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受到重大冲击。浙江省工商局2008年底发布的民企生存状况报告显示:2008年全省共有2.2万家民企注销,死亡数创下6年来最高,而新登记企业数却为6年来最低。而在石油系统,民营石油企业的日子过得也颇为艰难。据2008年初步调查,全国石油民营批发企业663家,关门、倒闭了三分之二,加油站45064座,倒闭了三分之一,亏损的有1万多家,几十万职工下岗失业。
一、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障碍
1.企业家素质提高缓慢。2005年的蓝皮书指出,民营企业“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提高滞后于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缓慢,主要表现在经过主要靠胆识、运气的“第一次创业”之后,企业面临真正的现代企业竞争时,民营企业家缺乏战略思维和战略定位,经营短视与投机经营结合在一起,使得产业战略和市场战略定位不准,同时不能很好把握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难以完成由“顺境经营”向“逆境经营”的转变,因而在二次创业时,许多企业就倒下了。
2.人才流失严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已上升到第一资源的重要位置。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在用人方面只有做到唯才是举、知才善用,才能稳步前进,才能保持持续的活力,才能不断走向成功。但当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严重的弊端:一是中国传统的家族意识严重,唯亲是举的思想盛行;二是企业人才观念滞后,人才培养意识淡薄;三是有才不重用,有能不提拔。这些用人的弊端,造成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据统计,企业的正常人才流动率约为15%左右。而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率接近50%,大大高于正常15%的人才流动率,人才流失尤为严重。
3.技术创新能力弱。据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寿命短的原因是,没有独立开发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只依靠价格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主要靠模仿别人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生产产品,许多民营企业虽然规模不小,但大多从事的只是产业链的中、下游,甚至是最低级的简单组装和加工,没有核心技术,导致大量企业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产品类同。技术水平落后,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导致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内耗式的低水平竞争,产品档次质量低,结果导致整个行业衰落,资源浪费。因此,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忽视技术创新,技术更新开发缓慢,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4.融资困难。融资难一直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一方面是直接融资难。在我国,主板市场的市场准入门槛设置太高,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被挡在门外,而中小企业板市场基本上也没有多少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主板市场的翻版;而素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催化剂美誉的风险投资,目前在中国的规模远远不够。同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也有待发展和完善。
另一方面是间接融资难。2005年的蓝皮书称,根据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自我融资比例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为2.6%,其它渠道为2.9%。这意味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靠自有资金滚动起来的。尽管当前国家出台了鼓励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但受到银行自身利益因素影响,落实还很不到位,融资问题仍然是当前民营企业所遇到的最核心问题。
二、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对策
1.提高企业家素质。企业家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成败。企业家的素质有些是先天的,如性格特征或悟性高低等等;有些是在工作与生活中养成的,如待人接物或团队精神等等;有些则是后来通过学习获得的,如知识或修养。因此,加强教育培训,要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社会主义学院等联系或熟悉民营企业的优势。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还要强调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敬业精神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更要注重实战演练。培训的形式要灵活,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介绍相结合,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作专题报告,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一些由民营企业家参加的经济形势分析会、研讨会,提供一些国家政策及具有前瞻性的知识和信息,以提升民营企业家战略运筹能力,还可以定期输送企业家到著名高校学习工商管理知识。
2.留住核心人才。首先,民营企业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理念。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企业可持续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把人看作是企业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其次,民营企业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信任人才并适度放权。企业中的人才希望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施展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作为长期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民营企业如果想长久留住优秀人才,首先必须努力淡化家族式管理,弱化企业的私有观念并重用外来优秀人才,给予这些人以足够的信任和个人事业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体现其自我价值,真正体现出人才是企业的主人。再其次,民营企业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民营企业家应该洞悉人才的心态,明确其内在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充分满足不同人才的不同需求,提高他们的满意感和成就感。最后,民营企业要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民营企业须打破原有的封闭的、局限的文化圈子,建立公平、透明的文化氛围。民营企业培育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只有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经过艰苦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3.增强创新能力。对民营企业而言,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既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应当培养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创新能力和机制,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选择创新模式,不仅进行技术创新,更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不仅要提出新的理念,更要创造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组织结构方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从技术竞争角度看,自主创新活动要带有相当的率先性,要做到这一点,民营企业必须要有快于其它企业的迅速的市场反应能力。这种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表现在当市场总量、结构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变化时,企业能够及时地感知到这些变化,及时了解这些变化的趋势,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策。此外,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离不开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应在自主创新浪潮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政府要完善适合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尤其是各省市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细化政策。
4.创新融资途径。要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政府、金融机构及民营企业应共同配合,积极创新融资理念,开发金融产品,从多种途径创造新的融资供给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首先,政府应逐步放宽民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条件。政府也可设立专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民间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等。政策性银行在营运过程中同样可以吸收社会存款,可以向央行贷款或向其它金融机构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从而解决其自有资金的不足。政府还应完善担保机制之外,采取灵活信贷政策,对于信用记录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先还后贷”为“不还续贷”,防止大量企业倒闭。其次,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要把民营企业纳入服务支持的重点范围,适当调整信贷结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出口创汇型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最后,民营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及时性和透明性,努力提高自身的信誉,积极争取银行信贷的支持。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一、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障碍
1.企业家素质提高缓慢。2005年的蓝皮书指出,民营企业“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提高滞后于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缓慢,主要表现在经过主要靠胆识、运气的“第一次创业”之后,企业面临真正的现代企业竞争时,民营企业家缺乏战略思维和战略定位,经营短视与投机经营结合在一起,使得产业战略和市场战略定位不准,同时不能很好把握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难以完成由“顺境经营”向“逆境经营”的转变,因而在二次创业时,许多企业就倒下了。
2.人才流失严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已上升到第一资源的重要位置。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在用人方面只有做到唯才是举、知才善用,才能稳步前进,才能保持持续的活力,才能不断走向成功。但当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严重的弊端:一是中国传统的家族意识严重,唯亲是举的思想盛行;二是企业人才观念滞后,人才培养意识淡薄;三是有才不重用,有能不提拔。这些用人的弊端,造成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据统计,企业的正常人才流动率约为15%左右。而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率接近50%,大大高于正常15%的人才流动率,人才流失尤为严重。
3.技术创新能力弱。据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寿命短的原因是,没有独立开发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只依靠价格竞争力。我国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主要靠模仿别人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生产产品,许多民营企业虽然规模不小,但大多从事的只是产业链的中、下游,甚至是最低级的简单组装和加工,没有核心技术,导致大量企业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产品类同。技术水平落后,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导致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内耗式的低水平竞争,产品档次质量低,结果导致整个行业衰落,资源浪费。因此,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忽视技术创新,技术更新开发缓慢,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4.融资困难。融资难一直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一方面是直接融资难。在我国,主板市场的市场准入门槛设置太高,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被挡在门外,而中小企业板市场基本上也没有多少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主板市场的翻版;而素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催化剂美誉的风险投资,目前在中国的规模远远不够。同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也有待发展和完善。
另一方面是间接融资难。2005年的蓝皮书称,根据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自我融资比例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为2.6%,其它渠道为2.9%。这意味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靠自有资金滚动起来的。尽管当前国家出台了鼓励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但受到银行自身利益因素影响,落实还很不到位,融资问题仍然是当前民营企业所遇到的最核心问题。
二、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对策
1.提高企业家素质。企业家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成败。企业家的素质有些是先天的,如性格特征或悟性高低等等;有些是在工作与生活中养成的,如待人接物或团队精神等等;有些则是后来通过学习获得的,如知识或修养。因此,加强教育培训,要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社会主义学院等联系或熟悉民营企业的优势。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还要强调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敬业精神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更要注重实战演练。培训的形式要灵活,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介绍相结合,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作专题报告,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一些由民营企业家参加的经济形势分析会、研讨会,提供一些国家政策及具有前瞻性的知识和信息,以提升民营企业家战略运筹能力,还可以定期输送企业家到著名高校学习工商管理知识。
2.留住核心人才。首先,民营企业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理念。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企业可持续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把人看作是企业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其次,民营企业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信任人才并适度放权。企业中的人才希望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施展自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作为长期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民营企业如果想长久留住优秀人才,首先必须努力淡化家族式管理,弱化企业的私有观念并重用外来优秀人才,给予这些人以足够的信任和个人事业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体现其自我价值,真正体现出人才是企业的主人。再其次,民营企业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民营企业家应该洞悉人才的心态,明确其内在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充分满足不同人才的不同需求,提高他们的满意感和成就感。最后,民营企业要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民营企业须打破原有的封闭的、局限的文化圈子,建立公平、透明的文化氛围。民营企业培育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只有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经过艰苦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3.增强创新能力。对民营企业而言,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既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应当培养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创新能力和机制,根据企业的发展水平选择创新模式,不仅进行技术创新,更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不仅要提出新的理念,更要创造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和组织结构方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从技术竞争角度看,自主创新活动要带有相当的率先性,要做到这一点,民营企业必须要有快于其它企业的迅速的市场反应能力。这种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表现在当市场总量、结构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变化时,企业能够及时地感知到这些变化,及时了解这些变化的趋势,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策。此外,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离不开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应在自主创新浪潮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政府要完善适合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尤其是各省市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细化政策。
4.创新融资途径。要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政府、金融机构及民营企业应共同配合,积极创新融资理念,开发金融产品,从多种途径创造新的融资供给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首先,政府应逐步放宽民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条件。政府也可设立专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民间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等。政策性银行在营运过程中同样可以吸收社会存款,可以向央行贷款或向其它金融机构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从而解决其自有资金的不足。政府还应完善担保机制之外,采取灵活信贷政策,对于信用记录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先还后贷”为“不还续贷”,防止大量企业倒闭。其次,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要把民营企业纳入服务支持的重点范围,适当调整信贷结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出口创汇型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最后,民营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及时性和透明性,努力提高自身的信誉,积极争取银行信贷的支持。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