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文学的特殊表现形式,词句简短,高度凝练,能够让读者展开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对于诗歌的教学,不是简单进行教授就可以达到教学效果,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如通过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从中感知诗意诗情,激发学习兴趣,萌生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诗歌;情境;创新;策略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并未从挖掘诗歌内涵出发,创设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深层的启蒙,往往在诗歌教学中花费较少时间就大概传授完了诗歌的内容,学生死记硬背也好,究竟领悟了多少就不得而知,至少学生已经学过了,还可以简单做题。可见,在诗歌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是无创新策略和意识,学生应该学到的内容还未曾充分的掌握,因此,教师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够保证诗歌教学的质量。
一、明确诗歌教学目的
诗歌教学是传承古典文化的一大途径,让学生感知古文化的博大精深,短小精悍的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也是学生必须要认知的文学表现形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其中所蕴含的情愫、哲理等,促进学生德、智、美等方面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掌握诗歌教学特点
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共存并相互影响的这个特殊时期,诗歌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教师对诗歌教学不够重视,这就与当代的“文化自信”的呼声背道而驰,学生诗歌积累过少,文化底蕴不足,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诗歌学习就是蜻蜓点水,从中忽略去发现诗歌的美,只有教师掌握了诗歌教学的特点,才能够将古典文化的优秀资源引入学生的心田,丰盈精神世界,造就诗意诗情,填鸭式教学成为过去时,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亟待创新。
三、创新诗歌教学策略
诗歌教学必须要围绕学生是主人的中心展开,充分挖掘诗歌内涵,通过多种诗歌教学形式的创设,让学生借助诗歌的陶冶,个性发展,萌发创新火花。
(一)融情入境的动感创新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根据诗歌所表达的事物,对其进行形象的外现,让学生从直观中感受诗歌所蕴藏的恢弘气势,抑或美轮美奂的情调。将古老的诗歌赋予现代的鲜活的生命气息。如教师在教学诗歌《望庐山瀑布》中,借助多媒体,制作了云山雾绕、一泻千里的瀑布的壮丽恢弘的山水动画,生动地在学生眼前展开了一幅画卷:香炉峰顶有团团雾气升腾,阳光照耀下颜色变为紫色,学生一边享受视觉盛宴,一边似乎变成了诗歌的作者正欣赏这紫烟缭绕升腾、云霞飘飘渺渺,恍然之间似乎进行了一次奇妙的穿越之旅,为眼前的美景所折服,感叹大自然的奇幻美景。有了形象的感知,学生对诗句中的“生”字有了自己的认知,有的说“生”字就是产生、升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生”字要比“升”字更为准确和巧妙,似乎缭绕的云雾就是峰顶生出的一部分……有了对前句诗的理解,对后面的“三千丈”和“落九天”的理解就变得容易了,通过这种多媒体播放诗歌画面的形式,让学生不再凭空想象,因为没有太多生活经验的学生无法想象现实生活不曾见过的画面,而多媒体的再现,让学生增长了见识,也似乎与作者浑然一体,有了体验上的共情,理解整首诗歌就不那么难解了。
(二)品味意境的美感创新
在诗歌教学中关键一点就是通过诗歌的讲解,让学生领悟和品味诗歌中的美感和独特意境,也就是意境美。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才会有诗人满含强烈感情的诗歌呈现于世。教师教学诗歌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能够“披文入情”,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品味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美。那么,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大致有:一是教师融情入境,用自己的情感体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有声有色地朗读诗歌,用肢体、情绪、语言、动作等演绎,学生由此被奏响情感的心弦,源自于教师“先发制人”的情感投入。二是具体诗歌具体引领启发,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教学《江雪》,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诗歌中的“绝”“灭”“孤舟”“独钓”“寒江”等词语,反复咀嚼这些词句在整首诗歌中的精妙之處,从而体会作者政治上的失意郁闷情怀,同时也看到作者为人的孤傲与清高。
四、放飞想象的诗意创新
诗歌寥寥几句,但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因此,解读诗歌的深度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分放飞想象的翅膀,让诗歌的意境变得更为深厚和延展。学生的想象力给予诗歌更多的张力和可能性。通过诗歌所勾画的一景一物,学生进行合理联想,不断拓展思维,进入到诗歌的内层进行理解,并感受诗歌蕴含的魅力。如,品味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景物浑然一体,宛如一幅自然的美景图。既有色彩鲜丽的景物,又有远与近、高与低的相映成趣。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回味画面,想象画中的景物,有会画画的学生也可以拿起笔进行勾勒和渲染,还可以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展开想象去联想、去评议、去诵读,从中感受杜甫的悠然情怀。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赏析、品味诗歌之中,通过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赋予诗歌更为持久的魅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捷.浅议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三读”[J].考试周刊,2018(32):57.
[2]高正义.语文学习的三步曲:多读、善思、勤写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6(7):53-54.
编辑 张珍珍
关键词:语文;诗歌;情境;创新;策略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并未从挖掘诗歌内涵出发,创设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深层的启蒙,往往在诗歌教学中花费较少时间就大概传授完了诗歌的内容,学生死记硬背也好,究竟领悟了多少就不得而知,至少学生已经学过了,还可以简单做题。可见,在诗歌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是无创新策略和意识,学生应该学到的内容还未曾充分的掌握,因此,教师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够保证诗歌教学的质量。
一、明确诗歌教学目的
诗歌教学是传承古典文化的一大途径,让学生感知古文化的博大精深,短小精悍的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也是学生必须要认知的文学表现形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其中所蕴含的情愫、哲理等,促进学生德、智、美等方面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掌握诗歌教学特点
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共存并相互影响的这个特殊时期,诗歌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教师对诗歌教学不够重视,这就与当代的“文化自信”的呼声背道而驰,学生诗歌积累过少,文化底蕴不足,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诗歌学习就是蜻蜓点水,从中忽略去发现诗歌的美,只有教师掌握了诗歌教学的特点,才能够将古典文化的优秀资源引入学生的心田,丰盈精神世界,造就诗意诗情,填鸭式教学成为过去时,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亟待创新。
三、创新诗歌教学策略
诗歌教学必须要围绕学生是主人的中心展开,充分挖掘诗歌内涵,通过多种诗歌教学形式的创设,让学生借助诗歌的陶冶,个性发展,萌发创新火花。
(一)融情入境的动感创新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根据诗歌所表达的事物,对其进行形象的外现,让学生从直观中感受诗歌所蕴藏的恢弘气势,抑或美轮美奂的情调。将古老的诗歌赋予现代的鲜活的生命气息。如教师在教学诗歌《望庐山瀑布》中,借助多媒体,制作了云山雾绕、一泻千里的瀑布的壮丽恢弘的山水动画,生动地在学生眼前展开了一幅画卷:香炉峰顶有团团雾气升腾,阳光照耀下颜色变为紫色,学生一边享受视觉盛宴,一边似乎变成了诗歌的作者正欣赏这紫烟缭绕升腾、云霞飘飘渺渺,恍然之间似乎进行了一次奇妙的穿越之旅,为眼前的美景所折服,感叹大自然的奇幻美景。有了形象的感知,学生对诗句中的“生”字有了自己的认知,有的说“生”字就是产生、升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生”字要比“升”字更为准确和巧妙,似乎缭绕的云雾就是峰顶生出的一部分……有了对前句诗的理解,对后面的“三千丈”和“落九天”的理解就变得容易了,通过这种多媒体播放诗歌画面的形式,让学生不再凭空想象,因为没有太多生活经验的学生无法想象现实生活不曾见过的画面,而多媒体的再现,让学生增长了见识,也似乎与作者浑然一体,有了体验上的共情,理解整首诗歌就不那么难解了。
(二)品味意境的美感创新
在诗歌教学中关键一点就是通过诗歌的讲解,让学生领悟和品味诗歌中的美感和独特意境,也就是意境美。正所谓“情动而辞发”,才会有诗人满含强烈感情的诗歌呈现于世。教师教学诗歌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能够“披文入情”,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品味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美。那么,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大致有:一是教师融情入境,用自己的情感体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有声有色地朗读诗歌,用肢体、情绪、语言、动作等演绎,学生由此被奏响情感的心弦,源自于教师“先发制人”的情感投入。二是具体诗歌具体引领启发,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教学《江雪》,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诗歌中的“绝”“灭”“孤舟”“独钓”“寒江”等词语,反复咀嚼这些词句在整首诗歌中的精妙之處,从而体会作者政治上的失意郁闷情怀,同时也看到作者为人的孤傲与清高。
四、放飞想象的诗意创新
诗歌寥寥几句,但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因此,解读诗歌的深度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分放飞想象的翅膀,让诗歌的意境变得更为深厚和延展。学生的想象力给予诗歌更多的张力和可能性。通过诗歌所勾画的一景一物,学生进行合理联想,不断拓展思维,进入到诗歌的内层进行理解,并感受诗歌蕴含的魅力。如,品味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景物浑然一体,宛如一幅自然的美景图。既有色彩鲜丽的景物,又有远与近、高与低的相映成趣。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回味画面,想象画中的景物,有会画画的学生也可以拿起笔进行勾勒和渲染,还可以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展开想象去联想、去评议、去诵读,从中感受杜甫的悠然情怀。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赏析、品味诗歌之中,通过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赋予诗歌更为持久的魅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捷.浅议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三读”[J].考试周刊,2018(32):57.
[2]高正义.语文学习的三步曲:多读、善思、勤写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6(7):53-54.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