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关注生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w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学科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学科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
  一、从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入手,开展感恩活动
  优秀的人才固然离不开高智商,但个性品格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就,而課堂教学往往束缚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因此,让学生回归生活,不局限于课堂、教室的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良好个性品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的基础,认真、有效地开展小学科学学科,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个性品质。小学科学学科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活动,在实践中形成积极的体验,获得真实体验,获得真实感受,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比较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缺少内含,只会为自己作想,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会关心他人。这些都是现代学生的通性,对长辈的辛苦劳动一点也不体谅。为了培养他们关爱别人,常怀感恩之心的良好个性品质,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
  2、通过开展爱劳动、爱护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劳动”的个性品质。通过开展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爱劳动,社会责任感,讲卫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自然环境中,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让他们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天地里放飞心灵,去体验、去热爱去探索、去研究,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地了解,促进学生多当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农村的城市化转型,土地越来越少,再加上家长的溺爱,学生参加劳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我班的学生其实对种植特别感兴趣,总是会向我请教关于种植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此机遇,开展一系列与种植相关的活动。例如《我种植,我快乐》、《无土栽培的探究》、《番茄的种植》、《水养植物的种植》等等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在我们班上开花、结果。教室里摆满的都是孩子们亲手种植出来的绿色植物。本学期种植的番茄也在同学们的悉心栽培下也结满了红红绿绿的番茄。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与自然之间是共荣共存的,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都应该得到我们充分的尊重与保护。我们再从大自然获取利益的时候还应该善待自然、美化自然。人类的随手乱扔垃圾、把废弃的东西扔到河里、把工厂的污水直接流到河里等等不文明、不珍惜自然的做法,只会让自然界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惩罚人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应该从我们做起,从娃娃做起。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然环境中,让他们走进大自然,通过活动,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促进学生多当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针对这个方面的题材,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保护自然的探究活动,例如:《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河水的污染严重,我们可以与学生共同开发《水——生命之源》的主题活动,先让学生了解我们地球上的水资源,然后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看看我们生活中的水污染时怎样来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发现问题,最后发起倡议活动,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欣赏没有被水污染的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从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入手,开展生活体验活动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的孩子也不多,更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过分溺爱,使得这些学生在家中被视为“小皇帝”、“小公主”。过分的爱子之心使孩子没有锻炼自己、自我独立的机会。家长为了孩子不受累,不让孩子学干家务活、哪怕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情也不让干;另外,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在逐渐长大,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生怕孩子上学途中让车撞着,长期为孩子当“随行保镖”;怕孩子上课不会削铅笔,总要先给孩子把铅笔削好;怕孩子在学校当值日生会累坏,家长亲自来到教室帮忙扫地;不少家长只求孩子考高分,其他生活上的事无论大小,统统替孩子包办,因而养成了学生懒惰的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谈不上具有自我教育能力了。我们可以开展诸如《我是生活的主人》等主题活动,分别可以从自理服务和家政服务两个方面着手,让学生通过买菜、做饭、烧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能够在生活中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耐心地服务家人,有责任感;主动向家长学习家政技能;能够坚持为家里提供适当的家政服务。通过活动,教育学生要注意家庭的清洁卫生,做一个爱清洁、爱劳动的好学生,从而使学生做到“不会做的事学着做,会做的事抢着做”,让学生在劳动锻炼中进一步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三、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入手,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 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笔直平坦的,如果从小缺乏磨练,将来一遇坎坷挫折,就会不知所措,难以承受,甚至颓唐、退缩,以至走入极端。日本一些学校把学生带到荒无人烟的小岛,在那里孩子自己生活几天。孩子们自己搭住处、自己找水源、自己生火做饭,有时只能自己采集野果充饥,很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远足训练,创设困境,磨练意志;组织难度大一点的手工制作和技能比赛;组织同学自己粉刷教室、修理桌椅等。活动内容设定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做好活动的策划、准备好所需的材料、查找资料怎样做才可以成功,计划好做每件事情的步骤,怎样做才会做得更美好、更理想等等,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会学会做计划,学会运用材料,懂得与他人合,学生的情感、能力都会在活动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选择《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我能行》的主题活动,可以从学习习惯最常规的细处入手,如:“找找”身边的好习惯,“议议”养成好习惯的重要作用,“查查”自己和他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定出一份“好习惯承诺书”。引导学生去探究怎样的书写姿势最正确、调查全校同学们的坐姿情况、如何解决坐姿不正确等等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其次还有预复习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这些都是同学们身边的生活材料,随手可得,学生感兴趣,也方便开展活动,是不错的活动资源。
  我们在开展上面所述的活动中,可以利用好家长这个资源,请家长共同参与对孩子“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指导。通过“大手牵小手”,要求家长在家耐心地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并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像铺床叠被,洗衣、做饭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对“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的培养产生认同感。
  活动主题就在生活中,细心挖掘,用心探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是开发好主题的基础。但愿我们人人都能做到“从自我出发,关注生活”,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开展更多更有意义的主题活动。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班级管理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工作。班主任是一班之“主”,没有班主任,一个班就象一盘散沙,无凝聚力,无团结、奋斗精神。因而班主任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关系到一个班良好的班风,以及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真心合作虚心向学团结合作自我提高。  多年从教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的分析了班主任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因素,探讨班主任的言行如何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研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具备的言行举止,以规范班主任的言语和行为,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据此,有利于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己律人,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模范作用,用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言行举止积极影响
1.当前背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作为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正以锐不可挡之势,迅速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给包括广播影视在内的许多行业带来巨大而深刻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逐渐的进入集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为一体的时代。高校档案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应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效率的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以及党政管理工作服务。本文就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展开探讨。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高校的档案与高校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为高校档案中记录着自学校建立以来积累的经验与成就等,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广播电视不仅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而且要坚持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文明礼
【摘要】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化学实验、化学史料、电影电视剧中片段、有趣故事等积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情境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