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智慧教育的人才培养受到了高度重视,基于智慧教育理念,更有利于教育信息和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应用以及共享。通过智慧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教育实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在智慧教育视域下,培养新型综合性人才。可以说智慧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模式以其发展路径。
关键词:智慧教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一、智慧教育概述
智慧教育就是教育的信息化,是指将信息化理念运用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信息化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来源于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育中,可以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最佳方案。智慧教育秉承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原则,将网络信息资源更加便利地应用在教育中。智慧教育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创新,而且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都产生较大的冲击。在如今的实际教育情况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才是智慧教育最大的意义。
二、高职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度不高
在实际办学中,高职教育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的痕迹比较明显。在多数人看来,高职院校往往作为学生不能进入理想大学的替代选择,被认为是“二流的教育”,因而也未能得到广大家长、社会人士的一致认同。整体而言,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未能突出鲜明的职教特色,特色化、专业化的人才培養尚未形成。
(二)高职人才层次较为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基本上定位在大专层次,只有极少数学校开设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且规模不够大,社会认可度尚且不高。随着现代企业逐渐向“智能化”转型,原有的生产制造类人才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急需引进一批高层次、技能全面、专业精通的职业人才,这也是当前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所在。
(三)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不突出
到目前为止,高职教育领域还尚未出现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品牌特色的学校,也未产生一些在行业内有广泛影响的专业。分析其原因,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不合理,其发展水平均处于同一层次;二是办学过程依然受到政府过多干预,不敢放开手脚办学;三是企业行业参与高职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足,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仅停留在较低层次,无法深入下去。
三、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加强对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人才培养的正确认识
一是整合优化学校的信息化系统,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能让教育资源使用变得更加便捷,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所以,应积极开发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整合院校庞大的教学管理、教育资源的课改教研等转化为智慧型、个性化地智能终端,以便师生随时随地关注教育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自我驱动、进化,培养具备先进理念、素质过硬、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的产业需求人才,这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随时随地的支持服务。二是将各专业知识内化专业化。将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的相关知识内化专业化过程中移交名师团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专业化和均衡化,实现共享。同时还能将选修课程趣味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学生也可将利用信息手段随时随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知识。另外,还能挖掘出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及时明确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提升自我能力。三是建立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和评价体制。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路径和轨迹,建立学生档案袋,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评价缺失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弥补不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校企深度合作,推行高端现代学徒制
智慧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企业深度介入,所以,高职院校需构建高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法。一是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中现代学徒制导师的培养模式,强化企业导师与在校教师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激励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深造等方式提升展业水平,通过到企业锻炼等方式掌握较强的时间技能。进而增强其在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平台。通过企业的竞争平台强化高职院校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选择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针对教学的具体问题开展研讨和交流。高职院校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创建教师成长的机制,配合企业技术的发展,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岗位,加大企业导师和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的合作。进而实现师资力量的循环利用,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较为强大的师资保障。三是为现代学徒制导师和高职院校教师提升发展空间。根据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特点,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为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管理的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制定细化的政策和措施,为现代学徒制导师提供较高的发展平台,激发教师和现代学徒制导师的内在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高职院校更应清晰认识到智慧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紧迫性,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人才培养的改革策略,推动高职院校实现教育转型升级,发挥智慧教育的最佳效力,进而培养出大批的智慧型人才。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csskkt24)
参考文献
[1]袁雅萍.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7,(07):72-73+77.
关键词:智慧教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一、智慧教育概述
智慧教育就是教育的信息化,是指将信息化理念运用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信息化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来源于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育中,可以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最佳方案。智慧教育秉承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原则,将网络信息资源更加便利地应用在教育中。智慧教育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创新,而且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都产生较大的冲击。在如今的实际教育情况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才是智慧教育最大的意义。
二、高职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度不高
在实际办学中,高职教育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的痕迹比较明显。在多数人看来,高职院校往往作为学生不能进入理想大学的替代选择,被认为是“二流的教育”,因而也未能得到广大家长、社会人士的一致认同。整体而言,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未能突出鲜明的职教特色,特色化、专业化的人才培養尚未形成。
(二)高职人才层次较为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基本上定位在大专层次,只有极少数学校开设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且规模不够大,社会认可度尚且不高。随着现代企业逐渐向“智能化”转型,原有的生产制造类人才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急需引进一批高层次、技能全面、专业精通的职业人才,这也是当前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所在。
(三)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不突出
到目前为止,高职教育领域还尚未出现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品牌特色的学校,也未产生一些在行业内有广泛影响的专业。分析其原因,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不合理,其发展水平均处于同一层次;二是办学过程依然受到政府过多干预,不敢放开手脚办学;三是企业行业参与高职教育办学的积极性不足,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仅停留在较低层次,无法深入下去。
三、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加强对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人才培养的正确认识
一是整合优化学校的信息化系统,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能让教育资源使用变得更加便捷,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所以,应积极开发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整合院校庞大的教学管理、教育资源的课改教研等转化为智慧型、个性化地智能终端,以便师生随时随地关注教育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自我驱动、进化,培养具备先进理念、素质过硬、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的产业需求人才,这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随时随地的支持服务。二是将各专业知识内化专业化。将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的相关知识内化专业化过程中移交名师团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专业化和均衡化,实现共享。同时还能将选修课程趣味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学生也可将利用信息手段随时随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知识。另外,还能挖掘出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及时明确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提升自我能力。三是建立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和评价体制。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路径和轨迹,建立学生档案袋,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评价缺失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弥补不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校企深度合作,推行高端现代学徒制
智慧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企业深度介入,所以,高职院校需构建高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法。一是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中现代学徒制导师的培养模式,强化企业导师与在校教师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激励高职院校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深造等方式提升展业水平,通过到企业锻炼等方式掌握较强的时间技能。进而增强其在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平台。通过企业的竞争平台强化高职院校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选择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针对教学的具体问题开展研讨和交流。高职院校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创建教师成长的机制,配合企业技术的发展,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岗位,加大企业导师和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的合作。进而实现师资力量的循环利用,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较为强大的师资保障。三是为现代学徒制导师和高职院校教师提升发展空间。根据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特点,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为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管理的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制定细化的政策和措施,为现代学徒制导师提供较高的发展平台,激发教师和现代学徒制导师的内在动力。
四、结束语
综上,高职院校更应清晰认识到智慧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紧迫性,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人才培养的改革策略,推动高职院校实现教育转型升级,发挥智慧教育的最佳效力,进而培养出大批的智慧型人才。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csskkt24)
参考文献
[1]袁雅萍.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7,(07):72-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