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构建小组,划分职责
构建小组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性别、学习强项等进行混合编组。可以随机地分派学生进组,或使学生进入你所希望的小组。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学生积极性一般较高,过分强调差异性反倒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我在实践中采取按座位分配的方法把全班学生编成多个四人小组。这样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有利于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划分职责时,我要求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本组的组长、记录员、操作员和汇报员。角色一旦确定,一段时间内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就承担自己相应的任务。一般一个月左右对小组成员的任务进行一次调整。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一个具体职责,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能积极参与;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体验不同的职责特点,从而更加理解别人的工作,使合作更易进行,也更利于发现并发挥学生的特长。
2.讲清评价标准
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你所希望的具体行为,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出现你所期待的行为。因为我的学生现在是在低年级,所以我在小组合作之初就告诉学生,我特别希望他们在小组活动时能够轮流发言,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当有人发表见解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地倾听;如果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应该等别人说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再提出;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小组的活动,小组内交流时应该尽量压低声音;我提醒学生,如果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的职责时有困难,应该热情地去帮助他。通过具体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按照教师的希望尽量去做,小组成员之间还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气氛。同时我也发现,我的要求讲得越具体、越细致,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我所希望的行为。比如,在要求轻声细语时,我建议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噪声控制员”,监督自己小组的活动。但是我发现学生大多不了解怎样才算是小声说话,于是我告诉他们“应该让自己说话的声音小到只有自己小组的成员能听见为止”。学生有了具体的标准,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发出的声音,讨论效果就好多了。
3.创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依存的教学结构
要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一个“荣辱与共”的集体,只有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这种认识。(1)经常地随机点出一个小组成员进行口头回答,这样做可以避免有的学生“滥竽充数”,不积极参与思考。(2)实行共同奖励,当某个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超出某个预定的百分数,每个成员都可以得到奖励分数,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激励小组中优秀成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3)用小组成员中最优秀的成绩代表小组的成绩。因为自己的成绩可以代表整个小组,学生会产生莫大的荣誉感,从而努力争取优秀。(4)小组成员之间分享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同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的效果会达到更佳的状态。
4.讲究教师参与的艺术,通过评价完善小组功能
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但这种参与要讲究艺术。在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会在小组之间巡视,及时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学习任务和教材内容,如果发现有的小组遇到困难,我会立刻对他们需要知道的事情进行讲述;我也会在合作方式上给他们一些建议,例如,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常常因为互相等待而浪费时间,我就提醒他们在记录员记录本次实验结果时,操作员就可以同时进行下一次操作,而无需等到记录员完成记录之后再进行下一次操作。除此之外,我还常常“充满了好奇心”去参加他们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猜测”一课时,学生要通过从装有不同颜色乒乓球的袋子里多次摸球、记录颜色,最终推测出袋子里有哪些颜色的乒乓球。有一个小组得出结论后,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有些“无所事事”。于是我十分“疑惑”地说:“真的是这样吗?赶快让我看看!”在我证实了他们的推测之后,我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你们怎么这么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结果的?”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在我的赞美声中被调动起来,又一次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校时,小组合作的评价是由我来完成的,采取的形式有“摘星星”“插红旗”等等。在学生渐渐熟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我也偶尔会引导学生模仿我的方式对其他同学的答案或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我会把某一个小组完成的练习放到大屏幕上,请其他各组的同学进行评价。由于我曾经做过类似的评价,所以学生都能够模仿进行,诸如某个数字写得不够规范、画线没有使用直尺、进位点的位置不够准确等问题,学生都会提到。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得到了强化。更多的时候,学生会由衷地赞美别人的作业:“他写得可真好!”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赞扬,却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别人长处的好习惯,受到赞美的学生也会大受鼓舞。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化,评价工作应该更多地交给学生来完成,尤其要加强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可以请小组成员分析当天小组活动完成的情况怎么样,例如“举出本组今天在合作过程中做得不错的几件事、明天合作中要改进的一件事”,然后在全班进行综合讲评。这样做在初期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长期坚持,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一定会大大增强。
1.构建小组,划分职责
构建小组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性别、学习强项等进行混合编组。可以随机地分派学生进组,或使学生进入你所希望的小组。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学生积极性一般较高,过分强调差异性反倒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我在实践中采取按座位分配的方法把全班学生编成多个四人小组。这样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有利于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划分职责时,我要求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本组的组长、记录员、操作员和汇报员。角色一旦确定,一段时间内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就承担自己相应的任务。一般一个月左右对小组成员的任务进行一次调整。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一个具体职责,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能积极参与;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体验不同的职责特点,从而更加理解别人的工作,使合作更易进行,也更利于发现并发挥学生的特长。
2.讲清评价标准
教师必须对学生讲清你所希望的具体行为,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出现你所期待的行为。因为我的学生现在是在低年级,所以我在小组合作之初就告诉学生,我特别希望他们在小组活动时能够轮流发言,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当有人发表见解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地倾听;如果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应该等别人说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再提出;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小组的活动,小组内交流时应该尽量压低声音;我提醒学生,如果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的职责时有困难,应该热情地去帮助他。通过具体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按照教师的希望尽量去做,小组成员之间还形成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气氛。同时我也发现,我的要求讲得越具体、越细致,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我所希望的行为。比如,在要求轻声细语时,我建议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噪声控制员”,监督自己小组的活动。但是我发现学生大多不了解怎样才算是小声说话,于是我告诉他们“应该让自己说话的声音小到只有自己小组的成员能听见为止”。学生有了具体的标准,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发出的声音,讨论效果就好多了。
3.创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依存的教学结构
要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一个“荣辱与共”的集体,只有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这种认识。(1)经常地随机点出一个小组成员进行口头回答,这样做可以避免有的学生“滥竽充数”,不积极参与思考。(2)实行共同奖励,当某个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超出某个预定的百分数,每个成员都可以得到奖励分数,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激励小组中优秀成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3)用小组成员中最优秀的成绩代表小组的成绩。因为自己的成绩可以代表整个小组,学生会产生莫大的荣誉感,从而努力争取优秀。(4)小组成员之间分享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同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的效果会达到更佳的状态。
4.讲究教师参与的艺术,通过评价完善小组功能
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但这种参与要讲究艺术。在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会在小组之间巡视,及时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学习任务和教材内容,如果发现有的小组遇到困难,我会立刻对他们需要知道的事情进行讲述;我也会在合作方式上给他们一些建议,例如,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进行实验活动时,常常因为互相等待而浪费时间,我就提醒他们在记录员记录本次实验结果时,操作员就可以同时进行下一次操作,而无需等到记录员完成记录之后再进行下一次操作。除此之外,我还常常“充满了好奇心”去参加他们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猜测”一课时,学生要通过从装有不同颜色乒乓球的袋子里多次摸球、记录颜色,最终推测出袋子里有哪些颜色的乒乓球。有一个小组得出结论后,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有些“无所事事”。于是我十分“疑惑”地说:“真的是这样吗?赶快让我看看!”在我证实了他们的推测之后,我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你们怎么这么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结果的?”学生探究规律的积极性在我的赞美声中被调动起来,又一次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入校时,小组合作的评价是由我来完成的,采取的形式有“摘星星”“插红旗”等等。在学生渐渐熟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我也偶尔会引导学生模仿我的方式对其他同学的答案或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我会把某一个小组完成的练习放到大屏幕上,请其他各组的同学进行评价。由于我曾经做过类似的评价,所以学生都能够模仿进行,诸如某个数字写得不够规范、画线没有使用直尺、进位点的位置不够准确等问题,学生都会提到。在发现别人问题的同时,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得到了强化。更多的时候,学生会由衷地赞美别人的作业:“他写得可真好!”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赞扬,却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别人长处的好习惯,受到赞美的学生也会大受鼓舞。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化,评价工作应该更多地交给学生来完成,尤其要加强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可以请小组成员分析当天小组活动完成的情况怎么样,例如“举出本组今天在合作过程中做得不错的几件事、明天合作中要改进的一件事”,然后在全班进行综合讲评。这样做在初期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长期坚持,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一定会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