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是民众得以存活于社会的重要保障,而创业是就业的关键助推剂。“互联网+”时代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思维,推动学生在基层成长和就业创业,使创业和就业人数实现双向增长。深度融合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使高校建设的更加强大的教育体系,而且还能促进创新创业体系真正在高校建立起内生动力。本文以高校就业指导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为侧重点,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社会竞争力,构筑就业和创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融合发展
一、引言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在2.0的创新驱动下进行融合,从而呈现出新业态、新形态的发展局面即为“互联网+”。在社会中,“互联网+”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有所改变,还提高了创新的地位,构建起以创新促发展的模式。大学生作为当代重要的人才后备力量,如何使他们在“互联网+”背景下,深刻认识创新理论,以此指导自身实践活动,并且将创新创业的思想和能力在就业指导教育中有效培育出来,应是目前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部分。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意义
在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创业意识,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不畏艰难和勇于创新的过程中进行亲身实践,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还能够彰显学生个性,强化其创业素养,进而从中确定一条最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不断涌现,如何利用这一契机,这就更需要高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相关的培训。深度融合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使高校建设的更加强大的教育体系,而且还能促进创新创业体系真正在高校建立起内生动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一個快速转型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有效融合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发展路径
(一)为推动大学生就业,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网络服务平台,将创业就业的相关内容推送给大学生,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联动。高校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推动服务模式的创新,使远程招聘、网络职业测评成为现实,从而为大学生提供给多种就业渠道。另外,高校还应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有效引导,帮助他们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进行就业创业,使学生能够有效辨别虚假信息,避免受到一些影响。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实时关注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及时向学生宣传。如果学生已经选定了“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学校应该在经费上给予支持,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思维开展各项创新活动。
(二)高校应当将创业思想融入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通过调查掌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程度,将创业必备知识传授给他们,增强创业指导教育的质量。高校在开展就业教育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当前,我国社会的就业竞争比较大,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一些就业压力,高校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到学生群体中,引导毕业生用创业代替就业,减轻他们的就业负担。就业指导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就业现状,成长为拥有初级就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目标的工作者,更好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另外,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时,应当重点激活学生热情,促使他们以全新的创业理念指导自身创业实践,从而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高校需要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以有效构建起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支持学生开展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设立扶持基金,鼓励学生创业。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必备的就业能力,从多个角度合理安排各专业课程,其中基础课程符合学科特色,专业课程结合就业需要,选修课程彰显学生个性,并倡导学生跨专业辅修其他相关课程,以强化本专业的知识,使人才培养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同时,高校还可以举办各种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是非常好的机会。
(四)高校想要深层次地改革创新创业体制,不能仅依靠变革思想意识,还要组建一支专业素质强、创新创业能力高的教师队伍。高校在构建指导学生创业的团队时,以“内引外联”为基本原则,形成“双师型”模式。其中“内引”是指指导团队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自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极大提升,从而真正实现责任落实,更加认同自我价值。“外联”指与外部进行合作,最典型的方式便是校企合作,通过将企业家资源引入教师队伍,一方面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为指导团队注入了更加专业的力量。另外,高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培训活动,让教师深入一线企业,了解企业管理者的创新创业历程,从而累积更多实践经验,以便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侯子晗.“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文存阅刊,2019(10):160
[2]毛小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55):33
张晓燕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融合发展
一、引言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在2.0的创新驱动下进行融合,从而呈现出新业态、新形态的发展局面即为“互联网+”。在社会中,“互联网+”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有所改变,还提高了创新的地位,构建起以创新促发展的模式。大学生作为当代重要的人才后备力量,如何使他们在“互联网+”背景下,深刻认识创新理论,以此指导自身实践活动,并且将创新创业的思想和能力在就业指导教育中有效培育出来,应是目前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部分。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意义
在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创业意识,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不畏艰难和勇于创新的过程中进行亲身实践,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还能够彰显学生个性,强化其创业素养,进而从中确定一条最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不断涌现,如何利用这一契机,这就更需要高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相关的培训。深度融合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使高校建设的更加强大的教育体系,而且还能促进创新创业体系真正在高校建立起内生动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一個快速转型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有效融合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发展路径
(一)为推动大学生就业,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网络服务平台,将创业就业的相关内容推送给大学生,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联动。高校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推动服务模式的创新,使远程招聘、网络职业测评成为现实,从而为大学生提供给多种就业渠道。另外,高校还应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有效引导,帮助他们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进行就业创业,使学生能够有效辨别虚假信息,避免受到一些影响。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实时关注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及时向学生宣传。如果学生已经选定了“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学校应该在经费上给予支持,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思维开展各项创新活动。
(二)高校应当将创业思想融入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通过调查掌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程度,将创业必备知识传授给他们,增强创业指导教育的质量。高校在开展就业教育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当前,我国社会的就业竞争比较大,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一些就业压力,高校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到学生群体中,引导毕业生用创业代替就业,减轻他们的就业负担。就业指导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就业现状,成长为拥有初级就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目标的工作者,更好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另外,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时,应当重点激活学生热情,促使他们以全新的创业理念指导自身创业实践,从而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高校需要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以有效构建起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支持学生开展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设立扶持基金,鼓励学生创业。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必备的就业能力,从多个角度合理安排各专业课程,其中基础课程符合学科特色,专业课程结合就业需要,选修课程彰显学生个性,并倡导学生跨专业辅修其他相关课程,以强化本专业的知识,使人才培养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同时,高校还可以举办各种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是非常好的机会。
(四)高校想要深层次地改革创新创业体制,不能仅依靠变革思想意识,还要组建一支专业素质强、创新创业能力高的教师队伍。高校在构建指导学生创业的团队时,以“内引外联”为基本原则,形成“双师型”模式。其中“内引”是指指导团队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自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极大提升,从而真正实现责任落实,更加认同自我价值。“外联”指与外部进行合作,最典型的方式便是校企合作,通过将企业家资源引入教师队伍,一方面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为指导团队注入了更加专业的力量。另外,高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培训活动,让教师深入一线企业,了解企业管理者的创新创业历程,从而累积更多实践经验,以便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侯子晗.“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文存阅刊,2019(10):160
[2]毛小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55):33
张晓燕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