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专业,宽了,再宽?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ngxis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各大高校都放宽了转专业的要求。从曾经的211、985到曾经的“双非院校”,从综合类大学到专业性较强的高校,从老牌学校到后起之秀……
  三类放宽
  虽然放宽政策呈普遍态势,但革新政策的方法却各有不同,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在较大范围内没有任何限制的“零门槛转专业”。此前,浙江大学率先尝试了零门槛转专业政策,即除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式入学的学生外,其他所有在校生都可以申请转专业(通过提前批入学的考生只能在该批次专业中转专业)。浙大各专业在接纳学生转入前会先扩容,除了少部分热门专业,不满额的专业将照单全收。今年,浙大更是增加了大三的转专业机会。
  如今,在浙大推行此项改革的校长林建华已成为北京大学校长,北大也开始在学部大类内实行零门槛的转专业制度。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除教育部规定和北大招生录取时明确不能调整专业的情况外,在校本科生可以在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末自主申请转专业。原则上,学部内(指人文、理学、社会科学、信息与工程、医学5个学部)可以自由转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也是转专业政策最宽松的学校之一,农大允许学生从第二学期起,每学期初申请转入自己心仪的专业,还可以多次申请转专业。
  第二类是在名额或成绩上放宽。今年,复旦大学除了将各院系转入名额从10%放宽至10%~15%之外,最突出的一点,是彻底取消了申请转专业的成绩门槛。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也表示:“过去只有优秀生才享有的转专业特权已经取消。”陕西科技大学规定普通本科生入学一年后,允许在一定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而往年只允许专业成绩排在前30%的学生转专业的浙江工业大学,从今年起也全面放开对成绩的限制。
  第三类是在条件或途径上放宽。如长春理工大学在原来只限优秀本科生转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允许优秀新生(即获得学校优秀新生奖学金的学生)、“学科特长”新生(即高中获得全国竞赛奖或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的学生)转专业。以上两类新生入学报到后即可申请转专业。
  南开大学则在入校时增加了一次新生选拔考试,通过这种途径可以直接晋升特色班,比如伯苓班,经管法试点班等。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可以在入学后提出申请,参加选拔考试来接近自己理想的专业,相当于刚入校就增加了一次转专业的机会。
  浙江工商大学允许新生报到时就互换专业,只要找到愿意互换专业的同学,同时双方父母同意,就可以转到心仪的专业就读。为了帮同学们“速配”成功,学校还在新生报到当天专门设立了“互换专业咨询点”,为想互换专业的同学提供现场咨询。
  不过,转专业政策并非培养人才的唯一之策,一些高校开始了对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尝试。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大学各院系本科必修和限选课程在教学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修学分。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跨学科学习,可使学生完成“自助转专业”。浙江财经大学为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其他专业的课程,推出了“双专业、双学位”制度,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修读完相关专业学分,即可获相应学位证书。再比如浙江工业大学最新开设了一体化双专业。学生可修读母体专业X 非母体专业Y,实行“X Y”的双专业复合培养模式,完成一体化双专业修读后,学生符合相应的条件,将授予X专业学历、学位证书以及Y专业辅修学历、学位证书。这些都是高校在提升专业内涵改革中的大胆实践。
  还能再宽?
  转专业的新政,一方面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与其让学生在不感兴趣的专业上浪费精力,不如提供一定的机会让他们将个人潜力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另一方面,转专业政策的调整直指高校对专业内涵的深入挖掘。它能促使各高校对已开设的专业开展内部评估,达到对专业自身的动态优化。
  南京理工大学结合学生转专业情况以及其他调查数据,连续3年在校内发布“专业潜力评估报告”,已有6个专业关停或合并到其他相似专业中去,明年可能还会关停一些,并结合市场需求增加“互联网 ”等战略新兴产业。南京大学也在发展优势课的同时“扶新去莠”,培育各类新型教改课程,建立健全教师教学预警机制和差课退出机制。已经淘汰22门课程。
  在部分高校,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等原因,转专业依旧不是件容易事。比如中南大学,原则上文科类不得转入理工、医学类,美术类、音乐类不得转入非艺术专业学习。北京外国语大学由于外国语言学习有其特殊性,目前还不能转专业。
其他文献
每一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在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具有诸多美点。如同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美丽,如果花瓣、花蕊、花托都去掉,就失去了花朵固有的美丽。同样,阅读课文,我们只有先从整体上感知,才能更好地去解读、领悟,从而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所谓整体感知,又叫整体感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即识文体、明中心、理思路、知特色,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
馈赠(组诗)  夜晚八点的车渡  这是一艘多么令人心跳的大船  潮水正从锋利的螺旋桨走过  夜色却像被抛弃的废物  落在方向的侧面,一朵朵浪花  就在我们寒冷的手中干涸  这巨大的空间失去无数的脚步  只有轮子在船舷自由地脱逃  谁又是多出来的孤独者  喝过的啤酒早已流回大海  而黑暗是思想唯一寻找的食物  夜航船是一条散失的章鱼  沿崖壁吸掉那么多海水的种子  在黎明之后,太阳总会烘干它的嘴唇 
在作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写好评语,做好评估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运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评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应具备以下六方面的特性。  一.针对性  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会使学生不得要领。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
叶圣陶先生讲,凡是教,其目的是达到不教。因此教学的根本问题不在教法而在学法: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此,我想从课堂教学质量、课外阅读和作文训练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改革课堂结构,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任何知识的获得,任何能力的养成,都得靠其本身的实践。我从改革课堂结构入手,在每一篇文章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也是如此。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往往有着惊人的联动效应。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换一种说法,学生豁然开朗;这样问,“一潭死水,微波不现”,话锋一转,则“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原因何在?笔者以为,问题设计是关键。  那么,如何问,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曾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根据特定情境设计一些极具针对性、启发性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我在教说明文《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了苏州园林图画美后,提问:“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馆(形象陈列馆),  位于北师大后主楼的二十三层,  从这里俯瞰北京城,  故宫、景山、白塔都一览无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动荡和变革,绵延了两千余年的传统教育制度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革新。社会上办新式教育的呼声很高,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京师大学堂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则是中国高等师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主要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把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尤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应用教材上的课文材料进行初中生的写作训练,因为这些文章都具有贴近初中学生生活、
新词  这里是老鹰在野的西部  我在心里数着数了无数遍的落日  还给雪山边的那块月亮  起了个新词  比如灶。加上点爱情的燃烧  老中医搭在某条河流上  号脉的中指  我和时间又做了一次  以旧换新的生意  然后,又一次进入了茫茫的戈壁  风吹雪雾  神在放牧  骆驼城遗址  那口井里  可还吊得出三更的一颗流星  轻轻一声  这么久了,我可还能喊得出  西厢房里的那个  隔窗望大漠的美人  深冬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爱的教育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和谐”。而作为语文课堂教育的主体之一的阅读教学更是要追求“和谐”,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共同追求。  一.和谐教育  和谐课堂是“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即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和蔼的表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创设出的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