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是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习得语言的核心,也是小学中高年级学段语文学习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尝试:
一、巧妙运用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在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用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语言情境,能诱发学生自己要介入语境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用机智的即兴表演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指导学生理解“盯着”,我是这样做的:瞧!老师正盯着窗外。大家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生:老师在看天花板。师:对,“盯”字里有一个目字旁,说明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大家再观察,老师是怎样看的?生:老师看得很认真。生:老师看得很专心。生:老师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这样通过动作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可谓心领神会。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
字词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小学课本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所学的词语,有许多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要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生活的体验,唤起相似记忆去领会。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逐个跟学生列举词语的意思,可以出示图片来解释词语的意思,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这个词的意思,还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到这个词语并联系到生活实际。首先,教师对许多基本的词汇根本不必用定义解释,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语,教学时应努力从学生生活中去寻找他们熟悉的、看得见的事物,想法设法变抽象为形象,引导他们理解。同时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借助自身生活经验和语文沉淀,唤起他们对这个词语的直觉体会,激活大脑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词语。如《荷花》中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你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学生自然想到了平时生活中一些拥挤的地方:菜市场、商店、公共汽车里……在打开学生思路后,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这些地方拥挤的具体情形,使学生明白人挨人、人挤人就是“挨挨挤挤”,说明这些地方的人很多。再进一步诱导:课文中说荷叶“挨挨挤挤”,是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学生很快明白,是指荷叶长得很多,非常茂密,生机勃勃。通过这样的词语教学方式,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荷叶活生生的情态,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对词语初步的赏析能力。
三、联系上下文感悟词义
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多引导学生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能帮助学生攻克以词解词的难点,胜于字词典中理性的解释。也可以教育学生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果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词语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2.懂得词语的意思;3.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不仅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而且要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的作用。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要逐步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众所周知,语言是很复杂的,它不仅具有抽象性,还具有多义性。阅读时要在词语所可能代表的各种意义中找出它在句中的特定含义,才能正确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只有结合(或者说理解)上下文,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单靠查字典是不行的。从实际教学工作中可知,好多词语包括句子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答案,可以结合上下文体会出来。这正是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譬如苏教版第四册《狐假虎威》一文的最后一段话:“凶恶的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通过这句话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含义了。像这样的例子在不少课文中都有,这就需要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在我们的言谈习惯中,还有这种情况,有些词语后面的话,往往就是对这些词语的解释或说明。例如:“他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了。”还有苏教版十二册《螳螂捕蝉》,螳螂捕蝉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课文的第五节有这样一段话:“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类似的情况在教材中随处可见,这就为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提供了条件,成为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和其它阅读能力一样,绝对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课程目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强化训练意识。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真正改变”满堂灌“的做法,把训练变为自觉行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应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精心设计,要做到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词语放在一定的语言实践中,与认识事物相互结合。要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字词,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词语的意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一、巧妙运用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在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用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语言情境,能诱发学生自己要介入语境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用机智的即兴表演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指导学生理解“盯着”,我是这样做的:瞧!老师正盯着窗外。大家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生:老师在看天花板。师:对,“盯”字里有一个目字旁,说明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大家再观察,老师是怎样看的?生:老师看得很认真。生:老师看得很专心。生:老师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这样通过动作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可谓心领神会。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
字词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小学课本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所学的词语,有许多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要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生活的体验,唤起相似记忆去领会。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逐个跟学生列举词语的意思,可以出示图片来解释词语的意思,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这个词的意思,还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到这个词语并联系到生活实际。首先,教师对许多基本的词汇根本不必用定义解释,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语,教学时应努力从学生生活中去寻找他们熟悉的、看得见的事物,想法设法变抽象为形象,引导他们理解。同时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借助自身生活经验和语文沉淀,唤起他们对这个词语的直觉体会,激活大脑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词语。如《荷花》中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你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学生自然想到了平时生活中一些拥挤的地方:菜市场、商店、公共汽车里……在打开学生思路后,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这些地方拥挤的具体情形,使学生明白人挨人、人挤人就是“挨挨挤挤”,说明这些地方的人很多。再进一步诱导:课文中说荷叶“挨挨挤挤”,是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学生很快明白,是指荷叶长得很多,非常茂密,生机勃勃。通过这样的词语教学方式,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荷叶活生生的情态,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对词语初步的赏析能力。
三、联系上下文感悟词义
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多引导学生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能帮助学生攻克以词解词的难点,胜于字词典中理性的解释。也可以教育学生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果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词语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2.懂得词语的意思;3.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不仅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而且要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的作用。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要逐步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众所周知,语言是很复杂的,它不仅具有抽象性,还具有多义性。阅读时要在词语所可能代表的各种意义中找出它在句中的特定含义,才能正确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只有结合(或者说理解)上下文,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单靠查字典是不行的。从实际教学工作中可知,好多词语包括句子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答案,可以结合上下文体会出来。这正是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譬如苏教版第四册《狐假虎威》一文的最后一段话:“凶恶的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通过这句话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含义了。像这样的例子在不少课文中都有,这就需要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在我们的言谈习惯中,还有这种情况,有些词语后面的话,往往就是对这些词语的解释或说明。例如:“他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了。”还有苏教版十二册《螳螂捕蝉》,螳螂捕蝉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课文的第五节有这样一段话:“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类似的情况在教材中随处可见,这就为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提供了条件,成为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和其它阅读能力一样,绝对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课程目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强化训练意识。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真正改变”满堂灌“的做法,把训练变为自觉行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应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精心设计,要做到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词语放在一定的语言实践中,与认识事物相互结合。要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字词,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词语的意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