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30年后再论高考作文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由此可见,作文特别是高考作文是一种特定场景下(高考)限时完成的一项任务,是一种复杂的高级智力活动,是人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思维按隐晦抽象的题目要求,用多年来练就的语文“功力”巧妙表达出来的行为。恢得高考已有30多年,国内国际潮流日新月异,高考也进行了多次改革,然而,高考作文也是广大考生绕不过的一个“坎”,作文能力的培养,也是多数考生、家长和教师头痛的问题。
  一、高考作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设定
  1 要充分体现进行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应对信息时代的新挑战,是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教育届面临的新考验,在这种新的挑战面前,东西方都把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放在国家战略的首要位置。而全面提高现代人的素质,培养能适应社会生存与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将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选拔机制的高考过程中,也肯定会按这种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本,重视人的发展,关心人的发展。
  2 要充分体现作文教育是高层次基础教育的特点。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高考这个“坎”,他们将迈向高等教育的大门,或者走向社会工作岗位,这个时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作文能力是高层次基础教育一个“标杆”,这可以作为高考作文能力培养的出发点。
  在阅读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名家名作后,接受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后,在精美得体的语言佳境中得到感悟,受到熏陶,并形成能力,能“我手写我心”,能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将自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等方面的认识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若不能完全达到,也要朝这个目标靠近。
  二、高考作文力训练面临的问题
  按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提到的各项要求,高考作文在训练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纠正过来。
  每届学生出现问题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诸多问题纷繁芜杂,梳理下就会发现:学生写作能力较低问题多,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较入俗套,思维陷入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在我国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离开社会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感,离开文章内容,大搞孤立的、繁琐的、机械的字、词、句的训练,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中不能自拔。其结果,与主观愿望正好相反,语言能力难以提高,作文能力止步不前。现在课程标准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期望有助于纠正这种违反规律的做法。
  三、高考作文力训练的基本形式
  不管高考作文把写作范围定得多么宽泛,又把写作限制降到最低点,但是总要留给考生“写什么”的思考。到底该写什么,这就涉及审题这道工序,考生总是通过读题进行分析研究,在不违背题意及其要求的情况下,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制约着“写什么”,那就是考生的“内存”。考生的大脑储藏着或多或少的写作信息,这些信息中与这道作文试题有关的到底有多少,又直接影响着“写什么”。可用的内存多,回旋的余地大,反之就有捉襟见肘之苦。考生在寻找立意点的同时,不断提取有关信息,当两者融合时“写什么”的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说得简捷一些,在审题过程中,只有立意和选材同步,而且两者获得统一,才算走好“写什么”这步棋。“写什么”没解决好,会出现“另立话题”、“大段偏离题意”的毛病。前者或是因为审题失误,找错立意点,自然错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导致“满盘皆输”;或是因为根本不懂得审题立意,也无力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以套题来敷衍了事。后者大抵因为先立意后选材,而有关的内存不足以使用,也不能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导致大段偏离题意。
  训练对策:“广积粮,多挖洞,不宿构。”所谓“广积粮”,就是说要多积累写作素材,或生活积累,或阅读积累,以增加自己的写作内存。这项工作理当于平时常抓不懈,“临考抱佛脚”并非上策,但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有的放矢地积累素材,也还是必要的。在高三阶段坚持利用学习的边角时间多阅读,多识记,扩大知识面,不失为一条“广积粮”的途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解决“写什么”问题的根本出路。所谓“多挖洞”,是指多角度立意。现在的高考作文试题,话题宽泛,文体不限,为多角度立意提供了比较广阔的思维空间。立意点越多,选材与立意融合的机会也越多,内存就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写什么”的问题也就可能得到最好的解决。因此在备考时要多做一些有关的训练,提高“多挖洞”的实战本领。怎样“多挖洞”?关键就在于善于分解话题。比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可以从生活态度、人生观念、思想意识、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个性发展等诸多方面立意,因为它们的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只懂得论证、演绎试题提供的话题,不知要失去了多少写作的思维空间。至于“不宿构”,则提醒大家不要进入作文备考的误区,考前猜题、押题,考时套题,其结果只会“兵败如山倒”,“赢得仓皇北顾”。
  再说“怎么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紧接着就要运筹“怎么写”,即怎么开头,怎么展开,怎么收尾,怎么衔接(过渡照应)。这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写作的思路问题。记叙文的思路难在如何“展开”,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而富有波澜。干巴巴的描述、平平淡淡的记叙,直来直去的情节,令人味同嚼蜡。议论文则往往面临着常式与变式的抉择,常式思路驾轻就熟,但容易钻入俗套;变式思路要另辟蹊径,效果虽好但难度较大,在考场上有一定风险。为慎重起见,许多考生都往常式思路走。这本无可厚非,但由于老生常谈、思想贫乏、内容单薄,再加上语言表达不佳,当然难逃“八股文”的窠臼。考场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一是非写不可,二要努力写好,因此必须重视“怎么写”的思维操作,以利临场发挥。如果说“怎么写”的“形”是篇章结构,那么“神”就是写作的思路了。从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看,问题往往出在“神”上。比如说“大段复述原材料”,对篇章结构无大碍,对写作思路来讲则落入僵化的陷阱。再比如说写作文东拉西扯,就因为思路模糊,飘忽不定。“大段偏离题意”,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外,也与把握不住思路有关。还有段落层次的错乱,问题也出在写作思路上。
  训练对策:练叙练议,常式练变,练活思维。现在的话题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很宽松,但从备考的角度说,应叙议两手抓,把记叙文、议论文写好。文体不限,当然可以写小小说,但小小说属记叙文范畴,连一般的记叙文都写不清楚能够写好小小说吗?想写哲理性散文,议论文也要先过关,否则难免生出“四不像”的怪胎来。超越需要基础,基本文体的写作训练抓好了,再升格为文学体裁的写作,才不至于因底气不足而弄巧成拙。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有写作的常规思路,这还是要掌握。一是因为高考作文并不允许考生没有写作的欲望与冲动就不动笔,而是强求他们在限定的时空,按照限定的话题作文,常式可以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去写自己不一定想写的作文;二是因为考场风云变幻莫测,有常式写法垫底,进可攻,退可守,以不变应万变,不至于落荒而逃;三是因为任何变式都是常式的变形,不知常式也就不懂得创新。比如倒叙,这是叙的变式,如果连顺叙这种常式都不懂,还会用好倒叙写法吗?再说议论文,有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等常式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比如并列 层进),不就形成变式而有所创新吗?问题在于平时常式写作训练相对多了,甚至已形成定势思维,现在备考要多训练变式写法,把思维搞活。一道文题自有一道文题的特点,思维活了作文也就常写常新,当然这是比较高的写作境界,可作为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说到搞活思维,还要强调想象力的训练。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近些年高考话题作文强调“展开想象”,我们也要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见百度“文库”中解释
  [2]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王乃中
  [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考试大纲》
  [4]中学语文网中网《高考作文训练的着力点在于“写什么”和“怎么写”》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迅速融入现代教育教学,其突出表现为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大量教学信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双刃剑的特质越来越明显,笔者将通过教学体验谈一下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效追求。  一、多媒体在现代教育中的优越性  (一)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
教育心理学家向我们揭示:学的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往往起源于有价值的问题,古语云:“学起于思,想源于疑”就是这个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主体的需要,巧妙地利用各种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认识兴趣和认识上的矛盾,形成探究的愿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培养自
期刊
商业消费场所如购物商场,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一定广泛的程度上起到了满足消费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高,特色商业街成为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得现代性标志,满足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事故也频繁发生,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也称为“绿色保险”,其标的是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方面有利于贯彻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另一方面,还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环境保护能力。自2007年以来,我国一直积极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工作,但该险种推
在西藏,我们的藏族小学生要做到快乐地朗读一篇汉语课文,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藏族小学生存在着汉语学习的特殊性,如:学习的语言较多(藏语、汉语、英语),汉字吐字不清,发音不准,文章句读读不好等诸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快乐中培养藏族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营造快乐氛围,调动朗读的兴趣  针对藏族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就得给学生创造更好的读书的机会,多读,读好,读中培养兴趣,在读中悟,在
匆匆忙忙地起床,慌慌张张地出发……是职场后浪青年们的常态.他们经常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也都是随便点一份外卖打发掉;想要晚上好好吃一顿吧,又得令加班
期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是人类文学史上历史最悠久、充满生机的、既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的文字。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如何挖掘汉语言文字的美,让小学生爱上汉字,喜欢学习母语呢?这是小学低年级教学尤其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在识字中感受美。  一、营造情景,享受汉字的情趣美  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这一课,新课导入时,我就
期刊
我国早在21世纪初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日益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作为社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影响面广,影响力深,亟待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中
语文课程目标指出:“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生活中的人们阅读习惯常见的形式是默读,我们很少见过谁在公共场所或图书馆中高声朗读的,因为这会影响其他人。另外,默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过去所言的“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的就是是默读。默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默读也是独立阅读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不出声、不指读、速度快,便于集中注意力,独立思
期刊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社会效益降低、公平性下降等问题出现,导致人民群众没有得到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