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始,笔者立足农村品德教师大多为兼职、缺乏专业指导的实际情况,整合多元研修资源,创新研训模式,进行了“导、学、研”三位一体的品德骨干教师递进性发展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策略一:“导”——定好航标
美国学者林晶得曾说过:“教师具有一种新的职能,他不再是一个在讲台上发号施令的先生,而是一位向导,一位指路人。”导师良好的指导和正确的引导是骨干教师培训的基础。
1.提高选拔条件,确保培训质量
选择什么样的教师作为培训对象,对能否实现培训目标至关重要。骨干教师的成长,教师本人素质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把自愿参加培训,能吃苦、上进心强,年龄在35周岁以下,品德课程教龄3年以上,在业务上初露头角,有培养前途作为选拔对象的重要条件。选拔的具体方式是:①农村小学品德教师对照选拔条件,自愿到乡镇中心小学报名;②乡镇中心小学根据培训对象的条件和规定的名额,从自愿报名的教师中择优向教研室推荐;③教研员通过听课,召开座谈会,与教师本人交谈等途径,对被推荐的对象逐一进行考核,然后确定学员名单。
2.实行目标指导,激发学习热情
培训目标只有和学员的目标相一致,体现个性化,才能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才能让导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施教。
具体做法是:在培训开始,导师为学员准备一份自我发展计划表,制定一个发展总目标。学员围绕这一总目标,根据自身的特点、特长和进修要求,制定阶段发展目标和学年发展目标,包括实现这一目标需学习的内容。然后导师对每个学员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和指导,帮助学员校正自己的发展目标,使每位学员所制定的目标更实际、更贴近自己,以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这样,教师的教能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学员的学也不再被动,而是更能体现自身的愿望和要求。
3.精心没计课程,提升教学能力
导师“导”的第二项任务是为学员选定进修学习的内容,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进修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导师授课的内容和学员课后自学的内容。如此,力求使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少走弯路,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每学期我们进行4天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教育理论学习——学习素质教育理论,探求课程改革理念。
课程教学培训——品德课程和教材介绍;品德课有效教学探讨;品德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学生活动组织与学法指导研究(课例观摩)等。
学员通过与导师的交流,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备课、授课的能力。
策略二:“学”——夯实基础
“导”是为了更有利学员学。品德骨干教师培训采用自学、互学、联动学等方式展开,以利于学员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果。
1.强化自学,发挥主体作用
自学是学员提高自身素质,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培训中,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地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自学不是放任学员自己漫无目地地学,而是在导师指导下,按自己的目标去自学。在导师指导下自学,弥补不足,获取独特感受。学员们在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吸收,形成新知识,加快了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2.组织互学,创设合作氛围
互学是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员间的相互交流,拓宽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学员在互学时提出在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在讨论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互学中,学员们取长补短,交流各自新学的知识,使学员听取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吸取他人的长处,不断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特点和潜力,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发展方向,使自身的学习更成熟,更具有适应性,更富有创造性。
3.区域联动学,推进整体发展
我们把全县4所县直小学、2个街道、9所中心校共35所小学的骨干教师,根据地域相近、方便实施、有利交流的原则,分成7个区域,每个区域4至5所学校作为一个活动片区。活动片区的划分和交流整合了学科资源、学校资源、教师资源,实现了交流互动、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彼此共进的目的。
策略三:“研”——历练提升
骨干教师培训,既要提高学员的文化素质,调整知识结构,更提高学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学”与“研”的有机结合,既深入了“研”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的深入。
1.刨建教研平台,施展教师才华
我们在培训之后组织课堂教学竞赛。竞赛要求各乡镇中心学校进行初赛评选,然后推荐选手参加县级评选,各单位选手同课异构、同台竞争,并鼓励教师相互听课,赛后及时总结,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还让参加听课研讨的老师获益良多。
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品德教研和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利用比赛的时机,把选拔培养的骨干教师“推”出去锻炼,促其成材。此举不仅让骨干教师施展了才华,促进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还促使了品德教研良好氛围的形成。
2.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教育科研
针对骨干班学员缺少科研经验的现状,我们利用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三合一的优势,加大培训力度,设计了适合参训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培训板块。具体思路是:課题研究讲座——课题研究指导——课题成果鉴定。
我们从三个层面对参训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一是依托进修学校的科研力量,聘请课题研究专家在教育教学科研的理念和方法上进行讲解;二是聘请教育教学类杂志的资深编辑就课题研究的规范进行指导;三是聘请一线特级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上进行培训。这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使参训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组织多种研修,提高研训实效
在整个县域层面上,我们为教师提供了听课、说课、理论学习、主题沙龙、网络论坛、上课研讨、过程反思等多种形式的研训平台,以促进教师更深层次地思考、研究日常工作中的教育教学。
为了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我们制定了重点培训计划,进行单兵“操练”或10人以内的小规模集中培训;采取“阵地战”的方式,深入到部分小学跟踪听课,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到农村学校进行送教交流活动。研修活动有效地扩大了骨干教师的视野,增长了骨干教师的见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导、学、研”三位一体的品德骨干教师递进发展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品德骨干教师的聪明才智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全县小学品德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策略一:“导”——定好航标
美国学者林晶得曾说过:“教师具有一种新的职能,他不再是一个在讲台上发号施令的先生,而是一位向导,一位指路人。”导师良好的指导和正确的引导是骨干教师培训的基础。
1.提高选拔条件,确保培训质量
选择什么样的教师作为培训对象,对能否实现培训目标至关重要。骨干教师的成长,教师本人素质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把自愿参加培训,能吃苦、上进心强,年龄在35周岁以下,品德课程教龄3年以上,在业务上初露头角,有培养前途作为选拔对象的重要条件。选拔的具体方式是:①农村小学品德教师对照选拔条件,自愿到乡镇中心小学报名;②乡镇中心小学根据培训对象的条件和规定的名额,从自愿报名的教师中择优向教研室推荐;③教研员通过听课,召开座谈会,与教师本人交谈等途径,对被推荐的对象逐一进行考核,然后确定学员名单。
2.实行目标指导,激发学习热情
培训目标只有和学员的目标相一致,体现个性化,才能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才能让导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施教。
具体做法是:在培训开始,导师为学员准备一份自我发展计划表,制定一个发展总目标。学员围绕这一总目标,根据自身的特点、特长和进修要求,制定阶段发展目标和学年发展目标,包括实现这一目标需学习的内容。然后导师对每个学员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和指导,帮助学员校正自己的发展目标,使每位学员所制定的目标更实际、更贴近自己,以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这样,教师的教能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学员的学也不再被动,而是更能体现自身的愿望和要求。
3.精心没计课程,提升教学能力
导师“导”的第二项任务是为学员选定进修学习的内容,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进修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导师授课的内容和学员课后自学的内容。如此,力求使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少走弯路,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每学期我们进行4天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教育理论学习——学习素质教育理论,探求课程改革理念。
课程教学培训——品德课程和教材介绍;品德课有效教学探讨;品德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学生活动组织与学法指导研究(课例观摩)等。
学员通过与导师的交流,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备课、授课的能力。
策略二:“学”——夯实基础
“导”是为了更有利学员学。品德骨干教师培训采用自学、互学、联动学等方式展开,以利于学员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果。
1.强化自学,发挥主体作用
自学是学员提高自身素质,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培训中,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地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自学不是放任学员自己漫无目地地学,而是在导师指导下,按自己的目标去自学。在导师指导下自学,弥补不足,获取独特感受。学员们在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吸收,形成新知识,加快了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2.组织互学,创设合作氛围
互学是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员间的相互交流,拓宽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学员在互学时提出在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在讨论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互学中,学员们取长补短,交流各自新学的知识,使学员听取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吸取他人的长处,不断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特点和潜力,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发展方向,使自身的学习更成熟,更具有适应性,更富有创造性。
3.区域联动学,推进整体发展
我们把全县4所县直小学、2个街道、9所中心校共35所小学的骨干教师,根据地域相近、方便实施、有利交流的原则,分成7个区域,每个区域4至5所学校作为一个活动片区。活动片区的划分和交流整合了学科资源、学校资源、教师资源,实现了交流互动、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彼此共进的目的。
策略三:“研”——历练提升
骨干教师培训,既要提高学员的文化素质,调整知识结构,更提高学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学”与“研”的有机结合,既深入了“研”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的深入。
1.刨建教研平台,施展教师才华
我们在培训之后组织课堂教学竞赛。竞赛要求各乡镇中心学校进行初赛评选,然后推荐选手参加县级评选,各单位选手同课异构、同台竞争,并鼓励教师相互听课,赛后及时总结,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还让参加听课研讨的老师获益良多。
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品德教研和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利用比赛的时机,把选拔培养的骨干教师“推”出去锻炼,促其成材。此举不仅让骨干教师施展了才华,促进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还促使了品德教研良好氛围的形成。
2.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教育科研
针对骨干班学员缺少科研经验的现状,我们利用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室三合一的优势,加大培训力度,设计了适合参训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培训板块。具体思路是:課题研究讲座——课题研究指导——课题成果鉴定。
我们从三个层面对参训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一是依托进修学校的科研力量,聘请课题研究专家在教育教学科研的理念和方法上进行讲解;二是聘请教育教学类杂志的资深编辑就课题研究的规范进行指导;三是聘请一线特级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上进行培训。这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使参训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组织多种研修,提高研训实效
在整个县域层面上,我们为教师提供了听课、说课、理论学习、主题沙龙、网络论坛、上课研讨、过程反思等多种形式的研训平台,以促进教师更深层次地思考、研究日常工作中的教育教学。
为了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我们制定了重点培训计划,进行单兵“操练”或10人以内的小规模集中培训;采取“阵地战”的方式,深入到部分小学跟踪听课,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到农村学校进行送教交流活动。研修活动有效地扩大了骨干教师的视野,增长了骨干教师的见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导、学、研”三位一体的品德骨干教师递进发展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品德骨干教师的聪明才智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全县小学品德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