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越中览古》的对比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的《越中览古》流传盛广,人教版选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录入该诗。对于本诗对比的艺术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初白诗评》中说:“用一句结三句,章法独创。”沈德潜在著名的《唐诗别裁》中道:“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唐宋诗醇》评:“此诗从盛说起,而末句转入荒凉,此立格之异也。”[1]但以往所评所批多数只从诗内容所表达的“盛”与“衰”这一局部着力,而没有从整首诗包括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内的“面”剖析。本文由“面”切入,探究其对比艺术。
  一、对比与对比手法
  有必要先厘清对比与对比手法在概念上的区别,因为这直接涉及从对比手法切入的理由。对比,是指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也叫对照[2]。作为修辞,对比的类型有二,其一:一物两面对比,即对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性状进行比较;其二:两物对比,即两类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手法”,指方法技巧。因此,作为修辞的对比与作为方法技巧的对比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修辞格一种,仅限于对语言的使用意义上的美化,后者即对比手法,其使用范围更加宽泛,既包括修辞意义的对比,又包括篇章布局、风格艺术上的斟酌。所以,本文从对比手法而不是从对比修辞切入,探究其对比之艺术,力求有“面”的效果。
  二、《越中览古》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越中览古》运用的对比手法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内容层面上的对比;其二,艺术表现上的对比。分述如下:
  (一)诗内容层面上的对比
  1.国与国之比,即越国与吴国两个国家的对比。
  战争对于国家而言,意味着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状态。诗开篇的第一句:越王勾践破吴归,就写出越国与吴国势不两立的战争关系,而“破”一字更把“越”胜“吴”败、一兴一亡的两国战争结局直接勾勒出来。吴、越争霸故事波澜起伏、云谲波诡,早已流传千古,诗人不做渲染,笔者也不敢在此画蛇添足。
  2.人与人之比,即战士与国君在得胜后的对比。
  战场上,国君与战士,君臣出生入死,上下一心;战胜后,享受胜利的果实理所当然。“战士还家尽锦衣”之“锦衣”,是借代,在古代,“锦衣”指的是那些富贵人家,因为一般民众是无权穿锦衣的,它代指着荣华富贵[3]。这句写那些与“越王勾践”出生入死的“战士”在得胜之后衣锦还乡,风光无限,富贵尽享。“宫女如花满春殿”中“如花”,则喻指宫女之貌的美丽;而“满、春、殿”三字既描叙美人数量之多,又含蓄地道出一代霸主勾践在灭了吴国、报了奇耻之后的荒荡淫乐,可以想象当时美女如云,充溢宫殿,昼夜笙歌,歌舞升平的状态。从全诗来看,形象地凸显出当时的繁华热闹。
  3.古与今之比,即沧海桑田的古今历史的对比。
  历史毕竟是历史,地点还是古代的地点,但人与事、事与物呢?是否依旧?是否仍在?“只今惟有鹧鸪飞”,束尾此句,诗人就将笔锋移转到“当下”。“古”,曾经激荡了多少英雄豪杰?勾践、夫差都曾是那风起云涌、显赫一时的霸主。但“今”,则只见到“鹧鸪”鸟朴簌簌地飞。“地”仍是同一块土地,不管曾经多么繁华荣耀,但“今天”,都早已烟消云散,只留下满目的荒凉冷寂。古盛今衰,盛衰之变,沧海桑田,诗人无语唏嘘着,我们也不禁掩卷长叹。
  (二)诗艺术表现层面上的对比
  1.“三句与一句”诗结构上的对比。
  诗人用前三句感怀春秋时代吴越争霸的历史: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卧薪尝胆,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并且艺术地概括了“越中览古”所亲临的“古迹”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辉煌壮阔的一面。而一句“只今惟有鹧鸪飞”束尾,则把历史由过去拉回当下。三句“古”,一句“今”;三句“盛”,一句“衰”。古与今,盛与衰,均为一物两面之对比,二者在内容上是平行关系,在总共只有四句的七绝中,李白如此谋篇,不入俗套,真可谓艺高人胆大。
  2.“锦衣”、“宫女”与“鹧鸪”诗意象上的对比。
  意象是诗的重要文体特征。“锦衣”之意象对应着:战士个个神采飞扬、高兴异常;春天盛开鲜花的“宫女”之意象,也衬应着当年的欢乐繁华,此二者意象之鲜活如在眼;但“鹧鸪”之意象并且是在“今天”,所有那些人与事都已消散,“只今惟有”——鹧鸪鸟儿飞。“鹧鸪”之意象,凄楚荒冷。一热一冷,先烈后淡,使人读来有起有落,激荡在胸,可见其匠心独具。
  3.先缓后急诗节奏上的对比。
  再看全诗,前三句先叙述一代霸主:“越王勾践”之最辉煌功业——攻破吴国凯旋。“破/吴/归”三词,一板一眼,从容不迫。接着写胜利之后战士与君王,战士“衣锦还乡”,君王则“宫女满殿”。“越”国上下,兴高采烈、荣华富贵,可窥一斑。通览全诗,诗人运笔,前三句详细且舒缓。然而末尾,忽然以眼前飞动的“鹧鸪”收笔,笔虽简约,凄凉之意韵却溢于言表。貌似急促,“实”则干练。综合言之,前缓后急,前详后略,缓急相比,详略互托,均给读者以鲜明的艺术效果。
  4.“虚与实”诗意境上对比。
  “历史”为虚,“眼前”所见为实。当年横行天下、叱咤风云的霸王,勇猛忠心的战士谋臣,貌美如花的宫女,都已消逝,都只留存在历史的记忆中,诗人仅凭想象捕捉,人们也只能在记忆中重温,因此历史是“虚”的。在诗人的眼前,鹧鸪鸟正在飞扑,这实实在在的感知,目可睹,耳可听,因此谓之“实”。然而“虚”,却承载着曾经的绚丽多彩,“实”,却只是一片冷淡荒芜。虚与实,实与虚;过去现在,现在过去;兴与衰,衰与兴……这其中滋味,这其间一切,天地之间,谁人道尽?李白没有赘言,只是以貌似平淡的一句“鹧鸪飞”结束,留给读者的却是无尽的回味。
  三、《越中览古》中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
  《越中览古》的对比手法不是单一、简单的对比修辞,它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国家间对比,有人与人之间对比,有谋篇布局表述上的对比,还有意象、意境的对比,等等。所有的这些对比都集中在短短28字中,这使该诗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立体”的对比艺术效果。它使该诗的意象在互相对比中更加鲜明生动,更加形象可感,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极强,更加能够拨动读者心弦。
  四、结语
  该诗虽字数(加上题目)仅仅32字,但在这极有限的字数里,李白充分运用多层次多维度的对比手法,创造出了综合、“立体”的艺术效果。这种高密度的对比手法运用,其艺术感染力,当然不是普通修辞意义上的对比所可以比拟的。其技法之纯熟,诗艺之高超,令人拍案叫绝。
  参考文献:
  [1]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293.
  [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82.
  [3]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合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740.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培养体外人NCI-H460肺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考察抗肿瘤药物二去水卫矛醇(DAG)对人NCI-H460肺癌细胞在裸鼠体内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对数生长期的NCI-H460细胞1×107/ml,取0.2ml接种于裸鼠右侧腋窝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成5组:A.NS组(6只):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B. DAG-D组(6只):腹腔注射DAG 3mg/kg; C
摘 要: 庄子《天道》篇中有个著名的“轮扁斫轮”寓言典故,是通过做车轮的轮扁讲述切身感受和经历,反映出作为理论智慧的语言文字和定律法则在用诸实践中的根本缺陷,真正能够运用于生活实践事务的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实践智慧。古今对于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之间关系的论述和实际运用事例屡见不鲜、汗牛充栋,对其进行简要的阐释分析和归纳总结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大有助益。同时阐明,理论智慧不可完全偏废弃绝,理论智慧与实
摘 要: 作者根据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实践,概括出“语文八三教学”法,即:教师建立三个基本观念、确立三维教学目标、运用三种学习方式、贯彻三“为”指导方针、坚持三备原则、采用三大环节,教学中还有三个注意和三个要求。用这样的理性思考指导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理念 新思考 “语文八三教学”法  语文易教,但教好不易。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不断学习有关理论,观摩、思考高效语
摘 要: 要让学生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语言,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语感(包括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和韵律感),而语感又是经过听和读的反复训练、熏染逐渐形成的。因此,要增强学生的语感,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得多了,就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在进行写作练习时,就能够凭着自己良好的语感,将心中之“意”转化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朗读 加强策略  一、加强朗读是语文素
摘 要: 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语言的输入输出,就是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对话。对话中教师语言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教师的语言涵盖体态性的语言,巧妙应用体态性语言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体态语言 语文课堂 应用策略  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而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语言。但如果不考虑表达的方式,那么收效必定甚微,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体态语言应用于语文教学,需要研
摘 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中职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升和协调发展,可以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修养,可以不断纠正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误区,可以不断提高中职学生在交往中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 限制 综合实践 帮助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其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