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抽象画欣赏对激发幼儿的想象有很大帮助。将信息技术与抽象画欣赏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充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挺进幼儿自主全面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抽象画欣赏 想象力 创造力
信息技术在抽象画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等特点极大地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增强了幼儿对抽象画与画家作画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抽象画欣赏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抽象画既没有真实的物体,也没有具体的人物,主要是以线、形、色等元素间接传达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欣赏抽象画对激发幼儿的想象有很大帮助,便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抽象画欣赏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充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自主全面发展。
一、变枯燥为生动,调动幼儿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抽象画,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画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一个逼真的、色彩缤纷的、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让幼儿把他们对抽象画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直觉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这样他们对作品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就能展开充分地想象。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少,条条框框也少,所以他们面对抽象作品时的阻碍也少,利用多煤体课件,将单调的作品欣赏变得生动形象,可以使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幼儿也更容易与这些作品作默切沟通。
在大班抽象画欣赏活动《大师画牛》中,通过自由创作、欣赏名画作品这个环节,幼儿了解了毕加索作品《牛》的创作演变过程及特点,初步感受了大师画牛的艺术表现手法。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各种形态的牛,使幼儿对牛进行观察,引发幼儿对牛的兴趣,激起幼儿对欣赏活动的热情。多媒体一幅一幅地展现作家的创作过程,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变化,教师鼓励孩子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大师的绘画技法及笔触,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最后教师进行点拨、提升和总结。这样,增添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二、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幼儿想象力
抽象画欣赏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多媒体课件有其独特的优势,以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为幼儿提供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所以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利用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幼儿能充分地利用和开发自己的天资、能力和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增强幼儿的想象力。
抽象画作品欣赏时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所以应把幼儿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首要位置,由此再讨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
在米罗《红太阳吞噬蜘蛛》的欣赏活动中,多媒体出示这幅作品时,孩子们就非常兴奋,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呼;他们被丰富鲜艳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吸引住了。这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面对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我也跟着发出赞叹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情绪和审美心境,并积极主动地大胆发言。在《红太阳吞噬蜘蛛》这幅画中,幼儿说出他们看到的具体事物有“太阳、星星、眼睛、蜘蛛、树、鸟”等很多种。儿童能从这幅抽象画中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说明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是儿童欣赏能力发展的良好开端。
三、变抽象为具体,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大量接受。相对于其他教学手段来说,信息技术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能适应幼儿在这方面的特点。在幼儿抽象画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介入,能使抽象繁杂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形象,所学知识更直观、更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幼儿的观察、理解、记忆。
在一次小班抽象画欣赏教学蒙特里安作品《红黄蓝的构成》中,幼儿面对抽象作品时知识经验对他们的干扰很少。我将重心放在激发、维持幼儿对色彩的兴趣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或完整或部分呈现作品,丰富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使幼儿的色彩表现达到自由的境界,让他们在大师的抽象画中感受色彩,唤起他们对色彩的喜爱及本能直觉感受,并反映到作品中,使他们能创设出丰富的色彩情景。
《红黄蓝的构成》色彩简单、线条平直,画面中红、黄、蓝三色给人以视觉冲击,黑色直线相间隔,给人以简单、稳定、冷静之感。因此,作品在现实意义上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和服装上。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直观地展示作品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使他们将抽象的画面转化为具体事物,对创作跃跃欲试。此时孩子们已经有的放矢,大胆下笔创作“蒙特里安系列手帕”。从抽象画的欣赏到自创作品,他们迸发出了无限创意,创作出色彩丰富、布局奇特的手帕。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整个活动过程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
在抽象画欣赏活动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多角度、多方位地帮助幼儿参与欣赏活动。它促进了教师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抽象画欣赏 想象力 创造力
信息技术在抽象画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等特点极大地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增强了幼儿对抽象画与画家作画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抽象画欣赏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抽象画既没有真实的物体,也没有具体的人物,主要是以线、形、色等元素间接传达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欣赏抽象画对激发幼儿的想象有很大帮助,便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抽象画欣赏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充分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自主全面发展。
一、变枯燥为生动,调动幼儿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抽象画,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画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一个逼真的、色彩缤纷的、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让幼儿把他们对抽象画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直觉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这样他们对作品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就能展开充分地想象。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少,条条框框也少,所以他们面对抽象作品时的阻碍也少,利用多煤体课件,将单调的作品欣赏变得生动形象,可以使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幼儿也更容易与这些作品作默切沟通。
在大班抽象画欣赏活动《大师画牛》中,通过自由创作、欣赏名画作品这个环节,幼儿了解了毕加索作品《牛》的创作演变过程及特点,初步感受了大师画牛的艺术表现手法。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各种形态的牛,使幼儿对牛进行观察,引发幼儿对牛的兴趣,激起幼儿对欣赏活动的热情。多媒体一幅一幅地展现作家的创作过程,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变化,教师鼓励孩子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大师的绘画技法及笔触,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最后教师进行点拨、提升和总结。这样,增添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二、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幼儿想象力
抽象画欣赏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多媒体课件有其独特的优势,以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为幼儿提供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所以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利用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幼儿能充分地利用和开发自己的天资、能力和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增强幼儿的想象力。
抽象画作品欣赏时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所以应把幼儿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首要位置,由此再讨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
在米罗《红太阳吞噬蜘蛛》的欣赏活动中,多媒体出示这幅作品时,孩子们就非常兴奋,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呼;他们被丰富鲜艳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吸引住了。这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面对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我也跟着发出赞叹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情绪和审美心境,并积极主动地大胆发言。在《红太阳吞噬蜘蛛》这幅画中,幼儿说出他们看到的具体事物有“太阳、星星、眼睛、蜘蛛、树、鸟”等很多种。儿童能从这幅抽象画中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说明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是儿童欣赏能力发展的良好开端。
三、变抽象为具体,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大量接受。相对于其他教学手段来说,信息技术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能适应幼儿在这方面的特点。在幼儿抽象画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的介入,能使抽象繁杂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形象,所学知识更直观、更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幼儿的观察、理解、记忆。
在一次小班抽象画欣赏教学蒙特里安作品《红黄蓝的构成》中,幼儿面对抽象作品时知识经验对他们的干扰很少。我将重心放在激发、维持幼儿对色彩的兴趣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或完整或部分呈现作品,丰富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使幼儿的色彩表现达到自由的境界,让他们在大师的抽象画中感受色彩,唤起他们对色彩的喜爱及本能直觉感受,并反映到作品中,使他们能创设出丰富的色彩情景。
《红黄蓝的构成》色彩简单、线条平直,画面中红、黄、蓝三色给人以视觉冲击,黑色直线相间隔,给人以简单、稳定、冷静之感。因此,作品在现实意义上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和服装上。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直观地展示作品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使他们将抽象的画面转化为具体事物,对创作跃跃欲试。此时孩子们已经有的放矢,大胆下笔创作“蒙特里安系列手帕”。从抽象画的欣赏到自创作品,他们迸发出了无限创意,创作出色彩丰富、布局奇特的手帕。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整个活动过程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
在抽象画欣赏活动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多角度、多方位地帮助幼儿参与欣赏活动。它促进了教师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