方设法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想象力。此外,学生之间集思广益,有利于多向交流,取长补短[2]。
三、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有疑问才有发现。学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在积极地思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教材中用到的很多软件、提到的很多知识偏老偏旧,必然会引起学生质疑,教师千万不可用教材来不及更新或者考试阅卷系统来不及更新等这些理由来统一回复,应该在肯定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把教材老旧内容和最新发展情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让他们以创新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软件、技术、知识日新月异的原因。
例如老版本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中“信息的获取”一章中关于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多使用搜狐、新浪等搜索引擎来举例,如果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搜索引擎和教材上完全不一样而提出疑问时,教师应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表扬。对于教材上的数据与算法,学生可能会和数学概念产生混淆,如变量与未知数。教师要抓住机会变疑问为认知契机,这样以学生的质疑为引子切入知识的探究,相信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激发思维[3]。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和与众不同的分析,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的机会,找出闪光点。
(二)发现知识的创新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充满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闪烁着众多科学家甚至普通人的光芒,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上有太多可以触动学生思维的传奇故事,这些都可以借着教材中相关知识点来让学生进行探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到“信息的交流”时,引入Facebook创办的例子:“Facebook起源于什么地方?最初想法是谁提出来的?为何最终成功的不是提出想法的人而是马克·扎克伯格?为何用于大学校园的一个小创意会席卷全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说明在信息技术中创新思维、行动和技术的重要性,并且是缺一不可的。
总之,教材中很多知识蕴藏着丰富的创新因素,可挖掘的知识太多太多,这些知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智力源泉,也是开展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三)鼓励学生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借鉴他人发展中的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如此之快,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硬软件及技术成果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信息技术的发展史体现了人类创新思维的发展,一种技术或者一类软件从无到有,从一家独大到百花齐放,必然有其创新之处值得学习。
针对教材中用到的软件和技术存在的一些不够人性化的地方,鼓励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审视,让学生比较这些软件新旧版本的区别,新版本的改进在哪里,有没有达到同学们的期望,或者有没有其他建议,如果有其他建议可以探究一下其他同类软件有没有这个功能。技术的每一次发展无不体现着工程师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寻找和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到的若干技术无疑是最好的素材,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挖掘和充分利用。 (四)課堂教学要创造思维的新视角
1.善于类比,重新整合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教师应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申、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运用发散思维不但能在特殊事物中找寻创新点,而且能在普通事物中发现其闪光点。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发散思维尤为重要。如培养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技术知识点,教材上就列举了一些相关的事例,如把网络中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和邮政系统中分拣员、邮递员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思维从纯技术发散到生活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讲到IP地址和域名的时候,很多发散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一下子就能与人的身份证、门牌号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联系起来,继而又把IP地址中网络号和主机号与身份证号中的具体代码联系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已经完全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理解信息技术的道路上走得比别的同学更远了。
收敛思维,又叫求同思维,就是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寻觅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层次的思维方式。它是深刻理解概念、正确解决问题、完整掌握知识系统的重要思维方式。
信息技术中涉及的硬件和软件很多,有些学生不管用什么都能很快上手,有些学生对每一样东西都要熟悉很长时间。比如软件,有些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不同软件中很多重要的命令和快捷键都是差不多的,不管是微软的Office系列软件还是Adobe的多媒体处理软件,都有“文件”“编辑”“窗口”“视图”等菜单,功能也都相似,“打开”“新建”“撤销”等操作的快捷键也一样,很多软件的重要菜单如“设置”的图标都是差不多的。这其实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收敛思维的应用。
不管是发散思维还是收敛思维,教师都要有意识加以引导,切不可动不动就直截了当地把结果告诉学生,尤其是要挖掘学生的亮点并加以推广。同时,教师还要尽量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生发现了不同软件的相似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问题又发散出去:“为什么这些软件的操作会如此相似呢?同种类型的软件如何体现各自特点或者优越性呢?同样的结果有没有更好的操作方法呢?”反过来,有些发散出去的问题可以再收回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的深层次意义,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运用不同方式解题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这方面,信息技术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要把握住教学契机,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培养,使信息技术教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崔金华.信息技术课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01):50.
袁海英.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知识窗(教师版),2018(12):25.
代晓妍.探究高中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J].高考,2018(3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