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雕细琢突出中心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le_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夫之在他的著作《姜斋诗话》中提到:“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段话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中心,就像是缺少主帅的乌合之众。因而,写作时,一定要突出中心。
  中心是贯穿全文的核心,在文章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想要阐明的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在写作时突出中心呢?
  1.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中心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依据作文的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中心。例如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写人,写那个“再塑生命的人”,是赞扬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为了突出这个中心,作者通过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单词,认识事物,从而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让“我”有了求知的欲望等内容来赞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从而突出中心。如果遇到话题作文题,我们可以先明确写作目的,确定文章中心,再进行写作。比如以“第一次”为话题写作,首先自己要明确写什么内容,事情结果如何,你想通过这个“第一次”表达什么主题,是成功了,是失败了?这个“第一次”让你有了怎样的感触,得到了什么启发?目标确定,中心明确了,再下笔成文。
  2.依据中心选定写作素材,明确详略安排
  中心确定下来以后,要想写成优秀的文章,就要看你在突出中心方面下了哪些功夫,比如,选取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哪个详细写,哪个简略写?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是什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突出中心吗?通过精挑细选素材,做好详略安排,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例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成为困难了。为了突出这个中心,文章中写“我”自己走下悬崖的过程,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这些是详写,其它内容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当然是为了体现“我”战胜困难的不易以及从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3.设定贯穿全文的线索,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为了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还可以在写作时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植树的牧羊人》一文,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文中的“我”作为一个见证人,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对植树的牧羊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条线索的铺设,以时间的先后为序,把人物的活动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彰显了人物的品质,体现了其生命的价值。这样,既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又有力地凸显了中心。
  再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题目本身就是全文的线索,也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文章中人物的所见所闻所说所感都是由散步而起。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文章的中心。开篇写初春散步,后来因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发生分歧,然后解决分歧,“我 ”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继续散步。最后结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于散步之中生发出深奥的人生哲理。
  写作时,无论是以人物、事件、物品、地点、时间还是以感情为线索,只要抓住线索,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材料,既能使文章中心突出,又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4.围绕突出文章中心,采用多种写作手法
  写作时,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可以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照应,欲扬先抑……郑振铎的《猫》一文中,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作者在寫第三只猫时,将其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等方面和前两只猫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又巧设伏笔,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的死亡和丢失在前文都有暗示。而且文章首尾呼应,开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结尾写到了第三只猫的亡失,其结局令人感慨。而最后一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引人深思。
  总之,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作者通过文字传达出的基本观点和情感态度,我们要明确突出中心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善于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从“库存”中精挑细选,确定主次,明确详略,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运用多种手法,写出中心明确,结构合理,选材新颖的佳作。
  (同步范文见第17页《餐桌前的谈话》。)
其他文献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训练:语言要连贯。作文题目:《节日》。   夜已深,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满整个房间,毫无睡意的我,独坐窗前,端详着这轮满月。月,高悬在天上,一缕一缕如丝般的云朵,从月的脸庞掠过,朦朦胧胧,羞羞答答。  “每逢佳节倍思亲!”想起小时候,每逢中秋节,妈妈和奶奶就在厨房忙活开了,和面、做馅。奶奶的月饼品种繁多,有豆沙馅、芝麻馅,还有萝卜丝馅的。面发好后,
期刊
“你说什么?”奶奶对着邻居阿姨大声喊着。“我借把钳子用。”阿姨也凑到奶奶耳边大声说着。“哦,知道了。”奶奶转身进了储藏室。  从我记事起,奶奶就有点耳背,随着年纪的增大,她的耳朵彻底聋了。  “你看这个还能不能用?”奶奶边说边举着一个残存着两根羽毛的毽子走了回来。阿姨见状,拍着腿、指着奶奶大笑起来。我也是哭笑不得。“不是这个!”我轻声说着并尴尬地冲奶奶摆手。“不是‘毽子’吗?”奶奶满脸疑惑。“阿姨
期刊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题目《窗外》。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推开窗户,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引用李清照的词,暗点了下文将要描写的景物是在春雨滋润之下,一个简单的动作“推开窗户”,巧妙扣题“窗外”。)  憋闷了一个冬天的,不只是花草树木,还有那人——当然是我,真是“饥渴”了一个冬天!贪婪地吮吸,大口地呼吸,惬意地享受之时,也未忘了欣赏窗外的春
期刊
说起数学邹老师的“十八般武艺”,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现在让我们来一睹她的风采吧!(开头简洁,直接点题。)  无影手  当我抱着作业本走进邹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像往常一样展示着她的神功——“无影手”。她是那么专注,好像周围的事物都跟她无关。风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緊握着那支红笔,专注的目光透过眼镜,飞快地在作业本上浏览,在这里打一个勾,在那里写下一些评语,手不停地晃动,让人目不暇接,刷、刷、
期刊
又是一年盛夏,骄阳似火,知了不停地歌唱,我望着窗外静静的梧桐树,不由得想起了她。  那年七月,炙热的风席卷整个县城,我在家附近的一个小巷子里,看到一位拾荒老人,70岁左右!她手拖一个装着废品的蛇皮袋,背影瘦削,步履蹒跚,仿佛一阵风刮过便会倒下。她花白的头发,额头不断有汗珠滑落,已经半湿的上衣让她显得有些狼狽,但她并未理会这些,只是在垃圾桶中不断寻找着那些稍有价值的废品。  后来,奶奶告诉她的身世:
期刊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物品格也各具特色。花有几样红,人物各不同。有的尊老爱幼,有的恪尽职守,有的言行一致,有的勤俭持家,有的乐于奉献……不过,事由人生,人因事显,我们要想成功地刻画人物形象,就必须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品格的典型事例,并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生动地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使之呼之欲出。  一、选好写作对象  在周围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自己熟悉的,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以
期刊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做个诚实的人。(开篇点题,言简意赅。)   九岁那年的一天,母亲带我去集市买菜。来到一个菜摊前,母亲弯腰挑起了土豆。看着母亲干裂粗糙的手,想起平日里母亲劳累的样子,一个可怕的念头涌上心头:这么多菜,我拿点什么吧。对卖家来说不影响什么,但至少能帮帮妈妈。(心理描写,为下文偷拿土豆做铺垫。)  正当我胡思乱想时,“咕咚”一声,一个大土豆滚到我脚边。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太太在挑土
期刊
一轮红日高高地悬挂在空中,炽热的阳光冷不丁地打在人们身上,感觉火辣辣的。  街道上空无一人,小狗趴在门前吐着舌头,摇着尾巴,眺望远方。知了在树枝上引吭高歌,开启它的演唱会模式,鸟儿拍着羽翼丰满的翅膀越飞越高,欲直冲九霄,看世间百态。  人们手中的蒲扇摇了又摇,扇了又扇。钟表,在滴滴答答地响,时间如沙漏,在一点一滴地流失。大人们偶尔还会哼上几段小曲,唱完后又得意地笑一笑。  我走出家门,这世界如火炉
期刊
如果把回忆比作一望无际的夜空,那么,曾给予我的掌声便是那夜空中闪烁的星,笑着眨着眼睛助我前行。而这其中最耀眼且独藏于我心底的那颗星,便是那一天我送给自己的一阵阵掌声。  儿时,父母工作繁忙,我常住姥姥家。姥爷是作家,家里藏书极多,也常常把书拿给我看。那时候,姥爷投稿有些还要邮寄,我就帮着姥爷装信封、贴邮票、粘封口,每次都悄悄地瞟几眼姥爷写的童话,虽然有的字不认识,但大体上明白了意思,便感到了最簡单
期刊
人们大都喜欢遥望洁白的明月,寄托情思。但你是否知道月的别名?  太阴——这个别名是与太阳相对而言的。《西游记》第九回:“不觉红日西沉,太阴星上。”  冰轮——在中国古代,人们将满月称为冰轮,因为月亮是传说中的清凉世界,也称广寒宫,轮表示圆如车轮,所以叫冰轮。苏东坡诗:“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陆游诗云:“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  月娥——嫦娥是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又为古代美女典型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