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众多教师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粗心及分析能力低而烦恼。比如六年级学生求出的利息比本金还多、计算时小数点常点错、求出的某班人数结果是小数等等,这些错误让教师啼笑皆非,其中的原因真的都归结为学生粗心、学习态度差吗?我个人觉得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一种验证结果的意识,缺乏严谨学数学的态度。要解决这些教学困惑,我想在小学各个阶段注重培养学生验证的意识,加强验证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正确性及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注重验证教学优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在作业及考试中减少粗心错题,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反思验证,切实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一、培养验证的意识,舍得给学生验证的时间
综观学生现在的作业表现,学生缺乏对自己所解答的问题进行验证的意识和习惯,这其中的责任不能全怪罪到学生身上。由于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注重验证训练,同时在布置作业时也没有预算验证的时间,所以学生在解题时难免懒于验证或是实在没有时间去验证。因此,我们教师无论是例题讲解时,还是习题评讲时,要给学生以示范,哪怕是口头的验证分析也能让学生树立验证的意识。
二、验证活动,让思维训练更扎实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思维训练的多样性,注重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对问题的答案根据题目的条件进行相关的验证,正是一个逆向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反思验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正是逆向思维。
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根据“小瓶果汁600毫升,是大瓶果汁的2/3”,在学生用方程的方法得出每大瓶果汁是900毫升后,我安排了这样的验证教学训练。首先要求学生比较大小瓶的容量,大体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验证。汇报时,学生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用900乘以2/3,验证小瓶果汁是不是600毫升。更可喜的是,还有学生想到了用小瓶果汁的容量600毫升除以大瓶果汁的容量900毫升,去验证分率是不是2/3。在这个验证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分数乘除法之间的逆向关系。同时,通过验证训练,帮助学生将两学期学的三个内容(求分率、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行有效地沟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三个内容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已知“‘单位1’×分率=对应量”公式中的两个量,求另一量的问题。
三、注重验算、估算的验证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计算错误是学生常见的粗心现象,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验算习惯,培养学严谨的计算态度,纠正学生草稿中乱写乱画的现象,规范草稿书写。除了强化验算意识外,还要培养学生估算验证的习惯,结合题目情境进行有意义的思考,让学生运用推理判断计算结果的正误。
如在学习百分数利率问题时,对繁琐的计算经常有学生计算错误,算出的利息让人不可思议。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觉得主要是学生对于自己的计算结果没有与题目情境进行相对应的比较验证。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6000元存三年,年利率4.75%,到期后,利息是多少元?有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后,小数点后的数位较多,计算易出错,对计算结果动辄相差数以十倍。面对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我没有呵斥学生的粗心大意,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而是耐心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去验证答案。让学生把4.75%当作5%去估算,三年的利息共占本金的分率约为15%,所以利息应该是比6000×15%=900(元)少一些。这样的估算验证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而且让学生在计算中进行有价值的思维训练。
四、引导学生实例去验证猜想,让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
没有猜想的课堂是不完整的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大胆给学生猜想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中去探索新知。但是,猜想需要正确的验证方法去完善,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借猜想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用验证的方法指引学生到达新知的彼岸。
如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学生容易因为之前学习“积的变化规律”的影响,误认为除数与商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学生有这样的猜想,我采取了可以理解的态度,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举实例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事实胜于雄辩,学生在实例中发现事实正与自己的猜想相反,印象异常深刻。在这一课例中,我适时地提醒学生,任何猜想都必须经历实践的检验,让学生思维更具逻辑性。
实践证明,严谨的验证思维与习惯,是学生重要的数学素养。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验证思维活动,在思辨中学习数学。
(责编黄海)
一、培养验证的意识,舍得给学生验证的时间
综观学生现在的作业表现,学生缺乏对自己所解答的问题进行验证的意识和习惯,这其中的责任不能全怪罪到学生身上。由于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注重验证训练,同时在布置作业时也没有预算验证的时间,所以学生在解题时难免懒于验证或是实在没有时间去验证。因此,我们教师无论是例题讲解时,还是习题评讲时,要给学生以示范,哪怕是口头的验证分析也能让学生树立验证的意识。
二、验证活动,让思维训练更扎实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思维训练的多样性,注重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对问题的答案根据题目的条件进行相关的验证,正是一个逆向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反思验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正是逆向思维。
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根据“小瓶果汁600毫升,是大瓶果汁的2/3”,在学生用方程的方法得出每大瓶果汁是900毫升后,我安排了这样的验证教学训练。首先要求学生比较大小瓶的容量,大体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验证。汇报时,学生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用900乘以2/3,验证小瓶果汁是不是600毫升。更可喜的是,还有学生想到了用小瓶果汁的容量600毫升除以大瓶果汁的容量900毫升,去验证分率是不是2/3。在这个验证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分数乘除法之间的逆向关系。同时,通过验证训练,帮助学生将两学期学的三个内容(求分率、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行有效地沟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三个内容其实就是大家熟知的已知“‘单位1’×分率=对应量”公式中的两个量,求另一量的问题。
三、注重验算、估算的验证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计算错误是学生常见的粗心现象,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验算习惯,培养学严谨的计算态度,纠正学生草稿中乱写乱画的现象,规范草稿书写。除了强化验算意识外,还要培养学生估算验证的习惯,结合题目情境进行有意义的思考,让学生运用推理判断计算结果的正误。
如在学习百分数利率问题时,对繁琐的计算经常有学生计算错误,算出的利息让人不可思议。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觉得主要是学生对于自己的计算结果没有与题目情境进行相对应的比较验证。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6000元存三年,年利率4.75%,到期后,利息是多少元?有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后,小数点后的数位较多,计算易出错,对计算结果动辄相差数以十倍。面对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我没有呵斥学生的粗心大意,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而是耐心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去验证答案。让学生把4.75%当作5%去估算,三年的利息共占本金的分率约为15%,所以利息应该是比6000×15%=900(元)少一些。这样的估算验证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而且让学生在计算中进行有价值的思维训练。
四、引导学生实例去验证猜想,让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
没有猜想的课堂是不完整的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大胆给学生猜想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中去探索新知。但是,猜想需要正确的验证方法去完善,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借猜想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用验证的方法指引学生到达新知的彼岸。
如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学生容易因为之前学习“积的变化规律”的影响,误认为除数与商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学生有这样的猜想,我采取了可以理解的态度,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举实例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事实胜于雄辩,学生在实例中发现事实正与自己的猜想相反,印象异常深刻。在这一课例中,我适时地提醒学生,任何猜想都必须经历实践的检验,让学生思维更具逻辑性。
实践证明,严谨的验证思维与习惯,是学生重要的数学素养。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验证思维活动,在思辨中学习数学。
(责编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