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休眠》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录】
  一、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中有这样一个词:休——人靠在树上休息,眠——目字旁,和眼睛有关。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睡觉。
  师:对呀,这里的“眠”就是睡觉。不过,休眠可不是普通的睡觉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动物的休眠。(板书课题)一起来读课题。
  生:《动物的休眠》。
  师:先来看看自学提示。(出示)开始吧。
  自学提示(一)
  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的休眠?
  (生自学,师巡视。)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的休眠呀?
  生:介绍了蝙蝠和海参的休眠。
  师:真棒!文中介绍了这两种动物,第一种动物叫——
  生:蝙蝠。
  师:biān,第一声都读准了,再来读一读。
  生:蝙蝠。
  师:另一种动物叫——
  生:海参。
  师:参,翘舌音,前鼻音。跟我读,海参。
  生:海参。
  师:文中第一次出现这两个词语的时候,右上角各有一个数字。这告诉我们课后有这两种动物的介绍,找到注释快速浏览一下。
  (生浏览)
  师:同学们,休眠是这两种动物共有的习性,课文中说蝙蝠休眠在冬天,所以叫——
  生:冬眠。
  师:这是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剩下部分介绍的是——
  生:夏眠。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蝙蝠的冬眠。
  二、學生质疑,引发思考
  师:关于休眠,第1~3自然段当中有这样一句话,谁来读?
  生:(读)这种“睡觉”就叫做休眠。
  师:别加字啊。
  生:(读)这种“睡觉”就叫休眠。
  师:真好。就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种睡觉很特别。
  师:你的问题是——
  生:它特别在哪儿?
  师:好的,还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睡觉”要加双引号?
  师:关注标点提问,真好。同学们,你们真会动脑筋,刚才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让我们来读读课文,说清蝙蝠的冬眠,相信刚才的问题就能够解决了。
  三、学习第1~3自然段,说清“蝙蝠的冬眠”
  (一)学生尝试说“蝙蝠的冬眠”
  师:来,大声地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读完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开始读。(出示: 。这就是蝙蝠的冬眠。生读第1~3自然段。)
  师:谁来试试?
  生:夏天的傍晚,蝙蝠在空中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着。它们正在捉蚊子,捕夜蛾呢。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什么吃的也没有了。怎么办呢?
  师:刚才邵老师说要用自己的话说,问题要听清楚。谁再来试试看?
  生:讲了夏天的傍晚,蝙蝠在捕捉蚊子和夜蛾。等到冬天的时候,蚊子和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要怎么办呢?它是躲到屋檐和山洞下面可以安全冬眠的地方去冬眠。等到春天来的时候,蚊子和夜蛾都活跃了,蝙蝠才开始新的生活。这就叫冬眠。
  师:这就是蝙蝠的冬眠。首先我要表扬你用自己的话说,我看出你很勇敢。只不过,到底选择哪些内容来说呢?你好像还不确定,是吗?
  (二)指导默读,学生交流,归纳要点
  师:同学们,要想说清动物的冬眠,到底哪些内容一定要说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出示)
  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边读边想:哪些内容与蝙蝠冬眠有密切关系,圈出有关词句。
  师:刚才是大声读,这次请你默读课文,注意哦,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想,哪些内容与蝙蝠的冬眠有关,圈出有关的词语,也可以是短句。开始。
  (生圈画,师巡视。)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边读边圈,可认真啦。来,从你圈出的词语当中选择一个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圈的是“集体睡眠”。
  师:好的,把这个词语写在卡片上。注意哦,把这个字写得大大的。有不一样的吗?
  生:“生命活动几乎停止”。
  师:哦,这是个短句,也很重要。我给你一张长的卡片,把它写下来。还有不同的吗?
  生:“寒气逼人”。
  师:那是蝙蝠吗?那是海参哦。
  生:我圈的是“成团成簇”。
  师:好的,把这个词写下来。
  生:“千里跋涉”。
  师:那是写蝙蝠吗?读书可得再仔细一些哦。
  师:同学们,像刚才这样,从你圈出的词语当中选择一个把它写在卡片上。注意把字写大。
  (生写卡片)
  师:好的,把写好的卡片贴到黑板上去。如果有一样的就不用贴了。
  (生贴卡片)
  师:好了,我们先把卡片放在桌面上,来看黑板上的这些信息。同学们,邵老师发现你们很会读书。这里大部分的词语都是和蝙蝠的冬眠有关的。但这个词是吗?(手指“忽高忽低”)
  生:不是。
  师:开始冬眠了吗?
  生:没有。
  师:这个先放下来。来看看这些字都写对了吗?注意哦,“停”的部首是单人旁。(师订正)
  师:这些内容都会读吗?请你读读看。
  (生读)
  师:(手拿卡片:房檐)男生读。   生:房檐。
  师:女生读一读。
  生:房檐。
  师:“檐”是个生字,是指屋顶伸出的边沿部分,一起来读。
  生:房檐。
  师:文章里还有一个词叫——
  生:屋檐。
  师:“檐”这个字的笔画特别多,写的时候可要注意,撇、点不能忘。来,用手在桌面上写一个“檐”字。
  (生写)
  师:(将“避风寒、僻静”两张卡片放在一起)有没有发现这两个词中有两个字长得特别像?有什么好方法区别它们?
  生:“避”字是走之底,而“僻”字是单人旁。
  师:你发现了它们的部首不一样。
  生:走之底,避,逃避,想去逃避。后面一个是僻(bì)。
  师:这个字读pì。
  生:非常偏僻。就只有一個人。
  师:所以是单人旁,真好。他识记形声字是有好方法的。同学们,在课文当中还有一个字长得和这两个字很像,就是——
  生:壁。
  师:组词是——
  生:崖壁。
  师:壁,是指陡峭山石,所以“壁”的部首是——
  生:土。
  师:土字底。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形声字的时候可以用形旁表义的方法进行区分。
  师:你有没有发现,黑板上的这些内容有些在说同一个方面,比如说刚才这几个词介绍的是蝙蝠冬眠的——
  生:地方。
  师:对呀,那剩下的这些卡片,你能不能帮它排排队、归归类呀?谁来试试看?
  (一生上台归类)
  师:(指“三五成群、成团成簇”)你来说说这些词语告诉我们什么?
  生:告诉我们它们是集体的。
  师:它们是集体睡觉的,对吧?这就是蝙蝠是怎么休眠的。还剩一个词,(指“春暖花开”)这是蝙蝠冬眠——
  生:冬眠结束。
  师:冬眠的结束时间。很好。谢谢你,真聪明!
  师:同学们,作者就是从这些方面向我们介绍蝙蝠冬眠的。那是不是说清蝙蝠的冬眠,这些内容都要用上呢?我们先来看冬眠的时间,这个时间你觉得合适吗?(手指卡片:春暖花开)
  生:不合适。
  师:他刚才说了,这是蝙蝠冬眠结束的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呀?
  生:入冬之前。
  师:你瞧,从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我们就知道蝙蝠冬眠了——
  生:一个季节。
  师:什么季节呀?
  生:冬天。
  师:蝙蝠冬眠了整个冬天。(板书:整个冬天)
  师:再来看,蝙蝠休眠的地方有——
  生:房檐。
  师:有——
  生:屋檐。
  师:还有刚才咱们说到的——
  生:崖壁。
  师:还有——
  生:山洞。
  师:只有这四处地方吗?
  有同学从文章里去找了,你有什么发现?
  生:蝙蝠不仅是在山洞这些地方的,只要是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它们都会去。
  师:你看到这里有一个标点,是——
  生:省略号。
  师:同学们,只要是这样的地方,蝙蝠都会去冬眠。我们还能用一个字来表示省略号的意思,就是——
  生:等。
  师:蝙蝠冬眠的地方有——
  生:房檐、屋檐、崖壁、山洞等。
  师:那这些地方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那儿比较黑暗,比较潮湿。
  师:人很少的地方就——
  生:僻静安全。
  师:还有什么特点?
  生:避风寒。
  师:是呀,谁来读读这组内容?请你读。
  生:僻静安全,避风寒。
  师:仔细看哦,跟着我读。僻静安全,避风寒。
  生:僻静安全,避风寒。
  师:你读。
  生:僻静安全,避风寒。
  师:一起来读。
  生:僻静安全,避风寒。
  师:咱们再来看看蝙蝠是怎么冬眠的。这里有两个词,谁会读?
  生:三五成群,成团成簇。
  师:真好,这个“簇”是平舌音,你读准了。这两个词都说明蝙蝠的数量——
  生:多。
  师:看看插图,数量多吗?
  生:不多。
  师:咱们让它成团成簇起来。(媒体演示:蝙蝠飞进去,倒挂在山洞里。)够了吗?
  生:不够。
  师:再飞。(媒体演示:蝙蝠飞进去,倒挂在山洞里。)
  师:蝙蝠这样三五成群地飞到山洞里,成团成簇地睡觉,就能用这里的一个词来概括,叫作——
  生:集体睡眠。
  师:太厉害了。同学们,蝙蝠不仅是集体睡眠,看看插图,它还有一种特殊的睡觉方式叫作——
  生:倒挂着。
  师: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生:倒挂着。
  师:蝙蝠倒挂着集体睡
  眠,这是它们的特别之处。
  师:(手指“生命活动几乎停止”)这个内容很重要哦,是谁写的?请你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生:生命活动几乎停止。
  师:生命活动有哪些呀?有——
  生:吃饭。
  生:喝水。
  生:散步。
  生:呼吸。
  师:那蝙蝠冬眠的时候有哪些生命活动停止了?
  生:喝水。
  生:吃饭。
  生:呼吸。
  师:呼吸能停止吗?呼吸停止了,那就不叫冬眠了,叫——   生:死亡。
  师:那就是长眠了。同学们,“几乎”这个词用得准确,跟着老师读一读:几乎。
  生:几乎。
  师:连起来读。
  生:生命活动几乎停止。
  师:所以蝙蝠在冬天一定要寻找——
  生:僻静安全,能避风寒的地方。
  师:这是这些地方的特点,这组内容更加重要。(调整板书)
  师:同学们,作者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的。现在,你能不能连起来说一说呢?
  生:整个冬天,蝙蝠在僻静安全、能避风寒的地方倒挂着集体睡眠,它的生命活动几乎停止。
  师:这就是——
  生:蝙蝠的冬眠。
  师:真好,你看,所有内容都说进去了,还能说得更流利吗?谁还能说说看?
  生:整个冬天,蝙蝠在僻静安全、能避风寒的地方倒挂着集体睡眠,它的生命活动几乎停止。这就是蝙蝠的冬眠。
  (三)学习第1自然段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已经忍不住把掌声送给你了。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刚才寻找的内容都集中在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那第1自然段在写什么呢?来,请男同学读“夏天的傍晚”这部分内容。剩下的内容女同学来读。边读边想:哪一句话最重要,和蝙蝠的冬眠有关?夏天的傍晚,读——
  (生读)
  师:哪句话很重要呀?
  生:“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什么吃的也没有了。”
  师:天气冷了,没有吃的,这是蝙蝠冬眠的——
  生:主要原因。
  师:对。同学们,这个原因和蝙蝠的冬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要说。
  (四)说说“蝙蝠的冬眠”
  师:作者就是从这些方面为我们介绍蝙蝠的冬眠的。先介绍了蝙蝠冬眠的——
  生:原因。
  师:接着告诉我们,蝙蝠在——
  生: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样冬眠。
  师:现在你能不能完整而简要地说清蝙蝠的冬眠了呢?准备一下。开始!
  生:因为天气冷了,没有吃的,整个冬天它们……
  师:它们是蝙蝠。
  生:蝙蝠在僻静安全、能避风寒的地方倒挂着集体睡眠,它的生命活动几乎停止。这就是蝙蝠的冬眠。
  师:掌声也送给你了。同学们,能像她这样来说了吗?
  生:可以。
  师:说之前,要注意黑板上的这些内容都圈到了吗?没有圈到的补上去。
  (生自由练习)
  师:刚才有同学问,“睡觉”两字为什么加引号?这种睡觉特别在哪儿?你知道答案了吗?
  生:要睡整个冬天。
  师:很特别。还有吗?
  生:它是倒挂着睡的,不像我们是躺着的。
  师:不仅倒挂着,它们的生命活动还——
  生:幾乎停止。
  师:对呀,真是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睡觉不一样呢。
  (五)体会两种说法的特点
  师:课文的第1~3自然段就向我们介绍了蝙蝠的冬眠。我们说得简洁,而文章写得很具体,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好吗?我拖长音的地方,请你们接上读。
  师:(引读)夏天的傍晚,可热闹了——
  生:夏天的傍晚,蝙蝠在空中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着。它们正在捉蚊子,逮夜蛾呢。
  师:这里有个生字——逮。课文里面有个字,意思和它一样,就是——
  生:捉。
  师:小蝙蝠飞起来好吗?
  瞧,东边有一大群蚊子呢,快去捉住它们。够不着,站起来飞。快,抓住它们。西边有只小夜蛾,谁去抓住它?这儿还有一只,快快捉住这只。小蝙蝠们肚子吃饱了吗?
  生:吃饱了。
  生:没吃饱。
  师:还没吃饱?秋天快到了,蚊子、夜蛾越来越少了,抓紧时间再吃两只吧。
  师:秋天过去了,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
  生: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什么吃的也没有了。怎么办呢?
  师:(面对一位学生)为什么读的时候,你眉头都皱起来了?你在想什么呢?
  生:怎么办呢?
  师:没吃的,怎么办呢?你在想什么呢?
  生:没有吃的会不会饿死呀?
  师:请你来读下去。
  生:怎么办呢?是躺着等死,还是像大雁、燕子那样千里跋涉,飞到温暖的南方去?
  师:怎么办呢?(两手一摊)有办法吗?小蝙蝠们!
  生:有!
  师:对呀,文章也告诉我们:不,都不是!既不是——
  生:躺着等死。
  师:也不是——
  生:像大雁、燕子那样千里跋涉,飞到温暖的南方去。
  师:而是——
  生:冬眠。
  师:入冬之前——
  生:入冬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躲到山洞里、屋檐下……在僻静安全、能避风寒的地方集体睡眠。它们双脚抓住崖壁、房檐等,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生命活动几乎停止。这种“睡觉”就叫“休眠”。
  师:等到来年春暖花开,蚊子、夜蛾活跃了——
  生: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师:小蝙蝠,你打算去干什么呀?
  生:我打算回山洞里睡觉。
  师:春暖花开,蚊子、夜蛾出来了,有吃的喽,快点醒过来,不要再睡啦。
  师:你要去干什么?
  生:捉蚊子、逮夜蛾。
  师:你一定能吃得饱饱
  的,长得壮壮的。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
  生:蝙蝠休眠在冬天,所   以叫“冬眠”。
  师:你看,我们说得简洁,而文中写得具体。这两种写法各有特色。今天邵老师接到两个任务。任务一,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介绍介绍蝙蝠的冬眠;任务二,为自然博物馆做一张蝙蝠冬眠的小贴士。你们给我出出主意,像课文这样具体而有趣的写法用在哪个任务当中更加合适呢?手势准备,一还是二。准备,举——
  (生打手势)
  师:各有各的想法,来,你为什么选择一呀?
  生:因为这样写可以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进一步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
  师:这么说小朋友喜欢
  听,对吗?好的,就采用你的方法。选二的同学知道了吗?
  师:为自然博物馆做一张蝙蝠冬眠的小贴士,我们就能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去参观的人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全面地了解蝙蝠的冬眠了。
  四、小结,简要介绍下节课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选取与蝙蝠冬眠有紧密关系的内容,用完整而简要的语言说清楚了蝙蝠的冬眠。那么海参的夏眠是不是也能从这四个方面介绍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师:来看一下今天的作业。(出示)
  作业
  1.读一读,抄一抄。
  屋檐 僻静 崖壁
  避风寒 逮夜蛾 伸懒腰
  成团成簇 三五成群
  2.说一说,写一写。
  。这就是蝙蝠的冬眠。
  师:这些内容都在大家的那张小贴签上面了,回家以后请你完成。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
  一、紧扣目标,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扣住中年段阅读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和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认真默读,边读边思,不断提高默读能力,养成默读习惯”展开教学,在不少环节上精心设计训练点,落实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1)看自学提示,明确初读要求,旨在提高默读能力,养成默读习惯;(2)读读课后注释,了解蝙蝠和海参的特点;(3)从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到默读这3段,帮助学生对蝙蝠冬眠逐步建立概念,学生从开始说得啰嗦到圈出与蝙蝠冬眠的相关词语,从初步感知到逐步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进步。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是培养了学生专注的学习品质。
  二、层层推进,着眼教给学生正确学习阅读的方法
  1.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教学的第一环节,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写了两部分内容——介绍了两种动物的休眠方式,同时感受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了解蝙蝠和海参的特点,让学生知道阅读文章时应关注相应的注释。
  2.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基于整体感知,教学的第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这种‘睡觉’就叫‘休眠’”这句话进行质疑,因势利导落实以下两个教学目标:其一,落实课标中“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一学习要求,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其二,理解了“这种睡觉”是怎样的睡觉,也就弄清了蝙蝠冬眠的特点。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3.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便是以往常常看见的“讲堂”回归到了“学堂”,教师给足了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感悟、自主发现问题的空间,学生从圈出与蝙蝠冬眠相关的词语,到写词语在卡片上的交流,再到给卡片上的词语分类,最后到将卡片上的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准确、完整地表述“蝙蝠的冬眠”,设计巧妙,训练得法,循序漸进。
  三、活动设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普说明文的表达特点
  该课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语言表达准确而生动。教师除了紧扣科普短文的文体特点,通过师生合作朗读、演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文章语言的严谨、生动之外,还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了二选一的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该文不仅语言生动,而且表述严谨,这种详细而有趣的表达很吸引小读者。
  (作者单位: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日前,希腊克里特教育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人际关系与心理治疗专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且缺乏关爱,会让孩子对网络产生更大的依恋。研究人员从技术学
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也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就决定其自身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
有时候细想起来,我是没有足够理由不喜欢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水边的城市像一个如花般的少女,依山而居,面水而立,年轻又不失朝气,充溢着旺盛的生命力。山水之城少不了绿色流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推荐指数:★★★★☆关键词:感恩之心影片简介:青青草原上流传着一个远古时代“屠龙勇士”的传说,喜羊羊与懒羊羊这对儿时的玩伴从小就梦想成
默克雪兰诺公司(Merck Serono)计划于2011年中在美国和欧盟为其曾开发的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Rebif(干扰素β-1a)提交新增适应证——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
母亲生前就爱栽树,春天一到,她就要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买回一些树苗栽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让我对朱熹肃然起敬的不是他的理学体系,而是他在他祖母墓旁栽了十九棵杉树来怀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研究一国国内市场与经济运行方式的国民经济学,二是研究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世界经济学。《资本论》所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学部分,我们说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通常是就这一部分而言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世界经济学部分是以国际价值论为基础的,因此,我们把国际价值论称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第二基石。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应用全新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十分
用户数从零增长到1亿,微信仅用了433天。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已经不仅仅是网速的代名词,而是更加突出“互联”的作用,特别是移动终端、社交媒体。20岁,正值一个男子的弱冠之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战线上的业内同志纷纷提出,为适应当今工作对像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和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倡导实施“无意识”教育