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提出依据“抓住、重视、营造、发挥、提升”的原则,培养并激发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成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语文教学 兴趣 应用能力
当前,职业院校重专业技能、轻文化教学的现状,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符合。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教师也很难摒弃旧有的观念,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践,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存在厌学情绪。笔者原来在普通高中从事语文教学,现在在职业院校从事语文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差距较大。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能够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实用型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笔者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必须抓住语文教学的要点
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成功要看有没有清晰的教学要点。所谓教学要点,就是教师必须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既然教学要点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设计组织呢?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抓住了文章题目,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要点。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教一篇语文课文,都必须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题目,从题目上看,作者会写什么?如何写?如果让学生自己写这篇文章如何写?二者相比之下,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利用文章题目组织教学要点,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神奇的丝瓜》时,可以紧扣题目中的“神奇”一词设计教学主线,组织一系列问题:丝瓜神奇在哪里?作者怎样表现丝瓜的神奇之处?用了哪些语句描写其神奇?作者反复写自己的担心,这与丝瓜的神奇有什么关系?又如,在讲授《石缝间的生命》时,针对文章题目,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写的是石缝间的生命?定语“石缝间”是要突出这些生命的什么特点?通过提问,学生们自然而然就去文中找描写石缝间生命的词语加以研究,并思考“石缝间”有什么象征含义,进而明白了文章的写作手法及文章主旨。能利用文题设计教学主线的课文还有很多,例如,《狼牙山五壮士》可紧扣“壮”字,《将相和》可紧扣“和”字,《草船借箭》可紧扣“借”字来安排教学主线等。这样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读懂文章,而且对学生写作文时注重拟题、安排结构等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警句,即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如果抓住这些句子设计教学主线,就能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例如,《吃瓜子》文末一句:“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在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可围绕这句话来组织教学主线: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吃瓜子的人有什么特点?吃瓜子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怎么会亡国呢?好多课文都有类似这样的警句。例如,《詹天佑》中,“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警句的作用,利用警句组织教学的主线。
二、重视语文教学环节的设计
语文教学环节的设计,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
1.线索引导法
在阅读散文的时候,一般采用线索引导法。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2.画面分析法
对于由画面组成的文章,一般采用画面分析法。这种画面只能找到图的风格进行分析。
3.细节分析法
小说是由各个情节组成的,通过分析情节,可以全面理解作品的人物和内容。例如,笔者在讲授《祝福》时,抓住描绘祥林嫂外貌的情节组织教学,三次外貌描写的比较让学生们陷入沉思:前后才五年,祥林嫂外貌上的差别怎么这么大?是什么导致她有这么大的差别?是性格,还是社会?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证据探讨,进而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读懂小说。
4.表演示范法
有些课文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动作性,可以用表演示范法,让学生充分参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笔者讲授《将相和》中的小故事“负荆请罪”时,让学生自由结合,两人一组,分别表演廉颇负荆请罪的情形,并且通过想象编出二人的对话,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对人物的特点和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创造语文教学情境
笔者学校有两个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各个班级也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及投影仪。借助这些设备,可以开展直观教学,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语文各册教材前面都有几幅画面各异的插页,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揣摩这些图画,使学生受到感染。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2014级实工班中进行了几次训练,因这个班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建筑CAD应用基础,学生分组讨论,绘制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处于活跃的状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整合语文教学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可分为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静态资源主要指教科书、报刊、相关图书、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以及教师所储存的知识与经验等;动态资源主要指学生基础、教师自身素质等。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有广泛的知识,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探索运用语文课程资源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因材施教,使课程资源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一方面要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传递文化、陶冶情操。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不断提高学生的理想与追求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诸暨市政府提出诸暨人要有“木陀精神”,就是要有诸暨人腳踏实地的精神。职业高中的学生要提高个人修养,为进入社会这所大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坚守精神防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不被压垮。
作为一名刚从普通高中转到职业高中的教师,笔者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努力,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期待学生能在快乐的生活中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成建平.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革新,2005(3).
[2]洪钦源.语文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J].江西教育,2003(1).
[3]葛雪梅.让创新能力走进语文教学[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1).
[4]周芝萍.职校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浅谈[J].科教论丛,2012(1).
(作者单位:诸暨市职教中心)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语文教学 兴趣 应用能力
当前,职业院校重专业技能、轻文化教学的现状,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符合。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教师也很难摒弃旧有的观念,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践,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存在厌学情绪。笔者原来在普通高中从事语文教学,现在在职业院校从事语文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差距较大。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能够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实用型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笔者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必须抓住语文教学的要点
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成功要看有没有清晰的教学要点。所谓教学要点,就是教师必须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既然教学要点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设计组织呢?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抓住了文章题目,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要点。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教一篇语文课文,都必须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题目,从题目上看,作者会写什么?如何写?如果让学生自己写这篇文章如何写?二者相比之下,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利用文章题目组织教学要点,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神奇的丝瓜》时,可以紧扣题目中的“神奇”一词设计教学主线,组织一系列问题:丝瓜神奇在哪里?作者怎样表现丝瓜的神奇之处?用了哪些语句描写其神奇?作者反复写自己的担心,这与丝瓜的神奇有什么关系?又如,在讲授《石缝间的生命》时,针对文章题目,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写的是石缝间的生命?定语“石缝间”是要突出这些生命的什么特点?通过提问,学生们自然而然就去文中找描写石缝间生命的词语加以研究,并思考“石缝间”有什么象征含义,进而明白了文章的写作手法及文章主旨。能利用文题设计教学主线的课文还有很多,例如,《狼牙山五壮士》可紧扣“壮”字,《将相和》可紧扣“和”字,《草船借箭》可紧扣“借”字来安排教学主线等。这样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读懂文章,而且对学生写作文时注重拟题、安排结构等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警句,即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如果抓住这些句子设计教学主线,就能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例如,《吃瓜子》文末一句:“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在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可围绕这句话来组织教学主线: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吃瓜子的人有什么特点?吃瓜子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怎么会亡国呢?好多课文都有类似这样的警句。例如,《詹天佑》中,“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警句的作用,利用警句组织教学的主线。
二、重视语文教学环节的设计
语文教学环节的设计,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
1.线索引导法
在阅读散文的时候,一般采用线索引导法。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2.画面分析法
对于由画面组成的文章,一般采用画面分析法。这种画面只能找到图的风格进行分析。
3.细节分析法
小说是由各个情节组成的,通过分析情节,可以全面理解作品的人物和内容。例如,笔者在讲授《祝福》时,抓住描绘祥林嫂外貌的情节组织教学,三次外貌描写的比较让学生们陷入沉思:前后才五年,祥林嫂外貌上的差别怎么这么大?是什么导致她有这么大的差别?是性格,还是社会?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证据探讨,进而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读懂小说。
4.表演示范法
有些课文有强烈的戏剧性和动作性,可以用表演示范法,让学生充分参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笔者讲授《将相和》中的小故事“负荆请罪”时,让学生自由结合,两人一组,分别表演廉颇负荆请罪的情形,并且通过想象编出二人的对话,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对人物的特点和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创造语文教学情境
笔者学校有两个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各个班级也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及投影仪。借助这些设备,可以开展直观教学,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语文各册教材前面都有几幅画面各异的插页,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揣摩这些图画,使学生受到感染。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2014级实工班中进行了几次训练,因这个班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建筑CAD应用基础,学生分组讨论,绘制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处于活跃的状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整合语文教学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可分为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静态资源主要指教科书、报刊、相关图书、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以及教师所储存的知识与经验等;动态资源主要指学生基础、教师自身素质等。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有广泛的知识,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抓住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探索运用语文课程资源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因材施教,使课程资源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一方面要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传递文化、陶冶情操。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不断提高学生的理想与追求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诸暨市政府提出诸暨人要有“木陀精神”,就是要有诸暨人腳踏实地的精神。职业高中的学生要提高个人修养,为进入社会这所大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坚守精神防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不被压垮。
作为一名刚从普通高中转到职业高中的教师,笔者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努力,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期待学生能在快乐的生活中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成建平.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革新,2005(3).
[2]洪钦源.语文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J].江西教育,2003(1).
[3]葛雪梅.让创新能力走进语文教学[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1).
[4]周芝萍.职校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浅谈[J].科教论丛,2012(1).
(作者单位:诸暨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