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脉冲照射下体光栅衍射脉冲受折射率调制度的影响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体光栅的耦合波理论,推导了飞秒脉冲通过无吸收、透射型体光栅时衍射光强的频谱表达式和瞬时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二者随折射率调制度的变化。发现在一定的折射率调制度范围内,衍射脉冲的瞬时变化为:开始是单脉冲,然后中心向下凹陷分裂为二个脉冲,而后是三个脉冲。如果此时折射率调制度进一步增加,则脉冲数目又回复到一个脉冲。在一定的折射率调制度范围内,上述过程是重复发生的。同时发现,在折射率调制度处于1.0×10-3-1.0×10-2区间时,双脉冲间隔随折射率调制度增大而增大。对衍射光强谱随折射率调制度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衍射脉冲的瞬时变化进行了解释。
其他文献
准确可靠的脑胶质瘤分割是脑胶质瘤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前提。为了有效针对脑胶质瘤MRI的特性和基于CNNs的脑胶质瘤分割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融合三个密集连接型2D-CNNs分割结果的方法。将三维多模态MRI数据沿轴状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切片化,并在预处理后的切片上按比例截取33×33大小的图像块,得到三个视图的训练集;将三个训练集分别送入到密集连接型2D-CNNs模型中进行训练,得
In this paper, a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mages is proposed. Wavelet denoising based on context modeling and contrast enhancement by means of the contrast measure in the wavelet domain is ca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s of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chirped fiber grating (CFG) as th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device in a bi-directional hybrid den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 (DWDM) system to reduce the dispersion and cross-phase modulation (X
提出一种融合RGB、YCbCr和区域生长的火焰前景提取算法。首先,在YCbCr算法的基础上,从反光和非反光区域考虑R通道和Y通道之间的关系,避免反光和非反光区域中过多噪声对初始分割的干扰;然后,计算连通区域质心权重,自动确定种子点,对完成颜色分割的图像进行区域生长,达到精细分割的目的;最后,全面分析火焰的静态和动态特征,给出面积和周长变异系数及质心运动距离变化比等,进而将火焰与路灯、蜡烛等干扰源区
提出一种水印算法的新思路, 可以自适应地确定水印嵌入的区域和强度。基于HVS的人眼掩蔽效应对图像亮度和纹理敏感度的量化指标进行计算, 图像先后两次分块。依据评分选择最佳嵌入区域后对其进行单尺度Retinex分解, 将其分解为用于评价亮度信息的照度分量和评价纹理信息的反射分量。根据评价结果, 设置不同的水印嵌入强度分别嵌入图像小波域中频的各分块中。提取的水印通过数学形态学处理以提高其可辨识度。嵌入水印的不可见性得到最大化实现(PSNR=40.0),鲁棒性较佳, 能抵御信号处理和几何攻击。能根据图像特征自适应
为了改善半导体激光光束质量,使其能够满足大距离高精度干涉测量的要求,使用空间光调制器对半导体激光光束进行整形,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振幅调制算法的光束整形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将半导体激光光束整形为准直性好、光强分布均匀的无像散基模高斯光束。通过光束质量分析对整形后的光束进行评估,实验结果显示整形后半导体激光光束在xy方向的M2因子均趋于1,像散接近于0,验证了该光束整形方法的有效性。将提出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调控抽运脉冲的时、空啁啾特性对于波面倾斜法产生太赫兹波输出效率的影响。实验和数值模拟证明:对于附加时间啁啾情况,当附加正时间啁啾时,太赫兹波输出效率与附加啁啾量呈非线性关系,并具有最佳值;当附加负时间啁啾时,太赫兹输出效率与附加啁啾量呈线性反比关系。对于附加空间啁啾情况,不论附加空间啁啾的大小和符号如何,都会降低太赫兹波的输出效率,并且随着空间啁啾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这些结果对基于波面倾斜法产生超快太赫兹波系统的优化和调控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基于多相位屏原理并利用功率谱反演法,建立了光强闪烁对脉冲到达时刻抖动的影响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接收孔径和不同传输距离条件下脉冲到达时刻抖动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孔径接收条件下,脉冲到达时刻抖动呈正偏态分布;采用大孔径接收天线可有效抑制脉冲到达时刻的抖动;与近地端相比,传输距离的变化对远地端脉冲到达时刻抖动的影响较小。搭建了大气湍流引起的脉冲到达时刻抖动的实验平台,采集了经过湍流信道传播的秒脉冲波形,利用门限检测法确定了脉冲到达时刻。实验结果表明,脉冲到达时刻抖动分布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