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是人类感知客观事物时伴随的相应态度。常言说“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七彩的光虹如此吻合,似乎寓含着人们情绪的多彩与斑斓。正是因为情绪的复杂多变,才使得我们的生活跌宕起伏,人生中充满着酸甜苦辣。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时期。由于性成熟和性激素分泌旺盛,使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之间出现暂时的不平衡;而且大学生面对着学业、人际关系和恋爱与性的问题等多方面的压力,易产生各种内心矛盾,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情绪的波动起伏。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情商”的概念。情商实质就是指一种驾驭情绪、保持理智的能力,这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人们就在探寻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过得更愉快。在这个充满变化和竞争的时代里,学会调理好自己的情绪,对于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
学会与烦恼相处
佛曰:“人有三千烦恼丝。有欲就有魔障。”
人生在世,心存烦恼是普遍的,也是必须的。如果一个人只有快乐,没有烦恼,会是什么样子?更为值得怀疑的是,没有了烦恼,是否就只剩下快乐了呢?没有烦恼陪衬的快乐是否是真的快乐?正像我们只有经历过考试紧张的气氛后方能深刻体会到轻松的惬意,高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历来悲剧文学家们更是将世间美好的事物打得粉碎而将人类的痛苦推向极致,人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所得到的精神享受比那些喜剧作品毫不逊色,为什么?
烦恼与快乐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烦恼,也就没有快乐。人们在追求快乐的同时,同样也需要承受烦恼和痛苦。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也都是美的,哪怕是人类的烦恼,亦是如此。
烦恼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必然之烦,二为自寻之烦。
必然之烦指那种不可避免,人人都可能经受的烦恼,如丧亲、疾病、失恋等。遭遇到这类不良生活事件时,每个人都会产生烦恼,只不过烦恼的程度不同而已。对于必然之烦,我们必须要学会接纳它,与它和平共处,不仅要允许自己有一个烦恼的过程,更要允许自己利用一段时间来愈合心灵的伤痛。只有敞开接纳烦恼的胸怀,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烦恼,也才能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自寻之烦是指那些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完全消除的烦恼。生活中有些人似乎总是烦恼太多、事事不顺。细细分析之下,我们会发现,他的烦恼常常来源于他对自我、对他人或对社会的苛求,因为他“要上名牌大学最好的系”、“要考班级的前几名”、“要找既有钱又体面的工作”、“要求别人与自己的想法一致”、“要社会没有弊病、绝对公平”……如此沉重的负担,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怎么会不使他终日与挫折为伴、与烦恼相随?这些烦恼为典型的“自寻烦恼”。对于自寻之烦,关键是要分析认识这些烦恼,一个人如能明确知道自己正在经受的烦恼中哪些是自寻之烦,把它识别出来抛弃掉,那么心中的烦恼不就减少一半了吗?
学会表达情绪
伴随着情绪的产生,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会慢慢蓄积起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必定要寻找途径发泄,也就是情绪要以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学会并习惯于进行情绪的表达是健康与否的重要保障。
情绪的表达由近及远分为四个层次,即:向自我表达、向他人表达、向环境表达及升华表达。
情绪表达的第一个层次是向自我表达,是让自我意识到情绪的性质、特点,产生的原因等,也就是将情绪提高到意识层面上来。但有时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或是对情绪的起因、性质、特点等了解不清,我们就会出现情绪的自我表达不良。例如:上课时总感到心不在焉,没有效率,干什么也没兴趣,看什么都不顺眼。我这是怎么啦?可能是昨天在商店购物时被一个刁蛮的售货员讥讽了一顿,由于自己不善反驳而憋了一肚子气。虽然今天已“忘了”昨天之事,但愤怒的情绪仍未消除掉。
情绪的自我表达是情绪表达的关键一步,亦是其他表达的基础。只要我们将情绪分辨清楚了,对它的来源了解了,多半会自然而然地找人倾诉,或向环境发泄。
情绪表达的第二个层次是向他人表达,这是日常生活中情绪表达的一个主要方式,也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方式,即将我们的情绪向周围的人表达出来,让他人认识到我们的情绪。如别人伤害到我们时用抗议、指责、痛骂甚至暴力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伤心时找朋友去述说,或找心理医生咨询;学习压力太大时向亲人、恋人诉苦;对社会上某些现象不满时写文章抨击……
情绪表达的第三个层次是向自我及他人之外的客观环境表达。如:摔东西、击沙袋、在无人处高喊、哭泣,或歇斯底里发作,或拼命跑步,或疯狂购物等。这些表达方式对于那些不善与人交往、缺乏情感支持的人尤为重要。
情绪表达的第四个层次是升华表达,这是最难的,也是情绪表达的最佳方式。它超越了所有表达的对象,将情绪的能量指向其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
可以是文学艺术:如唱歌、弹琴、阅读、写作等,将自己的情绪与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疏泄了情绪,还享受了艺术的美。歌德的不朽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其沉浸在失恋的痛苦情绪中的产物。
升华表达还可以借助某种理想、信念。“化悲痛为力量”是重大丧失后典型的情绪表达方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也让丧失生命及爱情的痛苦在争取自由的理想中得到升华;爱情的受挫者可以“大丈夫先立业,后成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自勉,而将痛苦的情感升华转为对学业、事业的追求。
“郁闷”可以说是当今人们的时尚词语,“郁”为什么要“闷”着?在不妨碍他人、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寻找很多种方式打开心灵上的这道“闸门”,让“郁”的情绪得以疏泄。
拥有积极心态
有人说,凡能变更心境者,就能改变生活,而变更心境重要的是看待事物的眼光有所不同。
有一则笑话说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人心中“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考场上的他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开始心里一惊,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果然一举成名。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事物对我们的意义通常是多方面的,常常是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且积极与消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绝对有益与绝对有害的事物几乎没有。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格言所述,这种“有益”与“有害”之间的对立统一,使通过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改变我们对事物的态度,从而改变我们的不良情绪成为可能。所以,一切事物影响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心态,心态决定我们的心情,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际遇即所谓命运吧。
对于不幸的事物,可以变“负”为“正”。
真正的智者不是在收益中获利,而是在损失中获利。正如尼采对超人的定义是:“不仅是在必要情况之下忍受一切,而且还要喜爱这种情况。”
能击垮人的不是不幸本身,而是人面对不幸时所抱有的心态。经历不幸的人如果接受消极心态,沉浸在自怜里自暴自弃,那他得到的只能是更多的不幸。所谓的成功者,不是安享顺利和平淡,相反是因为他们即使面对不幸,仍能坚持积极心态,从而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报偿。不幸对他们有意外的帮助,激发了其心中“变负为正”的力量。
让我们在经历每一次不幸的同时,尝试并发现和不幸等值的积极面,学着投向内心的光明——积极心态,你会发现许多问题终将迎刃而解。因为——面对光明,阴影永远在我们身后。
总之,我们不能完全用理智去支配或控制情绪,最智慧的方法莫过于在认识、了解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我们自身的主观努力去能动地驾驭它。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时期。由于性成熟和性激素分泌旺盛,使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之间出现暂时的不平衡;而且大学生面对着学业、人际关系和恋爱与性的问题等多方面的压力,易产生各种内心矛盾,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情绪的波动起伏。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情商”的概念。情商实质就是指一种驾驭情绪、保持理智的能力,这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人们就在探寻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过得更愉快。在这个充满变化和竞争的时代里,学会调理好自己的情绪,对于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
学会与烦恼相处
佛曰:“人有三千烦恼丝。有欲就有魔障。”
人生在世,心存烦恼是普遍的,也是必须的。如果一个人只有快乐,没有烦恼,会是什么样子?更为值得怀疑的是,没有了烦恼,是否就只剩下快乐了呢?没有烦恼陪衬的快乐是否是真的快乐?正像我们只有经历过考试紧张的气氛后方能深刻体会到轻松的惬意,高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历来悲剧文学家们更是将世间美好的事物打得粉碎而将人类的痛苦推向极致,人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所得到的精神享受比那些喜剧作品毫不逊色,为什么?
烦恼与快乐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烦恼,也就没有快乐。人们在追求快乐的同时,同样也需要承受烦恼和痛苦。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也都是美的,哪怕是人类的烦恼,亦是如此。
烦恼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必然之烦,二为自寻之烦。
必然之烦指那种不可避免,人人都可能经受的烦恼,如丧亲、疾病、失恋等。遭遇到这类不良生活事件时,每个人都会产生烦恼,只不过烦恼的程度不同而已。对于必然之烦,我们必须要学会接纳它,与它和平共处,不仅要允许自己有一个烦恼的过程,更要允许自己利用一段时间来愈合心灵的伤痛。只有敞开接纳烦恼的胸怀,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烦恼,也才能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自寻之烦是指那些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完全消除的烦恼。生活中有些人似乎总是烦恼太多、事事不顺。细细分析之下,我们会发现,他的烦恼常常来源于他对自我、对他人或对社会的苛求,因为他“要上名牌大学最好的系”、“要考班级的前几名”、“要找既有钱又体面的工作”、“要求别人与自己的想法一致”、“要社会没有弊病、绝对公平”……如此沉重的负担,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怎么会不使他终日与挫折为伴、与烦恼相随?这些烦恼为典型的“自寻烦恼”。对于自寻之烦,关键是要分析认识这些烦恼,一个人如能明确知道自己正在经受的烦恼中哪些是自寻之烦,把它识别出来抛弃掉,那么心中的烦恼不就减少一半了吗?
学会表达情绪
伴随着情绪的产生,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会慢慢蓄积起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必定要寻找途径发泄,也就是情绪要以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学会并习惯于进行情绪的表达是健康与否的重要保障。
情绪的表达由近及远分为四个层次,即:向自我表达、向他人表达、向环境表达及升华表达。
情绪表达的第一个层次是向自我表达,是让自我意识到情绪的性质、特点,产生的原因等,也就是将情绪提高到意识层面上来。但有时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或是对情绪的起因、性质、特点等了解不清,我们就会出现情绪的自我表达不良。例如:上课时总感到心不在焉,没有效率,干什么也没兴趣,看什么都不顺眼。我这是怎么啦?可能是昨天在商店购物时被一个刁蛮的售货员讥讽了一顿,由于自己不善反驳而憋了一肚子气。虽然今天已“忘了”昨天之事,但愤怒的情绪仍未消除掉。
情绪的自我表达是情绪表达的关键一步,亦是其他表达的基础。只要我们将情绪分辨清楚了,对它的来源了解了,多半会自然而然地找人倾诉,或向环境发泄。
情绪表达的第二个层次是向他人表达,这是日常生活中情绪表达的一个主要方式,也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方式,即将我们的情绪向周围的人表达出来,让他人认识到我们的情绪。如别人伤害到我们时用抗议、指责、痛骂甚至暴力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伤心时找朋友去述说,或找心理医生咨询;学习压力太大时向亲人、恋人诉苦;对社会上某些现象不满时写文章抨击……
情绪表达的第三个层次是向自我及他人之外的客观环境表达。如:摔东西、击沙袋、在无人处高喊、哭泣,或歇斯底里发作,或拼命跑步,或疯狂购物等。这些表达方式对于那些不善与人交往、缺乏情感支持的人尤为重要。
情绪表达的第四个层次是升华表达,这是最难的,也是情绪表达的最佳方式。它超越了所有表达的对象,将情绪的能量指向其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
可以是文学艺术:如唱歌、弹琴、阅读、写作等,将自己的情绪与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疏泄了情绪,还享受了艺术的美。歌德的不朽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其沉浸在失恋的痛苦情绪中的产物。
升华表达还可以借助某种理想、信念。“化悲痛为力量”是重大丧失后典型的情绪表达方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也让丧失生命及爱情的痛苦在争取自由的理想中得到升华;爱情的受挫者可以“大丈夫先立业,后成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自勉,而将痛苦的情感升华转为对学业、事业的追求。
“郁闷”可以说是当今人们的时尚词语,“郁”为什么要“闷”着?在不妨碍他人、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寻找很多种方式打开心灵上的这道“闸门”,让“郁”的情绪得以疏泄。
拥有积极心态
有人说,凡能变更心境者,就能改变生活,而变更心境重要的是看待事物的眼光有所不同。
有一则笑话说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人心中“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考场上的他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开始心里一惊,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果然一举成名。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事物对我们的意义通常是多方面的,常常是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且积极与消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绝对有益与绝对有害的事物几乎没有。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格言所述,这种“有益”与“有害”之间的对立统一,使通过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改变我们对事物的态度,从而改变我们的不良情绪成为可能。所以,一切事物影响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心态,心态决定我们的心情,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际遇即所谓命运吧。
对于不幸的事物,可以变“负”为“正”。
真正的智者不是在收益中获利,而是在损失中获利。正如尼采对超人的定义是:“不仅是在必要情况之下忍受一切,而且还要喜爱这种情况。”
能击垮人的不是不幸本身,而是人面对不幸时所抱有的心态。经历不幸的人如果接受消极心态,沉浸在自怜里自暴自弃,那他得到的只能是更多的不幸。所谓的成功者,不是安享顺利和平淡,相反是因为他们即使面对不幸,仍能坚持积极心态,从而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报偿。不幸对他们有意外的帮助,激发了其心中“变负为正”的力量。
让我们在经历每一次不幸的同时,尝试并发现和不幸等值的积极面,学着投向内心的光明——积极心态,你会发现许多问题终将迎刃而解。因为——面对光明,阴影永远在我们身后。
总之,我们不能完全用理智去支配或控制情绪,最智慧的方法莫过于在认识、了解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我们自身的主观努力去能动地驾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