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经常咬到舌头是什么情况?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i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老伴近半年来,常出现自己咬到舌头。特别是说话、吃饭的时候发生率高。请问这种情况会不会是什么疾病的先兆?把舌头咬伤了应该怎样处理?
  四川 颜先生
  答:偶尔咬到舌头是正常现象,主要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除此之外,主要就是因为舌头的运动出问题了,舌头和口腔的感觉出现了障碍,咀嚼和舌头的运动失调了,牙齿的咬合关系不好,等等。但若是老人常咬到舌头有可能是脑梗塞的先兆。
  大脑局部梗塞,压迫脑神经,使舌不能灵活运动,常在咀嚼中被牙齿咬伤。除了吃饭爱咬舌头,像吃饭吞咽动作减慢,时间延长,平时爱流口水,端茶杯或饭碗时不自觉掉地,不能吹口哨等生活细节,都是脑梗塞发病的前兆。一般来说,出现这些信号需要去医院做CT检查。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发病率高又较特殊的脑梗塞,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老年人身上,其患者数量占到脑梗塞患者总数近70%。因此,老人如果发现最近常咬舌头,或伴有头晕、头痛、行走不稳、言语不清等,应赶紧就医。
  很多人在咬到舌头后就会发展成溃疡,接下来的几天就有苦头受了。那么,咬到舌头后该如何正确处理呢?一般情况下,如果伤口有血肿,但黏膜没有破,不需要特别的处理,血肿也会被自然吸收。但是如果黏膜被咬破,出现溃疡,那么首先要注意消毒和清洁,然后在伤口上涂碘甘油;或用西瓜霜喷剂喷个四五天即可愈合。不要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吃饭时要注意避免食物刺激伤口,吃完之后要立刻漱口。
  老人如何正确吃粗粮
  我和老伴都有便秘,听说吃粗粮可以缓解便秘。但我们吃了几天,胃开始出现不适。请问老人如何正确吃粗粮?
  湖北 冷先生
  答:1.老年人吃粗粮最好采用熬粥的方式,这样可以促进粗粮的纤维素被吸收和利用,同时减少肠胃负担避免腹胀的发生,保障肠胃正常循环。
  2.老年人吃粗粮应当循序渐进,不能突然增加或者减少粗粮进食分量,这样容易造成老年人肠胃不适反应。为了帮助老年人肠胃适应粗粮,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可操之过急。
  3.老年人应根据个人体质调整粗粮摄取量,一般每天粗粮的摄取量在50~100克之间,进食过少达不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进食过多容易造成肠胃消化不良的发生。
其他文献
冬春交接之际,医院里的门诊量陡增,感冒、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病都让很多人不停地去医院。可是在医院看完之后,总得回家养养。一些患者就有些困惑了:“有的人说我这病得静养,有的人又说要锻炼身体才能提高抵抗力,到底在生病期间能不能运动呢?”  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宗文汇主任介绍,其实静养对很多患者是非常好的养病良方,尤其是感冒。  感冒的病因很多,有的是细菌作怪,有的是病毒捣乱。人的免疫力在感冒时都会受到一定
茄子美味不吸油都知道茄子是很吸油的蔬菜,炒茄子放油少不好吃。但是现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油吃多了对身体不好。那么如何让茄子既美味又不吸油呢?推荐以下4个方法。1.茄子
我今年52岁,有气短、心肌缺血的症状,一年有3~4次心中偏右边有心顶压痛感,近日验了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请问该如何治疗?  上海 蒋先生  答:每次胸痛是否與体力活动相关?持续多长时间?比如在快步行走、上坡或上楼梯时才胸痛,休息后能缓解或消失,结合心电图表现,往往提示冠心病的可能。但如果胸痛发作与体力活动无明确相关性,持续时间又长(数小时或更长),而同时胸部又有压痛,则提示胸壁软组织或肋骨的病变
制作多媒体课件是当下信息化教学进一步落实中的一大重要环节,对教学效果、学生培育和教师成长都具有很大的促进效果。本文分析了建设多媒体教学团队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在教学
女性常喝红茶,吃柑橘类水果有助于降低卵巢癌的风险。  研究人员对17万名25到55岁女性的饮食习惯,进行了为时30年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红茶和柑橘中含有的黄酮成分,可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黄酮成分摄入量越高的参试者,卵巢癌发病风险越低。  黄酮包括黄酮醇类和黄烷酮类,黄酮醇类主要来源于红茶,洋葱和苹果;黄烷酮类主要来源于柑橙类水果,尤其是橙子和果汁。卵巢癌至今仍是“高致命性的恶性肿瘤”,但每天两杯
冠心病老人容易出现心神不宁、失眠,有时走几步路就感觉心跳得特别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辉教授表示,中医上并没有冠心病一说,但从冠心病的症状看
每个人都想养生,但其实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非但不能延寿,反而折寿。  这些我们常做的“养生”害了很多人,再这么做迟早会要命!  每天2万步:毁了膝盖!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说过: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走路”。  朋友圈推出的“微信运动”功能,可以帮助人们记录每天的步数,和朋友们比赛。于是“晒步数”也成了朋友圈的一种潮流。但有些人每天这么走,单纯追求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