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各个学科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失性逐渐显现出来。历史学科承担着对初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在学生的终生发展过程中是一块重要的知识,是促进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科学思维形成必备的内容,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学科。但是,在很多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考考的就学,不考的学科就不感兴趣了”。在许多地区中考不考历史,这就使得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的学习,给历史学科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加之农村初级中学的办学条件较差,可供借鉴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几乎没有,可供查阅的资料、信息也微乎其微,历史教学缺乏直观性,也给农村初级中学的历史学科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根据农村初级中学历史学科教学难于开展的实际,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得到实处,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我们必须努力改变现实,重建历史教学,使历史学科的教学落实到实处,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具体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基本处于孤立、静止的状态,历史学习只靠个人死记硬背,效率极其低下,同学之间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为改变现状,我们要开阔思路,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形象地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回到历史长河”中,促使他们“自觉”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轻松愉快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三)、用足历史课程的资源。历史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物古迹、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的资源。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有效地利用直观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册、教材插图、彩图、历史挂图等多种直观形象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习更易理解和记忆,引起学生兴趣。如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我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插图《时局图》,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多种手段,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后,向学生指出图上鹰、蛇、熊、狐狸等动物所指代的殖民侵略者,以及它们肆虐横行的地域范围,从而使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占据中国大半河山、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五)、我们要善于挖掘现实生活资源。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联系现实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陈水扁等人鼓吹台湾独立,妄图建立台湾共和国,编织“一边一国”、“两国论”的谬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的史实:孙权派人到过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及《世界历史》中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问题的决议等,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指出了台湾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台湾问题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学生有怎能不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抱着对社会、对民族、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高度负责精神,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针对目前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学时尽可能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只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具体地说“读史使人明鉴、明智、明里、明白、明瞭”,这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内驱力才能增强,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俗话说“爱屋及乌”,不论什么学科,只要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搞好师生关系,也就是说老师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长期以来,我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对学生耳提面命、严防死守;学生对老师畏如虎狼,敬而远之;而老师的教学也不外乎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处于受支配地位。这样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隔膜。学生不敢说不敢想,更不敢去做,动辄得咎,谨小慎微,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被死死的束缚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比“孔乙己”强不了多少。其实,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尤其要帮助学生清扫心灵的垃圾。老师要走进雪山的心灵世界,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所以历史老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农村初级中学历史学科教学难于开展的实际,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得到实处,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我们必须努力改变现实,重建历史教学,使历史学科的教学落实到实处,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具体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基本处于孤立、静止的状态,历史学习只靠个人死记硬背,效率极其低下,同学之间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为改变现状,我们要开阔思路,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形象地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回到历史长河”中,促使他们“自觉”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轻松愉快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三)、用足历史课程的资源。历史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物古迹、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的资源。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有效地利用直观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地图册、教材插图、彩图、历史挂图等多种直观形象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习更易理解和记忆,引起学生兴趣。如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我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插图《时局图》,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多种手段,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后,向学生指出图上鹰、蛇、熊、狐狸等动物所指代的殖民侵略者,以及它们肆虐横行的地域范围,从而使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占据中国大半河山、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五)、我们要善于挖掘现实生活资源。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联系现实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陈水扁等人鼓吹台湾独立,妄图建立台湾共和国,编织“一边一国”、“两国论”的谬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的史实:孙权派人到过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及《世界历史》中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问题的决议等,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指出了台湾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台湾问题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学生有怎能不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抱着对社会、对民族、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高度负责精神,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针对目前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学时尽可能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只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具体地说“读史使人明鉴、明智、明里、明白、明瞭”,这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内驱力才能增强,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俗话说“爱屋及乌”,不论什么学科,只要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搞好师生关系,也就是说老师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长期以来,我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对学生耳提面命、严防死守;学生对老师畏如虎狼,敬而远之;而老师的教学也不外乎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处于受支配地位。这样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隔膜。学生不敢说不敢想,更不敢去做,动辄得咎,谨小慎微,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被死死的束缚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比“孔乙己”强不了多少。其实,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尤其要帮助学生清扫心灵的垃圾。老师要走进雪山的心灵世界,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所以历史老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