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j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国第八次新一轮课改推进已有十个春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在广大教师的心目中已基本确立,为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优质、持续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然而,在很多地方僵化、滞后的教育评价体制依然大行其道,“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重选拔和甄别,不重个性发展”的评价目标,已经成为制约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因此,笔者认为切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重定性评价,量性结合,互动参与的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这一生命体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构建 评价体系 促进个性发展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我国第八次新一轮的课改,为实施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阐述了学校教育的新理念、新体系、新课程,其核心是关注人的发展,是要真切地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随着全国轰轰烈烈的课改铺开,我校全体师生已积极投身到这一新的课改工程中。多年来,通过不断摸索、探讨,实施新的课程教学和管理,有了一些体验和认识,收获了一些成功和经验。然而,在课改的实践中,我们的师生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其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的滞后,已成了制约课改深化的瓶颈,它直接关系到课改这盘大棋的结局。因此,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深刻认识当前教育评价的弊端
  当前,我们的中小学,由于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制约和影响,在教育评价上,仍然严重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考试转的现象,一切只向一纸卷面分数看。传统的“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考试万能”的观念,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于是,产生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悖的教育评价方法和目标。
  (一)优等生就是考试成绩拔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缺陷,很少甚至根本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以考试结果一锤定音。谁的考试成绩优秀,谁就是优等生、三好学生,甚至安排座位也由他选择位置,百般受宠。这样,不仅使少数考试得高分的学生压力大,使他们感到以后考试不能失败,不敢失败,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班级事务或实践活动关注的人、参与的人越来越少。
  (二)好教师就是统考名次前列
  对教师的评价往往以教师所教学科的统考、中考、高考的成绩名次来衡量。评先表模、奖励晋职、竞聘上岗均依此据,这成了大家向往努力的目标,成了教师能力水平的标签。于是,教师对学生死抓智育,加大训练,强化加班加点复习功课,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一一视为正常,或口头上要求减负,实际听之任之。
  (三)好学校就是选拔考人数超群
  为了毕业班能多考出一些上重点线学生,学校倾其一切财力物力和师资力量,这样毕业班的学生一纸考下来,若能升学一大排,学校就名声大振,既完成了对主管上级年初签订责任状的升学目标,奖金丰厚,又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同,可谓名利双收。
  上述三种评价是典型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重甄别和选拔,忽视改进和激励;是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目标的评价。在这种评价方式的支配下,学校全面贯彻方针的课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实际上的课程只与统考科目有关;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上关注的是“优秀生”,忽视了“学困生”,根本无从谈因材施教,甚至放弃对学困生应有的教育培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无法与教师沟通,更不能实现自我教育、调节和进步。
  二、切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新一轮课改评价观要求从“目标多元,方法多样,注重发展”三个方面的评价方向去评价。而目前的“考什么、教什么”只关注统考科目的评价,忽视非统考科目的教学和评价,不仅严重与新课改评价观相悖,而且是当前课改裹足不前的主要症结。
  评价统摄过程。评价之舵,掌控发展之舟。基础教育与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教育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因此,促进课改向纵深发展,需要尽快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重视综合评价,并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我们都得予以重视和评判。评价目标是,既要考查学生学到什么,更要考查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去调整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将素质结构划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等,做到评价既体现共性,更关注个性;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关注学生平常的学习表现,包括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团结协作精神、学习兴趣、态度、方法等。开发学生潜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
  (二)重定性评价,量性结合,互动参与,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过去我们的评价活动中只重视定量评价,忽视定性的形成性评价,使结果僵化、简单、肤浅,对学生的发展和教育功能意义甚微。因此,构建动态的形成性的评价体系,强调定性评价,不仅能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而且产生的激励、改进和警醒的教育功能是显然的。况且,有的指标是无法用定量来评价的,如行为倾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注定性评价,有机给予定量定性结合,它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进退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这样的评价方式比打分排队有意义得多。进行进退跟踪定性分析,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心理和发展态势,极具人情味,不仅师生都非常喜欢,而且切实地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发展。
  构建动态的形成性的评价体系,一开始就注重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互动参与,让每一评价结果的生成,都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甚至家长参评的结果。我们的《学生素质报告单》的每项素质要素栏中,就设计有“师评、自评、互评、综合”的标示。虽说每项内容都既可以由教师评价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自评或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来完成,但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参与与互动。在评价活动中,学生还可以就教师与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申辩等,使评价活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能真正关注被评价者的发展需要,促使其更好地发展。这样,更加强调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过程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增进了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家长问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使其不断改进,更好发展。
  三、结束语
  学然后知不足,做然后知艰难。实施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我们深知关注了学生发展的全面和全程,会很难避免评价的繁琐化。在理论上易解决或避免这一矛盾,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予以正视。我们选择了教育,选择了改革,肩负着培养未来的人才的责任,我们就得矢志不渝。并且,我们还要不断地去摸索和探导,让发展性评价、动态的形成性评价,在兼顾简约与细致、全面与突出、预设与生成、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这些矛盾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使之更加科学和完善。
其他文献
摘要:相比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中心课堂,新课改的学中心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相信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课程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拓宽和延伸。如何有效活用好课程资源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质效,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主要探讨了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对接新课改这一问题。  关键词:课程资源 有效对接 新课改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从结构来看,课程
摘要: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教育思想,并不是今天才提出的,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许多著名教育家都倡导个性化教育思想,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今天的计算机程序教学以及个别化指导教学等。本文笔者结合中西方教育史,重点从我国教育史上个性化教育思想寻踪、西方个性化教育思想发展轨迹和当今世界个性化教育实践及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个性化教育源流。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两个伟大的教育梦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二十世纪以后,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有教无类”的梦想逐步得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梦想还在空中飘荡。尽管长期以来教育专业人士基本上都认同因材施教,并视之为教育的最高境界,但是,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要将其真正付诸实施却十分困难。特别是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社会,因受制于规模、效益等等,千校一面、万人一书成为普遍的教育景观,因材施
期刊
摘 要:现代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多数是由内部控制薄弱造成的,而执行力则是商业银行内控薄弱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执行力视角出发,对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生的变化以及如何在提升执行力基础上加强银行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执行力; 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社会,我国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建立新竞争优势,实现低资本消耗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
期刊
摘要:“男孩危机”并非耸人听闻。中国青少年教育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一书中,提出了“男孩危机”论点,认为“男孩已到了悬崖边”不少家长和教师发现: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男生的成绩正渐渐落后于女生;在体质和气质方面,男孩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择业就业时,越来越多男孩竞争不过女孩;从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阴盛阳衰”的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笔者对高中阶段“男孩危机”的一些思考及应对男
摘要:2011年版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思想明确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对课堂合作学习发出警示,对思想情感教育方法给予指导,突出对文本的尊重和重拾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设定了明晰的教学评价要求。  关键词:2011年版 语文 新课标 变化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如何在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中体现课标的时代精神和科学内涵,
由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主办,守望汉字联盟联合主办的『云上访碑』系列课堂自播出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为进一步呈现各大博物馆的藏品,本刊对于其中精品予以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