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的应用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革新,艺术家们将人机交互技术良好地运用在装置艺术上,装置艺术具有强互动性,传达的信息更加明确、生动。当这样的特质与公共艺术融合时就产生了更强的吸引力,正因如此,艺术家们不断尝试在公共空间设置装置艺术,以传达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不能及的信息与内涵。装置艺术使用的媒介不仅有自然材料,也包括科技发展时期新出现的媒介,在未来的发展中,装置艺术将在公共空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空间;装置;互动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0 引言
  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推动着异于传统艺术形式的新兴艺术形式诞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装置艺术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是陌生的艺术形式,难以被理解。装置艺术的互动性更强,传达的信息更加明确、生动,这样的特质是与公共艺术互通并且传统类型的公共艺术所或缺的,正因如此,艺术家们不断尝试在公共空间设置装置艺术。装置艺术的媒介涵盖了天然材料到新媒介的所有内容,包括新兴科技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装置艺术将在公共空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互动装置
  1.1 互动装置是什么
  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时代的变化[1]。在近些年的科技发展和艺术观念改变中,传统媒体逐渐缺少了新意和生动性[2],而新媒体艺术不断出现在艺术舞台上并成为艺术家们的关注焦点。装置艺术的媒介涵盖了天然材料到新媒介的所有内容,新媒体包括传统媒介的数字化媒介等,也包括科技技术发展时新出现的媒介[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灵敏的整合能力,二是强大的互动性。信息的传递是双箭头的,传递双方的信息交流[4],而装置艺术则是新媒体艺术中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装置艺术的雏形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当时被称之为“环境艺术”,但装置艺术又与环境艺术不同,装置艺术追求的布局和形态类似于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5]。
  简单来说,装置艺术就是在特定场地用特定的材料并赋予特定情感的综合展出艺术。其中,场地是可以“包裹”观众的独立三维环境,在其中陈设的材料将观众的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所有的感受总和起来就是作者注入其中的含义与情感。
  1.2 装置艺术的互动性
  在传统艺术中,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引起了观众共鸣,这也是一种交互模式。互动代表着给予和接受,是一种交换的关系,互动需要多方面存在才可以形成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强调过程和感受。装置艺术不是仅供观赏,它是一种具有包容性并欢迎观众入场的艺术,强调作品的“公共性”是装置艺术必不可少的本质内涵[6],观众作为进入艺术空间的一个参与者、互动者參与装置艺术是装置艺术的一项基本组成部分。传统的艺术欣赏只有单一的视觉体验[7],而装置艺术带来的是独特的交互模式,让观赏者沉浸式地参与到作品之中,代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使观赏者身临其境[8]。这种身临其境的参与体验与单纯的视觉感受相比,在感知程度上有更多的层次,更有力地传递了情感。
  沉浸式是新时代的设计趋势,将艺术从画面、媒介、现场环境、观众参与等层面进行多维度串联,它强调特定地方里观众的情感和精神感受[9]。
  2 公共空间艺术的特点
  艺术通常被看作“神秘”“深邃”的代名词,仿佛与大众之间隔了一道高墙[10]。但公共艺术是具有互动性的大众的空间艺术[11],公共空间这一必然条件使公共艺术具有了改变所在地点的景观、强调特定功能并引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理解的功能。这些空间场地也承担着城市精神文明与社会生活的展示功能[12]。公共艺术是以大众为主体的,这个主体不是被动接受的主体,更是主动参与的主体[13]。
  在城市化发展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固有的地域空间特色,这种现象在中国尤其突出[14]。一个宜居的城市首先必须有一个公共的开放的景观场所,方便市民外出活动和交流[15],所以公共艺术建设尤为重要。
  城市艺术中的重要部分是公共艺术[16]。在公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公共艺术作品逐渐被认定为是一座城市发展成熟的标志,是对人们生活空间及环境的再造[17]。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利用各地的地域差异,达到地域性设计的目的[18],迅速地传播其内在含义与城市文化[19]。
  最常见的公共艺术作品类型多为壁画、雕塑等,这一类型的作品都是静态的,对行人的吸引力较低,而且不容易被理解,只会被动观赏。如果在繁忙的街头有一场精彩的“表演”邀请匆忙的行人驻足停留,则可以更轻松、更便利的传达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艺术和城市风格的态度[20]。在设计师的制作下,将繁杂、深邃的文化转化为更易被接受的艺术形式[21],比如在美墨的边境墙上安装亮粉色的跷跷板。学者雷尔说:“我们安装跷跷板,是为了表明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可以一起娱乐,享受快乐,但是这堵边境墙切断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当墙两边的人同时坐在亮粉色跷跷板上一起一伏,当一方发生变化,另一个方也会有影响,简单的含义就这样被传达出来,比壁画、雕塑更加生动鲜活。
  3 当装置艺术出现在公共空间
  装置艺术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种类的材质可以制作出不同类型的装置,其特点是与空间环境在相互对立中结合成一体[22],公共艺术利用各种手段作为媒体,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传达精神与文化[23]。实体互动式装置是公共装置艺术中最常见的一种互动方式,2007年在德国街头出现了一个名为“欧司朗七屏LED”的装置,该装置运用追踪技术,运动跟踪每一辆过往的车辆,并在屏幕上呈现流动的画面,本不相关的人与事被联系在一起,成了这座城市的风景线。社会进步要求设计不再只满足功能需求,相反,空间的设计要有亲和力,实现空间与人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亲切对话[24]。从设计的整个过程看,设计离不开艺术与文化[25]。它是一个城市地脉文化的集合,是人们心中的象征和寄托[26]。   当装置艺术出现在公共空间时,除去本身的装饰作用,装置艺术也可调节气氛、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合理考究性能[27]。装置艺术既要具有艺术性,同时也合理的运用现代高新科技[28]。LUMES(露姆斯)是墨尔本设计工作室ENESS(易耐思)为当地医院Cabrini Hospital(卡布里尼医院)科住院部入口处设计的互动灯光装置,在LUMES(露姆斯)的制作中,主要运用了多通道的投影技术将画面投射到墙壁上,运用互动感应设备和灯光控制软件对互动者的操作做出反应,儿童作为这一装置的另一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触碰墙壁上的图像,让墙上的图案随着触控变成有趣的动画。
  LUMES(露姆斯)的设计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让孩子们不再觉得医院是冰冷的,让他们觉得在医院依然有亲切的感觉,用奇妙的装置转移了孩子们对打针恐惧,改变医院儿科里哭泣吵闹的氛围。LUMES(露姆斯)表达了作者想要为儿童制造乐趣、亲和力的初衷,也体现了装置位于儿童医院之中与环境的契合。对于儿童区域的公共艺术最常见的就是壁画和雕塑,但对于儿童来讲也是最容易失去兴趣的,而且儿童未必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初衷。LUMES(露姆斯)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儿童增加乐趣、消除恐惧,它更代表着城市的成熟发展。一个装置体现了墨尔浓厚的艺术氛围以及细致的人文关怀,利用前卫、专业的艺术方案解决了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成为人与人沟通的桥梁[29]。LUMES(露姆斯)对于这座城市和装置的创作者而言都是卓越的成就,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公共空间活动,鼓励人们更久地停留在公共空间中[30]。
  4 结语
  装置艺术的表现能力是其他类型的作品不能及的,装置艺术也体现了作品与周边环境文化的契合。陈媛媛的《浅析装置艺术中的符号意义》中写道:“装置艺术用于艺术家对自身和社会生活的延伸,表达了人类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并在观众的参与下体现出装置艺术的内涵,使装置艺术呈现出富有审美意义的交互性。”公共艺术具有的开放性不应只限于观赏的开放,应当包括互动交流这一体验的开放,装置艺术的互动性、实用性、包容性可以与公共艺术紧密结合,成为一条科学的、具有吸引力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甘思文,湛磊.浅谈视觉影像互动装置设计——以室内影像互动装置作品为例[J].艺术科技,2020(17):86-89.
  [2] 李静怡.新媒体思维下的公益传播设计探索[J].艺术科技,2020,33(23):55-56.
  [3] 王纳纳,华阳.新媒体环境下非遗文化媒介传播与文化传承[J].艺术科技,2020(20):84-85.
  [4] 常阳光,杨杰.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趋势分析[J].大众文艺,2018(19):87-88.
  [5] 杨容君,狄文和.现代装置艺术在城市空间的发展及应用[J].大众文艺,2019(21):109-110.
  [6] 盛金成,孙献华.陶瓷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8(22):113-114.
  [7] 吴馨宇,华阳.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J].艺术科技,2020(8):83-86.
  [8] 徐雪媚,李雪艳.公共室内空间的纤维装置[J].大众文艺,2019(02):135-136.
  [9]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10] 朱瑞雪.论现代都市中的公共艺术——南京地铁一号线三山街站壁画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2019(18):121-122.
  [11] 石宇琳,曹磊.以艺术为导向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芝加哥千禧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84-85.
  [12] 孟李想,张磊.社会互动理论下的城市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78-179.
  [13] 黄亦菲.浅析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172-173.
  [14] 包婷,李雪艳.基于场所精神视角的国内城市公园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3):93-95.
  [15] 管佩弦,李雪艳.南京新街口商业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城市精神探究[J].艺术科技,2020(13):105-108.
  [16] 杜鹃翃,孙鲁宁.浅析南京城市景观中的群雕与公共艺术的联系[J].大众文艺,2019(22):121-122.
  [17] 王帅.研究民族传统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生肖民俗造型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1):27-28.
  [18] 陈思凡,朱仙美,陈周翔.论滨海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的表达——以大连星海广场为例[J].艺术科技,2020(10):103-106.
  [19] 公盛源,吕静.新媒体时代下博物馆文创开发模式探析[J].大众文艺,2019(15):129-130.
  [20] 岳子楠,李雪艳.艺术向公众延伸——城市公共艺术调研[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8(6):74-75.
  [21] 孔祥炎,王玮.城市景观的视觉表征对城市文化传播效果的研究——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J].大众文艺,2018(23):82-83.
  [22] 高若瑶.环境空间中的陶瓷装置艺术[J].艺海,2020(12):108-109.
  [23] 杜鹃翃,孙鲁宁.浅析南京城市景观中的群雕与公共艺术的联系[J].大众文艺,2019(22):121-122.
  [24] 莊佳.后现代主义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应用初探[J].艺海,2020(11):104-105.
  [25] 吴礼程,王青青,金晓雯.艺术与文化推动设计发展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2):60-61.
  [26] 吴馨宇,田晓冬.城市雕塑构建场所精神的象征性表达[J].大众文艺,2019(13):79-80.
  [27] 梁秋华,叶洁楠.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以南京市为例[J].艺术科技,2020(17):103-106.
  [28] 王馨翊,朱一.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科技性与艺术性——以阿加姆喷泉为例[J].大众文艺,2019(22):111-112.
  [29] 杨濮源,祝炜.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元素——墙绘[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66-68.
  [30] 庄佳.重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浅谈丹麦哥本哈根公共空间衰退与复兴[J].艺海,2020(07):134-135.
  作者简介:陈子诺(2000—),女,山东烟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其他文献
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特色,它包含着城市的地域特色,并以艺术文化的形式融入实际的城市之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发展中,需要一些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去清晰城市之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这个诞生于西欧国家的理论体系,却在中国获得了独特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在中国的土地上燃起了燎原之火.这样的燎原之势与中国传统文化所根植的历史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指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照“两山理论”,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
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才能推进新时代学校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美育教育渗透不足、审美教育观念错误、教师美育能力亟须提高等突出问题.本文运用文
摘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许多学术期刊走上融合发展之路。调查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状况后,发现许多期刊公众号运营状况不佳,存在诸多问题。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不断完善自身以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提升期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关键词:融媒体;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新媒
摘要:BIM技术作为全新的设计方式,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扩大市场需求的同时,探寻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而景观行业也在寻求新的方法,替代传统设计方法,提高景观工程的效率。绿道作为城市线性开敞空间,在场地分析和地形设计上花费的成本较大。本文讨论在绿道设计中应用BIM技术的可能性,从而探索出将BIM技术运用于景观工程的方式。  关键词:BIM技术;景观设计;三维模型;城市绿道;绿道设计  中图分
中式主题的住宅空间设计已经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兴起,并受到居住者的广泛认同,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将地域文化与现代住宅的生活理念需求相结合,不仅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而且展现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这三个教学理念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最新定位.而核心素养能否被充分重视且作用于教学实践,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次第问世,让许多语文教师都经历了从语文教学“行家里手”到课改“新手”的嬗变。这种突然不会“教书”的感觉给我们带来了身份焦虑和本领恐慌。如何度过这个阵痛期?脑海中突然跳出两个词:“教养”和“学养”。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自主、丰富、便利的网络课堂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欢迎,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唱练耳这一网络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并优化网络课堂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精选重点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环节结合作为该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