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f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城市高速发展而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位于城区边缘的农村被划入城区,产生了落后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底下的居民区。本文在深入分析城中村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梳理出可供探讨的城中村改造基本方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关键字】 城中村 方法及策略 可持续发展
  一、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1、城中村概念界定
   城中村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独特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张,使得过去的郊区、农村甚至更远的土地被国家陆续征用。但国家并不能承担土地征用后原住村民的生活和就业,于是采取保留村民住宅用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及少量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存留土地,虽然农耕生产的状态不复存在,但农村居民身份及农村管理制仍然得到了保留。
   2、城中村形成原因
   “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即原有居民“以地生财”;土地、规划、环保等政府部门规范化管理的缺位是产生“城中村”问题的政策原因;落后的城乡管理体制是造成“城中村”问题的体制原因;政府未能为大量外来人口提供足够的廉租屋是刺激“城中村”违法滥建的客观原因。
  二、城中村形成的根源及存在的问题
   1、城中村形成的根源
   城中村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首先从客观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从而城市化进程也紧随其后高速成长,这样就产生了城市规范化管理不到位以至于满足不了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只是主要矛盾;其次从主观上看,我国城乡的二元管理体制和我国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冲突,这是两种制度产生的矛盾,是次要矛盾;再次对于政府而言,城市政府的财力有限,所以在城市化的初期城市政府常常选择绕开村落的思路,导致城中村普遍存在。
   2、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的障碍,它缺乏统一规划和严格管理,给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带来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2.1 城中村改造面临的社会问题
   2.1.1 被动城市化与社会空间隔离
   商业性地产开发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商业行为,是想通过物化改造、有偿置换的方式,以低成本获取城中村土地,以换取更大的利益。它并没有从解决城市用地的目的和城市发展层面考虑城中村改造的社会问题,所以无法从根本解决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2.1.2 商业性城中村改造的特征及其弊端
   从城中村问题的发展过程来看,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正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房地产市场的兴起,土地价格的飙升无疑对城中村的更新改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计划到市场的过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对国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寻租现象。
   2.2城中村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大工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我国各城市旧城改造规模不断扩大,伴随城市更新扩张,其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从经济收益角度看,城中村的存在大大减少了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益。因城乡实行二元土地结构,使城中村土地难以流转,导致在城中村改造问题上,演变成投资大利益小,难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从社会管理方面来看,城中村的存在也给社会秩序埋下了隐患,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规划,人口管理难度加大,计划生育难以实施,人口普查难度增加等;从美化城市方面看,城中村的存在破坏城市形象和环境,使得城市绿化难以实施,成为城市美化的一块瑕疵。
  三、城中村改造方向及策略
   1、城中村改造方向
   城中村的改造效果应该最大化的向城市靠拢,应在满足居民住房需求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可以满足低收入者的住房,缓解社会居住矛盾。
   1.1 城市级别对“城中村”改造走向的影响
   小城市的生存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具有继续发展的潜质,所以小城市中的“城中村”不适宜向低品质社区方向改造;中、大等城市中,人口较多,生存压力大,对住房有着迫切的需求,所以中、大等城市适合将“城中村”改造成低品质社区,
  通过发展低品质社区来缓解住房压力。
   因为建设各种不同的低品质住房,其土地在使用方式和效益方面有着巨大的差異,为了使地区土地发挥最大的作用,低品质社区应避免占用可获得高收益的地段,地处稀缺性地段的“城中村” 应用作高档商品房的建设。所以说区位对其改造走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城中村的改造策略
   各城市所在地区的地理条件,城市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及政府政策因地制宜,所以其城中村的改造方式也各有不同。
   2.1对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研究
   从各地“城中村”改造的实践来看,城中村改造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 政府全能模式:也称政府改造模式,是指以当地政府作为城中村改造活动的领头人,包揽与城中村改造有关的所有工作的一种改造模式。(2)村集体改造模式:与政府改造模式不同的是,其领导人由村民自己担任,但是却是在政府的改造政策指导下完成的,由城中村村民通过民主协商、集体讨论的形式决定有关本村改造的所有方案。(3)市场化运作模式:即开发商主导的改造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布本地区城中村改造的方案和优惠政策,以招标的形式,吸引房地产开发商对城中村进行开发改造的运作模式。(4)半市场化运作模式:即由三方,即政府出台政策、开发商垫付资金、村委会协助,共同完成城中村改造模式。调动三方共同和谐完成,是目前各地进行城中村改造的首选。
   2.2城中村改造的典型模式
   通过总结各地城中村改造经验,总结出三个改造的典型模式。(1)深圳模式:深圳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城市获得了快速发展。其城中村改造模式是政府起到了积极的指引作用,由政府制定基本政策及优惠措施。(2)广州模式:广州被誉为中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第三大城市,其城市化发展之迅速令人不可小觑。其城中村改造模式是在政府提倡的原则下,不允许房地产商介入,而是由城中村自行改造开发的模式。(3)珠海模式:珠海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从昔日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一跃成为新型花园城市,其城中村改造模式是值得借鉴的。其改造模式是以政府引导决策为主,房地产商为辅,在政府的指引下,从各个方面彻底实现城市化。
   2.3 “有机更新”理论核心及原则
   “有机更新”理论是在对中西方城市发展历史和城市规划理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由吴良镛先生提出的,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像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城市建设必须顺应原有城市结构,遵从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依据改造要求,妥善处理存在的矛盾,促进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达到有机更新的目标。
   “有机更新”理论是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而提出的创新思维,它也要遵从一定的原则,其原则如下:(1)整体性更新原则(2)延续性更新原则(3形态改造与制度改造并举原则(4)面向社会低收入阶层的更新原则(5)延续城中村原有的经济社会功能原则。“有机更新”理论已经被诸多城市所接受,成为一种较为流行并且切实可行的旧城保护与更新的理论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中村现在是影响我国城市发展的一大因素,我们在认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有效的改造方针和政策,借鉴成功的改造模式及经验,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中村城市化的核心目标,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使得城中村的改造顺应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杨豪中、王劲、周昭俊— —“有机更新”理论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原则浅析
  [2]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3]杨立勋.有形与无形改造并举一形态和制度两个城市化共进[J].北京规划建设,2005
  [4]孙昌盛,张春英.城中村“文化融合”改造模式探讨[J].华中建筑,2008学刊,2009(2):96—10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模板配置、支拆方法、钢筋绑扎、砼浇筑养护方面阐述达到清水砼的要求。  【关键词】清水砼模板配置 支拆方法  目前,清水砼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市政工程、桥梁工程等,从环保和节约资源考虑,清水砼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剪力墙、梁、柱面达到清水砼效果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模板配置  全钢大模板和钢框覆模木(竹)胶合板大模板是清水砼工程的主要选择。
期刊
前日偶然读到了三国时期魏国刘邵的[ 《艺文类聚,子部》)欧阳询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赵都赋》其中:“固灵州之敞宇,而天下之雄国,南则有洪川巨渎,黄水浊河,发河积石,径拂太华,洒为九流,入于玄波,其东则有天浪水府,百川是锺,包络坤维,连薄太濛,其北则有陶林玄坛,增冰冱寒,其西则有灵丘平圃,邪接昆仑,其近则有天井句注,飞壶太行,璀错蛇累硌,属阜连冈……清漳发源浊滏汨越,汤泉涫沸,洪波漂厉
期刊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引言  勘察工作是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三个主要程序之一,勘察工作必须走在设计和施工之前,为设计和施工服务。基础设计是工程设计的关键,岩土参数的合理提供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野外勘探、室内土工试验及岩土工程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浅析。  一、野外
期刊
摘要: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核心,是土地价值和权益的具体表现,是最灵敏反映土地供求关系的“晴雨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地价呈现出快速上涨之势。为了准确把握城市地价水平,各级政府建立起了以基准地价为核心的地价体系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整体上讲,地价动态监测和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基本与实际市场水平相适应,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可操作性。但是在具体实践应用过程中,有些方面还不够完善
期刊
摘要:    在现代土木工程中,混凝土与结构钢的地位都十分重要,深入对混凝土与结构钢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与性能。本文就针对混凝土、结构钢在现代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质量控制以及特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钢  一、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  混凝土温度应力形成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早期,是指混凝土自从浇筑开始到水泥放热基本结束这一时期,通常为三十天,该阶段其表现出两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重要性,分别从建设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三个阶段提出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旨在与同行交流,从而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投资合理化和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逐步提高。个人对建筑的性能、质量、户型和建材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中提高了工程造价。因此,必须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投资渠道的多源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决策的分权化到实行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施工、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等,这些都有利地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从建筑业经历的多次改革来看,对建筑市场的灵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都涉及不深,还缺乏从根本上来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工程
期刊
摘要:论文结合H市示范区对城市绿心规划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我国城市在绿色城市中心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心;理论;应用    城市中心是城市功能、结构的核心地带,是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运作的“市场中枢”。 随着对资源环境的日益重视,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口号的提出与深入,绿色、环保的城市中心正逐渐映入我们的眼帘。城市建设中的城市中心规划设计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断增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逐渐增多,建筑业越来越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在建设工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利益。如何才能更好的搞好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是管理工程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滑坡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建筑工程 质量监督 解决对策    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分析  政府对待建筑工程质量工作的态度  国家虽然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工作,但是仍然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