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三大突围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t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语文老师是教語文的,更是教学生学语文的。周一贯老师在《语文课改:在整合中实现课程的超越》一文中说:“语文是人类思想交际的重要工具,在各领域都有灵活运用的生态存在,从而让思维、阅读、表达的视界沟通,视野开阔。”因此语文教师的使命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每一个”的发展,语文课堂百分百的关注至关重要。如果能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语文能力与学习习惯有足够的信息支持,课堂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充分的“学情检测”与“前置性学习单”的设计与分析为“精准把握学情,定向提升素养”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教师“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突围提供了极好的凭借。
  一、从课前突围、评估与前测,准确定位学情
  贾志敏老师认为,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语文课程创生者的姿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苏教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世界各地”。鉴于教材特点,为提高教学实效,笔者尝试进行单元整体融合教学。拿到一篇文章或一组文章准备教学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这是教学行为的导航仪、风向标,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笔者研读教材,结合课标初步拟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寻找“课堂教学”更为精准的学情依据,课前,笔者走近学生,精准定位。
  1. 学情评估与摸底。预先评估可以了解到对每个学生或学习小组最适合的任务。关于语文知识的预先评估是教学设计的前提,然而往往会被教师忽略,苏教版小语教材中说明文这一文体贯穿三到六年级,学生对于这类结构较为清晰的文章是比较熟悉的,围绕中心表达应该是了解的,但对于说明性文字的“词语准确性与生动性”认识还停留于较浅的层次。结合学情的预先评估,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学生对于这类文章的认识,来检测笔者预先评估的准确性。经过与学生交流,他们发现对非记叙类文章的概括提炼能力有欠缺,对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的认识仍旧停留在比较粗浅的阶段,与预先的评估误差不大。语文学科预习要求花样繁多,检查起来却比较麻烦,写在纸上的容易检查,老师最想了解的读书情况却很难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笔者利用学生对社交软件的喜好,要求学生预习时,把自己朗读课文的音频发送到班级QQ群里,课余时间听学生的音频,搜集整理错误多的字和难以读好的长句,为课堂的生字词教学提供依据。
  2. 学习单设计与分析。只有关注学生,才能理解与把握课程,关注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基于“每一个”,笔者在“前置性学习单”中提出了相应的问题:“我眼中的易错字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文中找说明方法,说说其表达效果”“寻找准确的用词”发给学生自主完成。精心批阅每份学习单,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概括课文内容不全面、条理不清、用反问句概括、用词不准确等;对说明方法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一些精准的用词,学生的认识停留在“不能去掉”,但是说不清楚为什么;依据掌握的资料介绍世界名称,对拥有资料的整理没有章法……感觉可以参考,数据值得信赖。完成前测与学习单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的起点与落点,利用鲜活的学习单,再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
  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确定课堂目标,取舍课堂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向班本课程、生本课程的转化。
  二、在课堂突围、反馈与整合,精准发展学生
  教育的本源在于促进学习者的生命发展,因此教师的生命价值体现在他和学生们一起生活的课堂里。单元预备课上,反馈生字词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选择、长句子的朗读。这些词语与句子均来源于课前对学生朗读课文音频中出现的高频错误。这些共性的问题便是需要老师教授的内容。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教别人和自己实践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最高,24小时后的记忆能达到90%。对多音字的处理,利用学习单让学生出题,课堂上让学生当小老师,考考大家。于教师来说,选择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整体把握,学生却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整齐与规律。这正是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区别,也是学生对于课文文本的现有认知水平。课堂上,有选择地呈现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习单截图,予以肯定与表扬,在此基础上,也通过展示部分用摘录关键句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的学习单,潜移默化地达到方法的总结与传授。教师的问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交织在一起,在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效率是有明显提高的。
  分析学生的学习单,八成的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认知停留在“知道”,对于其作用没有太多的概念,只是就数字论数字,就比较说比较。《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说明文的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课堂上,笔者将学生圈画的含有数字的句子都罗列在屏幕上,最后整合成课文的第3自然段。通过将数字修改成文字的方式,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的思维与感觉明显活跃起来,与单纯的一句话比较,效果显而易见,学生对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能将事物的特征说清楚、说具体的作用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明确“列数字”的作用之后,将其用在散文中,再次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列数字”一般用在介绍事物的文章中,不用在描写性或抒情性的文章中,这便是文字运用的技巧。笔者将表达数量多的数字转化成表示长度的数字,从生活中寻找到“香飘飘奶茶”这样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与低年级读过的绘本数量,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有文化韵味的课堂离不开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与智慧介入。将语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必然能实现学习效果的突围。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其“读写结合”,教师若能在文本的读写互动、转化上下功夫,一定能实现课堂的超越。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一座世界名城。从学前检测来看,多数学生只是摘抄百度百科的资料,两成学生能有意识地从多方面介绍。结合本单元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笔者选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课堂上,笔者进行集中的反馈与评价,让学生明确,介绍一座城市,作者心中要有明确的方向与脉络,这样的表达才是有条理的。管建刚认为语文老师安排的读写训练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写作与阅读缺乏有机联系,学生缺乏表达的冲动与欲望。如果能将课文文本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嫁接,学生的习作欲望自然会获得较大的提升。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应该是道德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学生在获取知识、理解和表达所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依据原有知识水平而做出选择的现象,这要求教师提供适合原有水平的教学。华国栋先生在《差异教学论》一书中认为:班集体教学中,应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三、于课后突围、反饋与反思,及时查漏补缺
  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应是艺术家、创造者。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我们不能像罗丹那么潇洒,一把斧头砍掉不完美的雕像手臂,但是我们可以回头找到不完美,想办法弥补这样的缺憾。
  特级教师于永正对学生朗读倍加推崇,认为学生能把一篇课文读得有声有色,说明已经理解了。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也渴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积极评价。读书是课后检测的重要手段,能够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认读,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对文章感情的领悟水平。社交媒体在此时再度发挥作用,学完课文之后,学生的朗诵再次在QQ响起时,与首次朗读的差异就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检测。作为母语课程,“说”是体现工具性的重要方面。“说”的内容除了按照练习的“介绍世界名城”之外,还需要选择说明对象进行介绍,借此检测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与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当然,读写迁移的能力是不可缺席的。检测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更是对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检测。
  语文教师教语文,更是教学生。利用充分的课堂前测与前置性学习,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想要知道什么,我需要给他们什么。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我们就关注哪里;学生觉得哪里难,我们就攻克哪里。老师的课堂不仅属于老师,更属于学生,要真正把学生的需要放在最核心的位置,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实现课堂的突围。
  课堂应是学生展示自己语言才能的舞台,如果学生表现比老师好,恰恰说明教师教学功力深厚。无论是教师聆听学生录音,还是课前交流谈话,抑或是以学习单为载体的前测,都是为了系统、精准地分析学生现状,为学生设计合理的上升空间,引导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教师教学的成功,只能反映在学生的“提高”与“长进”上。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教师要成为教学研究者。没有实践的创新,哪有教学理论的创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不是一个人的独白,而是与一个个鲜活的学生对话交流,实现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接纳,达成语言的生长,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南京市小行小学)
其他文献
板书是教师凭借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所以,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无论何时,板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于板书中识字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现在,我们来到了恐龙园,园区想招募一批小导游给游客介绍恐龙,你们想做小导游吗?课文的第二小节就可以作为大家的导游词,自由读读这一小节吧,想一想这一小节介绍了哪几种恐龙,你最想给大家介绍哪种恐龙?”教师以读懂导游词为切入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了解恐龙特点,体会表达方法,指导朗读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读懂”导游词。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对这四种恐龙的特点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们要正式
期刊
对于美食类习作大家都不陌生,从三年级开始这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喜闻乐见的习作主题,学生下笔千言,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教师满本红圈,批语“本文描写具体,色、香、味、形俱全……”那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我们的习作赏析课能再给学生带来哪些方面的提升呢?笔者认为,真挚的“情”和高雅的“趣”才能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学习生态场。  一、多元评价,激活“情趣态”课堂学生写作热情  情趣态习作教学,
期刊
《苏东坡传》以四卷文字写出了北宋文豪苏轼浮沉曲折、潇洒清旷的一生。师生阅读交流这本书,要在了解苏轼一生的基础上,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苏轼在风雨浮沉中清旷的心态。在与六年级学生交流《苏东坡传》时,我设计了四条线索,由浅入深地穿插在课堂交流里,编织成一张阅读交流的“网”,使得阅读中的碎片化信息得以整合,交流讨论中的联系更紧密,使得苏轼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立体。  一、从阅读体验中交流一本书  阅读体验,
期刊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一组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和一组《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牧童和狼》 《蝉和狐狸》),我在教学《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时,以《狐狸和葡萄》为例,抓住伊索寓言直接揭示寓意的“小尾巴”,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寓言、“不一样”的狐狸和“不一样”的寓意。  一、比较质疑,“不一样”让思维发生  1. 不一样的狐狸。本册“我阅读 我快樂”推荐阅
期刊
古诗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言简意丰,字字珠玑,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美丽画面,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蕴含着优美的意境,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造诗意课堂,让学生们走进诗的王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情”字当头  “诗言志”,每首古诗都是诗人情感的体现。教古诗,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字词意思和主要内容,还必
期刊
作文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我认为随文练笔就是一种极好的训练方法,它利用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学生负担小,效率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适时练笔呢?  一、促真情,有共鸣  “情动而辞发”,及时捕捉这一“情感共鸣”处,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此时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笔诉说心中的情,
期刊
一、课前预习  口语交际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也需要学生课前预习。因为小学生毕竟是孩子,有很多的事情从未经历过。与其在课堂上让他们根据文字或图画的描绘去想象,不如让他们课前真实地去体验。一年级教材有这样一个口语交际内容:当你家来了客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应该怎样招待客人?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周末去亲戚家做一次客人,注意观察别人是怎样招待你的,怎样做的。到了上课的时候,有了亲身体会的学生,个个兴致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做好整本书的阅读呢?我想就汪曾祺的《人间滋味》一书,谈谈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三个层次。  一、正视通读是阅读的第一层次  【片段回放一】通读交流  1. 投影出示思考:(1) 《人间滋味》的目录对你的阅读有帮助吗?说说你的理由。(2) 通读《人间滋味》一书后,你能围绕内容和作者这两方面,来谈一谈你阅读本书的初步感受
期刊
一、点题导入,概述内容  师:“奋斗与生存”是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夏洛蒂的奋斗史。一起读课题——《小草和大树》。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读文的任务,先来回顾一下课文,从题目来看,小草和大树分别指什么?(成功前后的勃朗特三姐妹)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选用这些词语,试着有条理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词语可以任意选用,同学相互间也可以交流。  著称于世 要强好胜 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