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60多年,长期执政必然带来执政考验,对我党的执政智慧、执政胆魄、执政水平都提出了新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党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与改进自身建设。
由此,笔者认为管理学中的三大效应——“蝴蝶效应”“晕轮效应”和“鲇鱼效应”应该运用到提高与加强党的建设中。
防微杜渐
——党在前进的道路上要警惕“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的典故是: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孙雨林中一只蝴蝶的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特别警惕党内腐败问题带来的“蝴蝶效应”。腐败问题尽管在党内只占极少数,但腐败现象会成为足以刮起动摇党的执政地位“龙卷风”的那只蝴蝶!对腐败问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腐败的危害涉及各个领域,在政治方面,腐败必然削弱乃至破坏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腐败的滋长和蔓延,必然会使党的形象扭曲,威信下降。尽管腐败分子是极少数,但其所作所为让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腐败在本质上作为一种权力腐败,是涣散党心、离间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的催化剂,必然降低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从经济上来讲,腐败问题破坏经济正常运行秩序,严重干扰经济体正常运作。腐败分子受既得利益驱使,利用政府职能和手中的权力非法涉足经济,必然违背经济规律,破坏经济结构和秩序。
腐败对社会的危害是,将导致社会伦理道德沦丧。当腐败观念及其行为成为权力场和利益圈的行为方式时,不良观念和恶习就会严重影响社会风气,人们不再按规则办事,希望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导致现实社会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断滋长和蔓延。人情冷漠,贪图享乐,追逐名利,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人们不再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热爱社会。一些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互相猜疑、虚伪自私、不讲原则、不讲道义。当腐败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时,对社会风气和人们生活方式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给整个社会发展造成恶劣后果。
“坏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亡了一个帝国”。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坏了一个马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腐败问题如果不加以制止和清除,就会涣散民心、动摇国本,毁掉社会主义大业。容忍腐败,无异于自挖墙脚,自掘坟墓。
明察秋毫
——党在用人问题上要避免“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塔利娅,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塔利娅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一颗文学巨星因而过早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可见,“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
选拔干部,要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近年来,在干部考核问题上,存在着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就是经济指标考核,“一俊遮百丑”,缺乏德、能、勤、廉的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这样评价干部明显存在片面性,考核结果难以全面、准确反映干部的实际表现。
考核干部,必须把人品放在第一位。在注重人品的基础上,再去讲水平、讲业绩。当前干部队伍中弄虚作假、溜须拍马、以权谋私等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同干部考评中忽视人品有很大关系。
有人认为人品比较虚,不好考评,其实不然。一个人的人品必然会贯穿到做人做事做官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家庭生活、工作态度、社会活动等一切领域中,周围的人都心知肚明,自有公论。如果一个人虚伪,不诚实,一旦当了领导,必然说假话;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一旦当了领导,不可能秉公办事,奉公守法;如果一个人处世油滑,一旦当了领导,不可能坚持原则;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亲人、朋友都无情无义,不忠不孝不敬,一旦当了领导,不可能亲民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永葆活力
——党在机制运行上要倡导“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缺氧成活率很低。后来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群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就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就是“鲇鱼效应”。
有人将这一现象用于单位的管理艺术,即要想配强、配硬、配好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仅仅考虑到团结还不行,必须强化班子内部的相互制约、监督机制,当然这不是有意制造“窝里斗”,而是防止权力失去制约。
党在机制运行上也应该积极倡导“鲇鱼效应”,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力从产生起,就具有两重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如果掌权者正确运用权力,就可以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反之,如果权力被滥用,就可能践踏社会公共秩序,危害社会,贻害人民。
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呢?一是加强对决策权的制约和监督。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发挥思想库作用,加强决策的论证、听证,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二是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防止权力滥用错用。权力公开,不仅是向部门或单位内部公开,也要向社会公开,接受本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完善权力公开机制,明确权力的幅度和依据,明确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载体和时间,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由此,笔者认为管理学中的三大效应——“蝴蝶效应”“晕轮效应”和“鲇鱼效应”应该运用到提高与加强党的建设中。
防微杜渐
——党在前进的道路上要警惕“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的典故是: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孙雨林中一只蝴蝶的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特别警惕党内腐败问题带来的“蝴蝶效应”。腐败问题尽管在党内只占极少数,但腐败现象会成为足以刮起动摇党的执政地位“龙卷风”的那只蝴蝶!对腐败问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腐败的危害涉及各个领域,在政治方面,腐败必然削弱乃至破坏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腐败的滋长和蔓延,必然会使党的形象扭曲,威信下降。尽管腐败分子是极少数,但其所作所为让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腐败在本质上作为一种权力腐败,是涣散党心、离间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的催化剂,必然降低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从经济上来讲,腐败问题破坏经济正常运行秩序,严重干扰经济体正常运作。腐败分子受既得利益驱使,利用政府职能和手中的权力非法涉足经济,必然违背经济规律,破坏经济结构和秩序。
腐败对社会的危害是,将导致社会伦理道德沦丧。当腐败观念及其行为成为权力场和利益圈的行为方式时,不良观念和恶习就会严重影响社会风气,人们不再按规则办事,希望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导致现实社会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断滋长和蔓延。人情冷漠,贪图享乐,追逐名利,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人们不再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热爱社会。一些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互相猜疑、虚伪自私、不讲原则、不讲道义。当腐败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时,对社会风气和人们生活方式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给整个社会发展造成恶劣后果。
“坏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亡了一个帝国”。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坏了一个马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腐败问题如果不加以制止和清除,就会涣散民心、动摇国本,毁掉社会主义大业。容忍腐败,无异于自挖墙脚,自掘坟墓。
明察秋毫
——党在用人问题上要避免“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塔利娅,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塔利娅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一颗文学巨星因而过早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可见,“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
选拔干部,要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近年来,在干部考核问题上,存在着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就是经济指标考核,“一俊遮百丑”,缺乏德、能、勤、廉的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这样评价干部明显存在片面性,考核结果难以全面、准确反映干部的实际表现。
考核干部,必须把人品放在第一位。在注重人品的基础上,再去讲水平、讲业绩。当前干部队伍中弄虚作假、溜须拍马、以权谋私等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同干部考评中忽视人品有很大关系。
有人认为人品比较虚,不好考评,其实不然。一个人的人品必然会贯穿到做人做事做官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家庭生活、工作态度、社会活动等一切领域中,周围的人都心知肚明,自有公论。如果一个人虚伪,不诚实,一旦当了领导,必然说假话;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一旦当了领导,不可能秉公办事,奉公守法;如果一个人处世油滑,一旦当了领导,不可能坚持原则;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亲人、朋友都无情无义,不忠不孝不敬,一旦当了领导,不可能亲民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永葆活力
——党在机制运行上要倡导“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缺氧成活率很低。后来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群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就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就是“鲇鱼效应”。
有人将这一现象用于单位的管理艺术,即要想配强、配硬、配好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仅仅考虑到团结还不行,必须强化班子内部的相互制约、监督机制,当然这不是有意制造“窝里斗”,而是防止权力失去制约。
党在机制运行上也应该积极倡导“鲇鱼效应”,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力从产生起,就具有两重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如果掌权者正确运用权力,就可以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反之,如果权力被滥用,就可能践踏社会公共秩序,危害社会,贻害人民。
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呢?一是加强对决策权的制约和监督。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发挥思想库作用,加强决策的论证、听证,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二是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防止权力滥用错用。权力公开,不仅是向部门或单位内部公开,也要向社会公开,接受本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完善权力公开机制,明确权力的幅度和依据,明确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载体和时间,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