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少年时居住的村庄不大,四十几户人家,一百四五十口人。那年月,为了防御水患,整个村子的地基建的都比较高,人们外出回村需要上一个较大的陡坡儿才能进入街筒。
村子四面环水,东西各有一个石板桥架在村头的沟沿上,连着通往外面的道路。村子四角各有一个大水坑,水坑间有壕沟相连。在我的记忆当中,几条壕沟都曾有过干涸,但那几个水坑无论或深或浅,一年四季从未干涸过。特别是西坑,以水面大,水深鱼多而令我印象极深……
夏秋季节,壕沟及坑沿儿岸边都长满了茎秆粗壮的芦苇,壕沟内的水也深了许多,由于壕沟与水坑相通,且有沟边的树木芦苇遮阳庇荫,因此里面的鱼虾自然不少。那时,到壕沟池塘捕鱼捉虾,成为村里人农闲时的首选。一时间,长长的壕沟周边人头攒动,逮鱼的,拣鱼的,看热闹的,男女老少嘻嘻哈哈说笑不停,像过节一般热闹红火。老奶奶站在庄户的空场上,手搭凉棚远远望着人们在坑沿沟边捉鱼的情景,欣喜之余,偶尔也会叨咕出逮鱼摸虾,耽误庄稼之类的话。
我喜好逮鱼。但是家里并没有像样的渔具,唯一的抢网还是奶奶去世头几年,在我的再三催促下织成后,请会木匠的舅爷做成的,记得当时为了早日把网织成,我死乞白赖的让奶奶教我如何织网,放学后,趁着奶奶忙活别的时,总是像模像样地坐在炕上织上几梭子……至于后来家里的拉网、泼网、粘网都是我跟亲戚家要来的。
捕鱼是个体力活,尤其是用抢网抢鱼。我那时年纪小没力气,抢不了几网就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更说不上逮鱼了。看着大人们轻松使网,兴奋地将鱼虾捡入鱼篓中的模样,我羡慕不已,总想着有什么法子既省力又能捉到很多鱼该多好!
在我念四年级那年麦秋,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一早,生产队长要求老师组织我们年纪稍大一点的小学生跟大人一起下地去晒麦子。路过东大沟时,原本供人们过往的土坝被雨水冲开一个一尺多宽的口子,水哗哗地流着。更令人惊奇的是,一条足有一斤多沉的黑鱼被卡在水流间硬实的泥土缝隙中动弹不得,我箭步冲过去,俯下身,双手紧紧掐住鱼鳃,把鱼捉起来。走在我身后的大伯见状高兴地告诉我,要是在这里下个溜薄,肯定会逮到鱼。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整整一个上午,我像跟屁虫一样追着大伯问怎样下溜薄,在我再三央求下,大伯终于答应收工后带我去,教我下溜薄……
在我老家当地流传着“秋鱼上‘炕’”的俗语,因而,用溜薄捕鱼以夏秋时节为宜。下溜薄的地方是可遇不可求的,常年蓄水的渠沟受到周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同一水面间形成水位差。当水位差达到六七寸以上时,突露出水面,拦挡流水的土埝便是下扎溜薄的最佳地点。若想捕到鱼,还要看渠沟周边状况,应以水草茂盛,水位不是很深,水面不太宽且环境安静为最佳。
溜薄應选在距岸边一到二米的地方下扎,这样便于查看和起鱼。下扎溜薄前需要准备一些用具,必不可少的是一块一米多长,二三十公分宽,一二公分厚的木板。其次是苇薄、竹帘或是筛米用的铁筛子之类的,有一样便可。下扎溜薄时,先要在突露出水面的土埝上扒开一道宽度为四五十公分左右的口子,形成水流,在水流下面,要紧贴着水里的泥埝安放好事先准备好的木板,水流流经木板,在低水位一侧形成一道水帘,在水帘下二十公分左右平放上苇薄,用来接顺水流溜下的鱼虾。苇薄的前部要插入土埝的埝基内寸把长,与泥埝结合的缝隙要用泥堵死,防止鱼虾从缝隙中逃掉。苇薄底下用木棍、树枝等做好支撑并绑牢,防止被水冲走或被体型较大的鱼压塌。苇薄后端稍高些,上面的大半部分用芦苇、水草遮挡严实,一是免得溜下的鱼被太阳暴晒,二是鱼在阴凉下会比较安静地待着。水流形成水帘的厚度不能太大,大人将手平放在木板上,水流与手指厚度持平便可。在木板前方临近来水一侧,要用硬的、具有胶性的黄胶泥做出一个较大的平台,我们将这个胶泥抹成的平台叫做“炕”。从水流口到“炕”的两端,同样用泥做成一个倒“八”字的围堰,形成一个喇叭口形状。使水流越往水帘方向形成的冲击力就越大。鱼虾随着水流悠然地游到“炕”上,由于水流突然变浅使鱼儿失去回游的力量,在源源不断的水流冲击下,“炕”上的鱼儿只好摇头摆尾、扑扑愣愣地顺着水帘掉进溜薄内……那般情景,十分惬意!
扎好的溜薄不需专人守候,一般没人动。即使有人将溜薄内的鱼起走了也不打紧,全当没溜着。起鱼没有确定的时间,早晚各一次足矣。若赶上礼拜天,可以在溜薄附近守上一天半晌,但人却不能闲待着。拿个镰刀,在沟渠周围或割草挑菜,或打柴火等,此时间,浑身更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干着手中的活计,不时想起渠中的溜薄,期待新的斩获,心中总是美滋滋的……
用溜薄溜到的鱼以小鱼居多,鱼很杂。白天,多是黄瓜鱼、小鲫鱼、秃头、豪根儿、麦穗等;而夜里,泥鳅,大青虾、鲶鱼,嘎鱼都会时有收获……逮的鱼多了,一时吃不完,母亲就把个大一些的鱼用盐腌起来,日后煎着吃。小鱼小虾择净后,用大锅煲成干鱼,晾干后存放起来,等到了冬春时节,熬菜,放菜汤时偶尔抓上一小把干鱼放在里面提味,我与弟弟妹妹吃起来胜似美味佳肴般香甜。
还记得是我读初中时,秋假里一天的早上,当我来到下扎溜薄地方起鱼时,土埝已然被水冲开一个不小的口子,苇薄也被冲得掉在水中漂荡。刹那间,满肚子的期望化为泡影,我赶忙下水重新搭埝,整理溜薄,当我安扎好一切重新放水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随着哗哗的水流声,一群群白花花的,一色的黄瓜鱼从“炕”的前沿水下浮出,顺着水流涌上“炕”来,它们滑过木板,径直而下落入苇薄内,那下鱼的阵势犹如从鱼篓里往外倾倒一般。不大一会儿,重重的黄瓜鱼将支撑苇薄的木棍压塌,苇薄兜裹着鱼渐渐地往水里沉。就在我很难招架时,本来在岸上观看的本家四叔赶忙下水帮忙,我们叔侄二人合力架起苇薄,把鱼倒入盆中,如此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捕到的黄瓜鱼足足有二十几斤。当我二人端着分剩下的鱼到街内生涩地叫卖时,引来不少邻居的好奇观望,不多时,十几斤鱼被街坊四邻买个精光。当我把卖鱼分得的两块多钱交给母亲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事情距今已经久远,自参军离家到现在,我再也没有捕过鱼。少年时总愿去下溜薄捕鱼,只是觉得其间好玩有趣,省工省力还能捕到鱼,不仅给家中餐桌上添了菜,有时还能赚到钱。而今仔细回味起来却另有一番感悟:捕鱼的乐趣在于人与鱼之间的一种博弈,前者的辛苦和努力换来收获后者的回报,这是希望与追求的力量所迸发出的必然结果。
一个小小的溜薄,竟然能让人有从失望沮丧到欣喜若狂的经历,受到犹如从地狱跨入天堂般的洗礼,其留给人们的真正价值是那几斤鱼虾远远不及的。这足以说明,大自然对人是公平的,对人们的赐予是无私的。事不分大小,都有它内在的窍门和技巧,无论任何事,只要认真去做,总会获得应有的收获。而老奶奶 “逮鱼摸虾,耽误庄稼”那句话的内在寓意是在告诫人们——做人要守住根本,要专心致志地干好该干的事!
(编辑 李天骄)
村子四面环水,东西各有一个石板桥架在村头的沟沿上,连着通往外面的道路。村子四角各有一个大水坑,水坑间有壕沟相连。在我的记忆当中,几条壕沟都曾有过干涸,但那几个水坑无论或深或浅,一年四季从未干涸过。特别是西坑,以水面大,水深鱼多而令我印象极深……
夏秋季节,壕沟及坑沿儿岸边都长满了茎秆粗壮的芦苇,壕沟内的水也深了许多,由于壕沟与水坑相通,且有沟边的树木芦苇遮阳庇荫,因此里面的鱼虾自然不少。那时,到壕沟池塘捕鱼捉虾,成为村里人农闲时的首选。一时间,长长的壕沟周边人头攒动,逮鱼的,拣鱼的,看热闹的,男女老少嘻嘻哈哈说笑不停,像过节一般热闹红火。老奶奶站在庄户的空场上,手搭凉棚远远望着人们在坑沿沟边捉鱼的情景,欣喜之余,偶尔也会叨咕出逮鱼摸虾,耽误庄稼之类的话。
我喜好逮鱼。但是家里并没有像样的渔具,唯一的抢网还是奶奶去世头几年,在我的再三催促下织成后,请会木匠的舅爷做成的,记得当时为了早日把网织成,我死乞白赖的让奶奶教我如何织网,放学后,趁着奶奶忙活别的时,总是像模像样地坐在炕上织上几梭子……至于后来家里的拉网、泼网、粘网都是我跟亲戚家要来的。
捕鱼是个体力活,尤其是用抢网抢鱼。我那时年纪小没力气,抢不了几网就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更说不上逮鱼了。看着大人们轻松使网,兴奋地将鱼虾捡入鱼篓中的模样,我羡慕不已,总想着有什么法子既省力又能捉到很多鱼该多好!
在我念四年级那年麦秋,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一早,生产队长要求老师组织我们年纪稍大一点的小学生跟大人一起下地去晒麦子。路过东大沟时,原本供人们过往的土坝被雨水冲开一个一尺多宽的口子,水哗哗地流着。更令人惊奇的是,一条足有一斤多沉的黑鱼被卡在水流间硬实的泥土缝隙中动弹不得,我箭步冲过去,俯下身,双手紧紧掐住鱼鳃,把鱼捉起来。走在我身后的大伯见状高兴地告诉我,要是在这里下个溜薄,肯定会逮到鱼。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整整一个上午,我像跟屁虫一样追着大伯问怎样下溜薄,在我再三央求下,大伯终于答应收工后带我去,教我下溜薄……
在我老家当地流传着“秋鱼上‘炕’”的俗语,因而,用溜薄捕鱼以夏秋时节为宜。下溜薄的地方是可遇不可求的,常年蓄水的渠沟受到周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同一水面间形成水位差。当水位差达到六七寸以上时,突露出水面,拦挡流水的土埝便是下扎溜薄的最佳地点。若想捕到鱼,还要看渠沟周边状况,应以水草茂盛,水位不是很深,水面不太宽且环境安静为最佳。
溜薄應选在距岸边一到二米的地方下扎,这样便于查看和起鱼。下扎溜薄前需要准备一些用具,必不可少的是一块一米多长,二三十公分宽,一二公分厚的木板。其次是苇薄、竹帘或是筛米用的铁筛子之类的,有一样便可。下扎溜薄时,先要在突露出水面的土埝上扒开一道宽度为四五十公分左右的口子,形成水流,在水流下面,要紧贴着水里的泥埝安放好事先准备好的木板,水流流经木板,在低水位一侧形成一道水帘,在水帘下二十公分左右平放上苇薄,用来接顺水流溜下的鱼虾。苇薄的前部要插入土埝的埝基内寸把长,与泥埝结合的缝隙要用泥堵死,防止鱼虾从缝隙中逃掉。苇薄底下用木棍、树枝等做好支撑并绑牢,防止被水冲走或被体型较大的鱼压塌。苇薄后端稍高些,上面的大半部分用芦苇、水草遮挡严实,一是免得溜下的鱼被太阳暴晒,二是鱼在阴凉下会比较安静地待着。水流形成水帘的厚度不能太大,大人将手平放在木板上,水流与手指厚度持平便可。在木板前方临近来水一侧,要用硬的、具有胶性的黄胶泥做出一个较大的平台,我们将这个胶泥抹成的平台叫做“炕”。从水流口到“炕”的两端,同样用泥做成一个倒“八”字的围堰,形成一个喇叭口形状。使水流越往水帘方向形成的冲击力就越大。鱼虾随着水流悠然地游到“炕”上,由于水流突然变浅使鱼儿失去回游的力量,在源源不断的水流冲击下,“炕”上的鱼儿只好摇头摆尾、扑扑愣愣地顺着水帘掉进溜薄内……那般情景,十分惬意!
扎好的溜薄不需专人守候,一般没人动。即使有人将溜薄内的鱼起走了也不打紧,全当没溜着。起鱼没有确定的时间,早晚各一次足矣。若赶上礼拜天,可以在溜薄附近守上一天半晌,但人却不能闲待着。拿个镰刀,在沟渠周围或割草挑菜,或打柴火等,此时间,浑身更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干着手中的活计,不时想起渠中的溜薄,期待新的斩获,心中总是美滋滋的……
用溜薄溜到的鱼以小鱼居多,鱼很杂。白天,多是黄瓜鱼、小鲫鱼、秃头、豪根儿、麦穗等;而夜里,泥鳅,大青虾、鲶鱼,嘎鱼都会时有收获……逮的鱼多了,一时吃不完,母亲就把个大一些的鱼用盐腌起来,日后煎着吃。小鱼小虾择净后,用大锅煲成干鱼,晾干后存放起来,等到了冬春时节,熬菜,放菜汤时偶尔抓上一小把干鱼放在里面提味,我与弟弟妹妹吃起来胜似美味佳肴般香甜。
还记得是我读初中时,秋假里一天的早上,当我来到下扎溜薄地方起鱼时,土埝已然被水冲开一个不小的口子,苇薄也被冲得掉在水中漂荡。刹那间,满肚子的期望化为泡影,我赶忙下水重新搭埝,整理溜薄,当我安扎好一切重新放水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随着哗哗的水流声,一群群白花花的,一色的黄瓜鱼从“炕”的前沿水下浮出,顺着水流涌上“炕”来,它们滑过木板,径直而下落入苇薄内,那下鱼的阵势犹如从鱼篓里往外倾倒一般。不大一会儿,重重的黄瓜鱼将支撑苇薄的木棍压塌,苇薄兜裹着鱼渐渐地往水里沉。就在我很难招架时,本来在岸上观看的本家四叔赶忙下水帮忙,我们叔侄二人合力架起苇薄,把鱼倒入盆中,如此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捕到的黄瓜鱼足足有二十几斤。当我二人端着分剩下的鱼到街内生涩地叫卖时,引来不少邻居的好奇观望,不多时,十几斤鱼被街坊四邻买个精光。当我把卖鱼分得的两块多钱交给母亲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事情距今已经久远,自参军离家到现在,我再也没有捕过鱼。少年时总愿去下溜薄捕鱼,只是觉得其间好玩有趣,省工省力还能捕到鱼,不仅给家中餐桌上添了菜,有时还能赚到钱。而今仔细回味起来却另有一番感悟:捕鱼的乐趣在于人与鱼之间的一种博弈,前者的辛苦和努力换来收获后者的回报,这是希望与追求的力量所迸发出的必然结果。
一个小小的溜薄,竟然能让人有从失望沮丧到欣喜若狂的经历,受到犹如从地狱跨入天堂般的洗礼,其留给人们的真正价值是那几斤鱼虾远远不及的。这足以说明,大自然对人是公平的,对人们的赐予是无私的。事不分大小,都有它内在的窍门和技巧,无论任何事,只要认真去做,总会获得应有的收获。而老奶奶 “逮鱼摸虾,耽误庄稼”那句话的内在寓意是在告诫人们——做人要守住根本,要专心致志地干好该干的事!
(编辑 李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