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左室假腱索的超声心动图追踪观察与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5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电图异常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对照组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为5%;而观察组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为24%,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左室假腱索2条以上比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室假腱索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电图异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通过追踪观察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与左室假腱索数目增多有关,同时横型假腱索也是诱发室T波倒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左室假腱索、超声心动图、追踪观察、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49-01
左室假腱索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左心室条束,通常指的是除与左房室瓣叶和乳头肌相连接的正常腱索外,位于左心室内的一种纤维条索结构,是先天性的一种解剖变异[1]。之前临床上认为左室假腱索是单纯的一种解剖变异,但是随着电生理学和临床解剖学的不断发展,有学者发现左室假腱索容易导致多种心电异常,严重威胁患者健康[2]。当前,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左室假腱索检查时,超声是比较常用、也是唯一能够进行活体检查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查效果。因此,本文探讨了左室假腱索的超声心动图追踪观察与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心电图异常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中90例为男性,60例为女性,年龄13~66岁,平均年龄为(39.2±5.5)岁,其中50例为T波倒置,100例为室性期前收缩。对照组中35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11~64岁,平均年龄为(38.4±5.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运用德国Siemens生产的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控制在2.0~3.3MHz左右,检查前,指导患者保持平躺姿势,于两腔心切面、心尖四腔、各水平短轴、五腔以及胸骨旁左室长轴等各个部位对患者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检查。检查的过程中,观察到受检者的两个及以上切面出现条索状高回声时,则能确定为左心室假腱索。对于确诊为左心室假腱索的患者,随访1~2年,追踪观察超声心动图,并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对假腱索的宽度、数量、分型以及长度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密切观察,并将左室假腱索检出率计算出来,同时,对两组假腱索的宽度、数量、分型以及长度进行对比,并认真做好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对比
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对照组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为5%;而观察组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为2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左室假腱索各性质参数分析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左室假腱索2条以上比率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左室假腱索的分型、宽度以及长度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近年来,左室假腱索在我国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威胁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所以关于心电图异常与左室假腱索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也逐渐成为临床上的热点。临床上在对左室假腱索进行检查时,超声心动图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机制是充分利用超声波回声对大血管和心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探查,从而获得相关检查结果的一种方法,并且该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检查结果精确等特点,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4],同时也是当前临床上对左室假腱索进行活体检查的唯一一种方法,所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左室假腱索相关性质参数的准确判断与左室假腱索检出率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5]。在本次研究中,运用超声心动图对健康者和心电图异常者分别进行全面检查,对并两组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进行统计,同时对心电图异常类型与左室假腱索相关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明显较高,说明左室假腱索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电图异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在观察随访期间,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假腱索2条以上比率明显较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左室假腱索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电图异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通过追踪观察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与左室假腱索数目增多有关,同时横型假腱索也是诱发室T波倒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曾文. 45例左室假腱索的超声心动图追踪观察与临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3567+3572.
[2] 杨红骏,杜文华,李陶. 130例左室假腱索的超声心动图追踪观察与临床分析[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07:391-393.
[3] 张翠. 50例左室假腱索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J]. 当代医学,2012,02:105.
[4] 张锦怡. 左心室假腱索的超声诊断分析及临床意义[J]. 中外医疗,2010,31:16+18.
[5] 张锦怡A左心室假腱索的超声诊断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0,29(31):124-126.
关键词:左室假腱索、超声心动图、追踪观察、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49-01
左室假腱索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左心室条束,通常指的是除与左房室瓣叶和乳头肌相连接的正常腱索外,位于左心室内的一种纤维条索结构,是先天性的一种解剖变异[1]。之前临床上认为左室假腱索是单纯的一种解剖变异,但是随着电生理学和临床解剖学的不断发展,有学者发现左室假腱索容易导致多种心电异常,严重威胁患者健康[2]。当前,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左室假腱索检查时,超声是比较常用、也是唯一能够进行活体检查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查效果。因此,本文探讨了左室假腱索的超声心动图追踪观察与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心电图异常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中90例为男性,60例为女性,年龄13~66岁,平均年龄为(39.2±5.5)岁,其中50例为T波倒置,100例为室性期前收缩。对照组中35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11~64岁,平均年龄为(38.4±5.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运用德国Siemens生产的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控制在2.0~3.3MHz左右,检查前,指导患者保持平躺姿势,于两腔心切面、心尖四腔、各水平短轴、五腔以及胸骨旁左室长轴等各个部位对患者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检查。检查的过程中,观察到受检者的两个及以上切面出现条索状高回声时,则能确定为左心室假腱索。对于确诊为左心室假腱索的患者,随访1~2年,追踪观察超声心动图,并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对假腱索的宽度、数量、分型以及长度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密切观察,并将左室假腱索检出率计算出来,同时,对两组假腱索的宽度、数量、分型以及长度进行对比,并认真做好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对比
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对照组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为5%;而观察组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为2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左室假腱索各性质参数分析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左室假腱索2条以上比率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左室假腱索的分型、宽度以及长度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近年来,左室假腱索在我国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威胁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所以关于心电图异常与左室假腱索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也逐渐成为临床上的热点。临床上在对左室假腱索进行检查时,超声心动图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机制是充分利用超声波回声对大血管和心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探查,从而获得相关检查结果的一种方法,并且该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检查结果精确等特点,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4],同时也是当前临床上对左室假腱索进行活体检查的唯一一种方法,所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左室假腱索相关性质参数的准确判断与左室假腱索检出率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5]。在本次研究中,运用超声心动图对健康者和心电图异常者分别进行全面检查,对并两组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进行统计,同时对心电图异常类型与左室假腱索相关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假腱索检出率明显较高,说明左室假腱索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电图异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在观察随访期间,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假腱索2条以上比率明显较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左室假腱索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心电图异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通过追踪观察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与左室假腱索数目增多有关,同时横型假腱索也是诱发室T波倒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曾文. 45例左室假腱索的超声心动图追踪观察与临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3567+3572.
[2] 杨红骏,杜文华,李陶. 130例左室假腱索的超声心动图追踪观察与临床分析[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07:391-393.
[3] 张翠. 50例左室假腱索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J]. 当代医学,2012,02:105.
[4] 张锦怡. 左心室假腱索的超声诊断分析及临床意义[J]. 中外医疗,2010,31:16+18.
[5] 张锦怡A左心室假腱索的超声诊断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0,29(3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