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英国作家C.S.路易斯的长篇小说《裸颜》具有独特的叙事手法,本文将采用浪漫反讽理论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理论来探讨奥璐尔如何获得自由。
【关键词】:《裸颜》;奥璐尔;写作;自由
英国作家C.S.路易斯晚年作品《裸颜》以哲学性和思辨性著称,但相比于《纳尼亚传奇》,《裸颜》较少被评论界关注,尤其是在国内,然而,《裸颜》的魅力并不亚于《纳尼亚传奇》。路易斯本人几乎把他一生所积累下来的写作技巧都应用其中。对于路易斯的忠实读者来说,相比于其它作品,这部小说的最大不同之处便是小说的叙事者不同,《裸颜》的主人公奥璐尔既是主人公又是作者。所以本文将从奥璐尔的写作视角分析她是如何在写作中得到自由。
一、奥璐尔的自我创造
德国哲学家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理论是早期浪漫派实践的重要依据。在施莱格尔看来,人就是矛盾体,而人在写作中也要体现出矛盾,正如他所说,“哲学结束时,便是诗的开端”。[1]92诗,对于施莱格尔来说,特别指小说。论及写作,施莱格尔特别提到一种状态,就是“在写作中毫无限制毫无约束地写出自己心里所想的”, [1]240这种状态就是自我创造。简言之,一个作者在自我创造状态时,可以随心所欲写任何东西。
在《裸颜》中,读者不难发现奥璐尔的自我创造,因为在小说中多处地方,她都是尽她所想,记录她所看见的事物,表达她所有的情绪。而小说开篇,奥璐尔就向她的读者道出自己写作意愿,即这本书是本控告,她控告阴山神的书:“既然毫无牵挂,在本书中我将直言不讳,写下幸福在握的人没胆子写的事。”[2]3。从一开始,奥璐尔就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自己的读者,从这些话语中,她的愤怒和不安都体现出来。“既然毫无牵挂”表明她毫不顾忌自己写作的后果,而“我将揭发”则表明她将尽她所能在这本控告中写出所有她认为应当写的。而她的自我创造在记录自己的妹妹赛姬被选为祭物时达到顶峰。美丽的赛姬因为自己的美貌被国民膜拜为女神,但是祭司却认为她的行为冒犯了神灵,于是她就被选为祭物献给神灵。等到奥璐尔千方百计找到她并要带她回家时,赛姬却告诉奥璐尔她现在不能回去,因为她现在有“丈夫”了。记录到这里的时候,奥璐尔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愤怒,写下自己的倾诉。
因此,读者可以看到,在自我创造阶段,奥璐尔并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是依据自己的意愿在写作中透漏所有的事项。
二、奥璐尔的自我毁灭
自我创造的对立面就是自我毁灭。依据施莱格尔的理论,作家在自我毁灭的状态里,会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在写作,从而从写作的状态中的抽离出来,站在现实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写作。在自我毁灭的状态中,作者可以中止记叙,和读者交流,作者也可以对自己记叙的内容进行评论,甚至可以否定自己的记叙,达到反讽的效果。
例如,在赛姬被献祭给阴山前,奥璐尔和赛姬进行交谈,试图说服赛姬逃离,不要被当做祭物,但是奥璐尔失败了,她愤怒地记录下自己的情感,然后她又立马停止叙事,开始和读者进行交流:“你会说—我也已经对自己说了几千遍—一知道她内心已稳妥地相信大祭司的话…但是,我无法自制。也许这与我的自尊有关,跟她的有限类似”。 [2]68
“你”这里指的是读者,奥璐尔在这里以“你会说”开始和读者进行交流,从而使自己从原有的写作抽离出来。而紧接着的“一知道”则表明奥璐尔在思考自己的写作。“但是我无法自制”更是表明她对自己的写作的反思,她在反思自己的自尊,这样的行为与她在自我创造里的行为截然不同。而小说另有一处可以直接看到奥璐尔与读者的交流。奥璐尔第一次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对于奥璐尔来说,一生难忘,所以在她的叙述中占了一大部分。然而,正当奥璐尔在描述自己如何向敌人打战的时候,她突然笔锋一转,和读者交流起来:“亲爱的读者,你是希腊人,也许从未与人对决过”。 [2]89
“亲爱的读者”是奥璐尔向读者发出的信号,她要停下叙事和读者进行交流。因此,根据以上两个例子,读者可以看到,在自我毁灭状态的奥璐尔,并不是一直在继续自己的写作,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和读者进行交流,甚至批判自己的写作。
三、奥璐尔的自我限制
根据以上分析,读者可以看到奥璐尔在写作过程中呈现两种不一样的状态,即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在自我创造的过程中,奥璐尔可以记叙任何事情,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在自我毁灭的状态里,奥璐尔会中止自己的写作而转向读者,和读者一起交流或是批判否定自己的写作。这样的矛盾状态在《裸颜》中到处可见。但是为什么奥璐尔不能一直处于自我创造中呢?或者奥璐尔为何不能一直与读者交流呢?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就有必要先看看作家一直处于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的后果。
根据施莱格尔的看法,“如果一个作者在写作中倾诉所有,无法自拔,那是可惜的” [1]418,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作者会成为写作的“奴隶”,因为作家如果一直在自我创造中,那么就会被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所控制而无法自拔,从而完全成为写作的奴隶。但是,如果作家在写作中一直中断自己的写作,抽离写作和读者交流,那么作家就会成为现实的奴隶,而根本谈不上写作。所以,作家要在自我创造中和自我毁灭中找到平衡点,而这样的平衡点就是自我限制。顾名思义,自我限制就是强调作家不能过分陷在自我创造的狂热中,也不能完全被自我毁灭所控制,而是在合理地在二者之間控制自己的写作。
奥璐尔就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作者。首先,奥璐尔可以在自我创造中完全向读者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诚实地向读者记录她知道的所有的事情,但是,一旦奥璐尔发现自己被写作所控制的时候,奥璐尔就立马和读者交流,从而摆脱写作的控制;然而,奥璐尔并不是一味和读者进行交流而忘记自己在写作这样一个事实,所以奥璐尔在和读者交流过后,就立马继续自己的写作,从而达到了自我限制。
而自我限制,在施莱格尔看来,就是自由的状态。作者在自我创造中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真正的自由,那只是被写作所控制的自由;同样的道理,作者在自我毁灭脱离自我创造的控制,也不是真正的自由,那是被现实控制的自由。而只有当作者在二者之间达到平衡,才是真正的自由。而写作能够赋予人的自由是可以弥补人在现实中无法达到的自由。根据施莱格尔的看法,人生而有矛盾,人一直在矛盾的状态中,而人类总是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自由,但是通过自我限制的写作,人可以实现自由。
综上所述,奥璐尔在自我创造中热情地展现自己,而自我毁灭不让它无限膨胀,这二者的平衡自我限制使得奥璐尔达到自由。
参考文献:
[1]Schlegel, Friedrich. Friedrich Schlegel’s Lucinde and the Fragments[M]. Translated by Peter Firchow.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1.
[2][英] C.S.路易斯 著.《裸顏》[M]. 曾珍珍 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摘要】: 英国作家C.S.路易斯的长篇小说《裸颜》具有独特的叙事手法,本文将采用浪漫反讽理论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理论来探讨奥璐尔如何获得自由。
【关键词】:《裸颜》;奥璐尔;写作;自由
英国作家C.S.路易斯晚年作品《裸颜》以哲学性和思辨性著称,但相比于《纳尼亚传奇》,《裸颜》较少被评论界关注,尤其是在国内,然而,《裸颜》的魅力并不亚于《纳尼亚传奇》。路易斯本人几乎把他一生所积累下来的写作技巧都应用其中。对于路易斯的忠实读者来说,相比于其它作品,这部小说的最大不同之处便是小说的叙事者不同,《裸颜》的主人公奥璐尔既是主人公又是作者。所以本文将从奥璐尔的写作视角分析她是如何在写作中得到自由。
一、奥璐尔的自我创造
德国哲学家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理论是早期浪漫派实践的重要依据。在施莱格尔看来,人就是矛盾体,而人在写作中也要体现出矛盾,正如他所说,“哲学结束时,便是诗的开端”。[1]92诗,对于施莱格尔来说,特别指小说。论及写作,施莱格尔特别提到一种状态,就是“在写作中毫无限制毫无约束地写出自己心里所想的”, [1]240这种状态就是自我创造。简言之,一个作者在自我创造状态时,可以随心所欲写任何东西。
在《裸颜》中,读者不难发现奥璐尔的自我创造,因为在小说中多处地方,她都是尽她所想,记录她所看见的事物,表达她所有的情绪。而小说开篇,奥璐尔就向她的读者道出自己写作意愿,即这本书是本控告,她控告阴山神的书:“既然毫无牵挂,在本书中我将直言不讳,写下幸福在握的人没胆子写的事。”[2]3。从一开始,奥璐尔就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自己的读者,从这些话语中,她的愤怒和不安都体现出来。“既然毫无牵挂”表明她毫不顾忌自己写作的后果,而“我将揭发”则表明她将尽她所能在这本控告中写出所有她认为应当写的。而她的自我创造在记录自己的妹妹赛姬被选为祭物时达到顶峰。美丽的赛姬因为自己的美貌被国民膜拜为女神,但是祭司却认为她的行为冒犯了神灵,于是她就被选为祭物献给神灵。等到奥璐尔千方百计找到她并要带她回家时,赛姬却告诉奥璐尔她现在不能回去,因为她现在有“丈夫”了。记录到这里的时候,奥璐尔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愤怒,写下自己的倾诉。
因此,读者可以看到,在自我创造阶段,奥璐尔并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是依据自己的意愿在写作中透漏所有的事项。
二、奥璐尔的自我毁灭
自我创造的对立面就是自我毁灭。依据施莱格尔的理论,作家在自我毁灭的状态里,会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在写作,从而从写作的状态中的抽离出来,站在现实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写作。在自我毁灭的状态中,作者可以中止记叙,和读者交流,作者也可以对自己记叙的内容进行评论,甚至可以否定自己的记叙,达到反讽的效果。
例如,在赛姬被献祭给阴山前,奥璐尔和赛姬进行交谈,试图说服赛姬逃离,不要被当做祭物,但是奥璐尔失败了,她愤怒地记录下自己的情感,然后她又立马停止叙事,开始和读者进行交流:“你会说—我也已经对自己说了几千遍—一知道她内心已稳妥地相信大祭司的话…但是,我无法自制。也许这与我的自尊有关,跟她的有限类似”。 [2]68
“你”这里指的是读者,奥璐尔在这里以“你会说”开始和读者进行交流,从而使自己从原有的写作抽离出来。而紧接着的“一知道”则表明奥璐尔在思考自己的写作。“但是我无法自制”更是表明她对自己的写作的反思,她在反思自己的自尊,这样的行为与她在自我创造里的行为截然不同。而小说另有一处可以直接看到奥璐尔与读者的交流。奥璐尔第一次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对于奥璐尔来说,一生难忘,所以在她的叙述中占了一大部分。然而,正当奥璐尔在描述自己如何向敌人打战的时候,她突然笔锋一转,和读者交流起来:“亲爱的读者,你是希腊人,也许从未与人对决过”。 [2]89
“亲爱的读者”是奥璐尔向读者发出的信号,她要停下叙事和读者进行交流。因此,根据以上两个例子,读者可以看到,在自我毁灭状态的奥璐尔,并不是一直在继续自己的写作,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和读者进行交流,甚至批判自己的写作。
三、奥璐尔的自我限制
根据以上分析,读者可以看到奥璐尔在写作过程中呈现两种不一样的状态,即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在自我创造的过程中,奥璐尔可以记叙任何事情,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在自我毁灭的状态里,奥璐尔会中止自己的写作而转向读者,和读者一起交流或是批判否定自己的写作。这样的矛盾状态在《裸颜》中到处可见。但是为什么奥璐尔不能一直处于自我创造中呢?或者奥璐尔为何不能一直与读者交流呢?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就有必要先看看作家一直处于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的后果。
根据施莱格尔的看法,“如果一个作者在写作中倾诉所有,无法自拔,那是可惜的” [1]418,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作者会成为写作的“奴隶”,因为作家如果一直在自我创造中,那么就会被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所控制而无法自拔,从而完全成为写作的奴隶。但是,如果作家在写作中一直中断自己的写作,抽离写作和读者交流,那么作家就会成为现实的奴隶,而根本谈不上写作。所以,作家要在自我创造中和自我毁灭中找到平衡点,而这样的平衡点就是自我限制。顾名思义,自我限制就是强调作家不能过分陷在自我创造的狂热中,也不能完全被自我毁灭所控制,而是在合理地在二者之間控制自己的写作。
奥璐尔就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作者。首先,奥璐尔可以在自我创造中完全向读者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诚实地向读者记录她知道的所有的事情,但是,一旦奥璐尔发现自己被写作所控制的时候,奥璐尔就立马和读者交流,从而摆脱写作的控制;然而,奥璐尔并不是一味和读者进行交流而忘记自己在写作这样一个事实,所以奥璐尔在和读者交流过后,就立马继续自己的写作,从而达到了自我限制。
而自我限制,在施莱格尔看来,就是自由的状态。作者在自我创造中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真正的自由,那只是被写作所控制的自由;同样的道理,作者在自我毁灭脱离自我创造的控制,也不是真正的自由,那是被现实控制的自由。而只有当作者在二者之间达到平衡,才是真正的自由。而写作能够赋予人的自由是可以弥补人在现实中无法达到的自由。根据施莱格尔的看法,人生而有矛盾,人一直在矛盾的状态中,而人类总是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自由,但是通过自我限制的写作,人可以实现自由。
综上所述,奥璐尔在自我创造中热情地展现自己,而自我毁灭不让它无限膨胀,这二者的平衡自我限制使得奥璐尔达到自由。
参考文献:
[1]Schlegel, Friedrich. Friedrich Schlegel’s Lucinde and the Fragments[M]. Translated by Peter Firchow.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1.
[2][英] C.S.路易斯 著.《裸顏》[M]. 曾珍珍 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