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学科,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不单是给小学生传授浅显的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热爱科学,将来能够成为祖国建设的科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此问题,下面以我个人之见,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科学课; 如何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学科,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不单是给小学生传授浅显的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热爱科学,将来能够成为祖国建设的科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此问题,下面以我个人之见,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 注重学生情感兴趣的培养
古人云志从趣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因此学生兴趣的培养是至关总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要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奇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涉及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都是具有好奇和诱惑力的。如静电是怎么形成的、食物腐败变质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为什么夏天昼长夜短、能量、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太阳系、银河系、宇宙……这对小学生来说是多么富有神秘好奇而又想知道东西呀!教师要抓住他们知识狭窄点,形成矛盾,激其生疑形成强劲的内驱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循序渐进,推波助澜,逐步提高。教师也可以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例如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水中时沉还是浮”一课,同一个马铃薯为什么在一个杯子中是沉,而在另一个杯子中却变浮了呢,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在进一步观察、分析,“可能两种液体不一样吧”——提出了推测;让我们来观察两种液体有什么不一样,“可能是水中的白东西引起的吧、这可能是盐水吧”——然后调配浓盐水进行验证。这样环环相扣,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善于学习,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
2 加强学生学习科学必备的品性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宽松、民主的氛围可以使情绪具有产生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和指导学生行为。教师应积极创设这种愉悦的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想象、有话敢讲、说真话、说自己想说的话,促使学生形成注重实际,尊重客观,积极向上,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的良好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要以身作则、脚踏实际、一丝不苟去影响学生,严格的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在探究和解决任何问题中都要认真仔细、严谨、用事实说话的良好习惯,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3 强化其他非智力因素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一个冷漠、迟钝、安于现状、意志薄弱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凡在科学事业上又突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坚强的意志,极大的热情,明确的目标、为达到目标而发自内心强劲驱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用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去启迪他们,力求使他们具有创造型人才所具有的自信、热情、敏感、勇敢、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为他们将来成长为创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加强实践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实践获取的知识,才是自己真正能够驾驭的知识。科学课是面对实际的一门课,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不能搞纸上谈兵,要重视实验,特别要搞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只有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大胆让学生分组去讨论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去按步骤进行实验、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归纳,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锻炼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分析、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科学素养核心。
5 求异创新思想的培养
求异是创造思维的核心,而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最大障碍是思维定势。要引导学生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鼓励他们冲出思维定势的围城。如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蚂蚁身体”的实验中,由于蚂蚁在不停的运动,我们如何做到不伤害蚂蚁观察蚂蚁,由于同学们看到了书上的插图,有些同学说,把蚂蚁放在饭盒上,将饭盒放在水盆的中央,我们就可以好好的观察蚂蚁了;有些同学说将蚂蚁放在塑料泡沫块上,将塑料泡沫块放在水盆中央也能一样观察;教师还启发学生还有其他办法吗?有个同学说,“我们还可以将蚂蚁放入透明的玻璃瓶里观察”。我当时表扬了该同学办法想得好,还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激励。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使学生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多种途经,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道路通北京。教育学生要勇敢地、独立地、多角度地、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求异创新。使他们能够具有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
总之,科学素养所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心理、性情、品质、能力、意志等方面。我们要培养好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雕塑工程,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去不断地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这样我们培育学生才有远大的目光,才能担负得起时代的重托。
【关键词】科学课; 如何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学科,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不单是给小学生传授浅显的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热爱科学,将来能够成为祖国建设的科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此问题,下面以我个人之见,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 注重学生情感兴趣的培养
古人云志从趣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因此学生兴趣的培养是至关总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要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奇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涉及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都是具有好奇和诱惑力的。如静电是怎么形成的、食物腐败变质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为什么夏天昼长夜短、能量、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太阳系、银河系、宇宙……这对小学生来说是多么富有神秘好奇而又想知道东西呀!教师要抓住他们知识狭窄点,形成矛盾,激其生疑形成强劲的内驱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循序渐进,推波助澜,逐步提高。教师也可以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例如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水中时沉还是浮”一课,同一个马铃薯为什么在一个杯子中是沉,而在另一个杯子中却变浮了呢,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在进一步观察、分析,“可能两种液体不一样吧”——提出了推测;让我们来观察两种液体有什么不一样,“可能是水中的白东西引起的吧、这可能是盐水吧”——然后调配浓盐水进行验证。这样环环相扣,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善于学习,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
2 加强学生学习科学必备的品性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宽松、民主的氛围可以使情绪具有产生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和指导学生行为。教师应积极创设这种愉悦的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想象、有话敢讲、说真话、说自己想说的话,促使学生形成注重实际,尊重客观,积极向上,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的良好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要以身作则、脚踏实际、一丝不苟去影响学生,严格的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在探究和解决任何问题中都要认真仔细、严谨、用事实说话的良好习惯,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3 强化其他非智力因素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一个冷漠、迟钝、安于现状、意志薄弱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凡在科学事业上又突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坚强的意志,极大的热情,明确的目标、为达到目标而发自内心强劲驱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用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去启迪他们,力求使他们具有创造型人才所具有的自信、热情、敏感、勇敢、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为他们将来成长为创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加强实践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实践获取的知识,才是自己真正能够驾驭的知识。科学课是面对实际的一门课,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不能搞纸上谈兵,要重视实验,特别要搞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只有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大胆让学生分组去讨论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去按步骤进行实验、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归纳,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锻炼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分析、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科学素养核心。
5 求异创新思想的培养
求异是创造思维的核心,而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最大障碍是思维定势。要引导学生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鼓励他们冲出思维定势的围城。如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蚂蚁身体”的实验中,由于蚂蚁在不停的运动,我们如何做到不伤害蚂蚁观察蚂蚁,由于同学们看到了书上的插图,有些同学说,把蚂蚁放在饭盒上,将饭盒放在水盆的中央,我们就可以好好的观察蚂蚁了;有些同学说将蚂蚁放在塑料泡沫块上,将塑料泡沫块放在水盆中央也能一样观察;教师还启发学生还有其他办法吗?有个同学说,“我们还可以将蚂蚁放入透明的玻璃瓶里观察”。我当时表扬了该同学办法想得好,还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激励。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使学生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多种途经,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道路通北京。教育学生要勇敢地、独立地、多角度地、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求异创新。使他们能够具有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
总之,科学素养所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心理、性情、品质、能力、意志等方面。我们要培养好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雕塑工程,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去不断地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这样我们培育学生才有远大的目光,才能担负得起时代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