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零星散乱、缺乏体系等问题,提出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策略:加强理论学习,深刻认识课程标准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有效提高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强化逻辑思维训练,谋篇布局有章法;借助思维导图,掌握论证说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议论文写作 思维发展与提升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63-03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虽然教师也认识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导致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为此,笔者积极开展写作教学的实践,探讨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策略,有效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着力解决议论文写作教学零星散乱、缺乏体系等问题。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刻认识课程标准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这就明确了课程标准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各种思维类型均衡发展,而且要增强创造性;另一方面,要求提升思维的品质。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通过探究语言和文学现象丰富精神世界,形成独到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能够做到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
直觉思维是一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对问题做出迅速而直接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在议论文写作中体现为瞬间把握题目的能力,这对达成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的“符合题意”的要求至关重要。直觉思维的发展需要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形成迅捷而准确的感知力。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意象为思维工具,能够超越时空的思维方式,在议论文写作中体现为由题目展开合理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并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形象思维有助于达成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有文采”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以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在议论文写作中体现为对题意理解的正确性以及行文的条理性、表述的严密性。辩证思维是一种以变化发展的视角全面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在议论文写作中体现为尊重事实、尊重规律,敬畏、欣赏和享受多元,孜孜不倦地追求合理性,以对话达成理解与沟通。加强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使文章的观点具有启发性,能够达成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深刻”的要求。
创造思维内化于前四种思维方式之中,是一种以有别于常规或者常人的思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议论文写作中体现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符合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创新”的要求。
二、以问题为导向,有效提高审题立意的准确性
语文课程能否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关键在于能否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笔者认为,有两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
一是真实情境的设置。在学习主题、学习活动的设置上,要始终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把思维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深度探究,能够让学生告别简单低效、没有思维深度的“碎问题”,以关键问题带动对整篇文章的深度探究,以拓展性问题促进思辨性阅读。为此,笔者构建了“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将知识问题化,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链”深入文本思想内核,通过“导学”让学生获得自我超越,从而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动机,实现学习态度从“被动—主动—自主”的转变,学习方式从“接受—探究”的转变,学习环境从“个人单独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转变。
二是要特别重视语文课程中梳理与探究的活动。语言的积累必须过脑入心,打造“听说读写编演赏评”一体化的开放教学模式,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究知识背后丰富的内容价值和精神价值,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只有这样的积累才能在运用语言的同时提高思维的品质。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容量小的局限,使学生获得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教授概念、判断、推理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自己积累的材料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中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梳理知识、探究规律,使自己对现象的认识逐步具有自觉性。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意旨,这在写作过程中起方向性的作用。立意可以使用归纳法或者演绎法。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使用归纳法进行立意,必须从题目提供的具体情境出发,联系具体的事实材料,从中归纳事物的一般规律或本质,进而提炼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演绎推理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为依据,重复从该认识的已知部分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的思维方法。这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下面以對具体作文题目的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题目: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
请选准角度构思作文。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要求】(1)转折词后找重点;(2)反常点处追原因;(3)由果溯因定立意;(4)故事简化找限制。 【关键词句解读】(1)不回头:指放下,不纠结。(2)摔碎的缸:“放下”“不纠结”的对象。(3)往前走这个动作代表努力于尚有可为之事。(4)路人:为何不看一眼?因为多看缸也不会再变完整。(5)“缸”的限制条件:既成的损毁、失误;这个损毁是不可逆的;这个损毁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
【参考立意】(1)从肯定“卖缸人”的角度立意:切勿耽于过往的失误。(2)从否定“卖缸人”的角度:要直面失误,勇于反思。(3)从综合辩证的角度:既要有面对失误的自省态度,也要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和魄力。
教师通过作文审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对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合理抽取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避免个别代替一般、局部代替整体,以免出现中心思想反映的观点片面化的问题,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深度构建,促进了高阶思维的深度发展。
三、强化逻辑思维训练,谋篇布局有章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具体表现在:(1)混淆概念,话题或中心词内涵前后不一致,违背同一律,学生却“偷换”而不自知。(2)语链断裂,作文题材与中心句联系不紧密,材料对中心表达缺乏说服力;语句断裂,前后语句缺失连贯性,表现出思维的断裂,具体表现为话语转移、生硬嫁接和交代不清。(3)普遍泛论,常见的泛论表述包括“每个……”“所有的……”“大家都……”“总是……”这一类用语往往过于绝对,很难让人认可其观点。
为了强化逻辑思维训练,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走好关键的四步:审题准—立论明—架构巧—表达顺。审题准,要求读出材料主次,抓准关键词,厘清明暗关联,关注情境限制。立论明,要求论点来自材料,关键词优先,态度鲜明不含糊。架构巧,首先要富有层次感,如小—大、个体—整体、现实—未来;其次要具有思辨性,要进行关联分析、多维度分析,把事件放在更开阔的时空看意义。表达顺,要求文通字顺不跳跃;例证引证扣中心;理论分析合逻辑。
下面以抗疫作文题目为例进行分析。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抗疫大战,打出了“硬核”战果,其彰显的“生命至上”“舍生忘死”等抗疫精神,亦成为中国抗疫决胜的关键。
“生命至上”是视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舍生忘死”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拼命精神。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求】(1)读出材料主次 。(2)抓准关键词。(3)厘清明暗关联。(4)关注情境限制。
【思维导图】见图1。
【拆词透析】分析清楚“舍生忘死”“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
1.“舍生忘死”所舍的是己之生,是职责所在、使命所托,危险不容避、不能避时拼尽全力、倾其所有的付出,是人战胜对死亡的恐惧、超越避害本能的奉献与担当精神。
2.“生命至上”所护的是他人的命,是没有不得已的借口,没有推脱的理由,把守护生命当作高于一切的使命,把挽救生命当作矢志不渝的信念,是不惜一切代价创造的实实在在的奇迹。
3.“舍生”并非不惜身,“忘死”并非不怕死,而是基于专业素养、理性思考的悍不畏死;“至上”并不意味着只有一厢情愿的热情,也不是没有轻重缓急的蛮干,而是把守护生命安全当作最高使命的千方百计、迎难而上的努力。
【关联思辨】“舍生忘死”与“生命至上”的内在关联。
1.(A是B的保障)“舍生忘死”是“生命至上”的保障,没有舍生忘死的实实在在的拼命努力,“生命至上”就不过是口头的安慰剂,不可能有中国抗疫的硬核战果。
2.(B是A的意义)守护“生命至上”是舍生忘死的意义所在,我的舍生忘死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必舍生、无须去死。
3.(把关键词放在更开阔的时空视野来讨论)“舍生忘死”作为一种抗疫精神,并非无源之水,它与中华文化中的“舍生取义”“保家卫国 ”“奉献牺牲”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它又是中国人在与这场百年一遇的疫病斗争中凝成的新时代的抗疫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生命至上”作为中国人的抗疫信念,更体现了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挽救每一个生命就是最大的人权”的文明宣言。
布局谋篇就是围绕文章中心,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想要表达的内容材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结构的过程。通过对关键词进行透彻分析,学生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厘清了逻辑关系,才能明确而清晰地表达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明确如何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开篇如何点题,篇末如何深化主题,行文过程如何过渡等问题。
四、借助思维导图,掌握论证说理的有效方法
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对高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来说,思维导图具有四大特征及作用:一是中心明确,有助于以目标导向教学;二是主干发散,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提升;三是层次分明,强调结构性思维的发展;四是使用关键词,能够去除冗余,激发联想。总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思维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激发丰富的联想力,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对问题进行深刻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准确而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和环节,增强思考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维导图以图示的方式呈现思考的过程,思维可视化,能够使行文更有条理,逻辑关系更加明晰,做到内涵清晰,外延分明,判断准确,推断严密,结论中肯。
笔者在《劝学》的教授过程中,就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议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导(见图2、图3)。
语文教师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掌握论证的方法,更深刻地认识并列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这样议论文写作才能够从现象逐步深入本质,从重视形式到注重内容,按照事物发展的順序,向纵深推进论证,实现逻辑的严密与思维的严谨。
总之,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刻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养成思辨习惯;要狠抓审题,强化逻辑思维训练,借助思维导图,多管齐下,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锤炼思辨能力,掌握论证说理的有效方法,从而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余党绪.说理与思辨:高考议论文写作指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责编 李 言)
【关键词】高中语文 议论文写作 思维发展与提升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63-03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虽然教师也认识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导致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为此,笔者积极开展写作教学的实践,探讨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策略,有效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着力解决议论文写作教学零星散乱、缺乏体系等问题。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刻认识课程标准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这就明确了课程标准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各种思维类型均衡发展,而且要增强创造性;另一方面,要求提升思维的品质。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通过探究语言和文学现象丰富精神世界,形成独到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能够做到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
直觉思维是一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对问题做出迅速而直接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在议论文写作中体现为瞬间把握题目的能力,这对达成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的“符合题意”的要求至关重要。直觉思维的发展需要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形成迅捷而准确的感知力。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意象为思维工具,能够超越时空的思维方式,在议论文写作中体现为由题目展开合理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并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形象思维有助于达成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有文采”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以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在议论文写作中体现为对题意理解的正确性以及行文的条理性、表述的严密性。辩证思维是一种以变化发展的视角全面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在议论文写作中体现为尊重事实、尊重规律,敬畏、欣赏和享受多元,孜孜不倦地追求合理性,以对话达成理解与沟通。加强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使文章的观点具有启发性,能够达成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深刻”的要求。
创造思维内化于前四种思维方式之中,是一种以有别于常规或者常人的思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议论文写作中体现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符合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创新”的要求。
二、以问题为导向,有效提高审题立意的准确性
语文课程能否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关键在于能否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笔者认为,有两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
一是真实情境的设置。在学习主题、学习活动的设置上,要始终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把思维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深度探究,能够让学生告别简单低效、没有思维深度的“碎问题”,以关键问题带动对整篇文章的深度探究,以拓展性问题促进思辨性阅读。为此,笔者构建了“问题链”导学教学模式,将知识问题化,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链”深入文本思想内核,通过“导学”让学生获得自我超越,从而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动机,实现学习态度从“被动—主动—自主”的转变,学习方式从“接受—探究”的转变,学习环境从“个人单独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转变。
二是要特别重视语文课程中梳理与探究的活动。语言的积累必须过脑入心,打造“听说读写编演赏评”一体化的开放教学模式,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究知识背后丰富的内容价值和精神价值,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只有这样的积累才能在运用语言的同时提高思维的品质。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容量小的局限,使学生获得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教授概念、判断、推理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自己积累的材料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中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梳理知识、探究规律,使自己对现象的认识逐步具有自觉性。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意旨,这在写作过程中起方向性的作用。立意可以使用归纳法或者演绎法。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使用归纳法进行立意,必须从题目提供的具体情境出发,联系具体的事实材料,从中归纳事物的一般规律或本质,进而提炼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演绎推理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为依据,重复从该认识的已知部分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的思维方法。这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下面以對具体作文题目的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题目: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
请选准角度构思作文。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要求】(1)转折词后找重点;(2)反常点处追原因;(3)由果溯因定立意;(4)故事简化找限制。 【关键词句解读】(1)不回头:指放下,不纠结。(2)摔碎的缸:“放下”“不纠结”的对象。(3)往前走这个动作代表努力于尚有可为之事。(4)路人:为何不看一眼?因为多看缸也不会再变完整。(5)“缸”的限制条件:既成的损毁、失误;这个损毁是不可逆的;这个损毁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
【参考立意】(1)从肯定“卖缸人”的角度立意:切勿耽于过往的失误。(2)从否定“卖缸人”的角度:要直面失误,勇于反思。(3)从综合辩证的角度:既要有面对失误的自省态度,也要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和魄力。
教师通过作文审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对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合理抽取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避免个别代替一般、局部代替整体,以免出现中心思想反映的观点片面化的问题,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深度构建,促进了高阶思维的深度发展。
三、强化逻辑思维训练,谋篇布局有章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具体表现在:(1)混淆概念,话题或中心词内涵前后不一致,违背同一律,学生却“偷换”而不自知。(2)语链断裂,作文题材与中心句联系不紧密,材料对中心表达缺乏说服力;语句断裂,前后语句缺失连贯性,表现出思维的断裂,具体表现为话语转移、生硬嫁接和交代不清。(3)普遍泛论,常见的泛论表述包括“每个……”“所有的……”“大家都……”“总是……”这一类用语往往过于绝对,很难让人认可其观点。
为了强化逻辑思维训练,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走好关键的四步:审题准—立论明—架构巧—表达顺。审题准,要求读出材料主次,抓准关键词,厘清明暗关联,关注情境限制。立论明,要求论点来自材料,关键词优先,态度鲜明不含糊。架构巧,首先要富有层次感,如小—大、个体—整体、现实—未来;其次要具有思辨性,要进行关联分析、多维度分析,把事件放在更开阔的时空看意义。表达顺,要求文通字顺不跳跃;例证引证扣中心;理论分析合逻辑。
下面以抗疫作文题目为例进行分析。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抗疫大战,打出了“硬核”战果,其彰显的“生命至上”“舍生忘死”等抗疫精神,亦成为中国抗疫决胜的关键。
“生命至上”是视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舍生忘死”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拼命精神。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此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求】(1)读出材料主次 。(2)抓准关键词。(3)厘清明暗关联。(4)关注情境限制。
【思维导图】见图1。
【拆词透析】分析清楚“舍生忘死”“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
1.“舍生忘死”所舍的是己之生,是职责所在、使命所托,危险不容避、不能避时拼尽全力、倾其所有的付出,是人战胜对死亡的恐惧、超越避害本能的奉献与担当精神。
2.“生命至上”所护的是他人的命,是没有不得已的借口,没有推脱的理由,把守护生命当作高于一切的使命,把挽救生命当作矢志不渝的信念,是不惜一切代价创造的实实在在的奇迹。
3.“舍生”并非不惜身,“忘死”并非不怕死,而是基于专业素养、理性思考的悍不畏死;“至上”并不意味着只有一厢情愿的热情,也不是没有轻重缓急的蛮干,而是把守护生命安全当作最高使命的千方百计、迎难而上的努力。
【关联思辨】“舍生忘死”与“生命至上”的内在关联。
1.(A是B的保障)“舍生忘死”是“生命至上”的保障,没有舍生忘死的实实在在的拼命努力,“生命至上”就不过是口头的安慰剂,不可能有中国抗疫的硬核战果。
2.(B是A的意义)守护“生命至上”是舍生忘死的意义所在,我的舍生忘死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必舍生、无须去死。
3.(把关键词放在更开阔的时空视野来讨论)“舍生忘死”作为一种抗疫精神,并非无源之水,它与中华文化中的“舍生取义”“保家卫国 ”“奉献牺牲”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它又是中国人在与这场百年一遇的疫病斗争中凝成的新时代的抗疫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生命至上”作为中国人的抗疫信念,更体现了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挽救每一个生命就是最大的人权”的文明宣言。
布局谋篇就是围绕文章中心,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想要表达的内容材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结构的过程。通过对关键词进行透彻分析,学生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厘清了逻辑关系,才能明确而清晰地表达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明确如何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开篇如何点题,篇末如何深化主题,行文过程如何过渡等问题。
四、借助思维导图,掌握论证说理的有效方法
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对高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来说,思维导图具有四大特征及作用:一是中心明确,有助于以目标导向教学;二是主干发散,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提升;三是层次分明,强调结构性思维的发展;四是使用关键词,能够去除冗余,激发联想。总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思维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激发丰富的联想力,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对问题进行深刻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准确而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和环节,增强思考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维导图以图示的方式呈现思考的过程,思维可视化,能够使行文更有条理,逻辑关系更加明晰,做到内涵清晰,外延分明,判断准确,推断严密,结论中肯。
笔者在《劝学》的教授过程中,就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议论文写作方法的指导(见图2、图3)。
语文教师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掌握论证的方法,更深刻地认识并列式结构和递进式结构,这样议论文写作才能够从现象逐步深入本质,从重视形式到注重内容,按照事物发展的順序,向纵深推进论证,实现逻辑的严密与思维的严谨。
总之,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刻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养成思辨习惯;要狠抓审题,强化逻辑思维训练,借助思维导图,多管齐下,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锤炼思辨能力,掌握论证说理的有效方法,从而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余党绪.说理与思辨:高考议论文写作指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责编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