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追随中山燕双飞
陈粹芬父亲是位郎中,祖籍福建,到香港谋生。陈粹芬生于香港,人称“陈四姑”。陈粹芬父母早逝,读书不多,但她机灵果断又忠厚热情,有一副忠肝侠胆的热心肠。
1891年8月12日,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的26岁的孙中山,在香港屯门基督教堂做礼拜时,经革命党人陈少白介绍,认识了18岁的陈粹芬。两人一见如故。初次相见,孙中山即向她表示要效法洪秀全、石达开,推翻满清,陈粹芬深为孙中山的革命志向所折服,毅然决然地追随中山先生,加入革命的行列。不久开始在香港屯门附近的红楼租屋同居,相偕奔赴革命。
1893年,孙中山在澳门行医,陈粹芬既是孙中山的护士,又是他的卫士。孙中山德技双馨,深受患者欢迎,引起葡籍同行的嫉妒和排挤,被迫迁至广州,以悬壶救世为掩护,继续宣传革命。
二、 革命军中马前卒
在孙中山艰难曲折的救国征途中,陈粹芬无怨无悔地同他患难与共达22年之久。她追随孙中山,足迹遍及日本和新马一带。她多次参加起义行动,在广州运军火,在日本做交通通讯,随军进攻镇南关,宣传三民主义,将宣传品分送到国内、南洋各地和日本、美国,上街宣传反清革命、散发《讨满檄文》。在备尝艰苦、颠沛流离的革命岁月里,陈粹芬尽显“女中丈夫”气概。
1900年前后,孙中山蛰居日本,陈粹芬以妻子的身份掩护他的活动。
孙中山在策划庚子广州起义时,所需武器弹药,都得从日本、美国等地秘密运进香港。孙中山与海员们约定,以横滨港为中继联络站,居中策应,视形势而定进退。所有密件与军火的起运落地均经陈粹芬手。每当运载军械的邮轮抵埠,她立即独自前往接船,并通报消息,以保万无一失。
1905年10月,孙中山被日本政府驱逐到南洋活动,陈粹芬随行。1907年,孙中山在广东边界先后策划4次起义,骑术好、枪法又好的陈粹芬均随军征战。期间,陈粹芬担任印刷革命文件工作,还煮饭、送水、照顾士兵,终日忙碌,从不言苦。
陈粹芬以女性的温柔与细致、热诚干练与勤劳勇敢,使孙中山在亡命异邦、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涯中,获得精神支持与慰藉,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 和睦的孙家
陈粹芬甘愿不计名份,任劳任怨,默默陪伴孙中山出生入死。孙中山将他1896年伦敦蒙难出狱后,恩师康德黎博士送作留念的一块金质怀表转赠给她珍藏,以表达两人的爱情坚比金石。孙中山与陈粹芬虽未正式成婚,但在名份上他一直承认她是夫人;而陈粹芬每逢喜庆日发送宴请的红帖时,总是以“孙陈粹芬”署名,以示自己乃孙家之人。
1910年12月20日,孙中山写信给女儿孙诞、孙婉姐妹时,内有可将其行程“告两母亲知之”,及“并问候你两母亲及各人平安”等语。“两母亲”指当时同住槟城的卢慕贞、陈粹芬两位夫人。
1910年,同盟会南洋基地移到马来西亚槟城。原配夫人卢慕贞、陈粹芬,两个女儿孙诞和孙婉也都来到槟城,一家人在一起,这是孙中山和家人团聚较长的一段时间。在福建人居多的槟城,陈粹芬以福建人的身份,带着机密文件和军火进出。
陈粹芬在孙中山家族中的地位仅次于卢慕贞。她秉性朴实敦厚,待人和蔼亲切。陈粹芬未曾生育,她待孙中山与卢夫人的儿女视同己出,孙中山长子孙科对她一片孝心。1949年仲夏,孙科、陈淑英夫妇特往澳门,恭祝其母卢慕贞83岁生日,当卢慕贞挽陈粹芬携手走下楼梯时,状至亲昵,宛若姐妹,亲友们热烈鼓掌欢迎。
四、 功成身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陈粹芬悄然退隐。她视富贵荣华如浮云,从不炫耀自己的特殊身份,朴实无华、行事低调、甘于平淡,从不提“当年勇”。
陈粹芬襄助孙中山反清创立民国,历尽艰辛,功不可没,而当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与她分离。当时有人认为孙中山有负于她,有欠公允。但她却说:“我跟中山反清建立了中华民国,我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不是中山弃我。所以说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
陈粹芬对孙中山宽宏大量的公允评论,是由于她内心充满着对孙中山无私的爱。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陈粹芬说:“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后有了贤内助,诸事顺利了,应当为他们祝福。”
此后,为了给寂寞生活增添欢乐,享受女性作为母亲的喜悦,陈粹芬到槟城后,抱养了苏姓华侨刚出生的女婴作为养女,取名孙容,是为纪念她和孙中山之间的难忘之情。
尽管与孙中山分离,陈粹芬始终记挂着孙中山和他的事业。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远在南洋的陈粹芬失声痛哭,在槟城设坛遥祭7天。
五、 孙家的媳妇
陈粹芬的女婿是孙中山的侄孙孙乾。孙乾1908年生于美国,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意大利陆军大学。1937年,孙容赴美国檀香山读大学前与孙乾相爱热恋。论辈份两人应为姑侄,但两人没有血缘关系。这桩婚事遭到孙家长辈们的极力反对,后经孙科出面斡旋,特电孙容前往意大利与在陆军大学深造的孙乾结婚,并请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刘文岛主持婚礼。孙容婚后恢复苏姓,取名仲英。
抗战中,苏仲英在重庆当英语教师,孙乾在陆军大学任教官,后由上校晋升为第七战区余汉谋部通信兵团少将团长,驻守广东韶关前线。陈粹芬也来到了韶关。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住在广州东山的陈粹芬不顾年老,愿做抗日后援,到处宣传抗日救国,认定抗战必胜。她还为在抗战中所生的诸外孙取名必胜、必兴、必达、必成、必立,表达她对中国必胜的信心。
孙中山胞兄孙眉承认陈粹芬为家族一员,给予名份,待她很好,称她为“南洋婆”,族人都称她为陈夫人,晚辈则尊称她为孙老太太。
1960年10月21日,陈粹芬在香港溘然长逝,享年88岁。由于种种原因,家人的治丧形式极为简单,不登报,不发讣告,购地葬于香港九龙荃湾。1986年,孙乾由美国返港,收拾岳母陈粹芬与妻子苏仲英的遗骨,从香港迁回翠亨村孙氏墓地安葬,她真正成了孙府的“家里人”。墓碑上写道:孙陈粹芬夫人之墓,婿孙乾率外孙必胜、必兴、必达、必成、必立建立。■
陈粹芬父亲是位郎中,祖籍福建,到香港谋生。陈粹芬生于香港,人称“陈四姑”。陈粹芬父母早逝,读书不多,但她机灵果断又忠厚热情,有一副忠肝侠胆的热心肠。
1891年8月12日,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的26岁的孙中山,在香港屯门基督教堂做礼拜时,经革命党人陈少白介绍,认识了18岁的陈粹芬。两人一见如故。初次相见,孙中山即向她表示要效法洪秀全、石达开,推翻满清,陈粹芬深为孙中山的革命志向所折服,毅然决然地追随中山先生,加入革命的行列。不久开始在香港屯门附近的红楼租屋同居,相偕奔赴革命。
1893年,孙中山在澳门行医,陈粹芬既是孙中山的护士,又是他的卫士。孙中山德技双馨,深受患者欢迎,引起葡籍同行的嫉妒和排挤,被迫迁至广州,以悬壶救世为掩护,继续宣传革命。
二、 革命军中马前卒
在孙中山艰难曲折的救国征途中,陈粹芬无怨无悔地同他患难与共达22年之久。她追随孙中山,足迹遍及日本和新马一带。她多次参加起义行动,在广州运军火,在日本做交通通讯,随军进攻镇南关,宣传三民主义,将宣传品分送到国内、南洋各地和日本、美国,上街宣传反清革命、散发《讨满檄文》。在备尝艰苦、颠沛流离的革命岁月里,陈粹芬尽显“女中丈夫”气概。
1900年前后,孙中山蛰居日本,陈粹芬以妻子的身份掩护他的活动。
孙中山在策划庚子广州起义时,所需武器弹药,都得从日本、美国等地秘密运进香港。孙中山与海员们约定,以横滨港为中继联络站,居中策应,视形势而定进退。所有密件与军火的起运落地均经陈粹芬手。每当运载军械的邮轮抵埠,她立即独自前往接船,并通报消息,以保万无一失。
1905年10月,孙中山被日本政府驱逐到南洋活动,陈粹芬随行。1907年,孙中山在广东边界先后策划4次起义,骑术好、枪法又好的陈粹芬均随军征战。期间,陈粹芬担任印刷革命文件工作,还煮饭、送水、照顾士兵,终日忙碌,从不言苦。
陈粹芬以女性的温柔与细致、热诚干练与勤劳勇敢,使孙中山在亡命异邦、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涯中,获得精神支持与慰藉,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 和睦的孙家
陈粹芬甘愿不计名份,任劳任怨,默默陪伴孙中山出生入死。孙中山将他1896年伦敦蒙难出狱后,恩师康德黎博士送作留念的一块金质怀表转赠给她珍藏,以表达两人的爱情坚比金石。孙中山与陈粹芬虽未正式成婚,但在名份上他一直承认她是夫人;而陈粹芬每逢喜庆日发送宴请的红帖时,总是以“孙陈粹芬”署名,以示自己乃孙家之人。
1910年12月20日,孙中山写信给女儿孙诞、孙婉姐妹时,内有可将其行程“告两母亲知之”,及“并问候你两母亲及各人平安”等语。“两母亲”指当时同住槟城的卢慕贞、陈粹芬两位夫人。
1910年,同盟会南洋基地移到马来西亚槟城。原配夫人卢慕贞、陈粹芬,两个女儿孙诞和孙婉也都来到槟城,一家人在一起,这是孙中山和家人团聚较长的一段时间。在福建人居多的槟城,陈粹芬以福建人的身份,带着机密文件和军火进出。
陈粹芬在孙中山家族中的地位仅次于卢慕贞。她秉性朴实敦厚,待人和蔼亲切。陈粹芬未曾生育,她待孙中山与卢夫人的儿女视同己出,孙中山长子孙科对她一片孝心。1949年仲夏,孙科、陈淑英夫妇特往澳门,恭祝其母卢慕贞83岁生日,当卢慕贞挽陈粹芬携手走下楼梯时,状至亲昵,宛若姐妹,亲友们热烈鼓掌欢迎。
四、 功成身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陈粹芬悄然退隐。她视富贵荣华如浮云,从不炫耀自己的特殊身份,朴实无华、行事低调、甘于平淡,从不提“当年勇”。
陈粹芬襄助孙中山反清创立民国,历尽艰辛,功不可没,而当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与她分离。当时有人认为孙中山有负于她,有欠公允。但她却说:“我跟中山反清建立了中华民国,我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不是中山弃我。所以说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
陈粹芬对孙中山宽宏大量的公允评论,是由于她内心充满着对孙中山无私的爱。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陈粹芬说:“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后有了贤内助,诸事顺利了,应当为他们祝福。”
此后,为了给寂寞生活增添欢乐,享受女性作为母亲的喜悦,陈粹芬到槟城后,抱养了苏姓华侨刚出生的女婴作为养女,取名孙容,是为纪念她和孙中山之间的难忘之情。
尽管与孙中山分离,陈粹芬始终记挂着孙中山和他的事业。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远在南洋的陈粹芬失声痛哭,在槟城设坛遥祭7天。
五、 孙家的媳妇
陈粹芬的女婿是孙中山的侄孙孙乾。孙乾1908年生于美国,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意大利陆军大学。1937年,孙容赴美国檀香山读大学前与孙乾相爱热恋。论辈份两人应为姑侄,但两人没有血缘关系。这桩婚事遭到孙家长辈们的极力反对,后经孙科出面斡旋,特电孙容前往意大利与在陆军大学深造的孙乾结婚,并请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刘文岛主持婚礼。孙容婚后恢复苏姓,取名仲英。
抗战中,苏仲英在重庆当英语教师,孙乾在陆军大学任教官,后由上校晋升为第七战区余汉谋部通信兵团少将团长,驻守广东韶关前线。陈粹芬也来到了韶关。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住在广州东山的陈粹芬不顾年老,愿做抗日后援,到处宣传抗日救国,认定抗战必胜。她还为在抗战中所生的诸外孙取名必胜、必兴、必达、必成、必立,表达她对中国必胜的信心。
孙中山胞兄孙眉承认陈粹芬为家族一员,给予名份,待她很好,称她为“南洋婆”,族人都称她为陈夫人,晚辈则尊称她为孙老太太。
1960年10月21日,陈粹芬在香港溘然长逝,享年88岁。由于种种原因,家人的治丧形式极为简单,不登报,不发讣告,购地葬于香港九龙荃湾。1986年,孙乾由美国返港,收拾岳母陈粹芬与妻子苏仲英的遗骨,从香港迁回翠亨村孙氏墓地安葬,她真正成了孙府的“家里人”。墓碑上写道:孙陈粹芬夫人之墓,婿孙乾率外孙必胜、必兴、必达、必成、必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